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3年第五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沧州)国际学术交流会与专题研讨会在河北沧州成功召开。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政府参事,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一级巡视员邱建教授以“人本空间视角下的四川城市更新实践”为主题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他提出围绕人本空间设计论理论框架,以四川城市更新实践为例进行解读,展示基于人本空间的城市体验、更新规划,阐释了以安全为保障、以生态为保障、以安全为底线的三大原则。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建通过人本哲学思想历史脉络的梳理、中国营城传统的总结,针对西部大开发人居环境建设特点,归纳提炼出:以空间认知、核心理念和设计方法为一体的人本空间设计论理论框架,并可应用于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和建筑设计等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及设计实践。01人本空间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邱建教授首先介绍在带学生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城市更新要干什么,把旧的城市弄得新一点?原来还有棚户区改造等等。我们始终是围绕人来做的,这不仅仅是城市更新。我本身是学建筑学的,在政府做过规划和景观,总体上还是为人做事。我们在整个学术体系里是思考人本空间的概念。人本空间实际上从哲学的层面,从古希腊开始就在研究,柏拉图开始是怎么样做。西方是很折腾的,大家知道中世纪以前是神权社会,最后到物本,是从神本、物本、人本进行的转变,是很曲折的。反观中国本质是不一样的,人本的思想一直是我们国家哲学的底色,没有变过。但是程度、质量和表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经过历朝历代经历了很多,当然最早从朴实到佛教,又到自然科学,人本思想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科学,这是一个过程,它没有去折腾,我们国家从来没有神权来主宰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整个城市的建设和西方不太一样,除了少数的宗教地方,如四川甘孜阿坝地区有些寺庙在城市的中心;而北京、天津、上海、成都之类的没有一个城市把最重要的地方修成教堂或者寺庙。所以我们国家城市的格局基本上以人为根本,这是我们人本思想的传统不断的演绎过来,比如说我们四川是一个标准的城市,呈现了人文关怀的和谐思想。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在提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实际上还是这样的,没有变,只不过更多从政治的含意来谈,实际上主体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变。如果从这个角度我们对空间的认识有几个属性了:一是除了物理之外还有一个哲学的含意,它有人本的属性。空间是人在里面的,它就有意义了。如果仅仅是长宽高它是物理意义,而人本的意义是人在里面,我们的建筑也好,规划也好,景观也好都围绕着这个营造,通过长宽高和人发生关系,这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二是空间在营造的时候一定是矛盾的,这个矛盾核心体现,刚才说了要为人去做事,人和空间是有矛盾的,最后归结到根上是人和地的矛盾,第二个属性是矛盾的属性,矛盾的属性还有很多,但是最核心的是人地的关系。三是时间的关系。一个空间,一个时间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两个最根本维度,它具有时空的属性。时空的属性回到我们这来,实践就是从历史到现在,我们从哪来,到哪去,它是一个时间轴。今天我们讲走向未来要延续地域文化,要留得下记忆,记得住乡愁等等都是在讲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时间的轴线来谈这个事。我们通过空间的人文属性,理解为什么叫人本空间?是基于空间的人本脉络在空间安全的基础上协调人地矛盾,从历史维度对人的社会性进行合理响应,我们规划设计要对这个进行合理的响应,集中体现了空间设计的人本价值属性,这是它的根本。以这个为理论的话就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和方法,有三个维度:一是安全为基,这是最基础的东西,没有这个一切都不能谈。二是生态为先,我们做天府新区,天府新区加老城区1100多万人,这样的城市一定要生态优先。三是时间轴上一定是文化为魂,因为我们是基奠文化的过程,建设的过程也是这样的。虽然涉及到宏观、中观、微观几个尺度,都是在人文空间的理解范围内。我们究竟要干什么,实际就是建设一个安全的系统,建构一个生态的环境格局,以及建立一个文化传承的体系,我们认为这是现在要做的,不管是建筑还是规划、景观,或者风景园林,在这个人文空间视角下应该做这些事,这是人本空间理论的模式图,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最后的归宿点。02四川城市更新实践的人本解读城市更新也要从人本空间的思维去做。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过程,先是体检与更新,然后从安全、生态、文化分别跟大家讲四川是怎么做的。首先是体检,体检是一个过程,全国第一批试点,只有四川是两个城市,成都和遂宁,其他地方都是一个城市,很多省一个城市都没有。当时我们的量很大,任务很重,我们也配合部里在做这个事。城市更新,我们把跟更新相关的体系,国土空间、新规划中的一些专项,做完更新之后落实到功能、生态、文化等等,分成几个板块分别研究我们在城市更新中的任务,要做的一些工作和落脚点等等。在手段上,我们制定了一个任务表,一个是项目库,另一个机会清单,就是项目怎么策划、怎么包装。我们根据这个事要制定一些政策,就是设计每个城市不一样的政策支持包,就是相关政策的大包来做相关的工作,我们来做城市单元项目。这是资阳的,每个城市都不一样,资阳的城市层面、单元层面到项目层面来做这个工作,选一些试点的项目,这个建成区大约50平方公里。大概的思路是这样,但是每个城市具体操作的时候,除了加一个区域以外,更新的任务不完全一样,所以也做了它的一些特色,把一系列的措施落下来,根据我刚才说的那套思路来做。结合人本空间,不管做什么事,最后回归到三个事,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生态,一个是文化,不管做什么围绕这个目标,这个案例在安全方面,首先不仅仅是防火安全或者地质安全,首先是生态格局的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来说防洪排涝等工作,比如防洪排涝,我们构建了1+9+27的体系,每个东西在统筹下解决相应的问题。泸州结合海绵城市来做安全,把海绵城市做一个统领,在这个统领下做工作。这是泸州当时的技术路径,通过一套标准,加上培训、告知、施工焦点的工作群等等来实施和推进这些项目。生态文明也结合中央下的文,四川省相应的做了文件来完善生态文明在城市更新当中,怎么样有利于生态文明,或者促进生态的建设,通过城市双修等来做这个工作。比如不同的城市,像攀枝花的尾矿很厉害,攀枝花重点就搞尾矿,泸州主要是沿江,成都是格局,雅安主要是国土的修复,每个城市针对各自的特点来做这些东西,但是最后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让这个地方更加生态,更加宜居。还有生态保证的问题,比如达州,原来图片画的地方就是一个垃圾堆,非常脏乱,我们通过城市更新,本着恢复生态的角度按照我们的体系来打造湿地公园,最后由老百姓非常不愿意去的地方变成了老百姓趋之若鹜的地方,周边的土地价值也提高了。原来达州的山野是很荒凉的,是一个断崖的山,怎么把山体修复,双修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围绕生态的角度。我们在审达州的项目,我们围绕三个角度,要么是安全的,要么是生态的,要么是文化的,不一定有交叉,但是主体在哪里,往哪个方向走,其他的怎么配,主要这样的思路。邱建教授提出另一部分就是文化,我们曾经很难谈到文化,因为这是一个弱点,我们这次特别注重,比如像成都,我们规划设计了八街九坊十景,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在恢复成都原有的魅力。成都在前十年,每年成都平均要增加60多万人,就是靠环境和活力营造出来的,十年增加了将近700多万人。当时我们2010年规划的时候是不到600万人,现在中心城市就1100多万了,就是这十年的事,主要是通过文化的塑造。还有宜宾的冠英街,它在金沙江和岷江交汇,交汇以后在观音街这里称为长江,之前不叫长江,万里长江第一点就是从这开始的,我们认为到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是我们的母亲河,怎么样把这个文化保护好。所以我们城市更新就是在做街区的保护,虽然每个城市都不太一样。自贡是盐都,有全世界第一条真空制盐生产线,废弃以后就做了旅游目的地,老盐场就变为旅游目的地,甚至有的地方还可以继续生产,但是量很小了,主要发展旅游。总体上完全不是以工业为主体,是工业遗存加现代艺术与地域文化结合来做。除此之外还有好几个盐场。这就是我分享的四川的一些做法,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希望把四川建的更美好。04独家采访国际设计:您认为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关键是什么?邱建教授:我觉得城市更新的关键主要是发展的模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模式都是扩张式的,它形成一整套思路、一整套路径以及一整套规则,还有一些实施办法。现在我们城镇化走到下半场以后,节奏放缓了以后整个体系都变了,它针对的对象、遇到的矛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不一样了,当然方法也就不一样了。上海浦东民生码头城市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