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芳华》看我军七十年代单兵装备的落后及造成的大量伤亡!
背景资料
苏联的AK-47
卡拉什尼科夫原本是苏联红军的坦克兵,在因伤送至后方医院救治后而开始研究枪械工艺。他在1944年与同袍讨论欧洲的战况时,发现到德军配备StG44突击步枪的威力后,开始构思一种简单可靠的新式可连发中威力步枪。
1953年,机匣生产工艺由冲压变更为机械加工(第3型),开始大量装备前苏联军队。
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是前苏联军队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军队制式装备。后采用大量使用合成材料的AKM,可靠性更佳。
经过一系列试验,包括在风沙泥水等恶劣环境中严格测试,改进了导气装置与活塞系统,于1947年定名为AK-47,1947年,并被选定为前苏联军队制式装备。
AK-47属于突击步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枪相比,枪身短小、射程较短,适合较近距离的战斗。
AK-47发射7.62×39毫米1943中间型威力枪弹,由容量为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保险/快慢机柄在机匣右侧,可以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发射方式,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AK-47的枪机动作可靠,即使在连续射击时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它的机械结构仍能保证继续正常运作,并可以在沙漠、热带雨林、严寒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保持相当好的效能,而且它的结构简单,分解容易、易于清洁和维修、操作简便。
AK-47主要缺点是由于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扬严重,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其枪机抛壳口的设计令其较难安装皮卡汀尼导轨,机匣盖的设计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准具设计不理想等等缺陷,大大影响射击精度,300米以外难以准确射击,连发射击精度更低,实际上它只可以满足以遭遇战为主的较近距离上战斗的要求。
AK-47系列步枪名闻天下是在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AK-47和其中国的仿制品56式大规模地武装北越正规军和游击队,足以证明这种自动武器在丛林环境中深受士兵信赖。
在越南战争初期,流传不少美国士兵丢弃不适应热带雨林恶劣条件下笨重的M14自动步枪或者因清理套件不足且清枪训练不足而故障频出的早期型M16突击步枪,转而使用战场上缴获的AK-47和56式自动步枪,因为AK-47系列步枪拥有非常优良的可靠性(卡弹的比率较M16低很多)和容易操作而密集的火力;所以很多美军士兵丢弃M14/16而使用AK。
在1970年代,民间有这样一句俏皮话:“美国出口的是可口可乐,日本出口的是索尼电器,而苏联出口的是卡拉什尼科夫(意指AK系列)。”
中国56式自动步枪
56式自动步枪(Type 56 assault rifle),是中国仿制的AK-47突击步枪,于1956年定型生产,故名。本枪亦是中国第一支量产型的自动步枪,但在很多媒体都以AK-47相称。
1950年代,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军工业。
在当时接受大量苏联援助的情况下,武器的研制也是从全面引进的基础上开始起步。各项技术数据、生产设备甚至样品都是直接从苏联引进。
1956年,解放军定型了56式枪族并开始量产。与56式自动步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仿制SKS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仿制RPD的56式轻机枪,是为56式枪族。
在50年式末56式枪族大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取代原本服役的中国制53式步骑枪、日本三八式步枪和美国M1903春田步枪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步兵武器。当时一个陆军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2支56式自动步枪、2支56式班用机枪、7支56式半自动步枪。
由于56式在设计时,中国军队的武器思想还很传统,此枪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作“冲锋枪”,且其战术定位也被设定为班组火力支援用武器,用于提供近距离压制火力,因此56式最初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简称“56冲”。
步兵武器
越军强与解放军
解放军步兵班武器 | 越军步兵班武器 |
56式冲锋枪3支 56式半自动步枪4支 56式班用轻机枪1挺 加强班配40火箭筒1具. | AK47或56式冲锋枪6支 苏式或美式或56式班用轻机枪1挺 美式M79型40榴弹发射器1架 40火箭筒1具。 |
1962年中印战争中
56式枪族发挥了很大威力
可以看出,解放军单兵武器基本上是56式枪族体系。在1960年代的中印边界反击战中,56式枪族发挥了很大的威力。56式枪支射距优良,子弹配系通用性好,重量轻而携带方便,适于后勤保障,大大提高了我军战斗力。
反观印军,枪械繁杂,还是二战时的老产品,冲锋枪是英国司登,轻机枪是加拿大布伦式,重机枪是美式勃郎宁,口径老旧,子弹不能通用,严重阻碍后勤保障,终至一败涂地。
其中56式半自动步枪 可以在数百米外精准射击,尤其适用于当时植被稀少的高寒地区战场,单兵可携弹120发,能保障持续战斗。
56式冲锋枪 能耐风沙霜雪,可靠性好,火力凶猛,200米内精度很高,能进行400米内有效火力杀伤。
56式班用轻机枪 由100发弹链供弹,射程远,火力持续性好,可以有效封锁敌地堡枪眼并杀伤远距离运动之敌。
1979年中越战争中
56式枪族没有占到便宜
解放军步兵自动火力不足,不强。1979年中越之战,以班组为单位的单兵自动武器上,越军的,无论是数量、性能还是威力上,要优于解放军。越军往往能先敌开火,火力上也较猛烈。
在越南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区作战,遭遇战一般发生在50米的距离内,我军的56半自动步枪不能完全发挥其远距离精准的射击优势,反而因射速较低而被越军的自动火力压制,造成战斗中的被动。
越军的AK47优于56式冲锋枪。在冲锋枪的实用性上,56式冲锋枪和越军的AK47虽同出一脉,但AK47枪用钢材精良,枪体轻,连续射击枪管不易发红,且不易生锈。同时制造工艺优良,公差小,射击精度高。
56式则枪用钢材差,抗锈蚀性能差,特别是在越南战场那种高温高湿环境下,如不及时擦拭,很快就会生锈,严重的甚至拉不动枪机。
而且56式轻机枪,枪体较重,耐高温性能较差,连续射击后枪管发烫,弹头初速变低,准确性明显下降。
因为自动火力不足,实战中,往往要依靠56式轻机枪对越军进行火力压制,可以说,56式轻机枪是79之战中的功臣。
然而56式轻机枪也有其缺陷,如供弹方式比较落后,容易出现卡弹,精度一般,弹着散布较大且只能连发,枪机的动作不可靠,容易受泥沙和缺油生锈影响等等。因为56式枪用钢差,训炼和实战后都会出现各种磕碰过后的坑坑洼洼,因而缩短了枪的使用寿命。
越军苏制14.5毫米高射机枪
对解放军步兵杀伤很大
实战中,越军有一种武器对我军威胁很大,就是苏制14.5毫米高射机枪,构造简单,重量轻,拆卸移动方便,采用坐射方式,用脚踏击发,瞄准装置先进,配用的是一种高平射合一的光学瞄准镜,有放大望远功能,具有瞄准快捷的特点。这种机枪很适于伴随步兵在山岳丛林地带机动作战,射程远,火力凶猛,子弹口径大,一旦击中甚至可以将人拦腰打断,对我步兵杀伤很大。
我军的步兵伴随火力一般是53式和57式7.62毫米重机枪、58式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69式40火箭筒、82无后座力炮、53式和67式82毫米迫击炮、71式100毫米迫击炮等。
在沿公路向前冲击时,我军通常以高射机枪和重机枪远距离压制敌人,以火箭筒、82无后座力炮和迫击炮敲掉敌人火力点配合步兵作战。
遗憾的是,我军当时使用的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需要汽车牵引,离不开公路,难以对山地丛林中战斗的步兵进行火力支援。而且瞄准装具更新慢,大多还是老式的机械瞄准具,相比越军的光学瞄准具差了一代。
因为越军的高射机枪打得远,我军的40火箭筒、82无后座力炮和重机枪都很难打到对方,只能用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来压制。而82迫和100迫比较重,需要人力和骡马运输,这样一旦在山路隘口突然遭遇,我军就很吃亏了。
1979年的对越作战,我军武器装备、战术与指挥、战争经验等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95z3vsmc&width=500&height=375&auto=0
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