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乡这些地方:曾经车喧马急“快递”忙

杨杨 相约新乡 2021-08-02

·

点击蓝字  关注相约新乡


小时候看影视剧,每每有“八百里快马加急”的桥段,就替马儿担心的不行。一气儿跑八百里,估计跑到地儿,小命也呜呼哀哉了吧!后来才知道自己的这个担心太多余,泱泱大中华在古代是有“驿站”的呢,在“驿站”人和马都可以歇息,也会被照料得很好。

牧野大地自古地处交通要道,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驿站。古往今来,过去曾发挥过重大作用的驿站已经消失,但它们中有一些以“地名”的方式,被传承保存了下来,见证着我们祖先曾经的辉煌,也记载着历史发展的沧桑。




古代驿站知多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传递信息组织的国家之一。殷墟挖掘出的甲骨文证实,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中国已有近似于快递的驲(rì)传制度。


当时乘车传递的叫“驲”或“传”,乘马传递的叫“递”或“驿”,因后世专以马递,故统称“驿传”,也称“邮驿”,从事邮驿的人员称为“驿卒”。我们熟悉的“驿站”就是古代专供驿卒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相当于今天的服务区,不过有很多官制规定。


明代的邮驿机构有三种:驿站、递运所、急递铺。递运所主管运送物资和使客,急递铺专门负责运送公文,驿站则运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物资多重功用兼而有之。到明中后期急递铺逐渐废弃不用,邮传的任务改由驿站承担。不少递运所也改为驿站或并入驿站。

位于新乡(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地区的卫辉府(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是豫北三府之一,地处黄河北岸。从地理位置上讲“北拱神州、南襟汴洛、西有巍巍太行、东有沃野千里”,正可谓居于交通要冲。崇祯皇帝朱由检曾鉴于此,而封卫辉府为"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地,更是表明此地所处水路(运河(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与陆路交通交汇之地的重要性。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编撰的《卫辉府志》记载,卫辉府所辖区域内设有驿站5处、递运所6处、急递铺舍35处。

卫辉府历史上共有六驿,分别是卫源驿(汲县)、新中驿(新乡)、淇门驿(淇县)、崇宁驿(获嘉)、廪延驿(延津(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及吏部直属亢村驿。


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空间的构架拉的足够大,会发现牧野大地上的“驿站”曾灿若繁星。



【陈桥驿】



“陈桥驿”也作为一处历史遗址,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桥驿(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遗址位于封丘(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县城东南13公里的陈桥镇小西街路北。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兵驻扎陈桥驿,发起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宋王朝300年基业,使中国由乱到治,由分裂走向统一。

陈桥村在五代时曾为后周驿站。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仍为驿站。

祟宁四年(1105),徽宗为显扬列祖,把驿站改为东岳庙。明清时期都对此地进行过整修。



现仅存黄袍加身处大殿一座、“系马槐”一棵、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碑,顾贞观《满江红》词碑,农纯题《念奴娇》词碑、金梦麟题“系马槐”石碣和明朝重修山门碑记等。

“陈桥驿”历尽千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这里所保留的石刻,有诗词、题字,不仅有文学艺术价值,而且有书法艺术价值。


当我们在院子里大殿、石碑前走动的时候,当看到那棵槐树,似乎能够想象出一千年前赵匡胤骑马一路从汴梁出发,到了这个驿站,他下马,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将马系在树上的姿态。



【新中驿】



历史上的新中驿,位于现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8公里,新乡县(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七里营镇八柳树村中。隋唐时期,此处为黄河(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渡口,河北岸边有八棵柳树,俗称八柳渡。

宋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复黄河北州郡,岳飞部等七千多人曾在此渡河,收复河北怀、卫、浚三州,驻扎在新乡,留王贵守在八柳渡。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南方漕运船只由淮河入黄河抵此,再陆路运至新乡,由卫河输往北平,此处为两京陆路列省之必经之渡,经商贸易,首称繁华,成为县西南重镇。

明朝初年,设新中驿(亦称新乡驿)在此处,后来被大水冲毁,宣德元年(1426年)因河水冲刷,驿站移至县城。


天顺六年(1462年)黄河南移,此处断流,渡口衰退,变成村落。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始称八柳镇。
清光绪年间邮电繁兴,京师设邮传部,从此驿站改设邮政,拥有一百四五十匹马的新中驿,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临清驿 】



新乡历代为兵家相争之地。隋唐时,新乡县东设临清关(今临清店),东南设延津关(今申店附近)。明初实行“散兵屯田”。先扎九营,后增到十八营(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二十二个营,以店后营为总营。

这些营内的军户还分散在辉、汲、淇、延津、封丘县四十八个军屯,这些军屯不仅在战时应战,而且兼理民事传递情报,后境内设置十二个驿铺,临清驿就是其中之一。

临清店原名临清关,据新乡县志记载:在公元618年隋朝杨玄率兵镇守此地后更名临清镇有城(关、镇皆要卫镇守之地)唐初设关后废。至明德十四年知县周奎重修。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南达荆楚通秦晋京都行文多经于此,设有驿站故又名临清驿。在崇祯未年由于兵匪水旱灾害、民不聊生大多逃亡,留者靠险道开小店铺以糊口循得名临清店。


相传,1901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皇太后慈禧和光绪皇帝西逃西安,后返京时提前通知要经过的各地官府做好准备。


道路用黄土铺垫,细软平坦,宽三丈六尺。行官正房五大间,中间设宝座。


宫内铺满红毡上铺毯子,四角钉住。宫内用水,先用细白布过滤,再用黄布封好备用。设米面、麸料、柴草、煤碳场一处。


预备干草二十万斤,木碳十二万斤,麸料六万斤,劈柴二十万斤,木碳十二万斤。乳牛十几头,大车二千多辆,马一千多匹,大小公馆五、六处。



彼时临清店主街中央路北建一行宫,座北向南,殿宇一座、东西厢房二座、前修八字大门、门前建有雕龙屏壁一堵。此处建筑耗费甚巨,以备皇帝和慈禧路过时肩息之用。结果当时皇帝和慈禧却改道滑县,未曾使用,目前该处遗迹已经无存。


《孙氏造像碑》拓片

临清店村原有大唐开元七年《孙氏造像碑》,由于其碑文字体苍劲工整、行文秀美。且具有典型地理特征。因此被明万历《新乡县志》全文收录,该碑现存于新乡市平原博物院。据碑文记载:大唐开元七年临清店村为临清驿。



【齐亦集驿】



原阳县(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齐街镇古时并不称齐街,名“齐亦集”或“齐亦保”。传说汉朝时候一齐姓人家在此开有饭店,并定居此地而得名。

到了北宋时期,这里是自汴京(开封)至北京的必经之途,且此地距汴京七十华里,正好是古人一天所走的行程,因此多在此地歇息住宿,所以十分繁华,成为一方重镇。又有农历九月五日古会,会上人多时可达上万,各地商贾趋之若鹜,乃豫北地区久负盛名的最大贸易集镇之一。

张苍故里碑

明朝嘉靖年间,阳武知县曾在齐亦集立碑两通,以供过往官员、商贾、士子览阅。所立碑为张苍、陈平故里碑,原碑坐落在齐街镇南街清真寺路东。碑体正面上书“汉北平侯张苍、曲逆侯陈平故里”十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张苍、陈平乃汉朝时期的阳武县籍宰相,这两通碑不立于宰相家乡(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却立于此地,其用意显而易见。原来,历朝历代在通往京都的通途中都设有驿站,以方便公文传递和过往官员休息。而就在张苍、陈平故里碑相距二百米处,就是齐亦集驿站,当地百姓称之为“官店”,官店内就有供官员休息的“雅间”。据当地上年纪的老人回忆,过去官店里还有供士兵休息的大厅和饲喂马匹的所在。

陈平故里碑
老百姓说,以前没有张苍、陈平故里碑的时候,过往的官员、兵士常常骚扰地方,摊派吃喝用度,阳武县令迎来送往,还要安抚当地百姓,处理公务,疲于应付。后来,阳武县令多次上书朝廷,于是大明嘉靖皇帝就下旨在此地立起张苍、陈平故里碑,由阳武县奉旨承建,于1534年嘉靖十三年落成。从此以后,过往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与手下兵士就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危害地方了。

阳武县在齐亦集立碑,就是要告喻四方过往人等,阳武县古往今来人杰辈出,钟灵毓秀,这里是名人故里,礼仪之邦,请他们尊重一方风俗和百姓,居官唯礼,经商有道,和谐相处,童叟无欺,不得生事。

清乾隆九年(1744)增修《阳武县志》载,“齐亦集地方所管十八庄”。可见古代的齐街镇到了清代时期还是相当繁华的。

如今,时过境迁。2008年7月,齐街乡撤乡建镇,更名为齐街镇。现在的齐街镇依然是镇政府机构所在地,虽偏居于原阳一隅,但繁华如旧。



【亢村驿】



获嘉(点击蓝字进入链接查看详情)亢村镇历史悠久,据县志载:因孔子弟子陈亢病卒于此而得名。

陈亢(公元前511年—?)字子禽,又名原亢,孔子弟子。

黄河在亢村附近流过,亢村渡口是远近闻名的大渡口,因此明朝在此设置驿站,故又名“亢村驿”。

嘉靖皇帝在南巡的时候从亢村渡口渡过黄河,宰相夏言还为此填词,留下了今天的《夏言渡河词碑》。此碑拓文故宫博物院有留存档。

夏言渡河词碑  拍摄:李国强



夏言渡河词碑位于亢村镇西街马号坑前,该碑圆首龟趺,高四米一八,宽一米三二,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满字九行行书,共169字,其三分之二是一首词,三分之一是夏言的释文和落款。撰文是夏言填书的一首调记《大江东去》的随驾渡河日进呈词。词文跌宕,气势恢弘。艺术地描绘了祖国的雄伟山河和嘉靖帝南巡渡河时的壮观盛况。


碑文如下:   九曲黄河,毕竟是天上人间何物,西出昆仑东到海,直走更无坚壁。喷薄三门,奔腾积石,浪捲巴山雪。长江万里,乾坤两派雄杰。亲随大驾南巡,龙舟凤舸,白日中流发。夹岸旌旗围,铁骑照水,甲光明灭。俯视中原,遥瞻岱岳,一缕青如发,壮观盛事,己亥嘉靖三月。右次东坡赤壁大江东去词一首,於渡河日进呈御览,己書留河上,用记岁月云。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師兼太子太师,礼部尚書,武英殿大学士,知製诰国史总裁,贵溪夏言题。


亢村驿因位于两京之间黄河要道的水陆船马驿而显得非常重要,当时属于中央吏部直管驿站之一,设夫二百名,马匹三百。不像地方驿站由地方管理,亢村驿驿丞属于中央直接任命,驿丁属于地方政府安排人员。

亢村驿在清朝属于河南八大官驿之一(河南八大官驿:彰德府宜沟驿,卫辉府亢村驿,禹州府郭店驿,南阳府保安驿、博望驿、林水驿,汝宁府明港驿,陕州边界的硖石驿。),清人《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第十六部分及王首谦著《清代河南邮驿过论》都曾有记载。乾隆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河南巡抚蒋炳奏中央保留的几个重要驿站亢村驿依然在列。(沈荃顺治年著《清史稿》有记)

亢村驿也是历史上卫辉府最重要的驿站,设有驿丞及巡检。当时同亢村驿联系交往比较多的有荥泽广武驿,郑州管城驿,新乡新中驿,汤阴宜沟驿,安阳邺城驿。清朝同治年间,废驿改镇称亢村镇。



【宣阳驿】



宣阳驿属新乡市获嘉县,但在1949年以前,它却属于修武县。如果再往前推到晋代以前,这里还是修武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即县治所在地。


宣阳驿是秦汉古修武城,其上接的周代修武城,也就在此,而周代修武城由商代宁邑而来。商王在这里修筑城邑,自有其原因:古宁一带是商王朝的西大门,在此筑城具有关隘和边塞城堡作用,有关防和军事戌守功能;三千多年前,这里气候温暖湿润,草木丰茂,各种野兽、飞禽出没其间,商王常来这里打猎,一为娱乐,二为向西北诸方炫耀武功,宁邑可为商王提供打猎之余休息场所。


宣阳驿,即古修武城,也即宁邑,在武王伐商战争中,是一个被重重标点的地方,武王在这里坚定了伐纣的决心,并对军队进行休整,休整的内容就是“修武勒兵”,“修武”就是操练战阵,“勒兵”就是修理兵器,并因此而诞生了一个新的地名“修武”。

同属古宁地,距离今天宣阳驿约三十里的获嘉县城东的同盟山,是武王与各路诸侯会盟的地方,他在那里“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举行了震动天下的《牧誓》大典,也就是对商决战的战前总动员,并由此出发,在牧野与商军大战,一举灭商。

如今,同盟山早已归入隋初划修武东部而设的获嘉县境内。宣阳驿在1949年前虽然一直属于修武县,但它早在北齐时东、西修武及山阳三县合为修武一县时,即已不再处于县域政治的中心。后晋石敬瑭时,又废城改为驿镇,从此有宣阳驿之名。


直到明清,这里始终是洛阳通往北京的车马大道上的一所重要驿站,这也再次证明了武王伐纣所走路线,正是由此而过。但是,1949年的一次区划变革中,宣阳驿被划入了获嘉县至此,修武县失去了与修武得名有关的最关键的一块地方,失去了最璀璨的一段历史:商周要塞,武王伐纣,汉高祖智夺韩信兵权,等等。


真的,有时候历史也会“阴差阳错”。比如修武和获嘉,修武以武王伐纣在此修兵练武而得名,获嘉以汉武帝行至新中乡(今天的新乡县)获南越王吕嘉之首而得名。而如今,有关修武的历史及遗存,从隋开始在历代的区划变动中被陆续划入现在的获嘉县,而获嘉县虽有修武之史实,却无修武之名份,甚至其本名也源于相隔数十里的新乡县。真是此修武而非彼修武,彼获嘉而非此获嘉。


【 结 语 】



因篇幅所限,本文只列举了大家熟知的几个驿站。而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古代驿站对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重要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对驿站重要性的形象写照。



拴马石

拴马石  拍摄:李国强

一般是用石头凿出一个可以拴住绳索的孔洞,直接砌在宅院大门边的院墙上,其功能是拴马,也有装点建筑的作用。


遥想当年,古官道上驿马奔驰,匆匆行使的驿官带着国家秘奏圣旨,旱涝喜忧等奏折奔驰在驿路上;驿丞带着驿丁迎接送往,搬运行李;文人墨客、政府官员在此下榻歇息,饮酒作诗......仿佛可以感受到时代变迁。

驿站的兴盛衰亡,就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发展,驿路、邮驿已离我们远去,但“驿站”这个历经时光历练和历史沉沦的场所,如今演变成更多、更新鲜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家高速公路服务区、官方接待站和补给站、信件传输中转基地、物流等都是它的演绎进化。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随着社会发展,
一些旧的地名被淘汰、消失,
同时又不断衍生出新的地名。
沧桑变易、人事代谢,
地名所承载的,
是内心深处的乡愁。

除了“驿”,
新乡还有很多关于“店”“铺”的地名,
他们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和历史?
《相约新乡》将为您一一讲述。



—————————————
【特别鸣谢】新乡市地名事务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王仁磊教授给予历史指导。【资料来源】张帆《齐街记事》,我是亢村人《“亢村”的由来,你知道吗?》,河朔知事《明代卫辉府的邮驿机构》,新乡文化研究《中国最有名的驿站:封丘陈桥驿》,封丘生活圈《封丘故事(古代篇)——陈桥驿》,马永富、于新有《历史悠久古村落—获嘉宣阳驿》;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摘录内容只以传播为目的;版权、转载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获嘉:万千芝麻面味香 “幸福”烧饼幸福“尝”

自由街:与每一位新乡人一起行稳致远

甜饭、糊涂面条、大烩菜......新乡“招牌”,家的味道!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