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到春天就变得异常狂躁,你是不是得了这种病?

关爱他人的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2020-09-10

 这是我们“健康对对碰”系列的第46篇文章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些脾气捉摸不定的人:他们有时风趣开朗、妙语连珠,可过了一会就变得冷若冰霜、郁郁寡欢。


这类人变来变去的性格让周围的人无所适从,也让他本人深感苦恼。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他可能患上了心境障碍类疾病。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类主要表现为心境和情感改变的疾病。大家对心境障碍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它下属的“三个小弟”却个个出名:抑郁症、躁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由于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近些年来已经得到了许多关注;双相情感障碍,其实就是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的交替发作或混合发作。


所以我们今天主要了解一下剩下的一种——躁狂症的相关知识。


1

怎样才算躁狂症呢?

躁狂症和抑郁症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都是病理性情绪变化的具体表现。把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翻转”过来,我们就得到了躁狂症的主要症状:


>>>>情感高涨

躁狂症的患者往往自我感觉十分良好,长时间地兴高采烈,处于反常的愉快情绪之中。这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这种幸福感不稳定,而且难以自抑,容易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思维奔逸

患者联想速度加快,导致语速很快,话题转移得也很快,别人经常跟不上他讲话的思路。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觉自己讲话的速度都跟不上自己的思路。


>>>>活动增多

患者精力旺盛,志向远大,会制定许多计划并且要立刻开始行动。整天忙碌不停,不知疲倦,但是很难专注,做事虎头蛇尾;自控能力差,容易发怒甚至攻击他人。


>>>>夸大妄想

患者常常对自己评价过高,自命不凡,讲话漫无边际、信口开河。比如认为自己出身名门、有亿万身家,甚至神通广大。

 

因此,躁狂症的症状可以总结为:过度积极。轻度躁狂的患者常常使气氛十分活跃,他们的正面情绪感染着他人,因此很难被发现有异常——毕竟,谁会想到把一个聚会上的开心果送去看病呢?

 

多数患者都是在出现脱离现实的言行、频繁的攻击行为后才就诊的。


2

躁狂症容易在春天发病?

民间有句俗语叫“菜花黄,痴子忙”,形容的就是油菜花开放的春天,躁狂症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准确地说,心境障碍类疾病的发病率都与季节相关。


春夏交替的时节,躁狂症发病会增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多表现出躁狂状态;反之秋冬交替的时节,抑郁症发病会增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多地表现出抑郁状态。


到今天,人类对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针对躁狂症发作的季节性,目前也只有一些假说,比如:气温、气压和阳光照射量的变化影响人体的激素平衡;季节交替的时候人体免疫功能减弱,躯体疾病诱发了精神疾病等等。


实际上,季节并不是影响抑郁或躁狂发作最重要的因素。


长期心理状态和应激事件的影响更显著,比如家庭关系不和谐或有亲人去世很容易引发抑郁症;而当碰到突发事件,使得情绪起伏过快时,就有可能患上躁狂症,比如范进中举后就患上了躁狂症。


此外,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等都会影响这类疾病的发生。


3

躁狂症应该如何治疗?

一旦出现躁狂症状,应尽快到精神专科就诊。轻度躁狂症与正常的开朗性格有时候不太容易区分,加上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患上了精神类疾病,所以很容易延误诊治。


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躁狂症也很难被彻底治愈,一般来说,治疗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

反复发作而未曾就医的患者,病情会更加难以控制;


>>>>综合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以改善治疗依从性;


>>>>长期治疗

躁狂症复发率很高,许多人终生无法痊愈,只能控制症状,因此需要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


>>>>家人的支持

精神类疾病的治疗需要家属的共同参与,家庭能给予患者许多支持和帮助,与医疗干预同样重要。


狂躁症患者们的情绪时常不稳定,但这并非他们所愿。所以,当你的身边出现这样的人时,一定要多关心他、爱护他,并建议他提早就医。


往期文章:

预防接种日 | 疫苗不安全?不打也可以?专家带你科学认识疫苗接种

嘤嘤嘤……我是女生,为什么我有喉结?!

科学家成功“复活”猪脑,死亡的定义要被改写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