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暴力沟通》⑦ | 同理心, 让人拥有3种力量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开启第3年,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经典沟通力作《非暴力沟通》修订版,本书曾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本次共读的修订版更是在原书的基础上,新增了“化解冲突,调和纷争”一整章内容。一起来阅读这本书,学习高情商沟通秘诀。


文末已开启“打卡”功能,我们会从打满10天卡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在昨天的《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共读中, 我们了解到的是同理心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去同理别人和自己。

所谓同理心,就是带着尊重来理解他人的经历。

实现同理,学会倾听很重要, 具体来说就是, 倾听别人话语中的观察、感受、 需要和请求。 

同理心究竟具有怎样的力量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同理心, 能疗愈伤痛 


常言道: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在生活和工作当中, 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善于理解、帮助他人, 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马歇尔的工作中,最让他满足的一件事,就是听到别人告诉自己,他们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增强同理的能力, 与他人建立心与心的连结。 

关于同理心, 一位朋友跟马歇尔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历。

有一次,她和 6 岁的儿子谈话, 话还没说完, 儿子就气冲冲地夺门而出, 这让朋友感到非常生气。  

这时, 10 岁的女儿走上前, 说道:“妈妈, 你看起来很生气, 你希望他在生气时能够把想法说出来, 而不是一走了之, 对吗?” 

朋友惊讶地发现, 自己在听到女儿的话后气竟消了。儿子回来后, 她也更能体谅他了。这就是因为, 这位母亲在女儿那里获得了同理。 

一位小学校长也跟马歇尔分享了工作中的同理心小故事:有一天, 她在午饭后回到办公室,发现一位小女生正垂头丧气地坐在那里等着她,好像有什么事情想要诉说。 

这位校长走到小女生身边,坐下,做出愿意倾听的姿势。

小女生果然主动开口,告诉她自己的感受:做任何事情仿佛都会让别人受伤,其实自己并不想伤害任何人。她为此感到很沮丧。 

讲完自己的感受, 她问校长是否也有此经历。 

《紧急审讯室》剧照


在得到肯定后, 小女生开始讲述最近的遭遇…… 实际上那个时候,校长准备赶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她心里很着急,不想让整个会议室的人等她一人, 于是问小女生, 自己是否能为她做什么。 

这位不知情的女生按住校长的肩膀,又看着校长的眼睛,诚恳地表示, 自己不需要校长做任何事, 只希望她听自己说话。 

回想起那一刻, 校长觉得自己收获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课。 

一个孩子让她领悟,不能小觑同理心的疗愈力量。

这份强大的力量,远胜过一场匆忙的会议。 

所以, 这位明智又温柔的校长没有急着转身离开,而是找到一个不会被人打扰的角落,搂着小女生的肩膀, 让她依偎着自己倾述心事。 


同理心, 能化解危险 


除了疗愈伤痛, 在关键时刻, 同理心还能化解危险, 避免潜在暴力。

一位年轻女教师跟马歇尔分享了她的经历:她执教的学校位于贫民区, 出于安全考虑, 校方告诫老师们必须在放学后立即离校。 

但是有一天, 这位老师为了给一位学生补课, 主动在放学后留下来。她也因此遭遇了险境 —— 一位陌生的年轻男子闯进教室, 强迫她把衣服脱掉。 

这位学过非暴力沟通的女教师临危不惧,她观察到对方正在浑身颤抖,然后同理于他,说自己感受到他很害怕。 

在陌生男子的步步紧逼下,这位女教师坚持使用非暴力沟通,持续同理于他,并且袒露自己内心的害怕和难受, 最终成功化解危险, 躲过了强暴 —— 陌生男子最后改变主意, 不再强迫她脱掉衣服, 而是命令她把钱包给他。 

回忆起这段惊险遭遇, 女教师虽然觉得后怕, 但也意识到同理心在人际沟通中发挥的作用。 

当她在对话中续同理这个男人时,她都能感受到对方不再那么坚定地想用强暴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紧急审讯室》剧照


另外一位非暴力沟通工作坊的女学员也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位女学员平时在戒毒中心上班。有一天轮到她值夜班,一个看起来情绪激动的男人从外面走进来, 要求给他一个房间。 

女学员向他说明,当晚已经没有空房间。当她将另一个戒毒中心的地址递给他时,男子将她推倒在地, 抽出随身携带的刀子, 抵住她的喉咙, 要求给他腾出一间房, 语气非常粗暴。 

当一个人身处绝境时,也许会激发出潜在的沟通能力。这位女学员就是如此。

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 她没有瑟瑟发抖地求饶, 而是提醒自己同理男子的感受和需要。 

紧要关头, 女学员记起马歇尔曾经说过, 在一个愤怒的人面前, 绝不要说“可是 ” 、 “但是 ” 这种字眼, 那样无疑是在给对方火上添油。 

于是, 她全然关注着男子的感受和需要, 从他的立场出发进行沟通。最后, 男子收起了刀, 女学员帮他在另一个中心找到房间。

回忆起这段惊险一幕时刻, 女学员向马歇尔讲到:“当我专心聆听他的感受和需要时, 我就不再把他当成恶魔了。

就像你说的, 那些被我们看作恶魔的人, 也是人。只不过有时他们的言语和行为, 阻碍了我们看见他们的人性。我越是关注他的感受和需要, 就越能够看见他只是一个因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的人。” 

中国古语里有句话:每逢大事需有静气。 

临危不惧, 镇静自若, 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而在紧要关头, 同理心能为我们化解危险, 度过难关。  


 同理心, 能避免无趣 


马歇尔认为, 同理心还能使乏味的谈话变得有趣。 

生活中, 我们难免会经历一些乏味的对话,有些时候,我们不能从对话内容里感受到与讲述者的情感连结;还有些时候, 别人喋喋不休的发言让我们产生厌倦, 而他自己却沉浸其中。 

这些情况, 就像书上所写:“当我们无法与讲述者的感受、 需要、 请求建立连结时, 对话便会失去生机。当讲述者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需要和请求时, 说出来的话就会乏味。 

这时, 我们非但无法与对方建立连结, 反而成了承接对方讲话的垃圾桶。 

” 这个时候, 我们该沉默地忍受下去, 还是直截了当地阻断? 

马歇尔提出两则建议:

一、 当我们连一个字都听不下去时, 就是打断的最好时机。 


打断对方的目的,并非是自己发言,而是帮助讲述者与表达背后的生命能量建立连结。具体的做法, 便是去体会对方心中可能会有的感受和需要。 

因为很多时候, 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来自别人的同理。 

比如, 一位女性, 祥林嫂似一样颠来倒去讲述自己的苦难经历,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却不知别人早已听得厌烦。 

这个时候, 我们可以说:“阿姨, 听起来, 你现在依然愤愤不, 希望当年得到公平对待。”  

人们不清楚, 与重复讲述过去遭遇的困难和不公相比,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有可能获得别人的同理, 或者说理解。

二、 直接告诉对方, 我们想和他建立更多连结, 并请求对方的支持。 


在一个酒会上, 听着周围人的说话, 马歇尔颇觉无趣。于是, 他打断他们的谈话,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想要与大家取得连结的需要, 也直接询问他们是否有从得到满足。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们非但没有生气,其中一位男士还坦诚承认谈话的无趣,说自己其实也不喜欢。 

《紧急审讯室》剧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话有益于别人,而非成为负担。

所以,有时候与其假装听别人说话,不如打断更体贴。 

真诚的交流, 是心灵沟通的基础。

而同理的强大力量也超乎想象, 就像《同理心的力量》一书中写道:“同理心是人类本有的天赋能力,让我们有能力理解他人独特的经验。

同理心让我们更有意义地、 满足地与他人连接, 是建立爱的关系的核心。” 


结语 


今天, 我们读到的是同理心的强大力量:疗愈伤痛、 化解危险, 有时还能让乏味的谈话变得有趣, 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心灵的连结。 

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为了改善我们与别人的相处关系,更重要的,其实还是为了改变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

一个爱自己的人, 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点“打卡”按钮,坚持读完一本好书

今日互动

 同理心的三大力量, 你对哪一点感触最深?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在看
学会高情商沟通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