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才能像我一样读完这幅图上的所有英文

林伯虎 在下林伯虎 2019-10-31


别看我天天跟你们讲微头条的时候张牙舞爪,其实,我不喜欢做广告。

 

一半是我被很多人诟病的财商,另一半是出于读点书过后甩不掉的清高。

 

但团队愣是觉得我对自家的东西心里最有数,抹不开了还得出来自卖自夸。

 

我要做广告,下方还有3分钟图文,误入的朋友快躲。

 

认命不走的,下面夹带的英语学习方法算是补偿。


对了,上面的照片是我家桌子。报,刊,书。这不是摆拍,这些东西是我的日常,也是我想帮你达成的目标。


01

 

我做这个广告的底气,来自于一些数字。

 

我们从2016年3月开始,到2017年岁末,一共讲了336篇文章。

 

其中,《纽约时报》57篇,《经济学人》31篇,《卫报》32篇,Project Syndicate 47篇,《华尔街日报》20篇,《纽约客》20篇……


另外,还有《国家地理》《科学美国人》《华盛顿邮报》《时代》《大西洋月刊》《金融时报》《外交事务》等60多个外刊。


我有底气说:这个国家讲外刊的,无论中文英文,比我们涉猎更广的,恐怕不多。


光是我们从词汇表里挑出来的重点词汇,就超过5584,相当于一整本雅思词汇。

 

我们的精读量达到了168,000。这个数字,指的是逐句给到中文释义、重点词汇和文化背景的内容。

 

尽管已经很惊人,但如果按照同业通行的、只要发给你就算数的口径,我们的阅读材料累积词数已经达到336,000,相当于9本原版书。


 

如果你是我们的学员,上面这个成绩堪当骄傲。但如果你没有听过课,看到这些名字和数据的通常反应是:


“我英语基础一般,你们这个课太难了。”

 

先别走,你听我说完。


02


很少有一堂英语课,学员语言背景的光谱分布这么广泛。

 

之前做过一次调查,我们的学员有大学英语老师、雅思托福教员,也有高中毕业后一直自学的单亲妈妈。最小的学员,去年刚上初中。


 

英语背景方差这么大的一群人,为什么可以被拉到同一节英语课上来听?

 

我的答案是:因为我们的文章有深度。

 

你可能笑了,怎么可能文章越难,越能引人来同堂听课

 

这道理我说给你听。

 

先拿中文做个比方:

 

语文课上,如果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那绝大多数人估计不会去听。

 

但如果是《红楼梦》或者鲁迅就不一样。中学生和博士生可能都愿意来听听这位老师的说法。区别可能就在于初中生觉得生词多一点。如果老师先把字词先解释完一边,那接下来,初中生和博士生面临的问题就一样了:如何理解词句包裹的文化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听刘心武或者蒋勋说红楼梦的,既可以是初中生,也可以是大学教授。

 

我们说回这里的英文学习。

 

首先,如果讲课素材太简单,比如拿一首字母歌来讲,水平高的人自然不来。

 

第二,如果是文章有深度,那我们就要搞清楚“深”在哪里。

 

是语法吗?我想跟各位说句大白话:我所目睹过的英语,哪怕是圣经和古英语,个中语法从没有超过中国的高中英语水平。

 

我们觉得文章难、看不懂,无非就两个原因:词汇看不懂,文化背景不理解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水平差别其实主要就体现在词汇量差异。这就是说,如果抹平了词汇上的差距,大家的水平就半斤八两了。

 

抹平的办法,可以通过自己查词。但更有效率方式是精讲:有老师逐句给你翻译成中文,还把其中的生词给你拎出来讲,讲发音、讲词义、讲例句。

 

然后我们发现,在抹去了词汇差异后,其实无论你是中学生还是已经在教学生的老师,中国英语学习者最大的障碍都一样:文化


03


文化语境的缺失,才是英语水平提高最难突破的高墙。

 

越是有难度的文章,其实卡住你的,越是文化背景。

 

举个例子。

 

我昨天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讲一个小萝莉在感恩特朗普的圣诞视频中,说了这样一句:

 


上面这11个词,初中英语水平都能轻松认清。但就算语言的障碍全扫清,这句话你多半还是看不懂。


什么叫做“又”可以说圣诞快乐,为什么这件事需要感谢特朗普?


如果不知道美国的政治正确传统与基督教情结间的PK,恐怕这句话你怎么也理解不了,为此,我甚至需要解释满满一整篇。(Merry Christmas已经out了,今年圣诞打招呼很多美国人不这么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过去一年多,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来听我们这堂课的人很多是英语老师。词汇和语法对他们不是问题,之所以选择听课是基于这样的共识:

 

语法和单词就算自学都能搞定,但最后发现难理解的文义其实全都卡在文化背景上,要把这部分讲清楚很重要,但也很难做到。

 

能查单词的词典太多了,但能把文化装下的词典,花多少钱也买不到


04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坚持邀请的老师不止能讲英语,更要做一本行走的文化词典。

 

文学教授、经济学教授、儿童心理学者,全部拥有海内外顶尖院校背景

 

不是为了名校而名校,也不是因为媚外而崇洋。

 

我们想带你看懂的,是一个你想看到却总觉得隔着高墙的世界。

 

带你更深度地触碰世界和时代的前沿:


<<  精读课示例,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精读课示例,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更真实地读懂中国。


《纽约时报》眼中的红黄蓝幼儿园


经济学人:从中国高铁看中国制造


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和焦虑


当然,你还应该成为一个灵魂富有的人。


英国版诺贝尔文学奖《林肯在中阴界》

 

感恩节真相


如何有范地领诺贝尔奖


我不否认,对这堂课最有兴趣的人是这个社会的精英。他们知道这些外刊的价值,知道超越一般人眼界的意义。


但我们不想只做精英人士的望远镜。我从这几千名学员中看到了普通人的学习乐趣。 就算你是一个全职妈妈或是通勤白领,就算你平日里奔波于公司、学校、医院和律所,只是在插上耳机的15分钟,你能从柴米油盐的琐细和办公室螺丝钉的乏闷中抽离,在聆听世界及思考人生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的放松,保鲜一颗充实和不老的心。

 

眼界定格局,内涵出智慧。

 

这堂课,带你看到并能看懂这世界。


而英语的提升,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05


对了,还有一个彩蛋。

 

2018,我们升级了原文朗读

 

请老外来读英语不算新鲜。但重点是,可能这是你能遇到过最顶尖的外教。

 

Katie是就读于哈佛表演系的专业演员,而Colton 所在的纠音与演讲专业,哈佛每年只招一名研究生,他的本职工作是为演员纠正发音。


Katie Rich


哈佛大学表演艺术专业硕士生,来自加州旧金山湾区,专业戏剧演员


Colton Weiss


哈佛大学发音与演讲教育专业硕士生(每年仅招一名),持有专业证书,表演及纠音经验丰富



哈佛、颜值和音值都不需要做卖点。我更看重的,是专业。

 

邀请两位加盟前,我在哈佛广场的星巴克和他们挨个做了交谈。

 

他们告诉我:作为演员和专业纠音师,他们受过专业培训,确保讲一口大家最公认的美国“普通话”。

 

恕我多一句嘴:今天在中国活跃的“外教”良莠不齐,多数可能在英美社会底层混迹,自身语言和教育背景不过硬,但到了中国摇身就可能被奉为专家。


作为有处女座情结的人(注意有个“座”),既然有可能做到,我想把母语朗读这件事做得极致一点。


我希望,在这里听上一段时间后,中国人对外教的定义从此都变得挑剔。


06


最后还有两个小小的交代。

 

2018年,我们的更新频次做了调整。从一周三更扩充为一周五期,课程时长则从原先的动辄30-40分钟缩短为15-20分钟,便于更碎片化的学习

 

另外,我们考虑换个名字。

 

三个月前推出微头条以后,没想到很多人和“虎哥头条”混淆。还有很多学员反映,对不了解我们的新朋友,“虎哥头条”这四个字可能难以让他们快速理解这门课到底是干什么的。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困扰,我们琢磨了一圈,决定端出最直白的新名字:顶级外刊轻读

 

轻,是时长的控制和我们对英语薄弱人士的保证。

 

顶级,是我们做事的态度,和许给你的世界。


我们2018的口号:学到学不到的英语,看到看不到的世界。


前半句是说的学习方法,后半句,你懂的。



讲师团队

林伯虎

有趣有料的斜杠青年 | 时政•历史

牛津大学区域研究学硕士、南京大学法学硕士、英美文学学士。

虎哥课堂创始人、China Daily校园新闻奖评委、喜马拉雅电台签约原版书主播。

但汉松

最受欢迎的大学人气教师 | 文学•艺术

微博“洛之秋”就是他。

专精美国文学,洞悉美国社会人文。

梨老师

一路开挂的最强大脑 | 财经•金融

剑桥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学士。

香港某高校助理教授,关注发展经济学和中国经济问题。

刘伊南

有情怀的青少年教育专家 | 心理•亲子

波士顿学院心理学硕士,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硕士,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

现居美国,有思教育创始人。


课程报名

热/卖/推/荐


《顶级外刊轻读》—— 有趣有料的英语课

2018年度预售开启

现在报名全年版立减200

1月10日前报名再送300大礼包

7天无理由退款


立减

¥200

RMB 1456

原价1656


另有2018年上半年版、讲师单人全年版…

更多选择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