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乡:心中一束光,点亮一座城

杨杨 相约新乡 2021-08-02

·

点击蓝字  关注相约新乡

【注】点击文章中蓝字,打开相关链接阅读详情。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我们要实现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年......

与新乡而言,今年的不平凡不止于此。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在恰到好处的时候照耀你,让你觉得这世界尽管有时艰难,但更多的是美好。

比如,一个关于新乡的好消息:

# 新闻背景

前段时间,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2020年度正能量报告》发布,新乡入选省级正能量城市名单。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是由阿里巴巴倡导,联合全国100多家主流媒体打造的知名公益平台。


新乡上榜,实至名归!新乡许许多多平凡又闪光的“小人物”,就是这座正能量之城最好的代言人!

程栋:“验毒师”

程栋:新乡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负责人,被称为“验毒师”,是防疫一线上的“幕后战士”。


36岁的程栋是新乡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负责人,长期与病毒打交道,在他心里,多么凶狠的病毒都能被他制服。程栋的研究生和爱人魏芳的大学时光都在武汉度过,那里留下了他们青春的印记。了解到武汉疫情越来越严重,他特别想去援助。所以当单位发出通知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就报了名。


到达病区的第二天,程栋就与四位组员紧急投入工作,独立承担起硚口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任务,负责检测每天从疑似病人采集的样本——咽拭子。疑似患者是否得了新冠肺炎,他们的检测结果是最关键依据。他们离病毒最近,被称为“验毒师”,是防疫一线上的“幕后战士”。


程栋说,每次检测如同“生命闯关”,防护服、护目镜、帽子、N95口罩、鞋套、手套等全副武装后,进入检测实验室,一忙就是一整天。刚开始检测流程不顺畅,每天只能检测100多人份。而硚口区是武汉疫情的重灾区,提高效率意味着与时间赛跑,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意味着对生命的挽救。


程栋与几位组员探讨研究调整实验流程、检测方案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每天最多时检测量达到413人份。他们经常加班加点、高速运转,只为尽快拿出结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危险重重,险象环生,他们站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负重前行。


每打开一个采样瓶,就相当于把病毒握在手中,感染风险巨大。但程栋从未惧怕过,也从未对这次选择后悔过。对于程栋来说,虽然不是第一次来武汉,可是这次武汉之行将是他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经历。


刘富鹏:免费早餐发起人

刘富鹏,1986年出生在新乡县刘庄。2013年4月1日,刘富鹏在红旗区设立了第一个免费早餐站点。


关于设立早餐公益行动的初衷,要追溯到刘富鹏在2013年策划过一场为环卫工人送礼物的活动。这个活动照片在微博上发了出去后,被转了上千次。刘富鹏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努力真的得到了认可。

2013年4月1日,刘富鹏和十来位校友在新乡发起了免费早餐——为环卫工人送早餐公益行动。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提升人们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和关爱度。


虽说免费早餐项目的执行并不复杂,但公益行动刚启动时,费用问题曾让刘富鹏差点放弃。为解决公益活动费用问题,2014年7月16日,他们发起了迄今仍在继续的240公益计划,即公益行动每天消耗240元,他们希望找到240个人每天来跟捐一元钱。



作为正能量之城的新乡市,多家单位伸出援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免费早餐项目终于走入正轨,目前,免费早餐的发放点覆盖了新乡全市四个城区。在新乡,免费早餐行动已成为一个市民广泛参与的公益品牌。



徐洁:残疾朋友的守护者

徐洁:她因车祸高位截瘫,是社会、朋友、家人的关爱,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为回报社会,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徐洁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1997年3月一次家访途中的车祸让她高位截瘫。她曾悲痛欲绝甚至几欲自杀,但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慰问,为自己募集的高额的手术费医疗费,让徐洁暗暗下定决心:为了这些关心自己的人,不但要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要走向社会,创造奇迹!


此后徐洁结识了很多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感同身受的徐洁渐渐萌生了要尽己之力帮助他们的念头。从一个人做,到10个人做,再到100个人做......一个以帮爱残疾人为主旨的公益团队就这样形成了。

在徐洁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帮扶残疾朋友近200人,组织各类活动80多次,参与者达3000余人次,帮助很多残友走出了心理的阴影。



对于那些因残而贫的家庭,徐洁就帮他们找手工串珠、摆地摊、卖手工艺品等勤劳致富的门路,积极组织他们去学习“淘宝云客服”,帮助残友通过开“淘宝店”等网络形式赚钱。


2006年徐洁被评为“河南省自强模范”,2008年受邀参加了北京残奥会闭幕式。


赵林:把小姨子养大到嫁人

赵林:新乡人,郑州客运段列车员。


在郑州客运段当列车员的赵林是新乡人。1992年,赵林在和家在长治的赵丽萍热恋时,听说了女友家突遭变故,无力抚养小妹妹时,毅然决定承担起抚养妹妹的重担。

3个月大的娇娇就这样留了下来,没想到这一留,就是20多年。结婚前,赵林和赵丽萍两个人约会都要带上不懂事的妹妹,很多人都误会他们俩是未婚先育。

随着娇娇一天天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由于娇娇没有户口,当地学校拒绝接收。赵林夫妻俩只能掏高价让娇娇上学,这让本来家里经济就不宽裕的赵林一家更难了,但是为了妹妹,赵林当机立断,送孩子上学!

转眼,娇娇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2018年3月28日,娇娇终于结婚了!一般情况下,把新娘交付给新郎的应该是新娘的父亲,在娇娇的婚礼上,把新娘交付给新郎的却是姐夫赵林,现场亲友无不感动落泪。


孙亚辉:无臂主播

孙亚辉是平原示范区桥北乡杨庄村的一位年轻小伙,前几年因为意外触电失去了双臂。网上直播卖农货后,如今,他拥有上万粉丝,每天能净挣几百元。


孙亚辉是河南新乡平原示范区杨庄村人,人们更熟悉的是他直播间的名字——“做个有用的人”。四年前的一次意外电击,让这位“90后”小伙失去了双臂,双腿也失去知觉。

躺在床上的那几年,网络给了他很多想象。孙亚辉上网刷到一些淘宝主播的直播视频,他觉得这种看起来不需要出门,也不需要行动能力的工作或许可以试一试。
  



于是,孙亚辉找人帮他做了一张特殊的桌子,方便操作鼠标。为了提高回复信息的速度,孙亚辉试验了很多按键盘的方法......该做的准备都做了,可是卖什么呢?


孙亚辉想了想,地里刚成熟的花生可以。他和母亲陈金梅商量好,要直播卖炒花生。自己的淘宝直播间起了一个名字:“做个有用的人”


第一场直播,只有一个观看记录。第一锅花生也炒煳了。随后的半个月,每天都是如此,一个订单也没有。忽然有一天,屋里响起了提示音,手机界面跳出来信息:“您有一笔新订单。”


那一个发往江西的订单,让孙亚辉心里再一次有了光。“那一单挣了5毛钱,我不是一个完全没用的人了。”

从此,他打起精神每天坚持直播8小时,直播间的人数在慢慢增加。那个曾经连大门都不愿意开的孙亚辉,甚至走出了家门,在村里的小巷、在收获的田野里,开始了他的“云”上新生。

孙亚辉口含筷子练习打字


后来,孙亚辉开始代销村民的农产品带着大家一起增收。村里的花生、玉米、桃子、韭菜、沙果、鸡蛋、梨都被挂到了直播间。刚刚过去的阿里“农民丰收节”期间,他的单次直播就有1.6万人观看,单日销量也达到2千多元。

如今,孙亚辉又有了新的规划:依托淘宝店,在村里建一个农产品合作社,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集中起来,带动村民们一起发展。

孙亚辉说:“尽管未来仍不容易,但我已无所畏惧。”


李院军:背着妈妈上大学

李院军,辉县人,她曾获“带着母亲上大学的90后坚强女孩” “2013中原十大孝子”等荣誉。


李院军是辉县市高庄村人。母亲患有先天性脑瘫,吃喝拉撒都需要有人照顾。并不富裕的家庭使她从4岁开始就挑起了家庭重担。

特别是父亲后病故,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此断绝,年迈的姥姥承担起照顾母亲的担子。然而2009年下半年,姥姥突然病倒,母亲因此抑郁并几度轻生,让李院军本就脆弱的神经紧绷到极限。那年,李院军17岁。

一边是沉重的家庭责任,一边是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和母亲的心愿——让女儿好好上学,这一切让李院军纠结了好一阵子。是骨子里的倔强、不服输支撑着她,最终她选择勇敢与命运抗争,“我不会放弃学习,更不会放弃母亲。”

李院军从高二便开始带母上学。2012年高考,李院军考了539分,如愿以偿被新乡医学院录取,并毅然决定带着母亲一起上大学。

 


2017年3月,李院军考研成绩了350分,专业排名第二,拿到了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的“入学通行证”......


面对不幸和困苦,李院军没有妥协抱怨,而是选择了用微笑和坚强来面对。李院军的行为感动着每一个人,她用朴实真切的行动,诉说着成长的责任。


新乡的哥:勇救轻生女乘客

2019年5月份,新乡市 “的哥”肖利忠师傅,接到一位女乘客。行驶途中,女子情绪异常并不时哭泣。女子下车后,放心不下的肖师傅默默跟随。在共产主义大桥上, 女子作出轻生举动,被肖师傅及时救下。


新乡公交车长:2分钟 送医院

9月4日17时31分左右, 25路车长任树喜行至人民路和平大道路口时,车上一位抱着幼童忽然被食物噎住,需要紧急救治。想到幼童多耽搁1秒钟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于是开了出去边按喇叭边冲着窗外大声吆喝,提醒车辆避让。17时33分,公交车终于停到了妇幼保健院的门口......


在新乡,这样的好人、好事,还有很多很多......

新乡市文明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新乡有7位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0位新乡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94位中国好人,36位河南好人,189位新乡好人。


【 结 语 】


新乡这块热土,曾培育了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比干毛遂张苍;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但,新乡不仅有精神领袖那般“大人物”,还有许多平凡又闪亮的“小人物”。他们所做的事情,同样感天动地;他们的品德,同样润泽牧野;他们的名字,同样值得被尊敬、被铭记。

新乡的这些“小人物”们也许没有光耀显赫的身份地位、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举,但他们身上闪烁着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凡人微光”,这些萤火微光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了我们“厚善 崇文 敬业 图强”城市精神



小人物也有大能量,

点赞,新乡!



【特别感谢】新乡市文明办提供相关信息。

【图片来源】新乡日报、平原晚报、文明河南在新乡、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新乡广播电视台、新华每日电讯9月25日第13版、智慧新乡公众号;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摘录内容只以传播为目的;版权、转载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闻香识新乡——牧野区号!

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  二十里的风姿

想不到!新乡的这些地方曾经“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