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重症肌无力研究 |《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12月编辑精选

柳叶刀 柳叶刀TheLancet 2022-04-26


《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是柳叶刀旗下一本开放获取期刊,是促进“世界各地平等获取优质卫生保健服务”这一柳叶刀全球倡议的一部分。本刊的终极目标是改善西太平洋地区人群的健康结局,并将致力于推动西太平洋地区临床实践的改善和卫生政策的进步与发展。最终期望能够提高该区域及相关国家的卫生质量。柳叶刀微信号特别推出《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编辑精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




论文精选


1

中国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负担:一项基于全国人群的研究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但其在中国的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王拥军院士及施福东教授团队在中国进行了首次全国范围研究,以确定MG在中国各年龄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全国人群登记研究,该系统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1665家收治MG患者的医院。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有59,243名MG患者94,638人次住院。在59,243名患者中,30,503人被新诊断为MG。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MG发病率为0.68/10万人年,70~7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女性发病率为0.76/10万,男性为0.60/10万。住院死亡率为14.69‰。呼吸衰竭是MG危象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共有14,840人患有胸腺瘤,包括14,636名成人和204名儿童,分别占各自26.5%和7.1%。其中9453名胸腺瘤患者(63.7%)接受了胸腺瘤切除术。平均住院日为8天(四分位数间距为4~15天),住院费用中位数为1037美元(四分位数间距为493~2925美元)。基本医疗保险是最常见的支付方式,覆盖率为67.4%。该研究提示,中国MG发病率为0.68/10万人年。住院死亡率为14.69‰。大多数新发MG病例发生在70岁左右。


2

全国性封锁对新西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情况的影响



在COVID-19高发国家发现急性冠心病(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的住院人数会发生减少。Middlemore医院研究人员描述了新西兰(COVID-19的低发国家)实施全国性封锁后对ACS住院患者入院的影响。研究比较了新西兰封锁和非封锁期间救护车出勤率和区域性社区肌钙蛋白I检测的情况。研究发现,在5周的封锁期间内,ACS患者的住院率较之前低,这是由于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住院人数发生减少。与封锁前相比,这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死亡率相似;同时,患者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也基本相同;对于NSTE-ACS患者,通过经皮血管重建术治疗的患者比例增加,但通过外科血管重建术治疗的患者比例减少。封锁期间,用于转移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护车出勤率降低,但疑似ACS患者的数量与封锁前并无显著差异。在整个封锁期间,社区肌钙蛋白检测的患者人数也降低。研究提示,尽管在新西兰COVID-19的发生率较低,但在封锁期间,全国ACS患者的住院人数有所减少。这些发现对未来疫情大流行的相关政策规划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3

萨摩亚群岛肾功能衰竭的流行病调查研究



尽管在某些太平洋岛国中肾脏疾病被认为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但鲜有太平洋地区肾脏疾病的文献报道。目前只有少数太平洋岛屿地区可提供肾脏替代疗法用于治疗。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研究人员报道了萨摩亚群岛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发现,自萨摩亚国家肾脏基金会于2005年成立以来至2019年8月,共有393名患者接受了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人群中有43%是女性,平均透析年龄为54.9岁。萨摩亚群岛肾衰竭的平均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224例,粗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629例。其中,因糖尿病导致的肾病(69.4%)是肾衰竭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萨摩亚群岛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迫切需要对萨摩亚群岛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和肾功能衰竭程度进行深入研究,以针对性地制定国家层面的预防性策略,以减轻该地区日益加重的疾病负担并优化护理条件。


4

中国成年癌症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一项基于国家健康保险数据库的横断面研究



癌症患者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与治疗率很低。精神类药物可用于治疗癌症患者的精神障碍。现有研究缺乏中国癌症患者精神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实证证据。北京大学药学院史录文和管晓东发表了一项中国成年癌症患者的精神类药物使用率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利用2015-2017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服务利用数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编码“C00-C97”(恶性肿瘤)识别年龄不低于18周岁的成年癌症患者,通过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识别精神类药物(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以及抗抑郁药),计算中国成年癌症患者精神类药物的使用率,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癌症患者精神类药物使用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本研究共识别出成年癌症患者260,364位,其中48,111位(18·5%)患者至少使用了一种精神类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3,763,1·4%)、抗焦虑药(15,902,6·1%)、镇静催眠药(37,040,14·2%)和抗抑郁药(2,379,0·9%)。研究发现,实体瘤患者相较于血液肿瘤患者具有更高的精神类药物使用率,如女性生殖器官肿瘤(OR=2·25,95%CI=2·09-2·44);东部地区癌症患者精神类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相较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患者的精神类药物使用率显著更高。在所有使用精神类药物的癌症患者中,咪达唑仑使用人数最多(21,728,45·2%),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抗抑郁药(1,176, 2·4%)。研究提示,中国癌症患者精神类药物使用存在差异性,需要加强对中国癌症患者精神健康的关注。


5

韩国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一项全国性回顾性观察研究



据报道,韩国已有超过13,000例COVID-19患者。尽管大多数研究都报道了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但尚未全面描述该疾病严重程度的全貌。韩国疾病与控制中心研究人员分析了从隔离区中发现的COVID-19阳性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临床进展和影响疾病严重性的因素。研究发现:入院时,有7383名(94.5%)患者无症状或有轻度疾病,而372名(4.8%)患者为重症;另外,有48名(0.6%)被诊断为危重病患者。入院时大多数无症状或轻度疾病的患者在出院前一直保持轻微症状,但仍有253名(3.4%)患者病情严重,住院时死亡83名(1.1%)。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9.8%和62.5%。入院时,73.0%的住院患者有症状:最常见的是咳嗽(42.5%),多痰(28.8%)和发烧(20.1%)。在接受临时护理机构检测的COVID-19感染患者中,仅有35.2%的患者有症状。危重病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较大(70岁以上),男性,发烧和呼吸急促。同时,COVID-19感染患者的合并症显著增加了重病或死亡的风险。研究提示,大多数COVID-19感染病例可因无症状出院或从轻度疾病中康复,只有9.7%的患者需要通过吸氧或其他更多的手段治疗。COVID-19在韩国的病死率为2.9%,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死亡率显著增加。年龄、性别、发烧、呼吸急促及基础疾病等风险因素可用于预测未来COVID-19的临床严重性。此外,无症状的COVID-19患者会加剧疫情的持续传播。


6

一项对母乳喂养方法、SARS-CoV-2病毒及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母乳中抗体的研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否能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的可能性仍未得到证实。湖北省妇婴保健医院夏世文教授及其他研究人员报道了在湖北省进行中的一项纵向研究的中期结果。截至2020年4月1日,共招募了24名确诊为COVID-19的母亲,19名疑似COVID-19但聚合酶链反应阴性的母亲,以及21名没有被COVID-19感染的母亲(对照组)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至2020年4月30日,本研究电话随访收集了有关母乳喂养的信息。从24名确诊为COVID-19的母亲中收集了16名的母乳样本,并检测了COVID-19病毒的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和抗体(IgM和IgG)。确诊为COVID-19的母亲平均母婴隔离时间为36·7 ± 21·1天,高于疑似组(16·6 ± 13·1 天)和对照组(10·5 ± 8·2 days)。COVID-19确诊组(58·3%)和疑似组(52·6%)的母乳喂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5·2%)。所收集的44份母乳样本的COVID-19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对38份母乳样本进行了抗体检测,IgG均为阴性。来自8位女性的21份母乳样本IgM呈阳性,而来自11位女性的17份样本IgM呈阴性。研究提示,考虑到缺乏通过母乳传播COVID-19的证据,建议向所有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充分的母乳喂养咨询和支持,并采取适当的卫生预防措施。


7

COVID-19疫情期间病毒暴露的环境及其对传播网络的影响



SARS-CoV-2的传播动力学因病毒暴露的环境而异。了解暴露环境和传播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为制定公共卫生控制策略提供基础。香港中文大学的Eng-Kiong Yeoh等人收集了来自香港第一波COVID-19爆发的监测和临床数据。该研究界定并区分了十二种暴露环境类型:家庭、邻域、餐馆、娱乐场所、聚会、购物、个人服务、工作间、教育、宗教活动、医疗保健及交通运输。利用社交网络方法重建有关连个案之间的传播级联,并研究了其聚类的特征,并通过统计分析中比较了有关连和没有关连个案的特性。2020年1月23日至6月19日间香港共报告了1128例。在与本地传播有关的324例中,研究确定了123个群组(包含两个或以上有流行病学关系的病例)。有关连个案的Ct值比没有关连的个案低(p <0.001)。家庭类型占全部有关连个案的63%,占传播级联主要暴露环境类型的50%,而娱乐场所占主要环境类型的数量最多。共有19个传播级联涉及多于一个环境类型,有效繁殖率中值为3(IQR:2-4),而36个只涉及一个环境类型的级联为1(IQR:1-2)。最长的传播级联以酒吧(娱乐场所)为主要暴露环境类型,可传播至其他7种暴露环境类型 (30个群组),反映了该传播类型广泛散布的倾向和难以控制的情况。研究提示, SARS-CoV-2传播级联的特征存在显著的不均一性,并与不同的暴露环境有关;以网络流行病学分析的传播级联可以作为风险评估工具用于调整社交距离措施的决策。END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推荐阅读

新刊发布 | 《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开始征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更多论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