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晨读 | 这款哮喘新药的失败,为什么能上头条?

我是林伯虎 在下林伯虎 2020-01-02


星标置顶,每天一句话,学英语看天下



晨读 第468期

00:40起词汇讲解 | 06:53起只听点评 | 20:24起原文朗读




 怕太长你不听 

▸ “临床实验”用英文怎么讲?

▸ 全世界哮喘的发病率有多高?

▸ 哮喘的成因和治疗方案是怎样的?



Novartis drops asthma drug fevipiprant after trial failures

微词卡和晨读营见文末


Swiss drugmaker Novartis on Monday said it is jettisoning what it had hoped would be a billion-dollar-selling asthma drug, fevipiprant, from its development program after the medicine failed another set of key trials.


来源 路透社

 


本期41词  |  累计21388词



好像一直都是这样:


一说到健康新知,总归都是这个突破,那个成功,

套路就是:都是好消息。


但今天,我想换个角度。


看一场最新出炉的失败,而且还是能上头条那种


我想从这条坏消息里,带大家看到一个时常被忽略、被鄙视,但更值得被尊重的现实


来聊一款刚刚宣布研发失败新药



1


老规矩,这屏先刷英文。


路透社消息:

诺华制药放弃(正在研发的)哮喘药。



上面这一句,专有名词特别多,特别费嘴皮子(不信你读出来试试)。


首先,打头这个,就不是什么正经单词……



Novartis,这都不是一个英语单词,而是全世界最大药厂之一的名字——


诺华


给各位顺便介绍下这家诺华制药


从历史渊源来讲很悠久,1758年(我们那会儿还是乾隆爷当朝)前身就成立了;


但现在这个名字却是在1996年,经过一堆药厂的合并以后才新取的


但就算是个生造出来的词,从语言角度也很有看头——



前面部分词缀Nova,在拉丁语里指的意思。



而后半截的artis,你看长得像不像art



所以合在一起, Novartis这个名字,本来指的是:


创新的工艺,创新的技术。


也意指这家制药公司的核心——研发新药


所以,对这样的药厂最大的坏消息莫过于:要放弃TA家正在研发的哮喘药。



drop: 放弃,相当于abandon,give up.



比如,放弃对谁的起诉:

drop charges/drop a case against someone.


又如,在学校里放弃某一科(这门学分我不要了):

drop a subject


诺华放弃研发的这款药,它治疗的对象是哮喘



这次我们说说发音,asthma中间的th。


注意这个th并没有发音,所以不需要把舌头顶到舌尖。


然后这词的来历,是出自希腊语,本来的意思就是:呼~吸~困~难~



所以,我看好多词典对asthma的解释是:


会导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医学症状。



诺华宣布对这款叫fevipiprant的药物放弃,原因则是实验失败



Trial:the process of testing the ability, quality or performance of sb/sth, especially before you make a final decision about them.

trial和experiment都表示实验,

二者的区别,是experiment更多表示在实验室里比较初级、理论的研究。


而当一个药品研发已经到了trial这个阶段,基本上约等于试用


因此说药物研发的最后一个环节——临床实验,英文对应就叫 clinical trial


那原文这里用trial,意指这款新药的失败是出现在研发后期。


具体情况来看正文:


瑞士制药企业诺华在本周一宣布,将放弃这款原本寄希望能带来数10亿美元销售的哮喘药fevipiprant。



Swiss, 形容词,指的是瑞士的。

而瑞士这个国家要用名词 Switzerland。



这句里面唯一的生词:



Jettison:抛弃,放弃。



这个词的来历也很精彩:


你看TA长得像不像喷气式飞机 jet —— jet本来就有喷射、投掷的意思。



jettison本来是用在航空或者航海中的一个术语,指在特殊情况下,为减轻重量而从飞机或者船上把重物给投弃掉。



在这里,jettison用得很生动,仿佛这艘制药巨轮在航行过程中突遭变故,需要忍痛抛弃。


TA放弃的对象,是一个原本希望能带来10亿级美元销量的哮喘药



注意上面框框里的时态:


过去完成时,表示在过去某个时点以前,原本是这么期待的。


只不过在TA官宣发出之时,这个hope就已经变成了had hoped:从希望变成了原本希望


而新药被放弃的原因:


在该药未能通过另一组关键实验之后。



注意核心动词也很常见的fail,表示失败。


通常讲事情没做成失败了,fail in something.


只有在一种失败面前,是fail后面直接+sth,就是:

测试失败


(听着更亲切点,叫考试不及格)。


比如,驾照考试没通过,

He failed his driving test.



2


下面说正题。


全世界的药物研发数不胜数,每天遭遇的失败何止千万。


而且按照新闻的常态,从来都是成功研发才能上新闻。


所以像这种半路上就夭折的新药,凭什么也能博得版面?


而且不看不知道,我搜了一下,发现全球媒体都在报,还主要集中在路透社、《华尔街日报》这类财经媒体。



那么,这款药到底有多不一般,以至于研发失败都能上新闻?


还有:


从这场失败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

对于这些天价药,我们又该如何看待?


来,先把整个故事概括起来,四个字——


功~败~垂~成~


就是一款药都临到快要注册上市了,结果却被迫中止。


原因后面再讲,先说说这款药为何如此吊足世界的胃口:

第一,TA治的是哮喘,一种常见、但又很难治的病。

第二,这款药在之前的研发中一路顺畅,表现极好。直到最近几个月前,都被全世界医药界给予厚望。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3


在这里,有必要先给各位科普一下(连我自己在内也是不看不知道)——


全世界哮喘的发病率竟然有这~么~高~


按照世卫组织的估算(这还是个比较保守的数字),


全世界现在的哮喘病患者有2. 35亿。(我看到还有更高的估算达到3个亿。)



也就是说:


按照60亿人口来算,差不多每二三十个人当中就一个会得哮喘


而且每年死于哮喘的人数,按照2015年的统计是383,000人。



死亡率虽然远不如心血管疾病,但这病发作很突然,救治不及时就很要命


很多明星像邓丽君、柯受良都是突然死于哮喘。


而且,哮喘作为儿童多发病,对于孩子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影响很大。


在请教了专业的呼吸科医生后,我才知道现在哮喘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


按照《中华儿科杂志》刊载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的数据,


中国的儿童哮喘发病率一直在往上走——


1990年14岁以下的孩子累计发病率是1.09%;


但这个数字到了2010年已经上升到了3.02%


就是说:每30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是哮喘!


发病率其实很高了~



我还去查了美国CDC(疾控中心)的最新统计,结果更是触目惊心:


2017年美国18岁以下孩子得哮喘的比例是8.4%,


而即便算上成年人,全民发病率也能达到7.9%



也就是说:


在美国,基本上每十几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哮喘患者(发病率比我国还要高);


而从绝对数字看,全美国有多达2500多万哮喘患



这个数字真的是惊到我了!


而且同时让我存疑的是,我们的哮喘发病率低这么多,除了基因、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因素外,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哮喘诊断的准确率没那么高?


(毕竟按照统计,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注意还是在城市里的)漏诊率就高达30%



所以简单归纳:哮喘它是个病,而且是个常见病



4


而且从目前医学界的共识来看:


哮喘这病可以控制,但很难根治。


关于这种疾病的病因,目前都尚未完全搞清。


当然,探索还在路上,但线索还是有的。

不管是内在的基因,还是外部的过敏源,这些都可能引发哮喘。

 

而且,表现在我们身体上的一些状况现已都查明,


说到底,哮喘是由我们气道内的慢性炎症所引发的一种病变


我们所说的气道,可远不止是喉咙上那一截儿,而是大量分布在我们肺里面的气道。



而所谓的哮喘发作——


就是气道的内壁发炎,引起了肿胀,并且这些内壁细胞膜还分泌过量粘液,从而把气道给堵住了,让人难~以~呼~吸~

所以,哮喘的实质就是——发~炎~



发炎的本质,听起来好像都是病毒、病菌惹的祸,


但实际上最直接的原因是——免疫系统


说白了,发炎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对于入侵——或者他们自以为是入侵——的行为做出的反应。

也就是说,免疫系统如果对什么东西过度敏感(过敏),看到什么风吹草动就容易过度反应;


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气管发炎,分泌粘液



医生如果在这种哮喘发作情况下去检测,通常会发现气管壁上有一种白细胞特别多,叫做——


嗜酸性粒细胞



而造成哮喘发作的气炎症,很大程度都是由嗜酸粒细胞造成的。


于是,治疗方案就很明确:


在哮喘发作时,能不能有一种神奇的药物,能够有效的降低嗜酸粒细胞的浓度,从而给气道消炎。


事实上,对于一般的哮喘患者(这部分占到患者中的绝大多数),他们只需要使用那种雾化喷剂就行了。


(这其实是一种叫糖皮质激素的东西)



如果是更严重的病人就要使用注射剂


但是在哮喘病人中,还有10~20%的重度病人即使采用了注射剂也不见好



而诺华现在盯上的就是目前这一块——现有药物空白、但也很难啃下来的重症哮喘市场。 


5


主角登场了。


fevipiprant之所以被寄予厚望, 是因为TA在降低嗜酸粒细胞浓度的方法上独辟蹊径。


如果照字面意思来跟你讲,fevipiprant是一种前列腺素D2受体拮抗剂



听不懂,对不对? 



我简单通俗的讲一下:



我们的免疫系统之所以被激活,释放出这种叫嗜酸粒细胞的东西,是因为受到身体中一些信号的刺激。


这种引起刺激的东西,按照药理学术语叫做激~动~剂~


而且人如其名,激动剂指的就是能让身体中某一个部位、或者某一类细胞活跃起来的东西


但光有激动剂还不足以激活身体里的反应,TA必须要在身体里找到一个受体


具体到这里,“前列腺素”就是个激动剂,“D2受体”就是结合以后能搞事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另一半CP。


但是,谁曾想到半路上又杀出来这么一位阻止前列腺素和D2受体结合的家伙


这位抢亲的家伙,医学上的术语就是——受体拮抗剂


(继~续~说~人~话~)


TA不让人家激动剂和受体结合的方法就是:


自己抢着跟受体在一起……



具体说来,这种拮抗剂可以把受体(本来用来配对的)各个活性点位都给堵住,从而使得激动剂和受体没有办法结合,也就没有办法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就抑制了在我们气管内壁上(作为免疫细胞之一的)嗜酸粒细胞的聚集。

总结来说:


只要不让激动剂和受体在一起,免疫系统就不会“受刺激”而派出嗜酸粒细胞;

而嗜酸粒细胞少了,炎症黏液也就少了,哮喘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6


当然,说再多都是理论,行与不行,试了才知道。


在这之前,fevipiprant这位“抢亲”大盗,效果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实验验证,


包括在人体上也做了试验,结果发现:


很~有~效~


2016年发表在权威的《柳叶刀》呼吸学子刊上的一项研究就表明,


通过给61位中至重度的哮喘患者使用这种新药,他们痰液中的嗜酸粒细胞的百分比降低了4.5倍,而且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吃起来也很方便:不打针、不喷雾,每天只需吃一粒药就行了。



这个实验结果让诺华制药大喜过望,当即就把这药视作公司接下来几年有望带来巨额利润的二十几种重磅新药之一。


而且在这之后,在人身上的临床试验都做到了第三期。

只要这一期试验成功了,就可以申请上市了。


但谁想到,这临门一脚却发现——


药效不行。


在对多达1700多人长达52周(也就是一整年)的治疗后发现:

不管是对中度还是重度的哮喘患者,这种看似有效的新药时则没有明显的疗效。



所以,在两个月前已经报出这种药”对于中度哮喘患者没有太明显疗效“的情况下,


诺华又死撑了两个月,直到现在才确认:


重度患者用这个药也没啥效。


不得已,只能对外宣布:将要终止这款药物的研发。 


7


讲真,放弃一款药物研发,本来也不像是多重大的事件,顶多可能会让期盼这些良药的人们感到一丝失意。


但是,这个事情引发我的关心,不仅因为对新药研发过程的好奇,


更是因为我从中看到一个难得的范例,来回应一直以来我们对药企的偏见


我这么说你还真别不信。


今天的主角——诺华,其实是去年在中国银幕上大火的一位明星。


只不过,是个大反派。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能治疗白血病的神药——格列卫,就是出自这家瑞士制药厂。



在电影中,这家瑞士药厂的代表,穿西装、戴金表,对于白血病人的死活毫不在意,只想维持自己的高价暴利。


这家药厂是和假药贩子一道,是做电影中唯二的反派。



自电影公映那会儿就有人提及——


这家药厂背负的骂名有点冤。


但凡了解医药研发,特别是这种革新性药物研发的人都知道——


这类药品研发不仅周期长,而且风险高。


就今天这个故事,我还专门请教了药品临床实验的专家,她给到我一组数据:


一个药物从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差不多就要3~6年,

而进入临床实验后,一期、二期、三期这样搞下来又要6~7年。


并且当中还涉及参加实验的患者数,少则几十名,多则1000~5000名


而即便3期临床都能顺利通过,接下来的上市过程中,还需要审批和扩大生产,流程从半年到两年不止。


也就说,一种新药从最初的研发到最后的上市,这个时间可能会长达10~15年。


而上市过后,一个药品的专利保护期,通常会有10~20年,


在专利到期以后,大量的仿制药就会合法上市。


这就意味着,这家独享专利的厂商,不再享有垄断利润。


所以,仅仅从时间这一个维度,就可以看到一个药品的研发周期,可能比起独家销售期还要短。



另外,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研发成功的案例,也仅仅是药品研发的冰山一角,甚至可以说是沧海一粟


这位专家给到我的一个例子,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家公司计算了全宇宙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的数量


是多少呢?


这已经不能用亿,10亿,1000亿来形容了,


一共是有3×(10的62次方)这么多种可能。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每秒钟实验1000种化合物,那么一直等到太阳能量全部烧完,也只实验了这个数字的冰山一角。


所以,药品研发真的就是——在无限的可能里,去大量试错的过程


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我看到的数据是:


平均研发一种药,成本是15亿~美~元~


所以,今天,当我看到《我不是药神》里的大反派,居然在新药研发上如此丧气,


我想:


这也许是个契机,让我们可以好好聊聊”制药企业暴利“这件事情。 



纵使不考虑药品研发的高风险,我们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如果研究这些革命性药物不能带来巨额回报,这些药企是否还有足够的动力,砸下如此巨额的人员、资金去搞这些研究?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药企不能只为了钱,需要高风亮节地想想为人类造福。


在具体的个例上也许可以,但如果把为人类造福、把因研究失败而破产的风险顶在脑门上,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去搞这样的研发,这种模式哪来的延续性?


如果这样的模式难以为继,我们又如何能持续期待这些能救人命的药物横空出世?


当然,你如果看了这些药企的财务报表,知道他们一年收入都是一两百个亿的美金,


你可能会呵呵一笑:


大药厂会垮?怎么可能。



但事实就是:


不管大药厂、小药厂,独家专利期从生效那天起就不会超过20年。

就算眼下挣的多,如果10年后缺乏能挑大梁的新药来续命,

那即便大药厂也得泯然众人,而小药厂则更可能一击毙命。



像这次这款哮喘药的研发历程里,就有另一家初创药企,与诺华研发同一类型的另一款新药。


结果诺华本周研发失败的消息传来,立马引发了投资者对这家的担心——


这家今年才上市的创业型药企,股价在一夜之间跌了30%。


而且,这还是在有分析师力挺TA家产品,相信TA家依然能生产出哮喘特效药的情况下,股价依然守不住。


所以医药江湖最是能应了那一句:


眼看TA起高楼,眼看TA宴宾客,也眼看TA楼塌了。


其实,肯投身医药研发,哪怕只为逐利,那也是为无价生命造福的事情


而且,当把背后的逻辑分析清楚,我们更应该意识到:


对一个人、一家企业该不该尊敬,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也不应以赚多赚少来论道德,关键要看:

TA做的这件事情,到底对与不对。

做对的事情。就这么简单。



致谢:

给予本文帮助的儿科医生、医科学生、药品临床检测专家和很多热心虎友。


468期微词卡


asthma

[ˈæzmə] n. 气喘,哮喘


trial

[ˈtraɪəl] n. 实验,试验


jettison

[ˈdʒetɪsn] v. 抛弃,丢弃



One Word, One World


今日重点词:

trial

重点词造句练习:

这些机器人过去一年都在试用当中。

(参考例句下期公布)


上期参考例句查看上期

She's going through a difficult phase.

你怎样看医药企业的暴利?

欢迎留言


原文 :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novartis-asthma/novartis-drops-asthma-drug-fevipiprant-after-trial-failures-idUSKBN1YK0DR

编辑 | 蒙娃娃  校对 | 橙子  排版 | 添翼  剪辑 | 阿锚 老徐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 手握17项新药!这家中国抗癌药企上市,震惊世界


 - END - 




"在下林伯虎"官方备胎

哪天被消失了,记得来这里找我




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