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自传》① | 一个人的格局,基本来源于小时候
10天听完一部名家经典,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名家经典精华领读」栏目,提炼名家经典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名家经典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素年锦时 朗读
领读 | 小静
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我的故事》。
《我的故事》讲述的是真实人生中的琼瑶,以及她戏剧化的一生。从《窗外》到《还珠格格》,琼瑶的作品深入人心,影响了近半个世纪人们的价值观与爱情观,可以说“琼瑶现象永不过时”。
但读过此书你会发现,你从未真正认识过她,即使她的名字已经无人不知。所以她说:我要写一本书,来介绍真实人生中的我!
那琼瑶是如何用她细腻又温情的笔触,来完整地回忆自己这传奇一生的呢?让我们跟着琼瑶的人生轨迹来认识真正的琼瑶,进入她的故事,探索她的传奇吧!
故事开始
我的故事,开始在我出生以前。我必须先从我父母的故事说起。
我父亲名叫陈致平,祖籍湖南衡阳,长大于北京。我母亲名叫袁行恕,祖籍江苏武进,也长大于北京。
北京,可说是我父母的第二故乡,他们在这相知相遇最后结为夫妇,其中他们从相遇到结婚,就带着些浪漫和传奇的色彩。
那时,我母亲在北京的“两吉女中”读书,父亲在此教书,就这样结下一段师生姻缘。
据说,他们的结合,也经过了一番奋斗和挣扎,因母亲有个大家族,她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家教非常严谨。而父亲却独居北京,生活有些潇洒不羁。
外祖父对父亲摸不清底细,对母亲这段婚事,非常迟疑。远在湖南的祖父知道后,立刻写了一封长信给外祖父,代子求婚。
据说,外祖父一读完信,立刻大大叹赏,说:“虎父怎会有犬子!父亲有这么好的文笔,儿子还会弱吗?”
于是,父亲和母亲结婚了。他们结婚那年,父亲二十七岁,母亲刚二十。年轻时代的母亲,好胜要强,学习力也非常旺盛。
婚后,母亲仍不想放弃学业,故进入北平艺专,开始学画。事实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母亲自幼不曾间断的家庭课程,她对于绘画和诗词,爱之如命。
可惜母亲想要继续读书的心愿被我和我孪生弟弟的到来给破坏了,不过父母还是满心欢喜的迎接我们这对双胞胎的来临。
父亲还兴奋的给我俩起了对乳名,叫我凤凰,弟弟叫麒麟。
当我和麒麟两岁时,母亲的肚里又有了小宝宝。这时的母亲,已经认命了。对于“母亲”的身份,也十分熟悉了,心安理得的期待着又一个小生命的来临。
一九四○年秋天,我的弟弟巧三出世了。巧三的名字也是父亲取的。因为这个弟弟和“三”字十分有缘,他在家中是第三个孩子,出生于阳历的八月十三日。
阴历的七月初十,正好是七巧后三天,所以,就取了个小名叫“巧三”。我那远在湖南的祖父,听说又添一个孙子,高兴极了。
那时抗日战争已进行到第四年,全国上下,渴望胜利。祖父写封信来给小弟命名为“兆胜”,于是,小弟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名字,兆胜和巧三。
初识离别
小弟巧三出世时重达八磅半,是个胖小子。长得眉清目秀,非常逗人喜欢。我和麒麟一下子就被这个小弟给比下去了。
小弟从小爱笑,胖乎乎的人见人爱。我和麒麟自幼多病,又瘦又小,和这个胖小弟比起来,简直不够看。
父亲从巧三一出世,就爱极了这个孩子。母亲坚持不偏心,但新生的婴儿总得到较多的照顾,我和麒麟变成了奶妈的工作。
和奶妈分手,是我四岁时。那时,抗日战争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但四川省得天独厚,算是大后方,所有其他各省的人,都迁移到这,四川一下变成了人口汇集地。
我们一家,早早就到了成都,原该好端端的住在成都,不要离开才是。若我们不离开成都,以后那些生离死别、悲欢离合都不会发生。
可我们却在一九四二年离开了成都,去湖南老家和祖父团聚,这一团聚,才把我们全家卷入了漫天烽火之中。
原来,到了我和麒麟四岁,小弟两岁那年,成都的生活程度,已经越来越高,物价飞涨。
父亲当时在光华大学的附中当训导主任,又在光华大学兼了课,还在华西大学附中也教课,好几份薪水,仍然不够维持我们这个五口之家。
就在这时,祖父思儿心切,更盼望见到从未见过面的三个孙儿。就三番两次的写信给父母,催促父母早日回湖南老家,让祖孙三代,能有团圆之日。
当时,父母分析,抗日战争绝不会打到湖南,在祖父声声催促,而成都物价飞扬的双重因素下,就毅然决定,带着我们三个,动身回湖南,去和祖父相聚了!
所以,我必须和奶妈分手了。我只记得,奶妈抱着我,哭得天翻地覆。据说,我也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直哭了好几天,但我和奶妈终于还是分别了。
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认识“离别”,也是我童年中最早的记忆。
见到祖父
在我印象中,祖父是个很威严、很有气派的老人。祖父名叫陈墨西,他有五个兄弟,都住在老家衡阳县渣江镇的一栋祖屋“兰芝堂”里。
祖父在家乡小有名气,他曾跟随孙中山先生,留学日本,参加北伐,足迹踏遍东南西北。
祖父年轻时,一定是风流倜傥的。因为,他在家乡有元配夫人,又在南京娶了我的祖母。
据说,祖母并不知祖父家里还有太太,直到祖父要带祖母回家乡时,祖母才赫然发现,自己不是元配。
祖母一怒之下,拒绝跟祖父回家,竟带着我父亲和伯父,去北京定居了。也亏得祖母个性如此倔强,父亲才会在北京长大,才会遇见母亲,也才有了我和弟弟们。
当我们一家五口,到湖南去见祖父时,我的祖母和那位元配夫人都已作古。祖父又纳了一位“许姨”做为老年的伴侣。
而且在兰芝堂旁边,盖了一栋小小的房子,和许姨同住。兰芝堂的陈家人,都称这幢小屋为“新屋”。
我们一抵家乡,拜见祖父后,整个兰芝堂都震动了。大家抢着看第一次回乡的父亲,抢着看那一口京片子的新媳妇,抢着看一男一女的双胞胎,抢着看那个“会让墨西老人拿着照片偷笑”的巧三!
这样,我们一家人都成了兰芝堂的娇客。祖父成天带着我们,拜见这位爷爷,那位奶奶,还有各房的叔叔伯伯姑姑婶婶。
祖父的旧礼教很严,拜见长辈,一律要磕头。我和麒麟、小弟这三个孩子,几乎变成了三个“小磕头虫”。就不知道家乡里,怎会有这么多的长辈!
后来,我才弄清楚,祖父虽是陈家长房,元配却没有生儿子,只生了女儿。我父亲是祖父四十岁时才生的儿子,所以,我们在兰芝堂的同辈,都比我们大了一截。
兰芝堂在我幼小的观念中,是个深院大宅,有好几个院落,有好多好多间房,我和弟弟们在这些房间中捉迷藏,常常躲得连父母都找不到我们。
和祖父团聚,那种生活真好!祖父有个长工,名叫黄才余,对祖父忠心耿耿。没事时,他就带我们三个去后山玩,我依稀记得的,是我最喜欢在松林中捡松果。
童年的我,没有多少玩具,我的玩具就是松果、竹叶、狗尾巴草。我们在新屋住了一段很短的时间,父亲就跟着祖父一起去南华中学教书,连母亲也在南华中学教国文。
于是,我们一家五口和祖父,都搬到学校的宿舍里去住。南华中学在衡山的山凹里,风景优美。回湖南家乡这段时间,是我童年生活中比较幸福的日子。
在兰芝堂的院落中,我曾奔来跑去享受大人们的疼爱。在家乡的后山上,我捡松果找鸟窝玩得不亦乐乎。在南华中学的校园里,我学着放风筝和认方块字……
但好景不常,漫天烽火已逐渐逼向湖南。学校里的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大人们的脸上,失去了笑容,堆上了层层阴霾。祖父和父母亲常聚在一起商讨大计,满面忧愁。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琼瑶在兰芝堂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童年时光,只是好景不长,战争的炮火渐渐逼近,湖南不再安全。
迫于这漫天的烽火,琼瑶一家会做何打算呢?又能否会在战争中安然度过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领读-
小静,爱好文字并喜数字的理科女一枚,时而理性,时而感性。微信公众号:矢浪莜杂货铺。
-主播-
素年锦时,十点人物志签约主播,朴素的年华,似锦的时光,用声音温暖你每个夜晚。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荔枝播客:素年锦时FM(ID:fm186458),新浪微博:@主播素年锦时。
▼ 戳这里,经典人物传记免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