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谁家还没点剩菜,隔夜菜真能致癌?
首先问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你吃过隔夜菜吗?比如前一天做的菜没吃完,放到冰箱,第二天还继续吃吗?
其实很多人都习惯把吃不完的剩菜留到第二天吃,毕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好好的菜倒了太可惜。
但近年来关于“隔夜菜致癌”的说法被炒得沸沸扬扬,人们认为隔夜菜尤其是带叶子的蔬菜经过一夜放置后,其中有一种名为亚硝酸盐的物质含量会大幅上升,并可能产生致癌作用。
那么,这种说法有无道理呢?为什么一夜之间亚硝酸盐的含量会上升呢?
1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的是亚硝酸钠(NaNO₂)。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至淡黄色晶体,易溶于水,味道有一点点咸,跟食盐的感官特性很相似。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质,但并不了解其为什么会致癌。亚硝酸盐通过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运氧功能致使组织缺氧。
所以,一次性过量食用亚硝酸盐可直接导致死亡,长期食用就会引起大肠癌等癌症。成人摄入0.3g~0.5g即可引起中毒,摄入3克即可致死。同时亚硝酸盐又可以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2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了一份致癌物清单,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导致内源性亚硝化条件下摄入)出现在二类A类致癌物清单中。二类A代表着这种物质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亚硝酸盐有这么可怕的毒害作用,那岂不是一点都不吃最好?其实并不用“谈虎色变”,亚硝酸盐是一种很常见的肉用发色剂,它能够与肉中的肌红素结合,增强肉制品的美观性、延长保质期,因而广泛存在于各种经过研制加工的肉制品中。
而亚硝酸盐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关键点就在于“量”。国标GB 2762-2005食品限量污染物中规定,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4mg/kg。那么,这个值会因为“隔夜”放置而被突破吗?一夜间的亚硝酸盐增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3
“隔夜菜”并不单指经过一个黑夜的菜,主要指的是放置了一段时间(一般为8个小时及以上)的饭菜。在这样的一段时间里,肉眼观察不到细菌们正在悄悄生长,一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内源性硝酸盐还原酶,把食物中无毒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本身经过加热或者久置,含量并不会增加,增加的量都与细菌生长有关。其实很多蔬菜自身就含有这种还原酶,但蔬菜在烹饪的过程中经过高温的作用,能够阻断还原酶的活性。因此蔬菜自身具有微量的亚硝酸盐,细菌们生产亚硝酸盐的起点并不是零。
那么隔夜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多少呢?
有研究专门将新做好的无叶的西兰花与有叶的油菜置于冰箱内,隔夜在室温25℃的条件下放置12小时,并采用国标GB 5009.33-2010《食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进行检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蔬菜在存放一定时间后,亚硝酸盐的含量确实有所升高,也的确像传闻那样,有叶蔬菜比无叶蔬菜所生成的亚硝酸盐含量更高。
油菜在放置12小时后,其中亚硝酸盐含量逼近国家标准限量4mg/kg。经过实验认证,隔夜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仍然在安全范围内,“剩菜会致癌”等传闻并没有那么夸张。
不过这不代表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吃,还是建议大家新鲜蔬菜现炒现吃,实在有剩余可将剩菜放在干净的容器内,并放入冰箱冷藏,这样接触细菌比较少且细菌生长慢,产生的亚硝酸盐也就少。
除了隔夜的饭菜,很多人还有疑问:隔夜的水能喝吗?
有人认为水反复煮沸也会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实验证明,自来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一般为0.007 mg/L左右,反复烧开 20 次后大概为 0.038 mg/L,还是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1 mg/L。
反复烧开所增加的亚硝酸盐含量完全不及细菌生长带来的万分之一,因此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保存烧开后的水,注意隔绝细菌,隔夜水也是符合饮用标准的。但这个标准只是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所以还是少喝重复烧开的水。
4
其实最应该关注的还是对身体健康更具威胁性的细菌,细菌除了导致食物有毒或变质,直接食用进入人体,对身体产生的伤害更大。
因此剩菜剩饭吃前要回锅热透,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繁殖速度,不能彻底杀死细菌,冷藏食物如果立即食用,细菌可以直接入侵胃肠引发“冰箱性胃肠炎”。食用前回锅加热是保障健康的关键,把菜整体加热到100℃,保持3分钟以上,确保活体细菌被杀灭。
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清洁冰箱,防止各类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在湿冷环境中滋生,试想一个充满细菌的冰箱,任何放入其中的食物都会被直接污染,细菌在菜品上一口气长起来不费劲。
“隔夜菜致癌”这个传闻的确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但远远没有传说的那么可怕。只要注意保存的方法,通过低温等方法抑制细菌的生长,可大大减少“隔夜菜”带来的潜在危害。
不过,最保险的方法还是做饭时控制好量,尽量一顿解决,不要留着长细菌啦~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