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乡:电影之外的姜子牙在这里……

朱新国 相约新乡 2021-08-02

点击蓝字  关注相约新乡

 

(歌曲《我家在新乡》MV  作词 张哲)


【注】点击文章中蓝字,打开相关链接阅读详情。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国内电影市场强势回归,其中《姜子牙》更是斩获了十几亿的票房,再次引爆人们对国漫的关注。


(电影《姜子牙》  网络图片)


今天,咱们《相约新乡》就从这位电影主人公说起,抛开其被神化的各种技能,聊一聊他的真实身份——新乡卫辉人姜尚姜太公。


(姜子牙画像  网络图片)



一 姜太公在此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是家喻户晓的歇后语,更是世人对姜太公的最高推崇。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公元前1128年夏历八月初三诞生于新乡卫辉太公镇。


姜太公作为炎帝后裔、伯夷之后,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不过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为了生计,“太公尝事纣”,曾做过丞相比干的幕府等小官。但是在事纣期间,目睹了纣王“以酒为池,轩肉为林”“辟有炮烙之法”荒淫无道,遂辞官游说诸侯,联合伐纣,但诸侯恐惧纣王势力强大,游说未能奏效。姜太公只好选择了归隐垂钓,以待时机。


(姜子牙垂钓遇周文王  网络图片)


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太公“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他是打着屠牛、卖饮的幌子,去搜集商纣的政治、军事情报,观察熟悉形势,以便制定伐纣灭商的战争方略;了解情况后,太公结束了东海隐居生活,到西歧去辅佐文王。


于是,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周文王姬昌率军连克犬戎、密须、黎、邗、崇等小国,并把国都迁到了沣邑。公元前1046年,姜太公作为周军统师,在卫辉市郊(时称牧邑),成功指挥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牧野大战,还发明了驷马战车等先进武器(《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范例,一举推翻了商纣王朝。


(新乡平原博物院牧野之战复原图和战争形势图  网络图片)


公元前1015年,周康王六年,姜太公逝世,享年113岁,归葬汲邑吕地。如今,在卫辉市太公镇吕村西地,还保留有太公墓和清康熙二十年卫辉知府杨茂春立的《周姜太公茔葬处》墓碑。


(整饬一新的姜太公墓园  供图 卫辉市太公镇政府)


影视作品的姜子牙是众神之长,神力无边;现实中姜子牙死后被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其为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到了元朝,民间对姜子牙开始附会神话传说,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把姜子牙写进《封神演义》,将其由人变成了神。



二  姜太公与卫辉



现实中的姜子牙太耀眼,既是周朝的开国功勋,又是后世200多个姓氏的血缘先祖,再加上其活动范围广,距今年代久远,所以对于姜子牙的故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目前大家公认的、史料和遗迹佐证最全的便是咱们新乡的卫辉。


1.文献依据


卫辉,古称汲邑、汲郡、汲县,与商末都城朝歌(今鹤壁市淇县)毗邻。西晋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被汲郡人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墓葬时发现,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明确记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对卫辉的太公遗存有了详细的记载:“又东过汲县北。县,故汲郡治,晋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也,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竞茂,相传云太公之故居也……”


(《竹书纪年》书影  网络图片)


2、文物遗存


卫辉的太公遗迹,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悠久。

太公碑刻。依文献载太公碑刻有六处:东汉汲令崔瑗的“建太公庙碑”,晋太康十年(289年)“汲令卢无忌太公碑”、东魏武定八年 (550年)“汲郡太守穆子容太公碑”、明万历时的“齐太公故居”碑、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周姜太公茔葬处”碑和乾隆十三年(1748年)河南巡抚毕沅的“修太公庙碑”。


(太公墓前“周姜太公茔葬处”碑  网络图片)


太公庙和太公祠。在太公镇太公泉村仍保留有太公庙和太公祠。太公庙始修于东汉,清代复修并以石碑明示为 “太公故居”。现存建筑坐北朝南,分二进院落,首进有山门与围墙,次进为二门,东西配殿各3间,石坊、山门以及古柏等;太公祠现复建有大殿三间,并供奉太公铜像一尊。


(太公镇太公庙 供图 卫辉市太公镇政府)


太公殿。在卫辉市的一些庙宇中,专列有太公殿。如市区西十里乾隆庙北侧,附设有太公殿,至今尚存。


太公墓。位于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西1公里的黄土岗。清乾隆《河南通志》记载:在卫辉“府城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纣居东海之滨,后徙渭滨,封国于齐,还葬于此。”新修有青石甬道,以及仿汉阙门。


太公垂钓

(姜太公垂钓处石碑和雕像  供图 卫辉市太公镇政府)


太公钓鱼台。位于卫辉市太公泉镇太公泉村西。《水经注》称其为“石夹水”,又名磻溪,传为“太公钓鱼处”。现仍保留有较大水面和清乾隆时毕沅所立“太公钓鱼处”碑。2002年夏,卫辉市在此新建了“太公钓鱼”铜铸塑像,并在同年太公诞辰日举办了“首届太公文化节”。


 3、考古发现


20世纪80年代,在卫辉有两次重要的考古发现为卫辉的太公故里提供了新的佐证。


1983年,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出土了东魏武定二年(544年)吕觃[yàn]墓志。志文显示墓主为“朝阳乡太公里”人。不仅说明南北朝时期,太公族裔仍居留在今吕村,而当地地名也叫“太公里”,印证了太公地名的历史传承性。


( 吕觃墓志拓片  卫辉市博物馆提供 )


1988年,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发现了唐乾封二年(667年)“卫州汲县故张君之志”,墓主张师在乾封二年与夫人“同室于博望城东南三里礼也”。从《新唐书》与《旧唐书》有关记载可知,博望县设置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于贞观六年(632年),仅存12年。从志文可知,其治所在今太公泉村与吕村之西。


1995年,太公泉村出土的唐代墓碑上,曾记载太公泉原叫“姜塬”。



4 地名和研究佐证


太公泉。如《水经注》所言,为“太公钓鱼处”,从出土文物可证北朝时为“太公里”,自明代至今为太公泉村,并分为前太公泉村与后太公泉村,今设太公镇。


吕村。该村在太公泉村附近,从出土文物可知,这里早在北朝时便有太公后裔吕氏居住,至今仍以吕而名村。据调查,《吕姓家谱》毁于清末民初,原有数百口的吕氏族人,清末民初因白莲教的缘故,被官府诛杀而远迁他乡,形成了“吕村无吕姓”的现状。台湾《吕姓族谱》记载:“太公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广东潮州《吕氏族谱》记载:“太公吕尚公,河南卫辉太公泉乡人。”山东《姜太公年谱》记载:“商朝夏历八月初三,姜太公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市汲县太公泉。”


太公庙街。在老城西关有熟肉火街,街北头因建有太公庙,故称太公庙街。

(卫辉香泉和香泉寺  网络图片)


此外,还有比干庙村、姜太公好友宋异人所住村庄——宋庄、文王与子牙梦中会见处的汲城村、周军在此点将的贺生屯村、周军大将闳夭驻守并与纣兵激战处的闳夭村、以及姜子牙找香泉水而得名的香泉(香泉为姜太公所寻得,为霖落山一代的百姓带来了福音,姜太公将周武王赐给的“香香茶”投入泉中,故名“香泉”。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建成香泉寺。)、武王在此列阵迎战商朝军队的陈城(今卫辉城关镇)……等等。


(卫辉太公故里拜祖仪式 供图 卫辉市太公镇政府)


2002年农历八月初三,太公故里(太公泉)举办了中国卫辉首届太公文化节暨太公诞辰纪念大会,来自郑州、山东、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形成共识,一致认定卫辉是姜太公的故里和墓葬地,并定位姜太公为谋圣。



三  姜太公文化



电影中姜子牙不仅救一人还救了苍生,在现实中,姜子牙也是一个意志坚定,恪守自身“天道”之人。牧野大战发起时,偏逢暴雨连连,周文王的占卜师都认为这是违反了天命,要求撤军,而姜太公却将占卜之物掷于地下,说:“枯骨死草,何知吉凶?”坚定了姬发伐纣的信心,最终在牧野一战定乾坤。


(利簋  西周青铜器 铭文中记载了牧野之战 网络图片)


武王灭商后,姜子牙被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以稳定东方。政治上姜子牙推行尊贤尚功政策,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悖周礼的新制。经济上确立“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政治文化:

姜太公不仅辅佐周文王把一个方百里的小国治理成了强国,辅佐周武王取得了牧野决战的胜利,而且开疆拓土,把一片不毛之地打造成了东方大国——齐国,并辅佐成王、康王,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文化:

姜太公的文功武治影响深远,留存有《太公》《谋》《兵》《六韬》等中国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对后世的军事家鬼谷子、孙武、张良等,影响深远。

商业文化:

姜太公曾在朝歌、孟津一带屠牛、卖面、卖饭和设摊占卜。被封于齐后,茫茫齐国“地泻卤,人民寡”,他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实行了“三宝”经济,即“大农、大工、大商。”硬是把一片“辟草莱而居焉”的不毛之地,打造成了一个东方大国——齐国。

科技文化:

有人认为驷马战车应该是周军统帅姜太公首创的战略武器,也是周军战胜商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读过《太公六韬》的人都知道,在其“虎韬军用”篇里,列举了种种战车,如“震骇车”、“武翼矛軙车”、“大黄参连弩车”等等。


(山东淄博唐口西周遗址内出土的驷马战车遗迹  网络图片)


民俗文化:

由姜太公而形成的卫辉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斑斓多姿,集中体现在饮食、日常起居、生产活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姓氏文化:

姜太公的后裔遍布海内外,涉及姜、吕、崔、齐、尚、高、卢、柴、邱、庆、贺、盖、汲等200多个姓氏;这些赋予了卫辉市丰富的姓氏文化资源,卫辉成为海内外姜太公后裔魂牵梦绕的寻根拜组的圣地。

钓鱼文化: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能通过钓鱼感悟治国安邦,能用直钩离水面三尺“钓出五璜”堪称“钓仙”。


(姜太公垂钓 愿者上钩  网络图片)

当然,关于姜太公还有很多村志、戏剧、典故、传说等等,无法一一列举。这个生于卫辉、葬于卫辉,又长期活动在卫辉地区的一代圣贤,不仅救了苍生,开创了周王朝800年基业,更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太公文化,使卫辉成为海内外太公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新乡东区美景和太行山脉  摄影 创影视觉)


如今,在建设出彩新乡,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原文化高地的时代机遇下,姜子牙正日益成为卫辉和新乡文化旅游的金质招牌,为新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

【特别鸣谢】卫辉市委宣传部 卫辉市太公镇政府 卫辉梁东成

【资料来源】梁东成《浅论姜太公与卫辉》 新浪“历史看点”  百度“老钱读历史”  《观后感》网站等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摘录内容只以传播为目的;版权、转载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云淡风轻、幽静闲适......新乡这些地方,有你向往的生活

中原纱厂、体育馆、早市……你爱中原路的哪一瞬间?

新乡:十一长假哪里去?打卡黄河岸边“网红”地!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