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食粪的100个理由,便便里有你想象不到的“美味”

博学的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2020-09-10

这是我们“神奇动植物”系列的第60篇文章


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狗狗们这种特别的饮食习惯,养狗的朋友们或许都早有察觉。


其实狗狗并非特立独行,动物王国里的许多成员都有这种爱好。科学家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委婉的名字——“食粪动物”。

说起食粪,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屎壳郎们辛苦地推着粪球的样子。的确,许多种类的昆虫都会利用动物粪便来养育后代,除了粪金龟和各种蝇类,美丽的蝴蝶也会经常在粪便周围流连。


1

食粪是为了获得营养

对于昆虫而言,粪便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容易获取的食物来源。


首先,粪便中富含蛋白质。牛羊等反刍动物每天进食植物茎叶,但自身不能合成纤维素酶,需要消化道中寄居的大量甲烷细菌帮助分解植物纤维。


这种甲烷细菌提供了牛羊日常需要的大部分蛋白质,也将蛋白质带入了粪便中,顺便为昆虫提供了营养。

除了蛋白质,粪便中还有消化不完全的纤维素(碳水化合物)、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K、矿物质和各种微量元素,这些被动物们遗弃的废料对于艰难谋生的昆虫们来说却是丰富而均衡的营养来源。


2

食粪是为了减少浪费

反刍机制帮助动物们提高了食物利用效率,但一些小型食草类哺乳动物还没有进化出反刍功能,它们只能靠把排出的粪便再吃回去来减少浪费。


野生的鼬狐猴、奇卷尾袋貂、河狸鼠、南美水豚,人工饲养的家兔、仓鼠和豚鼠等都是“食粪俱乐部”的成员。


科学家把这种机制称为“重摄入”。为了提高重摄入的效率,这类动物进化出了粪便分类排泄的功能,即消化未完全的食物以“软粪”的形式排出,消化完全后以“硬粪”的形式排出。

这种神奇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我们以家兔为代表介绍一下。


家兔的消化道组成与人类相似,大致可以分为食道、胃、小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几个部分。家兔摄入的各种食物都会首先经过胃和小肠内各种消化酶初步消化吸收,随后进入结肠。


如果摄入的是消化不充分的新鲜植物,结肠会受到刺激产生逆蠕动,将食物转移到盲肠,盲肠内微生物会进一步将食物分解消化,形成一种糊状的营养物。


这种营养物在结肠前段被粘液包裹,避免其中水分被吸收,最终以串珠样排出肛门,即为软粪。


家兔在排出软粪的同时便会弯腰将其吞下,软粪重新进入胃和小肠,其中营养成分被吸收。


软粪再次进入大肠时已经没有了大量残余的纤维素成分,不会造成结肠逆蠕动,于是大肠将大部分水分吸收,形成干硬的球形粒粪经肛门排出,即硬粪。


家兔主要在夜间00:00~3:00采食软粪,每次食粪时间少则2min,多则10min。所以,除了专业饲养员,普通人很少能观察到这一过程。


3

食粪的第N+1个理由

除了获得营养,动物的食粪行为还有一些其他目的。


广袤的澳洲土地上生活着许多种类的野生动物,考拉可以算是其中当之无愧的“萌主”,没想到如此萌萌哒的动物也喜欢吃粪。

准确地说,幼年考拉就是靠吃母亲的粪便长大的。为什么要这样呢?原来,考拉非常挑食,除了桉树叶,其他的一概不吃。


而澳大利亚生长的几百种桉树,也只有二三十种被它们纳入菜谱。再加上桉树叶低热量、高纤维而且有毒,其实并不适合作为主食。


考拉为了节省能量,每天要睡20个小时左右,而且只能靠肠道细菌长时间的分解帮助消化。为了使幼年考拉拥有同样的肠道细菌环境,考拉妈妈只能先用粪便喂养孩子。(如此看来,挑食真的不是好习惯)

 

除了考拉,幼年的大象、熊猫和河马等也会通过食粪来构建肠道微生物环境。这些动物长大以后便会改掉吃粪便的习惯。


还有一些动物会主动吃掉自己幼崽的粪便,例如猫。

猫生性傲娇又爱干净,每天要花大量时间清洁梳理自己的毛,还会不遗余力地刨坑把自己的粪便掩埋起来。但母猫为了不让幼崽的气味被猎食者发现,会把幼崽粪便吃掉并把它们的肛门舔净。


食粪,这种对于人类来说无法理解的行为,在动物界却是司空见惯。动物们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将便便摆上“餐桌”,但归结起来,最终的出发点还是为了自身的存活和种群的延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食粪行为也是大自然千万年的选择后留下的答案。


往期文章:

你已到达大型“狗粮”现场,请主动避让!

鹤鸵:别惹我,惹我我能杀!人!

经常“撞树”的啄木鸟为啥不会得脑震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