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世界里,人们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花园城市」吗?

JN.DL. 国际设计
2024-09-04
人类一直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摸索,那么在未来世界的城市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可以更幸福地生活吗?

“The Line”未来新城市计划©NEOM

Telosa未来城市天际线效果图 © BIG-Bjarke Ingels Group

十九世纪以来现代工业化的发展造成了城市住房的困难,但生产力的发展也解放了人们受限于现实问题的想象力。城市建筑或许是最先被解放的艺术之一,机器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乌托邦式的构想。“一幅不包含乌托邦的世界地图甚至都不值得一撇”,奥斯卡·王尔德如是说。

01 关于未来未来城市乌托邦式的幻想
早在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就有一群热衷于探索未来建筑设计的人们,他们形成了前卫的建筑组织,也就是以彼得·库克(Peter Cook)为核心的建筑电讯学派,他们曾提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思想理论:“插入城市”(Plug-in City)“立即城市”(Instant City)”行走城市”(Walking City)

  建筑电讯学派成员


Typical Section Archigram


Walking City In New York

他们的理论思想,打破了原有传统城市平面僵化的形式,为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M3 Airship


I.C. Local Parts

有人说,这样的设计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地方,巨型构架的的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提供动力,城市的移动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不是必需的。
事实确实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但是所谓的实际与否也是基于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做出的判断,或许我们当下谈论未来建筑可否建成实际上是个伪命题?


“田园城市理论”的理论基础——城乡磁体理论,左面的磁铁:城市,右面的磁铁:乡村,下面的磁铁:城市一乡村

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市中心区、居住区、工业仓库等地带,由圆心放射的大道将城市划分为等分的区域,试图消除城市与乡村的界限。
而20世纪美国掀起的花园城市的浪潮最终沦为市场力量的牺牲品:以一种新的方式吸引外来人口到城市的中心,最终变成了维护旧城乡结构的工具。


园城市规划平面图

类似的还有傅立叶的“法伦斯泰尔”,傅立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生于富商家庭,了解到当时社会劳动者糟糕的居住状况,他设计了一种工农结合的社会基层组织并为此绘制了一套建筑蓝图,命名为“法伦斯泰尔”。

“法伦斯泰尔”

后来,法国小镇里的一个机器制造商建成了一个法伦斯泰尔式的工人之家。恩格斯曾对这种住宅方案提出质疑,认为非盈利的社会主义实验在当时是行不通的,但是在《论住宅问题》一文里称赞了戈登的工人之家。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不过,在1887年版的修订中,恩格斯又遗憾地补充道:“这个移民区也终于成了剥削工人的地方”。这座工人之家直到1968年才停止使用,被列为乌托邦工业遗产的经典案例。

为什么结局是这样的,人们对未来城市的美好幻想终究是梦一场吗?难道人们永远无到达彼岸的乌托邦家园吗?
其实,大家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是要将理想变为现实难比登天,有些想法甚至直接扼杀在摇篮里,想要实现建筑与城市的变革必然经历一段艰难的道路,就像共产主义诞生的过程那样艰难。

片来源于网络


02 
是想象力的枯竭还是有意为之?

相信和多人和小编一样是科幻影视作品发烧友,但是看的越多越会觉得奇怪,尤其是西方的科幻片中所呈现的建造物与时代背景格格不入: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代却仍然使用着落后的生产关系。一千年甚至一万年过去了,即使到了星际时代,甚至宇宙毁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私人公司、雇佣制以及货币的存在。


中国航天——空间站2054 ©W.Murphy

斯拉沃热·齐泽克在一次讲座中有着一句对西方科幻作品的吐槽:“我们去自由地想象彗星撞地球,想象时空穿越和虫洞,但却无法想象资本主义的终结。”

又或许矛盾感正是艺术作品的玄妙之处?


《攻壳机动队》概念设计海报©手指断了a

似乎赛博朋克的世界观所呈现出高科技水平与低生活水平的强烈反差感,自带有反乌托邦的气息,实在耐人寻味。


《攻壳机动队》2017年的真人版电影

一边是遥不可及的天空之城「撒冷」,一边是破败不堪的钢铁城,这种对立的场景同时出现在画面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强烈地传达着社会不平等。


押井守《攻壳机动队》(1995)电影剧照

密集的城寨,压抑的街巷,昏暗的地下城,狭小的居住空间,挥之不去的雾气,鲜艳的招牌、刺眼的霓虹灯,还有那巨型荧幕中的都市人形.......莫名有一种诡谲的神秘气氛。这些“灰色”元素出现在未来的世界中不免有种荒诞的艺术感,颇具讽刺的意味。


03 未来建筑可能是什么样子?
即使现实很骨感,但是设计师们始终没有失去设计的热情与对未来的信心,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代设计师的奇思妙想。

“The Line”未来新城市计划


THE LINE效果图©NEOM

沙特政府在22年宣布了“The Line”未来新城市计划,耗资一万亿美元,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全球热议,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幻想。



©NEOM

但目前,该项目已和中建股份、西班牙FCC公司和沙特SAJCO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与沙特主权基金PIF项下全资拥有的未来新城公司(NEOM Company)签约并开始施工。

©NEOM

THE LINE项目是一个全长接近170公里的线性城市,横跨海滨沙漠、山地、山谷三个不同区域。新城仅有200米宽,高500米,中间为开放的空间,外侧由镜面幕墙包裹

©NEOM

内部包含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学校和公园等,由一条高速铁路贯通整个巨构城市,从城市的一端抵达另一端用时不超过20分钟。与其他类似容量的城市相比,它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更小,但是城市运行能效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高。


©NEOM

©NEOM

整座城市将垂直分为三个部分:地面上为完整的步行区,没有任何公路,也没有汽车,绿荫环绕;第二层为商业空间等服务区。第三层位于城市最低层,是这座直线城市的骨干结构,属于运输货物和人员活动区域。整座城市一切由清洁能源驱动。两座建筑通过大大小小的人行道相勾连。

©NEOM

“THE LINE”将以垂直耕作的方式为居民提供食物,蔬菜“自动收割打包”,居民付费订一日三餐。他们可通过走廊穿梭在两座建筑之间,离地三百米处设有体育场。两座建筑之间会有拱门,拱门之下有码头可停泊游艇,而建筑物地底将兴建高速铁路。


©NEOM

保留超过95%的原有自然景观,居民随时可以投入周边大自然的怀抱。
©NEOM

©NEOM

©NEOM

The line新城集合了许多人们对于未来城市的设想,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它是否能开启未来城市新模式的先河,让我们拭目以待。

©NEOM


“社会技术城市”:海牙中央创新区
基于“社会技术城市”概念,荷兰建筑事务所UNStudio与跨领域专家团队合作,为荷兰海牙的“中央创新区”(CID)测试区构建了全新的未来城市愿景,方案旨在将基地改造成一个绿色的、自给自足的区域。

©UNStudio

UNStudio对“未来的城市”的研究,使用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乌得勒支和埃因霍温的五个测试地点,其中涵盖了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交通、循环经济、能源转型、未来战略、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实践。


©UNStudio


©UNStudio

设计师希望城市以一种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实现能源、食品和交通领域的重大社会转型


©UNStudio


©UNStudio

概念结合了城市未来面临的两个最大挑战城市化、可持续性,特别像CID这样的地区如何能够自给自足和能源中性的领域问题,这些领域涉及我们这个时代的的主要过渡问题:能源、循环、流动性、气候适应、水管理和粮食生产


©UNStudio

OCEANIX漂浮城市

为响应联合国人居署的新城市议程,BIG与非盈利组织OCEANIX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海洋工程中心共同提出了Oceanix City的愿景,旨在打造全球第一个弹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漂浮社区,能够满足1万名居住者的需求,提出在海上建立可持续人类居住区——OCEANIX漂浮城市。

漂浮城市奥西尼克斯-釜山效果图©OCEANIX/BIG-Bjarke Ingels Group

项目围绕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进行设计,依靠自身抵御自然灾害、实现能源、食物及淡水的自给自足,由居住空间、研究设施和社区中心的浮动模块平台组成,并通过桥梁连接,从而实现城市以可持续性的方式向海洋扩张,更好地适应海平面上升。


©OCEANIX/BIG-Bjarke Ingels Group

©OCEANIX/BIG-Bjarke Ingels Group

OCEANIX的浮动社区将拥有 15.5 英亩的互联平台,可容纳1.2万 人。每个社区都包含柔和线条的低层建筑和各种室内外生活露台。

©OCEANIX/BIG-Bjarke Ingels Group


©OCEANIX/BIG-Bjarke Ingels Group

AI设计仿生物摩天大楼

建筑师Manas Bhatia利用AI x Future Cities系列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设计了一种仿生物摩天大楼。建筑由生物发光材料构成,绿色藻类植物共生可以作为人们绿色城市的生物空气的净化塔


AI设计仿生物摩天大楼©Manas Bhatia


©Manas Bhatia

随着人工智能在创意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建筑师越来越多地使用Midtravel和DALL·E等工具来可视化未来的空间。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同时生成和测试多个不同的设计解决方案,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Manas Bhatia

如何在我们的城市实现具有前瞻性的社会转型一直是我们未来探索的方向,而脱离于现实基础的空想固然会有一种无力感,但是我们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着眼于未来更要始于当下,坚信经过不断努力,人们终将会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城市”

参考资料:
幻电影中的建筑有什么玄妙之处?
造梦者 “城市”形象和“乌托邦”想象


小国同学已上线,欢迎来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国际设计网。


相关链接:
城市空间复兴计划:重温布拉格河畔中世纪的浪漫
从环境中生长出的“地标” | 王冲工作室:太行新宇美术馆
废墟上的重生——祭5·12大地震15周年    


——END——


未来世界里,人们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花园城市」吗?,今天您「在看」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际设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