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乡这条街:以爱冠名,共度青春!

文艳 相约新乡 2021-08-02

·

点击蓝字  关注相约新乡


河师大商业街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昵称:破街。关于这条街的名字,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最初叫河师大市场,再后来就叫现在的河师大商业街。但不管这些名字怎么变化,在爱它的人心中,永远都只有一个名字——破街。


而破街,无疑是新乡万千街巷中我最钟爱的一条。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的四年大学是在与它一路之隔的师大点击绿色字体了解详情)度过的。

 


从2010年大学毕业离开破街到2020年,十年里,虽然工作单位离它并不远,但太多的烦累,让我再也没有专门去逛一逛它的冲动。每次因为工作原因路过那里,总会透过车窗不自觉地多看一眼,于此便也顿生温暖。

 


青春从未落幕


在这个破旧的街巷里

有多少人与师兄弟或者小姐妹,一起喝了成年后的第一口啤酒?

一起在期中考试后吐槽哪位老师或者教授没有偷偷的给大家划重点?

一起神神秘秘地探讨哪位女孩男孩是自己心目中的校花和校草?

 

十年已过,而立之年后的自己再来到这里,有时会遇到附近来买补习册的高中生,有时是年轻的大学情侣,或者是单枪匹马奋战的研究生……



形形色色的学生在这条路上出没,但永远相同的一点是:他们一如当年的自己,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青春与未来。

 

北临建设路,与河师大家属院相对。

南临东风路,与原三技校北门相隔。

 

这里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大学子、为梦想拼搏的附中学生,还有附小和建设路小学,当然还有消失的技校。

 

在这里,从小学的懵懂到中学的年少轻狂,再到大学的热血满腔。

 

破街在无数人的故事中从未落幕。

大学生文印部:考前必去的地方

破街的这家文印店,从我2006年入学第一天开始直到现在依然生意红火。当年智能手机还不流行,随时拍照还是一种奢望。而随拍随出且价格低廉的大头贴就特别受欢迎了。记得当时这家复印店的二楼就放着好几台拍大头贴的机器。总能吸引许多爱美的小女生。

 


一楼的打印复印业务,几乎每天都有人在这里等待。打印复印一张都是只要几分钱,即使打印一本书出来也就一二十块钱。

 

生意最好的时候是考试前,复印店人头攒动,复印机叽叽嘎嘎的声音响个不停,那为了考试而要复印的资料是一叠一叠的。只要当一听说有可能要考的资料,不管有好多,都会把它复印回来,即使最后没有看,但也觉得踏实!

破街理发店:有技艺也有记忆

小小的破街,理发店却有好几家。而每一家都不乏集洗剪吹烫染才华于一身的托尼老师。他们都自称在某地深造学习过,经验丰富手艺高超,能剪出你所需要的任何理想发型。



店面虽然都不大,但五脏俱全。从焗油机到染发剂,高大上的做头发工具都是有的。而且只需要花上几块钱就可以剪一个简单的造型。而复杂的烫染,也只需要市面上一半的价格。

 

每逢聚会、聚餐、班级出游等活动,总会有精致的女生男生来到这里,剪一个当下最时髦的发型。


就这样,我们所有人在头发长了短、短了又长的循环中,转转悠悠又不经意间度过了人生中最美的时光。

逛街买衣:女生必修课

女生对于美的追求,好像天生就有。


街道哪家又有好看的衣服和包包,哪家又有新款鞋子和饰品,她们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线报,然后拉上闺蜜,开启买买买的节奏。



所以破街上的年轻服装店老板深谙女生心思。一条不足300米长的破街,只卖衣服鞋子和包包的店铺就有四五家。


一起到破街逛衣服店成为舍友相处的必须课。一起讲价的时候,脸皮也会变得超级厚。老板一般也都是很时髦的小姐姐,开学或者换季的时候,价格都好商量。

减不掉的卡路里

好像每所大学都各有所长,但在“吃”这门必修课上,大家“专业”得格外统一。

校门口的那条狭窄拥挤的美食一条街,成了每个大学生青春里抹不去的记忆。

那时候总有各种各样的(伪)正当理由。



今天心情好差,走!吃一顿

今天心情好好,走!吃一顿

今天考试完了,走!吃一顿


今天我失恋了、今天他被点名了、今天你过生日了……

什么都可以是理由。

部门联谊、庆功宴、送别会、同乡会...



炒酸奶、擀面皮、麻辣烫、铁板豆腐、米皮、肉夹馍、章鱼小丸子、杂粮煎饼、炸鸡排、烤玉米、炸土豆……虽然都是一家家的苍蝇小馆,但每次都有人喝得酩酊大醉。

 

然后大家一起在校道上说酒话,拍下一张张忘不了的“黑历史”。现在看来,这些日子似乎都很安逸,但那些人、那些事,却是我们这一生都忘不了的美好回忆。

 

因为我们长大了,不能再像个学生一样。


我们忘不了这条街的原因,也许不是因为它真的有多好吃,而是因为在这里,有最自在的自己,和最纯粹的友谊。


河南师范大学2008届毕业生曹岩:我们大学毕业那会寝室最后一顿聚餐就在这儿,喝了一点酒,这是我们吃的最慢的一餐饭,嘴里嚷着不做寝室最后关门的那个人。


河南师范大学2010届毕业生小田:去年路过破街,依然热闹。想起当年的自己,在破街上一路边吃边买,忘不了大叔阿姨热切的眼神,水果摊店家的打趣声,烤冷面夫妻一脸“哪个要香菜哪个不要香菜”傻傻分不清的表情。


 

如果说我们的离开是一场盛大的兵荒马乱,故地重游就像一场久别重逢的旅行。不走它个三四遍,怎么去怀念?

                                       

街巷里还有太多太多的美妙味道,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地方美食。就这样,喂饱了几万学子的胃,也填满了他们的青春。

更名或者搬迁的学校

很多人都知道,破街南口曾是新乡市第三高级技工学校。随着新乡市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始建于1957年的三技校搬迁到了小店镇,与第一、第二技校合并成了现在的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而北口西侧的河师大附属中学所处的位置,则是原来老新乡人俗称的新师,那个时候新师毕业的学生,基本都走上了新乡各个学校的岗位。为城市教育发展担起了重要职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连街口的河南师范大学及其附属小学、中学几个学校,也几度更名。几十或者近百年历史的学校,名字换了、校门换了,学生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而破街依然不缓不急地陪伴着几代人慢慢成长。 

 


以破之名无惧万象更新

这条街,为什么叫破街?已无从考究。很多人不明白,但都这么叫着。更鲜为人知的是,如今热闹喧嚣的美食购物一条街,在半个多世纪前并没有名字,而只是西牧村西北方的的一条田间小路。在村民们带月荷锄归的祥和日子里,这条街见证了村民们拉着平板车、小推车甚至小背篓收菜卖菜的历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们开始在这条无名的小街道上支起简单的摊位,或者直接把自家新鲜的蔬菜摆放在路边售卖。 

 

到了九十年代,村民们开始在这里搭建简易的石棉瓦房,虽然街道依然是铺着煤渣的土路,但周边的老师们和村民都喜欢来这里买质优价廉的蔬菜。这时候这里也有了它的第一个名字:河师大市场。

 

90年代末21世纪之初,破街已经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模样。但与今天看到的样子还有不同。那时候地面是水泥路,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菜市场。卖小吃的不多,也只有一家卖胡辣汤的早餐店。当时的街道比现在要宽,街道的中间和两侧除了卖菜的摊位,剩下最多的就是卖活的鸡鸭鱼、猪肉、熟肉的店铺。

 

所以三十多年来,破街其实就是一条卖菜街。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在这么多学校中间的破街,却始终以卖菜为主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新乡们都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百年来西牧村的村民都以种植蔬菜为主。现在的万汇金宸国际、牧野区政府之前全部都是西牧村的菜地,学院路与荣校路交叉口西北角的那片地方也是西牧村的一个菜市场,种菜卖菜就是西牧村大部分村民的经济来源。

 

我们从历史中也可以得以验证。


500年前明朝正德年间的新乡评选过“八大景”。分别是《五陵春晓》,《牧野春耕》,《李台晚照》,《故城洛丝》,《司马迷魂》,《洪门夜月》,《原庄夏景》,《卫水金波》。而这其中的《牧野春耕》就是指的西牧村。据《新乡县志》载:“牧野在县东北八里,即古牧野,武王伐纣陈师之地,太公庙尚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朝的周嗣昌就牧野春耕题诗一首:牧野由来古战场,田田疑是尽成荒。岂知放马归牛后,百亩优悠春更长。


这些都让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子因为种植蔬菜变成了新乡八景之一。

 

所以,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破街也由一条田间小路慢慢的变成了一条以卖菜为主的街道。

 

2000年以后,随着新乡创文创卫及城市的快速发展,破街开始不断地发生变化。街道由水泥路面变成了现在的瓷砖,各个店铺的门头开始变得规整统一,街道上方还安装了雨棚。在经营内容上,原来的卖菜卖肉的摊位逐渐消失或者移到破街南头的东风路两侧。取而代之的是周边数以万计的学生们喜爱的各类小吃。


而破街最迷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于种类繁多的小吃,更在于那些有着无数美好的青春故事。



我喜欢,这用心煮饭的暖、五味俱全的香、人间烟火的情、骄傲满满的爱。这就是破街烟火江湖下掩映着一个风华正茂的城。

 

从田间阡陌走来,

此前、此刻、此后,它始终被爱它的人亲昵的喊句破街,

但又始终新旧相逢时无惧万象更新。


—————————————


【特别感谢】新乡市牧野区委宣传部、西牧村村两委。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平台“相约新乡”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转载、摘录内容(视频、文章、图片等)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供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须联系后台取得授权同意。

往期回顾

新乡:一水两支景如画

姜庄街:一街温暖 半城繁华

说起“新乡”的来历,希望你可以娓娓道来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长按二维码 关注相约新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