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④ | 预谋已久的刺杀,竟成为一场笑话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领读 | 辛峰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秦始皇》。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了因为秦国的强大,六国在与秦国的相处过程中所采取的“合纵连横”的策略。
还有秦国这个民族源自游牧民族的利字当头的思想,以及秦始皇的为人和他的性格特点。那么,在此之后又会读到什么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频繁遇刺
秦始皇身上既有让人琢磨不透的特质,又有游牧部落首领的独特特点。这种人你拿他没办法。但他又实在太过于强大,再不想想办法的话,就只能坐以待毙。
“如果秦王不在了,危机是不是就解除了?”有人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计划刺杀秦始皇。
在那时,“七雄”之一的燕国与匈奴、东湖接壤,位于整个战国版图的最北方。它本来离秦国很远,但秦国一步步向它逼近。
韩国已经被消灭,秦国下一个目标便是燕国。燕国太子丹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派荆轲去秦国刺杀秦始皇。
荆轲作为燕国使者赴秦,在拜访之前必须准备一些能勾起秦始皇兴趣的礼物,总不能两手空空地去。于是,荆轲假借进献燕国沃土督亢之名,带了一卷地图。当时还没有纸,地图是画在绢布上卷成一卷的。
当时觐见秦始皇的人别说拿剑了,就连寸铁之物都不许携带。荆轲把匕首藏在了地图的最里侧才得以蒙混过关。在秦始皇面前,荆轲说要把进献的地图指给他看,便摊开了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拿起匕首向秦始皇刺去。
然而,匕首太短刺不到秦始皇,功败垂成。荆轲不出意外地死于秦始皇的屠刀之下。而燕国太子丹的刺杀计划也随着荆轲的死亡宣告失败。
秦国经过祖祖辈辈的积累,早已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而秦始皇只是恰好在这个节点上出现,抓住了契机。但是,秦始皇如果没有出现,或许天下统一的局面就会推迟,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秦始皇对其他诸侯国威胁太大,以至于各国的国君都希望他消失,觉得不将他除去就无法挽救自己的国家。
秦始皇登上历史舞台,统一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分界线。
自此,“中国是一个整体”就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心里。而这也不过都是秦始皇的独特性格所造成的结果。
名扬天下的万里长城
一提起秦始皇,人们便会下意识地想到万里长城,以至于容易误把整座长城当做秦始皇的杰作。其实,战国时代的各个国家都分别修建了长城。此举一是为了明确本国的领土范围,二是为了抵御外敌。
例如燕国、赵国、魏国和齐国就沿着本国的边境线,修建了燕长城、赵长城、魏长城。而齐长城则是建于战国时期,历时约170年建成,是目前中国现存的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将各国修建的长城连接、加固,或者继续向北延伸。整修过的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绵延万余里。
从地图上来看,长城的总长度大概2700千米。但长城有高低起伏,个别位置还有两三层。把这些都算进去大概就有5000千米。在古代中国1里约等于500米,5000千米就约等于1万里,由此看出长城的长度并没有被夸大。
中国人很注重实际,光是长城还觉得不足以显示有多长,一定要称之为万里长城才满意。并且长城也确实有一万里那么长。
关于长城的著名景点还有北京的八达岭长城。不过八达岭长城是明代的长城,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在更偏北的北方。明长城的内外墙均由青砖砌成,气势恢宏,高度在8米以上。
规格是底宽6.5米,顶宽5.7米,大约每隔120米就有一个供士兵驻扎的墩台。每隔10千米有一个烽火台。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结构大致相同,但并不是用砖头建成的。当时一般使用“版筑”法,就是在两块木板之间填入掺水的土,像制作水泥一样充分搅拌并夯实,等到风干后再取下木板。为了加固长城,有时还会用到成捆的柳枝或芦苇。
秦长城以辽东为起点,将秦朝的整片国土都护在了背后。后来,汉朝与匈奴交战时,又增补了位于陇西临洮的长城。长城最西端的著名关口嘉峪关,就是汉朝在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修建的。
秦始皇连接、加固各地的长城,并将匈奴赶出河南地,与此同时,在那里设置了三十三个县。他在统一天下之后,先将重心放在了稳定边疆这件大事上。
现存的秦长城少之又少,所以我们无从得知确切的信息。可以肯定的是,长城解决了当时的国防问题,敌方的骑兵大军就要止步于城外。这时我方只需点燃烽火,通知将士出城御敌即可。
长城解决了国防问题,却让百姓们恨意难平。为了写《史记》,司马迁曾亲自到长城取材。他仰望巍峨的长城,感慨道:“这长城让百姓流了多少血汗,积压了多少怨恨!”
修长城的悲情故事在民间流传。其中最经典地表达了百姓对长城的怨恨之情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丈夫被官府抓去充当修长城的苦力。她为丈夫缝制了冬衣,想亲自送到丈夫手上,她一路翻越千山万水,好不容易走到长城,却得知丈夫早就死了。孟姜女在长城边放声大哭,哭倒了长城,丈夫的尸骨也随之暴露在她面前。
骁骑民族的融合
天下一统之后,各国沿着边境线修筑的长城就失去了作用。但北边的长城不仅不能拆,还必须加固。据《史记》记载,燕国人卢生对秦始皇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闻言,决定抢先把威胁除掉,便派蒙恬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
当时中国塞外的民族主要有东部的东胡,中部的匈奴,以及西部的月氏。一开始是这三者为了抢夺游牧的土地而相互斗争,后来其中实力最强的匈奴人口增多,趁着秦国和赵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趁机占领了河南地。
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并将其赶回塞外,秦始皇这才派出将士,将已有的长城连接并加固,修建一座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
历史上对匈奴的身份一直争论不休。有说蒙古人的,有说土耳其人的,至今也没有得出明确结论。三世纪至四世纪的民族大迁徙时期,匈奴人长驱直入进入欧洲,一为叫阿提拉的英雄甚至打到了罗马城下。
匈奴的构成之所以如此复杂,这和游牧部落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在草原上,谁也没有办法独自带着马和羊四处游走,所以人们首先需要一位首领带着大家找到水草丰美之地。其次,为了在敌人的袭击和掠夺中自保,人们会选择将自己武装起来,在集体中生活。
来自各个民族、各个人种的人自发地聚集在骁勇善战、精通地理的首领麾下,军队的势力和部落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此一来,草原的诸多民族就形成了一种“政治集团”。
随着各方势力的加入,匈奴的实力蒸蒸日上。秦始皇在位期间,匈奴先是击退了东部的东胡。而后又打败了西部的月氏。这一时期,匈奴的首领是头曼单于。
头曼来自古突厥语,意为“一万个人头”。当时的太子名为冒顿。冒顿在古突厥语中意为勇士、神圣之意。
在冒顿做太子期间,头曼单于另娶了一位年轻的夫人阏氏,并想改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并将冒顿送去了月氏做质子。
冒顿的遭遇与秦始皇的遭遇很像,当质子的人没有人疼、没有人爱,更不会有人在乎他的死活。
所以当他还在月氏为质子的时候,他的父亲也照样去攻打月氏。冒顿见苗头不对,趁乱抢了月氏的宝马逃回部落,并在后来的政变中杀死了父亲头曼单于。
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历了一轮大力洗牌。头曼单于在位时,蒙恬将匈奴逐出了河套地区,但匈奴却在冒顿的指挥下,愈发地强盛。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频繁遭遇刺杀,以及统一天下后修建万里长城的具体情况,还有在秦朝时候,长城之外的匈奴、东胡与月氏等民族的融合发展。
那么,在此之后我们会读到什么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每本传记我们都会从留言中选出3-5个人赠出精美书籍哦!听书拿好礼,大家踊跃留言点赞吧。
今日互动
读完了今天的内容,你如何看待万里长城曾经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呢?欢迎在文后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点在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图片来源《大秦帝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秦始皇》③ | 你什么性格,就什么命运
《秦始皇》② | 作为私生子,他顺利登上皇位
《秦始皇》① | 中国第一位“皇帝”,为何被世人唾骂2000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亮【在看】
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