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去世后,家人为将军穿上了什么样式的军装?
军人档案馆
英雄就在身边 荣誉马上典藏
点击表中的番号可查找战友信息
11军31师 | 11军32师 | 41军 |
十二军 | 十三军 | 二十七军 |
43军127师 | 43军128师 | 43军129师 |
五十军 | 54军 | 五十五军 |
广西军区 | 云南军区 | 伤病员 |
炮兵部队 | 42军 | 四十三军 |
点击表中的期号可查询参战将士名录
1期 | 2期 | 3期 | 4期 | 5期 |
6期 | 7期 | 8期 | 9期 | 12期 |
13期 | 14期 | 15期 | 16期 | 17期 |
18期 | 19期 | 20期 | 21期 | 22期 |
23期 | 24期 | 25期 | 26期 |
特别推荐
吴法宪
1915-2004
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政委、司令员
1930年,15岁参加红军并成长为红军团政委
飞夺泸定桥战斗中两个手指被弹片打掉
吴法宪,江西永丰人。1930年,年仅15岁的吴法宪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为了反抗地主恶霸的欺压,在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凭着聪明和勇敢,他很快成为红军队伍中的青年骨干,入伍两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战火的锻炼中,他渐渐成为组织上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红军长征时,吴法宪已是红一军团第一师二团的总支书记。在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他的两个手指被弹片打掉。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吴法宪升任第二师二团政治委员。
从八路军115师343旅政治部主任
到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作出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决定,并将吴法宪所在的八路军部队编入新四军,他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大小无数次战斗,如刘老庄战斗、大胡庄战斗、阜宁战役、淮阴城攻坚战等等,其中战士们之所以能够顽强拼杀,视死如归,应当说与吴法宪参与领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分不开的。
皖南事变后,中央决定重组新四军军部,同时对新四军部队进行整编,充实一部分力量。按中央命令,吴法宪所在的部队,由八路军建制转为新四军建制,吴法宪任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1940年代,任新四军三师
政治部主任时的吴法宪
吴法宪与时任新四军三师参谋长的彭雄(烈士)。彭雄在照片背面题道:“胖子,我们两个人出洋相吧,送老弟一张,我也有一张……”
再次成为林彪手下的一员战将
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在作战中又立有战功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法宪被调往辽西军区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之后,他率部开赴东北,而林彪此时也出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后改称东北野战军,再后称第四野战军,林彪仍然任总司令),吴法宪再次成为林彪手下的一员战将,并在林彪的指挥下,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在作战中又立有战功。
1949年底,时任13兵团副政委的吴法宪
在庆祝南宁解放大会上讲话
解放初期的吴法宪
再次成为林彪手下的一员战将
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在作战中又立有战功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法宪被调往辽西军区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之后,他率部开赴东北,而林彪此时也出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后改称东北野战军,再后称第四野战军,林彪仍然任总司令),吴法宪再次成为林彪手下的一员战将,并在林彪的指挥下,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在作战中又立有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吴法宪先后任第十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林彪在吴法宪陪同下观看
空军技术革新展览
1970年9月,林彪到北京南苑机场观看歼八表演
左起:王辉球、吴法宪、林彪、,黄永胜、叶群
林彪1970年从庐山下来,在九江机场坐飞机
黄吴李邱来送行,在飞机上的合影
吴法宪将军与林彪元帅
各个时期均为林彪得力干将
红军时期:井冈山时期第一次反“围剿”,吴就在红一军团,受林彪直接指挥。
吴法宪在红一军团二师警卫通信连当指导员,从此,吴法宪在林彪手下工作近四十年。吴法宪在警卫通信连工作得很出色,他对全连的政治工作抓得很紧,与连长一起把这个连建设成为师部里非常得力的部队。
由于警卫通信连与部队首长接触较多,吴法宪也就很快进入首长的视野,林彪也认识了吴法宪,知道他是一个出身好,思想好,年轻能干又忠诚的军官。因此,林彪也看中了吴法宪,特别注意培养、提拔他。
仅仅一年,到1934年,林彪就提拔吴法宪当上了二师二团党总支部书记。这种团党总支部书记,是红军时期所设的一种特殊职位,实际上是团里党代表(政委)的助手。
抗战时期:吴法宪在八路军中先后任第115师第343旅685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苏鲁豫支队政治委员等职。他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取得辉煌战果。
解放战争时期:东总(四野)有十二个纵队,吴法宪指挥的2纵是林彪最得意的。打锦州时,2、3纵攻坚,林彪拿着望远镜看着战士们往前冲,奋不顾身,为之动容。望远镜掉到地上,连说三句:“好部队……”
辽沈战役中,2纵最先进沈阳,吴的部队缴获大量国军战略物资,自己“独吞”,2纵7万多人,全部换了美式装备,一身皮靴皮帽,人人发睡袋。吴缴获的一件美式风衣,一直用到“文革”,扣子都拽不掉,质量真好。
吴知道“发洋财”迟早被追究,1949年1月,四野司令部开会,吴把抢沈阳仓库的事抖了出来,其他纵队司令政委开了锅,有人说:“吴法宪既当婊子又立牌坊!”林彪在会上什么也没说,最后给了他一个处分。
吴法宪晚年耳聋,常借助听器听音。1998年7月16日,记者访将军于济南八里河,凡顺耳之语,启机倾听,逆耳之语,闭机运神,装懵懂。当问红军时期事,皆答之了了;问“文革”中事,则摇首曰:“听不清”,或曰“不记得。”其间,记者突然问:“有人说林彪不会打仗,是否?”吴将军突然大声愤愤曰:“说林彪不会打仗的人他自己不会打仗!”
首任空军政委
1963年冬,吴法宪陪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下部队检查工作
1958年,空军与防空军合并
前排左起:成均、刘亚楼、吴法宪、刘震
后排左起:徐深吉、曹里怀、谭家述、王辉球、常乾坤
吴法宪与刘亚楼的感情
刘司令,(无)吴政委
在空军,刘亚楼是司令,吴法宪是政委,是刘亲自挑的。刘亚楼脾气比较暴躁,空军曾流传“刘司令,(无)吴政委”的笑话,但是吴和刘配合得比较好,干部被刘司令骂了,就来找吴政委。
1965年刘亚楼去世,吴法宪接替司令,挑了余立金当政委,空军又有笑话“吴司令,余政委”,意思——多余的政委。
刘亚楼无论在哪里休养,都带上吴的儿子吴新潮,刘亚楼好喝酒,吴新潮经常奉父亲命令抱着酒瓶子去刘家送酒,吴法宪不好酒,却常给刘亚楼送。
吴法宪生性和蔼,无脾气,人皆喜与之开玩笑。建国后某日,吴法宪着西装接见外宾。将军体肥,西装窄小,着之如马褂,不伦不类。刘亚楼见之,指曰:“瞧你,瞧你这熊样。哈哈哈!”吴法宪不恼不怒,“嘿嘿”了之。
吴法宪曾回忆,长征途中过草地,没有粮食,部队打野牦牛吃。野牦牛味怪肉粗,尤难消化,有人吃多了撑死。为此,红军宣传队编了一首《吃牛肉歌》。1961年夏,空军常委会于长春召开。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动员每位常委献一首战争歌曲。吴法宪郑重其事,向文工团员教唱此歌。刘亚楼连连摆手:“这个歌算什么呀,不要,不要!”将军亦不恼不怒,亦“嘿嘿”了之。其时吴法宪任解放军空军政委。
新四军三师领导(1942年在苏北三师)
前排左杨光池,中吴法宪,右洪学智
后排左黄克诚,右张爱萍
吴法宪与战友
友善、仗义
蔡永将军回忆:吴法宪为人友善,关心部属。长征途中过草地,将军自己忍饥挨饿,将干粮分送部属;夜间露宿,取自己的毛毯,用两根木棍撑起,为士兵挡风遮雨;过雪山时,见蔡永草鞋破,动员全组连夜为他打了两双草鞋,并将自己的两双布袜让给他。蔡永言此曰:“那时,我们对吴法宪印象极好。”
进沈阳后,一个叫刘银夏的团政委,因为抢医院,把1纵的人打死了,被押解“东总”军事法庭的路上遇到吴。吴问:“么事?”知道原委后,吴发话:“我们2纵的人自己处理,不用东总费心了。我宣布撤销政委,变为马夫。”这位刘政委后来当了宁夏政法委书记。上世纪90年代,吴受人之托,打电话找他办事,刘已病重,听说是吴的电话,硬撑着站起来,左手电话,右手敬军礼:“报告,刘银夏听候吴政委指示!”
吴法宪是“草包司令”?
林彪从来没用过草包!
吴法宪有些肥胖,面色红润,下巴臃肿,稀稀眉毛间有倔强劲。“九一三”后,有人将其比喻为《沙家浜》里的胡传魁。有人质疑:林彪用人,用过好人也用过坏人,但从来没用过草包。
吴法宪如真是草包,可能在林彪属下第四野战军时便任2纵政委,建国后干至空军司令?有两件事可见吴的能干。
1935年3月,四渡赤水前夕,吴任红1师3团支部书记,团长是黄永胜。3团奉命强渡乌江,吴亲自带队强夺渡口,消灭敌两个连。当年红1军团《战士报》发表扬稿,第一个名字便是吴法宪,当时他只有20岁。是现在很多人啃老族的年纪。
1938年冬。八路军115师685团奉命东进,到达山东湖西(微山湖西)地区。组建苏鲁豫支队,吴是军政委员会书记,一把手。到山东时是两千人,一年多就发展至一万三千人,成一个整编师的规模。可见吴的组织能力非同小可。
说吴是“草包司令”,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恶习,好在现在这类做法已被人唾弃!
相濡以沫六十载,身世沉浮永相随。上图为1969年是的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夫妇。下图为辽沈战役结束后,吴法宪、陈绥圻夫妇在沈阳合影。
保外就医的晚年生活
吴大爷、吴老头、吴司令
1981年8月,中共党中央鉴于吴法宪曾经为人民的解放做过贡献,且年事已高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保外就医”的决定。
吴法宪被安置在济南南郊的七里山小区的一座居民楼二层。房子两室一厅约40多平方米,屋内桌椅板…
长期的军队集体生活,吴法宪分不清人民币的元、角、分,更不知怎样使用煤气灶。往后,老爷子学会了做饭、烧水、生炉子,有时还炒几个菜。买菜、倒垃圾、打扫卫生,基本上也被他承包了。老两口精打细算,买一斤肉分成十块,每次吃一块。月底收支大抵相当。日子过得不富裕,可也说得过去。
妻子陈绥圻不久也来了济南。老俩口团聚后,形影不离,吴法宪经常陪同陈绥圻出入菜市场。起初他怕被人发现,总戴着口罩,可是有几次被群众发现后不但没有麻烦,还得到了特殊照顾。
街坊邻居对吴法宪都很好。“吴大爷”“吴老头”,叫啥的都有;也有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猛不丁来声“吴司令”,“别,别,可别这么叫。”“吴大爷”连连摆手。副食店的营业员对他挺照顾,挑好菜给他留著。用不著排队,看他来了,有人会喊:让“老红军”先买!
保外就医,在济南度过平静的晚年
看电视、练书法、做家务
中央文献研究室来人外调,问吴法宪在济南生活习惯不习惯,吴说:“我感觉比北京好,山东人大多憨厚、豪爽、仗义、好交朋友,有人情味。济南山好、水好、人更好。”“来济南真是来对了。”
进入1990年代,山东省委为吴法宪调整了住房———一幢独门独院的小楼。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医务部门为患有多项老年病的吴法宪提供了良好的保健医疗。老两口由衷感谢党中央的关怀。
只读过几年私塾的吴法宪,在红军中已算得上“知识分子”。尽管毛笔字也就是描红水平,但行军路上刷刷标语已非他莫属。这为他晚年专心钻研书法打下了基础。新潮转业后,被安排在艺术学院工作,他为父亲买来笔墨纸砚,还介绍了几位书画界的朋友。吴法宪的篆书技艺大进。
吴将军晚年喜书法,尤善篆书。书法有阳刚之气,中锋用笔,结体严谨,线条饱满圆润,气质沉雄朴茂。常书“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鹰击长空”等赠人。
凡来求字者,吴法宪有求必应。香港有报道言,吴法宪书法以2万美元出售。该报道题目为“昔日大将军今天卖字谋生”。将军自嘲曰:“人家不是要我的字,而是要我的名。我是臭名远扬。”
吴法宪有一儿五女,与他同住在济南的有一儿一女。儿女对他都很孝顺。他来济南不久,儿子用复员费专门为他买了一台14寸彩电,给他的晚年生活添加了许多乐趣。
2004年10月17日15时58分,吴法宪在济南齐鲁医院,因病医治无效,走完了他风风雨雨的一生,终年89岁。
图为在吴法宪遗体告别会上,妻子陈绥圻吻别吴法宪。根据吴将军的遗愿,家人为将军穿上了军装,用八一军旗覆盖其遗体。
在吴老的葬礼上,来了很多人,包括很多吴法宪当年的老部下,也都从全国各地赶来了,还有很多跟吴法宪素不相识的人,也都来为他送行。
从吴老的家到火葬场,沿途跟了一百多辆车,足足有上千人,都自发来为他送行。
吴法宪的女儿吴金秋动情地说:“他是被老百姓送走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