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目光》⑥ | 为什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很重要?
每天20分钟,带你真正读懂一本书。
前一段时间,十点人物志传记栏目尝试了“每天精读一本书”和“全本有声书”两种新的形式。
从这一本书开始,十点人物志传记栏目将恢复“10天读本书”,用10天时间,带你读书听书。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陶勇医生的《目光》,包含了陶勇从医二十年来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对医患关系的审视。
喜欢阅读的朋友可以拉到文末,领取「十点听书会员免费体验卡」,14天内免费收听超500本精读拆解,365本全本有声书。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免费收听好书精讲。
上一节我们讲了好奇心、简单的快乐、遵循内心这三点,造就了陶勇在别人眼中的“少年气”。
对陶勇来说,他简单的快乐就是学医,那么他的求学之路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医的兴趣
陶勇小时候非常喜欢看武侠剧,不过别的孩子喜欢武功盖世、正义凛然的大侠,而陶勇却对里面的医师念念不忘。
受武侠剧的影响,他学着电视剧里医师的样子配药,把家里面能找到的药都倒出来配制,什么香砂养胃丸、利福平眼药水、感冒冲剂、三黄片等,幻想能配出一个百毒不侵的药。
陶勇把这些药捣碎,又加入了一些当地长的甘草和竹根七,加上水混合,然后放在火上烤,冷却后把盖子封上,在泥里埋了一个月,结果变成一瓶黑黑的黏稠液体。
陶勇实在没胆量喝下去,犹豫了很久,想喂给鸡,结果鸡也不喝。
于是他就把药倒在家门口的一株文竹盆里,结果一周后,文竹死了。
虽然文竹死了,对医学的兴趣却在陶勇心里埋下了。
陶勇对眼科产生兴趣是在他十岁的时候,那时母亲带他去省城南昌的大医院看眼睛。
医生拿出一根很细的针管,对陶勇说:“小朋友,你的眼睛是不是经常干干的,那是你流眼泪的泪腺堵住了,叔叔给你通一通好不好?”
陶勇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泪腺,但他还是完全信任地点了点头。
通泪腺是拿针管插到内眼角内用水冲刷,然后会从鼻子里冒水,非常难受,但陶勇硬挺着没有叫。
结束后,医生和护士纷纷表扬陶勇勇敢。
从那时起,陶勇就对眼科产生了兴趣。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医科大学。
不过,当时陶勇的父母并不支持,因为当时正是家装电话机的高峰期,邮电行业欣欣向荣,从事这个职业在父母眼里又体面又轻松,而医生没日没夜地工作,太辛苦。
但陶勇特别固执,填完志愿才告诉他们,自己还是坚持学医。
求学之路
陶勇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不过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原本以为跨越高考,大学生活会轻松一些,但真正开学后陶勇才知道,相比高考,学医之路更加漫长艰难。
在北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家一个比一个优秀,相比起来,陶勇觉得自己普通得像扔在海滩上的一粒沙。
在大学,陶勇要学七十四门功课,远比想象中难太多,第一学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当时,陶勇身边经常有亲戚或朋友生病,所以陶勇时常提醒自己学医的初心是为了治病救人,就这样陶勇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陶勇看来,那些生涩难懂的知识,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地存活在我们的身体里,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不了解,还谈什么改变世界呢?
陶勇完全把医学当成一个爱好去探索,他发现,每一个知识点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互相关联影响的。
陶勇以结果为导向,深入去挖掘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疾病,身体里的细胞、器官是如何运转,是什么让我们活蹦乱跳,又是什么让我们萎靡不振,陶勇不禁感叹,这太神奇了!
在这个过程中,陶勇找到了学医的热情,成绩也随之提升。
最终,陶勇学医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可以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往往看完一个知识点就能猜到下个知识点是什么,这种发现和成长远比考取一个好看的分数更让他激动。
医生的意义
医生真的价值不仅仅是医病,还要医心,这一点是2009年他参加公益医疗队,前往江西乐安时感受到的。
陶勇在当地遇到一个年迈的阿婆,她有严重的驼背,每走一步都感觉刹不住地要向前栽倒似的。
看诊后陶勇发现,阿婆的眼部情况很糟糕,她是典型的南方老人的眼睛,深眼窝,小睑裂,而且白内障的程度特别重。
这样的情况,即使搁在北京的大医院里也算绝对的复杂病例。
出发的时候陶勇老师曾一再告诫,不要惹祸,复杂的病不要去碰,因为你很有可能失败。
但让陶勇意外的是,联络员开始为阿婆求情,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是很少见的。
原来,阿婆的丈夫已经过世十年,五年前,她唯一的儿子也在事故中遇难。
阿婆平日里最爱做的事就是拿出丈夫和儿子的黑白照片轻轻抚摸。
只是她并不知道,那张照片因为反复摩擦早已经变得模糊。
最近,阿婆肚子里长了个瘤子,她的时间不多了,这次是她唯一一次重获光明的机会。
这个时候,陶勇听阿婆说了一句话:“我想做件寿衣嘞。”
因为陶勇是江西人,他知道在江西的部分村落有这样一个风俗,人死的时候入殓所穿的寿衣,一定要是自己亲手做的,如果不是,到了那边会见不到自己的家人。
对一个老人来说,逝去之后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那将是几乎绝望的痛苦。
陶勇无法再开口拒绝,他决定抛开顾虑为阿婆做手术。
半小时后,手术成功,阿婆的视力恢复到0.6,老人很满意,陶勇也如释重负。
三个月过去了,陶勇听说阿婆在手术后的一个星期就过世了。
那七天里,阿婆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她给自己做了件寿衣,衣服上特别缝了个口袋,而口袋里,装着的就是那张丈夫和儿子的黑白照片,口袋的开口被缝住了,这样照片就再也掉不出来了。
阿婆请联络员告诉陶勇,这些年,她一个人什么也看不见,在黑暗中很孤独、很想回家,她感谢陶勇,帮她找到回家的路。
那一刻,陶勇感受到了当一名医生在专业之外的东西。医生所能带给病人的,不只是解除病痛,还有在生死之间的一种期待。
当陶勇再次拿起手术刀时,他意识到,医者医身也医心,医生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了陶勇的学医之路,陶勇小时候就对医生迷恋,后来克服重重阻碍学医。
最终,他意识到,医生的使命不仅是治疗身体的疾病,还要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期待。
带着使命感的陶勇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让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有希望重见光明的患者,哪怕希望只有1%,他也会尽100%的努力。
有这样一个患者,陶勇对他的救治持续了10年,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明天一起来看看吧!
「十点听书会员」全新发布
一生最值得阅读的1000本好书
每天半小时,每天一本书
在阅读中成长
十点听书会员 2021新年读书计划
原价198元/年
现在0元体验!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