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暴力沟通》⑧ | 人生最重要的事:认识自己,管好自己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开启第3年,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经典沟通力作《非暴力沟通》修订版,本书曾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本次共读的修订版更是在原书的基础上,新增了“化解冲突,调和纷争”一整章内容。一起来阅读这本书,学习高情商沟通秘诀。


文末已开启“打卡”功能,我们会从打满10天卡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在昨天的《非暴力沟通》 (修订版)共读中, 我们了解到的是同理心的强大力量:疗愈伤痛、 化解危险, 有时还能让乏味的谈话变得有趣, 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心灵的连结。 


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为了改善我们与别人的相处关系,更重要的,其实还是为了改变我们对待 自己的方式。一个学会爱自己的人, 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如何正确自我评价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你是独一无二的。” 


世界上找不出相同的两片树叶, 同样找不出相同的两个人。


芸芸众生,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每一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境界。 


可事实上, 很多人已经意识不到自己的独特性,这也意味着看不见自身的美好。


一个认识不到自身独特性的人, 就会和生命的源头、 生命神圣的能量失去连结。 


如此, 不懂得爱自己, 乃至用暴力的方式对待自己和他人, 也就不足为奇。 


《非暴力沟通》 的作者马歇尔认为, 我们如果想以善意和友爱对待自己, 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转变每时每刻的自我评价。


“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对生命有益,那么,我们就要知道如何做出有助于生命成长的自我评价, 进而做出符合生命需要的选择。” 


然而, 我们所习得的评价方式往往导致自我憎恨,而非有助于成长。


对于后悔的事,我们习惯用“笨蛋 ” “真蠢 ” “有毛病 ” 这样的言语指责自己。却不明白, 这种方式让我们陷入自我憎恨, 无法从失误中学习和成长。 


羞愧, 属于自我憎恨的一种, 出于羞愧的行为不会带来喜悦和自由。


假如自我评价的方式让我们感到羞愧, 即便因此改变行动, 成长过程依然被自我憎恨的情绪主导。 


《请回答1988》剧照


马歇尔认为, 我们不仅要有意地改变这种方式, 还得是出于想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而不是因为羞愧、 内疚这些具有破坏性的驱动力。


当我们评判他人是错的、不好的时候,我们真正的心声是 —— 他们的行为与我们的需要冲突, 也就是说, 我们的需要没有获得满足。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指责自己的时候,我们真正的心声是 —— 我的行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 


由此也就找出了自我评价的方式, 或者说角度: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来评价值自己。 


书上写道:“当我们意识到正在做的事情无法滋养生命时,我们的挑战是,在这个当下要如何来评价自己 —— 是否对自己怀有尊重和慈悲, 而不是心怀怨恨或愧疚。”  



 学会自我宽恕



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 无私奉献是高尚的, 自私的人是可耻的。 


这无可厚非, 可我们也因此忘了从自我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


有时觉得委屈, 又无可奈可, 有时感到孤独, 却不知如何是好。 


对这种现代人类的通病,非暴力沟通倡导大家培养对自我评价的觉察,将注意力放在这些评价背后隐藏的需要上面。 


比如, 当你意识到自己正为某件事自我谴责:“唉, 又把事情搞糟了!” 这个时候, 不妨停下来, 问自己一句:“我这样指责自己, 是因为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 


其中的道理书上写得很清楚:“ 当我们和自己的需要(可能是多个层面的需要)连结时,我们会在自己的身体上体会到明显的变化。 


这时, 我们因自我批评而产生的羞愧、 内疚或压抑, 便会被其他感受取代。 


不论是难过、挫败、失望、恐惧、悲伤或别的,这些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感受,其目的是推动我们去满足和追寻自己的价值观和需要;而内疚、 羞愧和压抑则会切断我们与自己的连结。” 


《请回答1988》剧照

对此, 非暴力沟通提出一个“哀悼”的概念。

 

所谓哀悼, 是指充分连结未被满足的需要, 以及因为自认为做得不够完美而引发的感受。通过这种连结, 我们不再以指责或怨恨的方式来自我评价, 而是帮助自己从中学习。将注意力放在需要上, 自然能激发创造力, 从而满足需要。 


哀悼之后, 便是自我宽恕。以平和心态觉知自己的需要, 问问自己, “当时那样做, 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呢?” 


以同理心倾听自己, 能了解到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需要。一旦以同理心和自己建立连结, 自我宽恕就能实现。 


马歇尔认为, 当我们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哀悼和自我宽恕, 明晰内心需要,也就不再轻易谴责 自己, 进而有所收获和成长。 


这种艰难却可实现的改变, 就像圣雄甘地的一句话:“若要寻求这个世界上的改变, 就让我自己成为改变。” 



学会善待自己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这是每个人的心愿, 却又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指出, 除了哀悼和自我宽恕, 爱自己还有一个重要表现, 那就是不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谁都不愿做无趣的事, 却未必明白其中的缘由。 


不做没有乐趣之事的本质:觉察自己每个行为举动背后的能量。 对于这个看似极端的观念, 马歇尔给出的解释是:“出于对生命纯粹的爱, 而不是出于恐惧、 内疚、 羞愧、 义务或者职责来做出选择, 是我们爱自己的重要体现。 


当我们做事情的动机纯粹只是为了让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即使工作辛苦,我们也会乐在其中。” 


关于如何善待自己、 喜悦生活, 马歇尔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给出两则建议。 


第一则建议是:“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第一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让你觉得无趣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将它们列出一份清单。 


第二步:列出清单后, 清楚地告诉自己, 之所以做这些事, 是因为选择了它们, 而不是不得不做。可以在每件事前面加上一句“我选择做……” 这一步的转变比较困难, 给自己足够的毅力, 以便认同自己的选择。 


第三步:一旦认同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之后,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 做……是因为我想要……”这样的句式来表述。 


《请回答1988》剧照


在马歇尔列出的清单中, 第二项让他感到无趣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是天天开车送孩子上学。 


他仔细审视自己为何要这么做,发现自己对孩子从学校收获的成长心怀感激,这也说明学校的教育理念符合他的观念。  


此后, 他依然天天开车送孩子去这所离家较远的学校,却不再心怀抱怨。因为他已经清楚自己这么做的目的 —— 让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是为人父母的心愿。 


第二则建议是:理解行动背后的动机 


列出清单并借此审视自己行为时, 会觉察出一些重要的理念。


一旦意识到行为背后的动机, 艰苦的工作也会让人乐在其中。 


这些动机, 主要可分为六种:为了钱、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为了免受惩罚、为了避免羞愧、 为了免于内疚、 为了履行职责。 


总之, 要么认清自己所选择做某些事的内在乐趣,要么从此不再做让自己感到无趣的事。


就像书上所写:“我相信, 我们能时时刻刻地感受到滋养生命所带来的乐趣, 并选择之为滋养生命而行动, 我们就在真正地爱自己、 善待自己。” 



结语 



今天, 我们读到的是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来学会爱自己、善待自己。


书里提供了哀悼、 自我宽恕这两个途径来避免自我评判, 将注意力放在需要上, 做一个有趣而完整的人。 


每个人都难免有愤怒的时候,如何通过愤怒这种情绪来深入学习非暴力沟通呢?

让我们期待 明天的共读吧。 


点“打卡”按钮,坚持读完一本好书

今日互动

 当你做错事时, 会责备自己还是宽恕自己?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在看
学会高情商沟通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