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许燎源:在三圣乡开私人博物馆,在“物感世界”里找生命的欢欣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筑一事 Author 小野
许燎源博物馆,外观和空间分布图
这个独立于四周的艺术空间,里面交织着无数个时间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被盛放于此。这空间存在于无数个矛盾、交织的力量组成的间隙里,从每一个作品传递的时间信息中浮现,由点入面,无限辽阔;由近至远,无限欢欣,由下而上,滋生宁静、悠远的时空意象。
这份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份跨越艺术领域的创作力、甚至是这超越时间的空间感,究竟是来源何处呢?
白天劳作,给农民背肥料,收麦子,捆谷子......狂奔在田野中,感受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晚上就和父母在一起,歇息的时候就写大字报,他的父亲是川剧厂的道具师,川剧、舞台美术,早年就有感染。
“我从小就对艺术有灵敏的感知,当时我并不知道艺术可以给我带来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在玩耍时,许燎原便开始画画,临摹,写生。
那时候的绘画,就已经在直观去描绘自然,看到的田野、村庄、耕耘的水牛.....什么有趣就画什么,临摹天地间,挥洒自由心。
1977年恢复高考,1983年他被四川美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同时录取,为了方便回老家,他最终选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开始了陶艺的创作。
正是因为陶艺创作的契机,许燎源偶然发现陶艺可以和酒器结合起来,“那个时候的酒器设计很难看的,就是一个瓶子上面贴个标签,我就想去改变它,做一个纯艺术的酒器设计。”他开始在白酒中加入美学理念,舍得酒的设计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放在今天来看,也有着独到的美学趣味。
他尝试做了许多酒具的创新,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水井坊、舍得、酒鬼酒等等...都留下他的创作印记。
遥想当年学习素描,照着静物一板一眼的临摹,对他来说显然过于枯燥了,他说自己一直是有着反叛思维的人,喜欢去打破传统,因此他的绘画作品,也是在打破固有的绘画方式,看似毫无章法的线条,千丝万缕、兴之所至铺陈在画板上,像是无意识的直觉闪现,恍惚中的心象呈现。
但是无论是哪种创作方式,许燎源总是乐此不疲地去打破固有的艺术形态,他的家具不像家具,绘画不像绘画,汽车设计不像汽车.....
一望无际的马路交叉纵横,呼啸而过的汽车尾气升腾,摩天大楼折射四边形的光,霓虹灯有序闪烁、行人有律穿梭,远处的荒野伫立着工厂轰隆声不绝于耳。
不同的材质被分门别类,压缩成不同的形状,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一器一物,被不断的创造、再生、消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直到生命的能量被消耗殆尽。
许燎源在他的书《时间的浮标》里写到:
“就像海德格尔所预料的,科技对大自然片面的功能性摄取已经突破了人类生存的最后屏障,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已经演进为人与“物”根本关系的危机,演变为“物”的实体性变异:雾霾、基因变异、不可还原的水污染、原子辐射等等,突破了人生存依托的最后一道防线,世界竟渐渐有了成为“弃人”的世界的趋势!
在今天,时代所要求于艺术的不是什么亘古不变的诗意,而是在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下人与‘物’自由关系的重新开启和出场......要让人要让世界不致在‘弃人’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的希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与“物”在功能性关系之外另一种关系的创造性开启……”
——END——
三圣乡私人博物馆,今天您「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