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985毕业,靠捡破烂为生

耿凌波 十点人物志 2022-07-26


采访、撰文 | 耿凌波
十点人物志原创


一架光板三轮车上堆满杂物,一双穿着人字拖的脚绷紧肌肉、奋力蹬车,脊背虽然被压弯,脸上却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这是许多人对武楷斯的第一印象。与传统985大学毕业生不同,成绩优异、三年读完大学四年课程的小武,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人期待背离的职业路径——收破烂。


这一主流之外的选择,为他带来无数媒体的关注,同时也将他推至沸腾的舆论中心。


有部分人认为,现在普遍推崇的“唯学历就业”,并不能解决能力与岗位的适配问题,反而加速了“内卷”,武楷斯的就业选择逆潮流而动,既有想法又有勇气,应该得到鼓励;但也有人觉得,985大学毕业捡破烂,家庭与社会多年培养“付诸东流”,是对资源的浪费


外界的争论僵持不下,武楷斯却并未受影响,朋友圈里依然是他每天深入旧货市场、拆迁楼的动态,收破烂的事业越做越大,从最初骑着光板三轮车、电动三轮车到如今换上二手面包车收破烂,交通工具早已多次迭代;收回来的破烂,也从最初塞满宿舍柜子,蔓延到如今的多个仓库和店铺。

武楷斯的店铺


毕业至今,武楷斯越来越能透过收破烂这件事,明确自己对旧物的热爱:“那种凝练在物品上的时光之美,让我动容”,搜集旧物不仅仅是他的职业,更是他的爱好。靠着对这项事业的坚持,小武如今每月的收入,不仅可以覆盖店铺、仓库、买旧物等2~3万的支出,还能存下1万块钱。


在接受十点人物志专访中,小武笑称对于自己低欲望的生活态度来说,如今的收入已经算是实现了财富自由。“很多人60岁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直被社会推动,而我却能在20多岁就找到自己的理想。我不仅不后悔,还非常开心。毕竟,人生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就是做自己。”


今天我们就跟随小武的经历,去探访发生在旧货市场上的那些故事,并对捡破烂这一职业一探究竟。


被互联网遗忘的“夜间桃源”



旧货市场的发展由来已久,唐代文献《番禺杂记·鬼市》记载:“海边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如今国内一线城市内留存的旧货市场,大多是那个时候的流变。哪怕当代人很少去鬼市,走街串巷收废品的吆喝声,也可以看作是旧货交易存在于城市生活中的隐蔽形态。


武楷斯还记得,儿时家里的硬纸板、废纸壳,就会在收废品的大叔游荡到自己家附近时,被父母卖出去换些零钱。当时小武对废品收购的印象还很模糊,觉得就是一份底层人士维持生计的工作,对旧物交易更是没概念。真正对旧物产生热情、发现其中的乐趣,还是在美国的长途旅行中。

武楷斯在美国旧货市场


那是2015年的夏天,还在广州读大三的小武花费两个月进行了美国游。但毕竟还是个学生,想要用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最多的风景,只能选择沙发客式的穷游。他一路上省吃俭用,机票想办法买打折的,住宿就找免费的公园和机场,至于换洗衣服和生活用品,则想到了跳蚤市场。


小武还记得第一次进入美国跳蚤市场的情形,摊位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边际,丰富的旧货品类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与其他类型的市场不同,不管是超市还是商场,你会很清楚自己在那里会遇到什么;但是在旧货市场,却总有惊喜是你不知道的。每一个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过往”,这种丰富的可能性,激发了小武强烈的探索欲。

旧货市场摊位鳞次栉比


他在里面淘到了50美分(合计人民币3块钱)一件的广告衫,遇上天气炎热,又行走在外无法洗澡时,身上的衣服直接扔掉也不心疼;还花了8美金买到一件真正的美军军装,两件加勒比地区的刺绣,以及一只装盐的铝罐……


原本计划中的购物时间,在层出不穷的吸引下无限延长,以致于之后的美国之旅中小武成了旧货市场的常客。每到一座城市,他就一头扎进当地的跳蚤市场,美国行结束,他逛了16座城市,也探访了当地16个旧货市场。


武楷斯逐渐了解到,美国大城市的旧货市场体系庞杂,触角延伸至城市的许多角落,有在普通人当中最常见的跳蚤市场、二手店、古董店,也有面向经济困难人士的慈善店,还有提供给职业从事旧货捡漏人群——仓库猎手们交易的仓库售卖、后院售卖。


也由此,他开始联想到国内的旧货流通,好奇又会是怎样一番面貌。


回国后,小武开始了对周边地区旧货市场的探索。可令他失望的是,在电子地图上检索“跳蚤市场”,竟然一条相关信息都没有,在搜索引擎上查阅旧货市场的信息,也只搜到一条发布于2007年的古早新闻。这让小武意识到,旧货市场或许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遗忘地带。

广州海珠桥旧货市场


“鬼市开市在夜晚,又是卖旧货,对年轻人或许吸引力有限”,武楷斯在《广州最后的旧货指南》一文中提到:“这个圈子基本被上了年纪的老炮儿占据,成了四十岁以上中老年的乐园。”在旧货市场当中,唯一被承认的支付方式只有现金,偶尔有人掏出手机要扫码支付,都被当成是骗子。


不忍心看着全球旧物文化的源头就这么枯萎,小武决定在自己探索广州旧货市场的同时,也将这座城市的旧货市场信息整理下来。

人们在天光墟淘货


严格上说,“鬼市”是北方的说法,在广州,旧货市场被称为“天光墟”。最开始,小武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收集到的近20条天光墟地址逛了个遍,发现至今还存续的只有12处。便又花费一个月时间,对它们进行调查、信息整理、归类和记录。


于是就有了那篇在广州旧货圈名声大噪的《广州“鬼市”大暗访》,也是全网第一篇完整记录广州旧货市场的文章。


近处的交往、远处的情谊


随着对广州旧货市场的探访加深,小武对旧物的热情不断发酵。


他最开始逛天光墟,只会用剩余的生活费买一些小件的旧物、旧报纸,收进柜子里。后来越买越多,干脆把同寝室友的柜子也“征用”。旧物便宜,小武常开玩笑“50块就能把整条街买下”。宿舍很快装不下,他又不得不把东西全都转移到了宿舍楼梯的夹角处。

武楷斯和他淘到的旧货


发展到后来,父母给的钱大部分都被买了旧物,他也在学校附近的小洲村租了一个仓库。


那段时间,小武已经读大四,身边同龄人都忙着投简历、找工作、找实习,他却沉迷在旧物的世界里,一周7天夜夜泡在天光墟。天一亮,他找个麦当劳睡觉,天快黑的时候醒过来,去学校晃一晃,待到天黑透,便一头扎进天光墟。


眼见儿子对旧物越来越沉迷,准备了许久的出国留学计划也被搁置,小武的父母开始坐不住。毕业第二年,母亲帮他物色了一个条件、待遇很好的工作——在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咨询工作,但却被武楷斯直接拒绝,对他来说,天大的馅饼砸在头上,都比不过捡破烂更能带来幸福感。


不过他也明白,这份幸福感不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让步。2016年初,小武的第一家旧物商店“武库旧物馆”开张。

小武用木板搭的书架


出售旧物赚不到什么钱,只够维持基本生活。毕竟有收藏需求的人只是少数,大家问得更多还是“能不能租”。因此,很快租赁生意成了店里的主要业务。为了方便展示,他将商店换了一个更大的地方,还将店名改为“永续商店”,寓意“永远继续”,表达一种循环的理念。

永续商店内的收藏


随着永续商店的动静越来越大,外界的展览、剧组也开始盯上小武,邀请他的旧物出现在更多场景,他本人也充当起了陈列师的角色。如今小武的旧物事业已经发展到了多个维度:包括旧物旅行:在跳蚤市场做一些导赏项目,旧物民宿:以旧物为软装进行场景布置,甚至打造成怀旧摄影棚……


在天光墟,不少人称呼95后小武为“武老师”,他和许多年纪大他几轮的摊主成了忘年交,大家经常坐在一起吃早茶、聊天。网络上的追随者队伍更是庞大,小武的6个微信号里躺着超过30000个好友,每当遭遇财政危机,需要临时对旧物进行甩卖,这些好友就是坚强的后盾。


除了近处的交往,淘到的旧物也在带他抵达远方的情谊。


2018年,小武意外收到一套明信片,是1984年,一个广州女孩和一个法国男人之间的信件往来,整整一百张,都是男人对女孩倾诉爱意和相思。


只可惜信件全部为法文书写,小武只托人翻译了一小部分,浅浅在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花园里驻足了一小会儿,他希望将来有能力,可以将全部的明信片都翻译出来,放在自己的永续商店中,让更多人有机会回望那段近四十年前的爱情故事。


当然,旧物的传递还有很多现实意义。

“敏”女士的信


去年,他又淘到关于一位名叫“敏”的女士,从8岁到成年的所有信件,虽然部分内容已经被雨水打湿,但依稀能够辨认出这是一位1986级中山大学外语系女生,曾在白天鹅宾馆工作。武楷斯把部分信件内容发布到自己的社交平台,巧合的是,恰好被信主人的同事看到。

 小武主动将信送还


经过联系,小武得知信件并非“敏”主动遗弃,而是亲戚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不小心弄丢的,对方提出可以用“买”的方式拿回,但小武却没收一分钱。相比收藏这样一套信件,小武觉得让它回到原主人身边,或许是最好的归宿。


他还记得“敏”拿到信时激动的样子,迫不及待地分享信中的人和事“这是小学好朋友,这是父亲写给我的……”


捡破烂?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虽然谈及小武从事旧物行业所发生的这些故事,小武的父母也会很欣慰,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依然在想尽办法,将小武拽离“旧物”这条河流。


不仅仅是因为外界对收破烂、收废品这个工作存在由来已久的社会偏见,更在于那些关于“逆社会时钟的选择”“很酷的生活方式”的沸腾的讨论,都更像是局外人对收废品这个职业的一种猎奇想象,真实的滋味或许只有亲历者自己清楚。


初入行总少不了“吃药”(被坑),花50块钱为一枚价值不菲的摩根币付款,到手一看却是只值一块钱的游戏币,这种程度还只是开胃小菜。


最惨的一次,是在2017年,小武在湛江旧货市场,看到有摊主在用低于汇率的价格出售一堆太平洋某岛国的纸币,他抱着“摊主或许不懂”的心态,斥资800块全部买下,结果回到家一查才发现,那个国家早已经通货膨胀,手中的纸币成了一堆废纸……


小武清楚,自己这是捡漏心态作祟。


一些影视剧中,收废品收到古董、一夜暴富的情形,现实中基本不太可能发生,“一个人一辈子也遇不到一两次”,在小武看来,旧物生意本质是“位置差异”所带来的差价,比如地摊上5块钱的旧物,放到一个繁华地段商店中,附加上一些营销、包装以及解读,或许就能卖上50块。


因此从事旧物行业的人,不只要有好眼力,更要勤奋,对当中营销、包装、解读的环节,做到如数家珍。


通常一件旧物被小武收到手之后,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处理过程。最基础的是搬运、装车、卸货,由于长期搬运重物,年纪轻轻的小武如今已经患上了腰肌劳损,为此他不得不为自己的旧物团队再增加两名成员。但也只有这个环节,是最方便假手于人的。后续根据旧物的材质、种类进行消毒和清洁,虽然也能找人替代自己,不过却多了一道技术培训的过程。


至于针对每件旧物的品相,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改造或者修复,新人则很难胜任,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旧物品类复杂,可能用到的修复技能不一,包括木工、钉工、电工、文物修复、服装分类等在内的技术都要尽可能掌握,在小武的朋友圈,经常能看到,他将一个藤编的枕头改造成台灯,又把几根木条制作成衣架……


至于采买旧物、解读旧物等工作,只能小武亲力亲为。


在他的理解中,具有一定观赏性、把玩性的旧物是工艺美术,当很多旧的、没见过的东西摆在他“那种时光沉淀凝聚在物品上的感觉”让他觉得非常美,也正是那种美让他动容,又因为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不一样,所以在旧物选购这个环节,收藏者的角色无人可以替代。

 小武旧物馆中的藏品


而“旧物收藏”这件事,本质上是个人对工艺美术的理解,展示出来的也是个人的兴趣和审美。哪怕同样是收藏黑胶唱片,不同收藏者旧物所呈现的感觉、收藏的视角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的黑胶收藏可能体现出一种传统的意味,而年轻人喜欢复古,也或许复古中又夹杂着一点潮流的意味。


可见对旧物的解读,同样只能是收藏者一个人的工作。


工作的高度集中,让小武几乎难以抽身,每天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一心扑在旧物上,“我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啊”,小武感叹,他每天的感受都是累,累得要死,但又在濒“死”边缘,开出一朵快乐的花,“我能感觉到自己在成长,也清楚这不是负面的累,而是一种积极的累。”


小武也承认,自己走了两个非常严重的极端,“我本身是一个对于物质零要求的人,但同时又是对物质极度要求的。”



关于物的启蒙



小武儿时对“物”的初印象,凝结在父母的一次次“抠门”当中。


母亲在职业生涯的第11年,被国家委托培养,重新攻读博士,全家随之搬到北京居住,在租房阶段,父母会反复对比房源间的性价比,综合计算交通、水电、煤气所有费用之后,才选出最划算的方案,而为新家添置的电视、煤气灶等家用电器,也都是在二手市场上采购别人的闲置物品。

 小武在废墟中淘宝


在那之后,小武经常随父母的工作变动搬家,节约的观念也逐渐在他脑袋里形成,上学的时候,不管周围同学穿阿迪还是耐克,小武看着自己脚上的贵人鸟,也没有丝毫攀比的念头。他笑称,这是山西人骨子里“抠”的基因在发挥作用。


直到今天,整个家庭也会精打细算一些事物,比如一家三口,母亲在北京,父亲在四川,小武在广州,每年过年,三个人都会就交通费用反复计算在哪里度过春节更划算。


小武自己的手机里,更是存着6个拼多多账号,每天都会按时做任务积攒省钱卡,一个账号一周能领一张5元无门槛儿券,一个月下来就是120块。同时,为了省掉每月300块的电信wifi费,他研究出一套手机卡插路由器的方案,每个月只需要5块钱就能获得40G流量。


对于本就没什么物欲的小武来说,这一系列操作为他省下一大笔钱。但与节俭的日常开销不同,小武在旧物购买上砸钱却相当豪爽,他每个月要花费2~3万来购买旧物。当前在他的仓库中,已经积累了超过10万件旧物。

小武接受《China Daily》采访


许多媒体希望他多输出一些旧物背后的故事,这让小武感到为难,在他看来,很多旧物背后“确实没什么故事,都是在旧货市场淘的,很多摊主也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而对超过10万件旧物追踪溯源,又确实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但他还是会就旧物本身进行解读,包括用了什么材料、什么设计,有什么历史……


“这本身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他期待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将自己的头脑武装成一本与旧物有关的“百科全书”,并通过在全国旧物市场上不断的历练、印证,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旧货市场的文化,进而阶段性实现自己的旧物理想,将中国旧货市场从黑夜带领着走向白天。


在那之后,他期待可以收集全世界的旧货市场的信息,给它们做档案。他笑称,自己能在80岁写完就死而无憾了。当然,在主流之外生活了这么久,小武也依然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持好奇心。他期待在自己的旧物理想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去体验一下上班族的生活,他给自己的时间期限是10年。


在美国穷游时,一个美国画家曾送给他一只帆布包做礼物,包身上印着“吉普赛之女”的字样,小武觉得很适合自己,他自称“精神吉普赛人”,一边流浪、一边寻宝。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就找到了“一生所爱”,还有大把时间可以投注。


而对于那些在择业上还处在迷茫阶段的年轻人,小武觉得自己的经历最能带给他们启发的一点,或许就是独立思考:“有的人爱好音乐,有的人爱好写作,有的人爱好旅行,无论你的爱好是什么,都希望你将自己的理想放的更重一点,然后真正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加以坚持,我觉得,要比思考赚多一点钱更重要。”

点「在看」,做你自己就很好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在看
学会独立思考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