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美龄自述》⑥ | 刚柔并济,她是“中国空军之母”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婚后,宋美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出现在众人视野,将精力用于协助蒋介石的工作。


创建遗族学校、开展新生活运动、发表演讲,这些既是“第一夫人”的职责,也为她带来无限荣耀。


在下一阶段,第一夫人又将有哪些作为?她陪同蒋介石去过哪些地方?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闽边巡礼



20世纪30年代,宋美龄跟随蒋介石做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件事:两年时间,在中国飞行一万公里,涉及十多个省。


从北伐晚期到后来抗战,前后十年,蒋介石大多数时间在征战中,宋美龄追随丈夫,辗转各个战场,有时边关,有时內地。


在这十年中,宋美龄常常在旅途中奔波,足迹踏遍天南地北,期间遭遇的危情自不必言。除了各种周折,她还记录了风土人情与当时的心情。


1935年,闽边巡礼,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去福建。



从杭州出发,两小时的飞机,八小时的汽车,才达到闽边。山路崎岖,她被颠簸震荡得异常疲惫。即便如此,沿途的风景依然使她惊叹不已。


年少时,宋美龄留学美国,见过那里巍峨峥嵘的落基山,福建这里却是崇山峻岭,山复一山,满山苍翠中点缀一两棵朱红蜡树,鲜艳夺目。


有时,公路穿过山谷,两盘山石崔巍欲坠。有时,汽车奔驰在高原上,一边是陡崖石壁,另一边是悬崖,司机一个不小心就会坠入深渊。经过之后,她才觉察刚才路段的危险,也才感到后怕。


颠颠簸簸,曲曲折折,在路上走了一个月后,他俩来到闽边浦城。公路建造之前,这个小城几乎与世隔绝,当地人的生活淳朴、慢节奏,仿佛还处于以前某个时代。


物质条件虽然简陋,但那里环境清幽,如同世外桃源。宋美龄常常与蒋介石在山中散步。有一天,他俩发现了一株白梅,花蕊怒放。在她看来,这是一种吉兆。


之后,他们又动身去南边的建瓯。蒋介石坐军用飞机,一小时就到达。航空途中天气恶劣,他便打来电报,让宋美龄乘船。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队伍,坐船花了四天四夜的功夫。虽然避开了航空危险,却在半途遭遇土匪,所幸是有惊无险。


“人们在身处危境的时候,每每不如追想的那样觉得可怕的。”宋美龄在书上这样写道。


这份来自危险旅途的体悟,何尝不适用于寻常百姓的人生旅程呢?



穿越三峡



1935年,蒋介石辗转西南,宋美龄一同前往,记录下漫长旅程中的危险与风景。


“这里处处皆山,一望都是些起起伏伏连绵不绝的山阜,奇形怪状,十分好看,我们从重庆飞来的时候,看见这种山阜很长地排列着,好似一个巨魔将它们摆列着玩耍似的,又好似小孩子做的无数的小沙堆……”


这是宋美龄笔下的贵阳山色。因为地处偏远,有时需要登山越岭,充满困难。从这里去往重庆、广州等地,不是坐轿,就是靠步行。


置身自然,面对连绵青山,人容易忘却世俗纷扰、明争暗斗,以最初纯真的本心感受天地自然的大美。


将近不惑之年,宋美龄习惯了锦衣玉食、官场斡旋。


可是当她行走在贵阳山路上,依然像一个充满好奇的孩童,看山势起伏,听鸟鸣啁啾,写信给内陆的学生,向他们描述所经之地的风俗人情,勉励他们树立高远志向。


李白的《上三峡》写道:“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峡风景虽然优美,却也充满惊险。宋美龄西南漫游时,也曾经过这里。



浩浩江流奔涌而来,两岸悬崖高耸千尺,在宋美龄眼中,岸边的石头“笔直得像一幅危墙一样”,江流澎湃,白浪滔天,“礁滩声如狮吼,极其危险”,连巨大的轮船都难以对付。


从前没有轮船时,若想过滩,得靠人力牵拉。拉纤的船夫赤脚赤膊,形如牛马,弯腰驼背,拉着绳索,逆流而上,一旦不留神失了足,就会落入湍急江流中淹死。


面对险恶激流,再强势的人也会变得卑微。在伟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任何人都存在丧命之虞。


度过三峡最危险地段,到达上游金沙江,又是另一番景致。之所以称为金沙江,是因为沙滩上可以淘出金子。


宋美龄亲眼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们正在那里淘金:


“一个人用两个木桶在江上挑水,三人将碎石加以检查,掘开泥土,寻出金沙。一人持桶将泥土倒入,用水上冲,水将泥土冲至一块长约三尺六寸、宽约三尺的大木板上,板上有很细的格纹,好似外国的淘金板一样,沙土冲至板上,金子因分量比沙重,就留积在格纹里面。”


这是非常辛苦的生计,所得却甚为有限。收入高低,除了辛苦劳作,就看个人运气。



淘金人为养家糊口,在宋美龄眼光中,淘金可作为国民生计的工业。她想着,如果将采金事业列入实业计划中,对于国家富强应该大有裨益。


还有经过云南、川西平原、峨眉山,不同地方,不同见闻,宋美龄都有所记载。


“虽然生活很艰苦,同我们的军队一道进一步深入内地,但我还是感到愉快,因为我身体健康,很有耐力,这样,我能和他(蒋介石)在一起,并出些力,如果我在家里坐着等到中国真正实现和平,那么我们要等待很久才能团聚。所以我总是决定和他在一起。”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他的眼光。



空军之母



宋美龄是中国第一位女性空军司令,被称为“中国空军的母亲”。


航空交通没有发展前,边远省份各自为政,那里的官吏绝少机会入京。而中央官员想亲临内地,也因交通堵塞,往返非常困难,耗时费力。


1936年,宋美龄担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聘请了美国陆军航空队前飞行员霍布鲁克当顾问,还邀请美国飞行员陈纳德来华组建飞虎队。


从无到有,从组建到管理,中国组建开拓了航空交通线,她也从采购代理商,变成了中国空军司令。



创建于1928年的中央军校航空队,后来迁至杭州笕桥,扩建为中央航校,几年时间内培训出数百名飞行员,被誉为中国飞行员的摇篮。


宋美龄对空军制定的纪律极其严厉,凡是在精英部队中进行行窃者,都会被处以极刑。


后来空军改组,宋美龄虽然将主要精力用于外交与救亡活动,但她仍保留对空军的掌控权。


航空交通给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显著提升。以前往返于南京与云南,最快也得两个月,坐飞机只需一天。蒋委员长飞航的旅程,跨越高山大川、广漠平原,可以便捷达到边境。


“中国不久以前,既没有飞机场,又没有飞机,但跟着时间的推移,航空建设已初具规模了;而过去的成绩,我们希望它不过是继续进步的基础而已。”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宋美龄的自豪,还有谦虚。


著有《宋氏三姐妹》的美国作家尤恩森写道:“宋美龄独揽空军大权,不容他人染指,并称为严格执行空军纪律的人。”


很长时间里,宋美龄把国民党空军亲切地称为“我的空军”,她自己被称为“空军之母”。


在公开场合,宋美龄常常佩戴空军徽章,而她一生最喜爱的胸针,则是中国空军军徽。


后来,她随丈夫去往台湾,虽然时移势转 ,但她对空军依然情有独钟,有时还会观看空军演习。



不知道这是对权力的眷恋,还是对曾经在这一方面做出巨大付出的怀念,亦或者,两者都有?


“她将永远是我的公主。”这是陈纳德将军对宋美龄的赞美。


这位公主,并不只以女性身份养尊处优,而是和男性一样出生入死,创建新世界。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宋美龄西南漫游的经历,以及她对中国航空做出的贡献。


之后的道路上,这位极具魄力的空军之母,在时局推动下,又有哪些惊人之举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图片来自电视剧东方战场


文末点亮【在看】,为不让须眉的优秀女性。


《宋美龄自述》⑤ | “我不会只嫁给钱,但也不会不嫁给钱”
《宋美龄自述》④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宋美龄自述》③ | 爱情不是买卖,婚姻却可以结盟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巾帼不让须眉

点个在看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