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乡:裹紧棉袄迈开腿,冬日太行如此美!

朱新国 相约新乡 2022-05-06


·

点击蓝字  关注相约新乡

【音频】新乡广播电视台《直播新乡》主持人 王著坤

【注】点击文章中蓝字,打开相关链接阅读详情


作别了2020的最强寒潮,

我们在“棉裤才是真爱”的低温中

迎来了2021,

尽管下一轮寒潮还在路上,

但“妈,我要穿秋裤”“想嫁给暖气”

的声音却早已在朋友圈回荡。



可是,今天我要说的是,

请告别对被窝的挚爱,

新乡太行山间,

一览冰雪的苍茫和晶莹,

拥抱真正的“诗和远方”!

不过要提醒一句,

裹紧你的小棉袄!



一 

宝泉秘境的冰与雪



(冰雪宝泉 摄制 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


历经了零下十多度的寒潮洗礼,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对被窝无限眷恋,

但是骚动的心却不甘蜗居,

依旧渴望窗外的诗和远方。

于是就有了冬日的踏雪远行,

就有了追逐冰挂的寻梦之旅,

就有了各种各样户外赏雪自拍秀……


(万仙山冬韵 )


那么,新乡的小伙伴们有福了,

可以不用远走他乡,

就能赏冰挂、观雾凇、滑雪,

因为咱们有着八百里太行

最美的一段——

它从最西侧豫晋交界的宝泉开始,

到关山、八里沟、万仙山等

荟萃的南太行

再到苍峪山和落霖山的太行余脉,

一路蜿蜒向东,

造就了众多的山水名胜。


(云锁群山)


今天笔者就跟各位一起,

从太行秘境宝泉开始,

在新乡的太行山间赏雪观冰,

看云海和日出,

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领略造化的变幻多姿。


(银装素裹 秘境宝泉)


宝泉,

因扼守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通道,

又位于“悬天古道”白陉之上,

而且河谷巨石形似元宝而得名。

加上25亿年前形成的嶂石岩地貌,

造就出一条巨大的U型峡谷,

和太行山最壮观的瀑布群。


穿行在峡谷当中,

夏日里叮咚的泉水,

犹如折扇飞跃而下的叠瀑,

都变成了冰雪的世界,

定格成一幅幅动人的水粉画。

悄无声息地镶嵌在绝壁丹崖之上,

就像冰雪雕刻的艺术品,

呈现给冬日的太行

还有前来欣赏它的人,

演绎着“相逢是缘,相聚是缘,

相散也是缘”的季节故事。


(万丛冰挂一点红 )


沿着峡谷继续前行,

原本活泼的溪水变得沉默,

原本撒欢的流水也安静了下来,

那些顺着岩石缝隙流下的水,

此刻都变成了身披铠甲

手拿长剑的将士,

威风凛凛地立在天地之间,

守护着峡谷和太行,

守护着这方绿水青山。

而近旁几株傲雪挺立的小树,

则用尽全力为这些“将士”加油喝彩,

看她们涨得通红的脸庞,

就知道她们有多么兴奋和努力!


(俯瞰宝泉游龙湾 )


登临崖上,

遥望对面山崖,

俯瞰脚下游龙湾,

顿时会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

恰此时——

北风烈烈,

冰封太行驰蜡象;

高峡苍茫,

银装宝泉正莽莽。

凛凛冬风催草折,

霜落冰凌崖万丈。



 雪染太行的壮与美



(波澜壮阔南太行 混剪 朱新国)


拒大漠而屏幽燕,

枕三晋而割秦齐。

太行山的雄壮不仅自古被世人讴歌,

还被赋予民族的脊梁被国家称颂。


(波澜壮阔南太行 )


当然,

太行不单纯是雄壮,

它还有许多柔美之处,

峡谷与溪流,

云霞和日出,

让太行山,

尤其是新乡的南太行造就出——

关山、八里沟、天界山、九莲山、

万仙山、秋沟和齐王寨等

诸多“北国江南”的山水奇观。


(万仙山峡谷雪后初霁)


作为上苍垂青的新乡南太行,

群峰毕至,飞瀑流泉,峡谷横亘,

可以说携祥云于腰间,

纳流水于膝下。

笔者曾有幸多次去过南太行的

七个景区,

对每一处山川都充满敬意。


(关山天柱峰雪景云海)


关山的连翘和天柱峰的顶天立地,

东坝头的雾凇和俯瞰八里沟的壮阔,

天界山的云峰画廊和铁顶的雄浑,

八里沟的天河瀑布和一线天的险峻,

九莲山的神秘和天梯的凌空飞架,

万仙山的绝壁长廊和郭亮的古朴,

齐王寨的海棠和齐王隐居的传说,

秋沟的万亩桃花和飞瀑流泉的清幽……

无不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前来探访,

在这里留下无数的惊叹和赞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天界山冬日云海雪景 )


随着寒气的反复加码,

南太行则“萧瑟冬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晶莹剔透的冰挂,

银装素裹的峡谷,

与河流、山林、村居等彼此交融,

绘就世外桃源,

造就人间净土。


(秋沟仙境 )


踏上层云看日出,

美不胜收南太行。

关山东坝头和天界山铁顶的日出,

因为常常有云海的加持,

尤为摄影爱好者青睐,

有些发烧友甚至会在

山顶一住十天半月,

就为等那一抹东方的猩红。


(天界山日出 )


每当日出时刻来临,

东方天空便繁星隐去,

颜色先由灰变黄直至橙红,

极目远眺处的地平线附近,

则裂开一条金色的缝隙,

漾起层层云浪。

此时天边泛出微微黄光,

接着这种颜色越来越浓,

片刻之后,

太阳就会像个黄鸭一样

从云中跃出,

绘就一幅“太行云海日出”图!


(万仙山树挂和日出 )


如果下场雪,

哪怕是一场雾,

只要气温够低,

南太行的八里沟和万仙山等地,

也会形成壮观的树挂

和大气磅礴的雪景图。

巨龙蜿蜒太行挺立,

银装素裹的装饰下,

冰挂是自然而然的产物。


(八里沟天河瀑布冰挂)


汩汩流水凝固成晶莹的冰挂,

飞天银瀑变成巨幅的冰雕,

晶莹的冰帘冰幔则如透明的琴键,

伴着玉树琼枝和暖阳下的融水,

奏出沁人心脾的音乐,

慰藉每一位游客的灵魂。


(八里沟冰挂)


崖畔云端,

峡谷溪畔,

茫茫群山多了份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

绝壁长廊则更添一份

欲语还休的韵致;


(万仙山绝壁长廊映白雪)


更有山峦丛林间,

那一棵棵司空见惯的柿子树,

顶着残存的红柿子,

讲述着缺衣少食年代

养活太行山民的不易,

讲述着新时代生活富足

留柿于鸟的和谐。


(太行柿子 惠泽飞鸟  手绘 朱新国)


落尽满枝树叶,

扎根乡野低调矗立,

红红的柿子傲立风雪,

是希望的凝结,

更是岁月的馈赠。

其实每一棵柿子树,

都是太行山民的缩影,

是他们的倔强和质朴,

是太行山的沧桑和坚韧。


(太行柿子红)



 魅力苍峪的秀与幽



(卫辉水峪村冰挂 摄制 张岩)


当南太行出了辉县之后,

依旧绵延东进,

其余脉挺进卫辉西北,

形成了著名的苍峪山和落霖山。


(苍峪山和村舍雪景 摄影 方锋炜)


苍峪山因山产苍珉石而得名,

落霖山则因为常有泉水

霖落而下得名,

当然苍峪山面积更大一些。

从入口处的塔岗

到最里面的龙卧岩村,

苍峪山被沧河切割成狭长的山谷,

勤劳的卫辉人因山借势,

在峡谷的沧河里逆流而上,

依次修建了塔岗、狮豹头、正面

三座水库,

串接成大峡谷的“三大明珠”。


(卫辉狮豹头乡正面水库 摄影 方锋炜)


峡谷间还散落着

塔岗湖、奇峪山、青年洞

小店河清代民居建筑群(灵龟寨)、

林坚出生地、娘娘坟、

跑马岭地质公园、白龙湖、

九凤山、猿猴沟、罗圈千年银杏树

正面湖、灵泉峡、青龙洞、

皮定钧司令部等特色景点;

在落霖山中,

则分布着香泉水库、香泉寺等名胜。

太行无声纵横立,

却留风景赛繁星。


(卫辉灵泉峡雪景 摄影  李卫民)


从刚从事媒体时

单位组织的骑行开始,

十几年间笔者也曾多次走进苍峪山,

见证了太行余脉

由荒山到绿水青山的转变。

特别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实施以来,

从卫辉城区到苍峪山,

在沧河两岸和省道两边,

二十多公里的沿途上,

都栽满了油菜花,

“苍峪花海”成了新乡

近郊休闲游的热门选项。


(卫辉水峪村崖壁冰挂 图源 @看卫辉)


进入冬季,

繁花谢去,

但卫辉的山区依旧吸引不少游客。

狮豹头乡境内的水峪村,

位于林州、辉县和卫辉三岔口地带,

苍茫的群山隐藏了神秘的青龙洞,

丰富的山涧溪水则形成迷人的冰挂。

在村旁的山路尽头,

凌空的崖壁之下,

悄然生成婀娜多姿的冰挂。

因其天然和免费,

借助网友们的推送传播,

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

争相打卡的美景。


(卫辉水峪村崖壁冰挂 图源 @看卫辉 )


冰挂虽美,

但也要注意安全,

做到轻轻的我来了,

只带走美景,

不留下任何垃圾。


灵泉峡的冬天,

则以人造的滑雪场制胜,

在“冻手冻脚”的寒冬里,

和家人亲朋来一场雪上的比拼,

消耗卡路里的同时,

也收获温暖和欢乐。


(跑马岭万像崖冰挂 摄影 闫福生)


在跑马岭的山洞宾馆前,

昔日就很受欢迎的万像崖,

更是因为冰挂高悬

而千姿百态 风情万种。

可以说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

冰挂形态各不同。

水亦娇媚犹含笑,

太行风姿景正红。


(卫辉龙卧岩风光 摄影 侯振云)


一起聊了这么多,

新乡的太行山究竟有多美,

还需要你勇敢地告别被窝,

亲身去拥抱那随处可见的冰雪,

和太行来一场诗与远方的约会。

 

(壮哉南太行 供图 

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


不过千万记住了,

一定要裹紧你的小棉袄,

别感冒!



 

—————————————


【特别鸣谢】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 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 卫辉市委宣传部

【资料来源】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 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 卫辉市委宣传部 @新乡南太行旅游 @云中漫步 @中原正能量 @小水滴 @看卫辉 @河南事等

【摄影】除标注外均来自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和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 表情包和动图源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摘录内容只以传播为目的;版权、转载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闻香识新乡——延津号!

河南获嘉:四四方方“齐州城”    韩信屯兵“侨置”名

闻香识新乡——原阳号!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