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孔子、乾隆、鲁迅......都爱的“垣滋垣味”,值得您来寻味

杨杨 相约新乡 2021-08-02

·

点击蓝字  关注相约新乡


新乡,有“临黄河、靠太行,物产丰富”的地理优势,有纵横千年的历史文化,加上牧野儿女勤劳善良的脾气秉性,使牧野大地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新乡各地都有拿手菜(点击蓝字了解详情):新乡红焖羊肉、原阳烩面、获嘉饸饹条封丘卷尖延津火烧(点击蓝字了解详情)......相比其他各地的“单打独斗”不同,长垣的美食之丰、名厨之多、厨艺之高,“综合素质”可以说是新乡美食界的“扛把子”


新乡长垣,是一个飘着厨香的神奇地方!



长垣,一座历史悠久的美食城



长垣,自古就有尚厨之风,素有“长垣村妇赛国厨”之说,享有“长垣厨师遍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的美誉。


早在3700多年前,厨师出身的商汤宰相伊尹,就创立了著名的“五味调和”“九沸九变,火之为纪”的烹饪理论,成为中华食文化的鼻祖,在民间尊为厨神。公元前1500多年前,商王成汤和商相伊尹率军在鸣条(今长垣西南部)与夏军展开激战,鸣条大战结束后,汤王在鸣条设置了地方官吏,伊尹还把自己培养的几个宫廷厨师留在鸣条。于是,伊尹的烹饪之花便香飘长垣了。


到了北宋时期,长垣已经形成了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间菜五大体系,主要工艺以炸、熘、煎、炒、蒸、煮、烙、烤为主,继承了北宋以来烹调技艺之遗风,开拓了明清烹调特色之先河。

简单的说,长垣烹饪文化历史源于春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辉煌于现代。

 


根于上古

长垣的浮丘店、大岗、宜丘、青岗、苏坟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罐、鬲、碗、瓮、盆、甑、缸等文物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长垣先民就在这里结网捕鱼,驯养牲畜,发展农业,繁衍生息。并逐步掌握了“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以盐调味”的上古烹调技术。



源于夏商

至夏商,少康造酒(晚年在长垣生活,死后葬于长垣),帝杼酿醋(少康之子),伊尹说汤以至味,鸣条战隙传艺(传说伊尹感恩长垣先民支粮、支战、曾传烹调技艺),大大丰富了长垣先民的烹饪理论,提升了烹饪技艺,奠定了长垣烹饪文化的基础。



兴于春秋

春秋时期,长垣人蘧伯玉(点击蓝字了解详情)(今孟岗镇伯玉村人)是卫国贤大夫,与孔子为挚友。孔子周游列国,曾在长垣设坛讲学,著书立说长达九年,其仁爱、中和、礼仪、内省、寡过等思想深深地影响着长垣先民并渗透到烹饪文化中。特别是孔子提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的饮食观,进一步丰富了长垣的烹饪文化,推动了长垣烹饪技艺在精细方面的提升。



成于唐宋

到了唐代,长垣以烹饪为职业的“烹工”“厨户”已见端倪。此时酒楼、餐馆初具规模,饮食市场开始繁荣。北宋立国,汴梁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经济发展,百业兴旺,商业餐饮业空前繁荣。长垣距开封不过百里之遥,素有烹饪传统的长垣人在宫廷、官府、72正店、3000多脚店中尽显风采,并且在与东西南北菜肴的碰撞交流中,博采众长,总结提高 ,促进了长垣烹饪文化的成熟、繁荣与发展。



盛于明清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修建了三京御路,中经23个县城,成为帝王南巡、调兵遣将的通道,而御路的中心枢纽区就在长垣,有力推动了长垣饮食业的发展。明代中后期,长垣文化中兴,人才辈出,权暄朝野,致使明代流传“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长垣七尚书”的民谚,出于官僚阶层的需要,长垣厨师也跻身官府,随役全国各地,且在与众多的地方菜、官府菜、民间菜、寺庵菜的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长垣的烹饪文化。清末民初,豫菜走红,长垣厨师备受青睐,清太后慈禧、皇帝光绪、宣统等皆聘长垣厨师侍厨。



辉煌于当代

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拍板定调,国宴以豫菜为根基,这不但是对豫菜的肯定,也是对“豫菜正宗源头”的长垣菜,长垣厨师、长垣烹饪文化的充分肯定。部分中央领导人、中央机关以及全国各地高级宾馆酒店,皆选长垣厨师主厨。改革开放后,长垣3万余名厨师服务于全国、世界各地,刀勺声里的烹饪文化响遍五洲四海。



长垣,一座最会吃的城市



长垣美食多到不胜枚举。据说,在长垣,一日三餐不重样也够你吃上个十天半月。人们的幸福指数那是相当的高!


阿五黄河大鲤鱼、阿恒老汤猪蹄、传统炸八块、扒广肚、锅贴豆腐等豫菜一直是长垣人最爱的美食,把普通的食材做出绝世美味,是长垣人特有的情怀。


去长垣首先得吃杜记油馔,在棋子大小的瓦块上烤透,让它受热均匀,烤好的油馔外酥里嫩,余香满口,被网友誉为“长垣比萨”。

还有肉丝带底、糖醋熘鱼带焙面、抓皮春卷、铁锅涨蛋也是长垣的经典菜。

总之,去到长垣,相信你的胃一定会叫嚣着留下来,留下来~



长垣美食:有故事的美食



长垣美食源远流长、味美技高,古今往来深受人们的青睐。无论是宣统、光绪皇帝,还是慈禧太后的舌尖上,回味的都有长垣味道。不管是枭雄阎锡山,文人雅士鲁迅,都曾为长垣厨师的绝活而味蕾大开。


几千年来,长垣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有各种“烹饪技巧”,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传说、名人典故。



长垣小吃三大宝,油条油馔豆腐脑,大宋皇帝都说好;乾隆对“炒三不沾”赞不绝口,奉为御膳房名菜;“大烩菜”曾因为李鸿章火遍美国;鲁迅先生最爱在上海的豫菜馆“梁园”请客......



众多故事传说中,“素四方饺”的故事最为悲壮,长垣人大年初一头一顿饺子吃素馅的习俗,就与之有关。



【故事】素四方饺,与子路有关


鲁哀公十六年,卫国发生了一场“父子争国”的闹剧,究其根源是因卫灵公的宠妃南子淫乱宫廷,引起太子蒯聩的憎恶。蒯聩决心除掉南子,不料谋事败露,太子匆忙出逃。

 

灵公去世后,南子擅权,欲立自己的亲生儿子郢为国君。正义的郢不愿参与日益混乱的朝政,劝母亲说:“现有出逃太子蒯聩的儿子辄在,何不立他为君,名正而言顺。”于是辄被立为国君,是为卫出公。

 

出公十二年,不甘失败的蒯聩想伺机夺回王位,便要挟卫大夫孔悝(蒯聩的外甥)派甲士围困卫宫,逼迫出公让位。

 

刚刚从蒲邑宰离任担当孔悝采邑平阳(今滑县上官镇一带)邑宰的子路发现主人有难,前去救援,子路阔步走近孔悝的相府门口,大吼一声:“大夫休得惊慌,仲由来也!”

 

蒯聩等拒不放孔悝出来,还命令两员猛将带领一班武士,手持武器把子路团团围住。猛虎难敌群狼,子路的帽缨被击断了,帽子滚落在地。按习俗君子死也不能免冠,当子路拾帽子时,却被聩的部下杀害,并将子路尸体剁成了肉泥。

 

孔子听说子路遇难的惨状后,痛哭流涕,立即命人把家里的肉酱统统埋掉,再也不忍心吃肉酱了。蒲邑人无限哀思和深切怀念这位武勇刚正、不屈不挠的英雄父母官,在年节祭祀时把肉馅供品统统改用豆馅或菜馅。

 

随着烹饪技术的逐步提高和食材的日益丰富,后来改进完善成现在这种“素四方饺”,寓意着先贤子路有角有棱、威严方正的人格和品性。从此以后,长垣人便有了大年初一头一顿饺子吃素馅而不吃肉馅的习俗。

 

二千多年来,长垣人始终坚持新年伊始吃素馅饺子的传统,寄托了长垣人对子路的缅怀和纪念。


 



刀勺声里多名家



长垣厨师遍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


有文记载,光绪皇帝的御厨王蓬州,慈禧太后的面点师李成文、闫锡山的专厨左保德等,均是长垣人。千百年来,长垣厨师在漫长的烹饪历史上独树一帜,终以厨师众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
 

解放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选用长垣厨师作专厨或临时司厨服务。长垣籍厨师中的杰出代表、原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师长侯瑞轩,被誉为当代“国宝级”烹饪大师,从艺60余载,先后为我国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服务,还服务过百位外国领导,他因传奇的厨艺生涯,还被载入《世界名人大典》。
 
长垣人骨子里就对美食有一种特殊情感和对“厨艺”的执着。长垣厨师的菜香越飘越远,长垣厨师的口碑越来越响。


目前,长垣拥有“中国烹饪大师”和名师104人,荣获“中华金厨”奖48人,从业厨师达3万多人,长垣厨师队伍遍布全球46个国家,可谓是名扬天下。



文化:不断沉淀源远流长



美食是一种文化,烹饪技艺更是一种文化沉淀。烹饪的种子早在千年以前就播种在了长垣的土地上,长垣人对于美食、烹饪的追求,从未停止。
 
2003年,中国烹饪协会正式授予长垣“中国厨师之乡”的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07年,“长垣烹饪技艺”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长垣获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华美食名城”称号。并建成我国第一座以烹饪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

 


2018年,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主题名宴名录》,名录涵盖了全国34个地域菜系、340道地域经典名菜及273席主题名宴。河南省共有10道经典名菜上榜,而其中有6道名菜是由长垣人首创及传承烹制的,这6道名菜分别为:豫式黄河鲤鱼(糖醋软熘、红烧、清蒸)、煎扒鲭鱼头尾、炸紫酥肉、清汤鲍鱼、汴京烤鸭、炸八块,厨乡长垣大放异彩。





传承:发扬传统不断创新


 

千百年来,数不清的长垣名厨带着一身厨技,走出了长垣,甚至迈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他们将发扬长垣菜、豫菜作为己任,投身烹饪事业,学习继承了各种烹饪技能,将古法保留的同时,也融入创新的技法,给人们带去更多美味。相信未来,长垣烹饪技艺在新时代一定会有新发展和新作为!
 

都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爱吃的人性格不会太差。

唇齿间获得的愉悦,

有时候会触及、引发灵魂的幸福感。

一口汤、一碗面、一桌美食.....

都有可能为你抵御生活中的寒冷和疲惫。


好客的长垣欢迎您,

来遍尝美食,一解乡愁,

体味人间清欢。



—————————————


【特别感谢】长垣市委宣传部

【资料来源】1995年版《长垣县志》《长垣县上下五千年》《长垣烹饪史话》《长垣烹饪文化密码》;公众号:郑州印象,长垣惠民、长垣视点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摘录内容只以传播为目的;版权、转载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新乡“小伙伴”:这些夏天味道,你可曾记得?

新乡长垣:“七尚书”的明朝那些事儿......

新乡:从“灌渠”“排河”到“生态水乡”的华丽蝶变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长按二维码 关注相约新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