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获嘉:四四方方“齐州城” 韩信屯兵“侨置”名

朱新国 相约新乡 2022-05-06

·

点击蓝字  关注相约新乡

【视频】 新乡广播电视台 制作 朱新国

【注】点击文章中蓝字打开相关链接阅读详情



说起新乡

许多人自然想到它的别称“牧野”,

想到数千年前的牧野大战

想到“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的诗经

想到黄池会盟等兵戈铁马……

 

其实,在新乡境内,

散落着宛若繁星的文明遗存,

分布着见证古今的历史遗迹,

可以说一部新乡史,

就是中华文明演进史的浓缩。

 

(新乡平原博物院北望市政广场 

摄影 朱新国 )


今天我们就走进新乡西部,

去探究一处熠熠生辉的历史遗迹,

感受古甯邑大地的波澜壮阔,

感受其文化的丰富绚烂。

Xinxiang'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一  473.15 之 上古甯邑



出市区,沿新获路一直往西,跨过卫滨新乡县辖区,便进入今天的目的地——获嘉



说起获嘉,别看它今天的区域面积只有473.15平方公里,但是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已产生了人类文明:“获嘉上古称甯邑,为颛顼所建”,从上古三皇五帝的履迹到周武王誓师同盟山再到姜子牙封神的七十二神冢再到楚汉之争时的张耳韩信屯兵地……可以说,一部获嘉史,就是一部新乡乃至中原文明史。


(获嘉县同盟山 武王伐纣会盟处 )


说起获嘉,见证其悠久历史的最直接体现便是县域名称的不断更迭。

上古时这里为颛顼建立的甯邑,是天下甯氏的祖根地;

武王伐纣在此修整,“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

春秋时晋国割卫国之“阳樊、温、原、攒茅”及更名为修武的甯邑,称其为“南阳”;

秦统一六国后恢复其名为“修武”;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巡察至汲县新中乡时,讨伐南越国取得全胜,汉军送来了吕嘉的首级,为纪念这一盛事,汉武帝刘彻便在新中乡(今卫滨区张固城村)设立“获嘉县”。

此后,获嘉治所不断迁移,隋开皇六年时又从获嘉和汲县划出了一部分,组成了新乡县(也就是今天的新乡)。直到唐贞观年间,才在现在的获嘉县城关设立了县治,获嘉才从此结束了迁移历史,固定了下来。



甯氏来源小知识

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称康叔或康叔封,是卫国第一代国君。

(卫 康叔)


到了卫武公(姬和)时期,将其子季亹[wěi]分封于甯邑,其后代便以甯为氏。季亹生甯跪,甯跪生甯庄子,甯庄子生甯武子,甯武子生甯相,甯相生甯惠子,甯惠子生甯喜,一直蝉联卫国大夫职位,有“九世卿族”之说。


季亹的始封地在甯邑,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齐州故城,所以获嘉有甯邑的别称,季亹也就是甯氏的始祖。城址西北边的李村还保留有甯氏始祖季亹墓,距今已近三千年,墓冢附近还有甯家坟,可惜早已被毁。


(获嘉县史庄镇李村旁的季亹墓 

摄影 朱新国)


如今,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霜雪雨,获嘉,这个上古甯邑已成为新乡市的西大门;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建筑之乡和乒乓之乡”;中原经济区核心区新焦济产业带上的节点城市和郑新融合发展的桥头堡。



二  191902 之 齐州故城


(一)初识古遗址



从上古甯邑的历史云烟中穿过,我们将目光聚焦在眼前的这座遗址——位于获嘉县史庄镇的齐州故城。


(齐州故城遗址城池范围示意图 

航拍 获嘉县融媒体中心 制图 朱新国)


出史庄镇政府,沿着大徐线前行十几分钟,便来到了位于东、西张巨村和高庙村之间的齐州故城遗址。借助无人机从空中俯瞰,乡道大徐线将遗址一分为二,与四四方方的故城遗址组成了一个标准的“中”字


(笔者与甯邑历史研究者在遗址城墙前

摄影 王健哲 下同)


同行的获嘉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获嘉甯邑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锡元老师告诉我们,眼前我们看到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城址遗存,向前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甯邑。只不过由于岁月侵蚀和战争破坏,到南北朝时期,人们又重新将其修整、扩建,才有了现今的遗址模样。


(齐州故城遗址城池范围示意图 

航拍 获嘉县融媒体中心 制图 朱新国)


遗址形状接近正方形,现存城池东西长458米,南北宽419米,总面积191902平方米。现在还残存有高度1到5米不等的城墙,东城墙底宽15.6米、顶宽12米,南城墙底宽15.6米、顶宽12.2米,西城墙底宽12米、顶宽11米,北城墙底宽26.6米、顶宽12米。


(齐州故城遗址北城墙示意图 

航拍 获嘉县融媒体中心)


如今,遗址的城墙虽然有不少缺损,但是基本形制还在。从空中俯瞰,依然气势如虹。尤其是登临城墙遗址上,可以轻松俯瞰四周一马平川的农田,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齐州故城遗址东城墙顶部 )


在故城的东南角,一堵城墙被挖成了刀切一般,城墙根下早已开垦成农田,城墙的纵剖面经过雨水长期的侵蚀,形成了许多沟壑,但细密的夯土依然挺立,中间还夹杂着一些陶片,而城址四周的田间道路上,无人问津的残存陶片、瓦片更多,早已和泥土一起,成为道路的一部分,见证着四周村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见证着故城的风雨剥蚀和草木枯荣。


(齐州故城遗址东南角城墙)


刘老师告诉笔者,早些年他们在此考古和修筑故城西的灌河时,曾发现不少鬲[gé]、甑[zèng]、豆、罐、瓮等陶器和筒瓦、板瓦以及汉代的五铢钱等文物。特别是2005年夏,当地在整修公路时,还发现了战国时期的云纹瓦当和绳纹罐,罐的肩部压印有“宫”字印戳,足以见证这座故城的历史久远绝非虚妄。


(城墙夯土里的汉陶残片)


目前,该城址是豫北地区现存唯一的一座南北朝时城址,而且四面城墙保存的相对完整。1978年,当时的新乡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将该城址正式命名为“齐州故城”,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齐州故城遗址保护碑和乡道)



(二)故城之演变



别看齐州故城遗址现在默默无闻,但是从远古到唐代,这座城都是从关中、洛阳到河朔的必经之路。旁边分布的宣阳驿(春秋战国时卫、晋设立的“大修武”治所),东、西张巨村(张耳韩信屯兵军营,旧称张耳营,南阳屯村(秦统一后,置修武县于此,南阳故城遗址所在地)以及高庙村(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初期兵败项羽后,渡河假借汉王使臣名义,收编韩信、张耳部队,并在此设台祭天许愿,希望能够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后在此兴建高祖祭天庙,群众聚集形成村落)便是明证。


(齐州故城遗址附近东张巨村 

航拍 获嘉县融媒体中心)


笔者依据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张新斌所著的《武王伐纣·甯氏源流》一书得知,正是因为周武王当年在此勒兵修武,甯邑城也就是齐州故城的前身才有了“修武”之名。


(甯邑即小修武遗址)


时光到了几百年后的公元前643年,卫国与邢国发生菟圃之战,卫国大败;事后过了几年,卫文公问计于重臣甯庄子,甯庄子建议卫文公仿效周武王在甯邑勒兵修武,对外韬光养晦,对内厉兵秣马,培训威武之师。于是卫文公就暗地把士兵送进甯氏的家城甯邑,把这里作为军校,分批轮训队伍。不过对外仍称这里是“甯邑城”,对内则叫修武,取专门修兵练武之意。



一晃四年时间过去,卫文公的部队已兵强马壮,于是公元前635年,卫文公发兵一举灭掉了邢国,终于一雪前耻。于是卫文公在甯邑举行祭祖庆祝仪式,奏请周襄王批准,把甯氏先祖季亹的封地甯邑城改为“修武”。不过由于甯邑的旧城里住着甯氏的家眷和仆役等,再公开驻军和办公多有不便,于是卫文公就在甯邑地的南边不远处宣阳地建设了新城,也叫作修武。为了和甯邑城的“小修武”加以区分,便将宣阳地的新城叫作“大修武”,作为修武邑的治所。


(春秋诸侯征战示意图 )


俗话说乐极生悲。正当卫文公为灭掉邢国而欢天喜地时,不料在巡访完大小修武之后,他却因突发疾病一命呜呼。结果晋国捡了个便宜,赶忙奏请周襄王,把原属于卫国的阳樊、温、原、攒茅以及刚刚更名为“修武”的甯邑城,统统归属晋国,因该区域在太行山南黄河之北,故曰“南阳”。但由于小修武城(今齐州故城)为甯氏家城,所以仍由卫国管辖,成为卫国的飞地。


(春秋晋卫等诸侯割据示意图 )

三年后的公元前632年,晋国又通过“城濮大战”,一战定乾坤,成为中原霸主,于是顺势吞并了曹、卫两国,霸占了朝歌地区,将“南阳”的辖区大幅度向北向东扩展。为了便于管理,避开黄河与沁河的水患,晋文公下令将南阳的治所从卫国时的大修武(今宣阳驿村),移到地势较高的现今获嘉县城西关的南阳屯,重新建立“南阳邑城”。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邢卫结网,晋人收鱼”。


(晋 楚城濮之战示意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在晋国设立的南阳邑基础上,设置了修武县,南阳邑重新叫作修武,原来的南阳邑治所也成了“修武”县城所在地,当然这都区别于现在焦作的修武县,依旧在咱们新乡获嘉的范围内论说。


(齐州故城遗址)


于是大、小修武的称谓和南阳邑一直并存到两汉之后。公元前204年,楚汉之争胶着不下时,韩信和张耳就曾在小修武,也就是甯邑城屯兵,还接济了被项羽打败的刘邦,帮其逐渐扭转了溃势,并最终打败项羽,建立汉王朝基业。由于韩信曾奏请刘邦封他为齐王,所以他屯兵的小修武城又被百姓称作“齐王城”(清乾隆《怀庆府志》)


(韩信张耳屯兵的古寨遗址和保护碑 )


此后几百年别无大变。到了同样是诸侯征伐、社会动荡的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北魏大将刘宋在山东设立的冀州改名为齐州。后来由于南北分裂,战乱频繁,北方人民和世族大量南迁,一部分就到了甯邑也就是小修武的地方,并在此设置齐州(公元526年,北魏设置),也就是借用原籍的地名重新设了齐州,就像现在的移民村仍然保留原有村名一样,所以史书上叫“侨置齐州”,于是小修武也就多了一个齐州城的称呼。



(三) 甯邑苗庄王



尽管民国二十四年《获嘉县志》(1935)和新编《获嘉县志》(1991)都称这个地方叫“齐州故城”,但是附近的村民却更喜欢叫这里“苗庄王城”。咱们接下来就说道说道,给您加点料儿,让这顿甯邑游记盛宴更有味。


咱前面说的公元前六百多年卫文公时代,甯氏和卫国关系还非常密切,但到了一百多年后的公元前546年,双方却交恶,卫献公还派人在朝堂之上杀死了甯喜,并开始诛杀甯氏亲族。

(齐州故城遗址残存的城墙一角)


恰巧来了一支南方苗裔族人,其首领贲皇看不惯卫国的军队欺负甯氏的老弱妇幼,于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赶走了卫献公的押运部队,又把甯氏的族人带回甯邑城安顿下来。贲皇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便留下来歇脚。


后来又问晋平公要了一个所谓的“苗庄王”封号,全面接管了甯氏家族在甯邑的城池、田园和家产,卫献公昏聩无能,一看甯邑落入他人之手,竟高兴得手舞足蹈,也不再追杀甯氏一族,于是贲皇白捡了一座城和万贯家财。从此以后,当地老百姓便把这个甯邑城叫作“苗庄王城”了。


获嘉苗庄王冢 供图 史庄镇政府 下同


后来,苗庄王及其家族在此发展生产、建设城郭,作出一定成绩。所以,尽管后来这个苗庄王城不存在了,但是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无论政权怎么更迭,城名怎么改变,故国遗老仍深情地以故乡曾有王者雄据于此,而一代代把此城的“苗庄王”王号流传下来。


(获嘉香山寺文物保护碑)


如今,在获嘉齐州故城周围,还保留有苗庄王冢、香山寺、为纪念苗庄王三闺女的三皇姑庙等众多遗迹和传说,成为这段历史传奇的见证。


(获嘉城区)


近期,我们相约新乡相继关注了获嘉的同盟山遗址、卫辉辉县魏长城遗址、延津吴起城遗址和胙城遗址、辉县的共城遗址、封丘青堆遗址等新乡的历史遗迹;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推出卫辉的古城变迁、原阳的谷堆文化遗址、封丘的黄池会盟遗址和长垣的匡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当然还包括许多民间传说和地方特色美食,感兴趣的您不妨实地来新乡走一遭,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口尝一尝,保准您不虚此行,流连忘返。


 

—————————————

【特别鸣谢】获嘉县委宣传部 获嘉融媒体中心 获嘉县史庄镇政府

【资料来源】中共获嘉县委办公室 获嘉融媒体中心 刘锡元《甯邑地名史话》等 

【摄影】朱新国  王健哲 【航拍】获嘉融媒体中心 朱光鑫 未注明作者图片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摘录内容只以传播为目的;版权、转载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闻香识新乡——原阳号!

惊艳!名扬海内外的新乡传奇

新乡:大河之上,九“龙”卧波!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