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年了,我们欠这群姑娘一个关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Vista看天下 Author 高潜潜



作者 | 高潜潜
来源 | Vista看天下
ID | vistaweek






大年初六晚上,大概是我朋友圈里球迷含量最高的一晚。连身边对体育最提不起兴致的朋友,都在刷屏“永远相信中国女足”。

亚洲杯决赛上,女足先是以0比2落后韩国两球;当观众都觉得败局已定时,又在下半场以3比2完成惊天大逆转,时隔16年夺回了亚洲冠军。

女足姑娘们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狠”劲,连外行人都肉眼可见。在共计95分钟的比赛中,每个人都“冲杀”到了最后一秒。


昨天黄健翔一句话说到了很多人心坎里:“这支队伍里,每个人都在挺身而出。”

相比于战术、打法,更能让人直观感受到的,是姑娘们的不容易。

尤其是,这样的反败为胜不止发生过一次。半决赛对战日本时,同样是在漫长的下半场、同样的比分落后、同样的“观众提前锁定败局”。

女足靠着王珊珊一脚远射硬生生扳平比分,随后在点球大战中战胜对手,打进了决赛。两次绝地反击,于是“铿锵玫瑰”的称号又再次被提起。

人们对姑娘们的腹肌和精气神津津乐道,自豪地喊着“逆境看女足”。不过相比于激动的围观者,主教练水庆霞显然更清醒。


在决赛前的发布会上她说:“即便明天我们夺冠,我也不认为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纪录,韩国女足是一支很不错的球队。”

很多人说这是水庆霞谦虚、心态好,我其实不这么觉得。当人习惯了在逆境中求得生存时,便总是会做最务实的打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水庆霞接手女足国家队到这次亚洲杯夺冠,这本就是“逆风翻盘”。

当时女足刚刚经历了东京奥运会的惨败,声誉几乎跌到谷底。

当时水庆霞的发言并不谦虚,甚至有几分“护短”的意思:

“以前的起点比较高,所以大家都以奥运会、世界杯,按照以往这个水平来严格要求我们现在的运动员,这也不是很公平。” 


而拿了冠军,她又表现的非常淡定:“任何事业要干到成功,都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整个看下来,我最敬佩的就是这种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无论一场比赛是赢了还是输了,女足姑娘们的眼睛总看着更远的前方。

珍惜每一场胜利,但又不过度留恋某一场胜利。归根到底,是因为随时都有“会被落下”的危机感。

在女足半决赛战胜日本后,有个场景让人印象很深——队员们冲上去想要把教练抛到空中,但水庆霞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


当时人们猜测,水庆霞觉得当时还不是时候。

“好像这样的成绩就满意了一样,没有接下来的目标了。”

直到决赛的第93分钟,肖裕仪一脚绝杀踢出了亚洲杯的冠军。

队员们将水庆霞高高抛起——她,以及中国女足,终于拥有了可以短暂享受胜利的时刻。





水庆霞的危机感,其实也是女足的危机感。

从当年喊出“铿锵玫瑰”的口号开始,“逆境求生”就是女足队员们在职业生涯中必须面对的烙印,甚至已经是女足精神的一部分。

从大众的刻板印象,再到行业的门庭冷落。一代代女足队员,早已经习惯了在无人欣赏的环境中踢球。

1998年,有媒体曾经给当时还是队员的水庆霞做过一个专题。


作为“黄金一代球员”,她曾跟队友一起拿到过世界杯亚军、奥运会亚军、亚洲锦标赛冠军等许多奖项。


但离开赛场后,队员们们依然会住回四人间的宿舍里,进行艰苦的训练。短暂的荣誉、掌声,并没有给她们的人生带来长久的改变。

媒体进行这个专题采访的时候,水庆霞已经32岁了。跟她同一时期的队友,大多数都已经离开了这片绿茵场。

丈夫为了迁就她的训练,特地把家从北京搬到了上海。


但水庆霞依然住在老旧的宿舍楼里,每天按部就班地训练。

据她当时的教练说,水庆霞的12分钟跑成绩达到2950米,“就算是男运动员也过关了”。

“十几年了,让我一下子放弃,会觉得有点不舍。再加上我现在状态还可以,就更不想放弃。”



但也有很多人放弃了。

水庆霞这样解释队友们的选择:“她们会有一种失落感,毕竟自己为足球付出了很多,我觉得是这样。”

不仅要面对训练和伤痛,还要面对方方面面的失落感。

对于那些留下来,或者说尚未离开的女足队员们来说,这才是在欢呼与掌声之外的日常。

今天,很多网友都呼吁要增加女足运动员的收入。但在女足比赛普遍不受关注的大环境下,球员们面临的其实是个复杂的困境。

收入当然是一方面。比如直到2015年,河南女足的工资待遇也才不到3000元,年轻队员甚至只有2300元左右。
 
“有时候想买件新衣服,看看价签心就凉了,还是穿运动服吧。”

比工资更匮乏的是机会。

王霜之前就说过,女足队员只有通过在国家队的优秀表现,才有可能被看到。


“俱乐部、女足联赛,没有那么多的转播,也没有那么多人到现场去看你。也不能说一个没有吧,十几个、二十几个,那肯定都是亲戚朋友。

央视女足记者艾婷婷在微博上说,大众对于女足从来都是“被关注十几天、冷落大半年”。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只关注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大赛。

而更多没有能力在大赛中“露脸”的球员,往往只能在看不见观众、也看不见前路的隧道中摸索前行。

今天有个名为《足尖上的梦》的女足纪录片在微博上刷屏。里面的主角,是在加拿大世界杯入选了的女足大名单,但最终没有获得上场机会的李佳悦。

她因为长得好看,称为“足球界高圆圆”。

开场就是一句郁郁寡欢的自嘲:“漂亮在球场上有什么用?踢不到比赛你一样是个花瓶。”


从这个纪录片里,我们能够瞥见到不少普通女足队员“无人问津”的细节。比如她们平时踢比赛的球场,连举办演唱会的规模都够不上。

姑娘们利用训练休息时间,去看拜仁慕尼黑和国际米兰的一场友谊赛。结果刚进场就被吓到了:“现场居然有这么多球迷,有人敲鼓,还扯着旗子。


毕竟她们自己的联赛,往往踢球的比看球的还多。大家坐在一起,还要调侃哪个俱乐部又出什么新招数吸引观众了。

“我觉得应该限量赠送,先来的才有免费球衣赠送,就‘叭叭叭’全去了。”
“天津女足的比赛为什么有人看?人家天津真发球衣啊,老头老太太都去抢球衣。”





女足的顽强,不止是在于在实力不如人的赛场上,依然拼尽全力去比、去拼。

我甚至可以揣测一下,或许正是因为机会少、没人看,才让她们拥有了一种不顾一切去赢得胜利的冲动。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比如水庆霞说这是由于她的性格使然。

“做一件事就要竭尽全力去干好,我不能接受自己只是尽力而为”。


后来她也这样告诉那些处在低谷期的队员:“每个人的状态好坏都是有周期的,但不放弃就会有机会。”


上面提到的李佳悦,职业生涯也坎坎坷坷。从板凳队员到主力,后来因为状态不好上不了大赛,导致短期内的恶性循环,又变回板凳队员。

她因为踢球受伤,五节椎间盘全部突出、胸椎突出、压缩性骨折,医生都说她最好不要再踢球了。

躺在治疗床上,李佳悦说“不坚持能怎么样,梦想还没死”。


今天,在网上为女足欢呼的声音中也不乏争议。比如批评大众的爱都是“假的”——“如今跟风吹女足的人,平时一场联赛都没看过。

但把这群姑娘面对逆境时的勇敢推到大众的眼前,哪怕只是暂时的,也总归是件好事。

一场胜利无法让中国女足成为世界顶级,也无法让女足瞬间成为大众化的体育项目。

但至少每多一场胜利,说不定就会多一群人爱上这群敢拼的姑娘,顺便爱上她们为之奋斗和奉献的事业。

王霜那句话今天又在网上刷屏:

“什么时候你们能看到不仅仅在国家队中的我们,还有俱乐部其他踢球的女足球员们,给她们带来踢下去的意义,那么我们中国女足在未来才会真正强大。”

但真正让我看懂这句话的,恰恰是在上次世界杯没能上场、这次亚洲杯又没能上场的李佳悦。因为错过大赛机会而郁郁寡欢,但依然没有泄气。

没比赛打就自己加练,“我还不到时候,四年后才是我最好的时候”。


就算大众的目光只会停留一瞬,她们依然在为了足球而献上自己的年华和精力。

祝永远不放弃的女足姑娘们好运。

点个“在看”,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
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
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在看

祝女足姑娘们好运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