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简史》⑤ | 金钱催生了文明,也摧毁了人性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全球超级畅销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到21世纪的发展史,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以演化生物学的角度写清人类历史,文笔生动流畅。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了解人类的历史吧。
文末已开启“打卡”功能,我们会从打满10天卡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小静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昨天我们读到各种规定男人就该如何、女人就该怎样的社会规训不过是人类的想象,并不是生物天生的现实。

那农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文化流动


农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为细致完整。

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

就这样,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文化”。

在20世纪前半叶,学者认为每种文化都自成一格、和谐共存,且都有独特的不变本质。

每一群人都会有自己的世界观,和社会、法律及政治系统,而且各自运作顺畅,就像是行星绕着太阳一样。

但现在,多数的文化学者都认定事情正好相反。虽然每种文化都有代表性的信仰、规范和价值,但会不断流动改变。

只要环境或邻近的文化改变,文化就会有所改变。此外,文化内部也会自己形成一股改变的动力。


举例来说,中世纪欧洲的贵族既信奉天主教,又要遵守骑士精神。天主教讲究,假如有人打了你的右脸,你要把左脸伸出去让他打,但骑士精神讲究,如果有人让你受辱,你必让其血溅三尺。

曾经有人为解决这个矛盾,发动了十字军东征,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失败的。

另一个例子是现代的政治秩序。自从法国大革命之后,全球人民逐渐同意“自由”和“平等”都是基本的价值观。然而这两者根本就互相抵触!

想要确保“平等”,就得限制住那些较突出的人;而要人人都能“自由”,也就必然影响所有人的平等。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全球政治史可说是讲述着要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正如中世纪无法解决骑士精神和基督教的矛盾,现代社会也无法解决自由和平等的冲突。但这也不是什么缺点。

像这样的矛盾,本来就是每个人类文化无法避免的,甚至还可说是文化的引擎,为人类带来创意、提供动力。

就像两个不谐和音可以让音乐往前进,人类不同的想法、概念和价值观也能逼着我们思考、批评、重新评价。一切要求一致,反而让心灵呆滞。
 

 认知失调


如果说每个文化都需要有些紧张、有点冲突、有无法解决的两难,才能让文化更加精彩,那身处任何文化中的人就都必然有些互相冲突的信念及互相格格不入的价值观。

正因为这种情况实在太普遍,甚至还有个特定的名词来形容:认知失调。

一般认为认知失调是人类心理上的一种问题,但这其实是一项重要的特性,如果人真的无法同时拥有互相抵触的信念和价值观,很可能所有的文化都将无从建立,也无以为继。
  
人类文化一直流动不休。但这种流动究竟是完全随机,或者其实有个整体模式?换句话说,历史有大方向吗?
 
答案是肯定的。几千年来,我们看到规模小而简单的各种文化逐渐融入较大、较复杂的文明中,世界上的大型文化数量逐渐减少,但规模及复杂程度远胜昨日。 
 
狩猎采集者完全没有金钱货币的概念。每个部落自给自足,不管是从肉类到药品、从鞋子到巫术,有需要就自己去猎,自己去采,自己去做。

虽然不同的部落成员可能有不同的专长,但他们用人情和义务组成经济体系,分享着种种产品和服务。

农业革命一开始,情况并没多大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形态仍是小而紧密的社群,一如狩猎采集的部落,每个村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靠的就是互相帮忙、互通人情,再加上一点点与外界的以物易物交易。

可能有某位村民特别擅长做鞋,某位又特别懂得治病,所以村民都知道没鞋穿或不舒服时该找谁。只不过,各个村庄的经济规模都太小,所以还养不起专职的鞋匠或医生。
  
等到城市和王国兴起,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终于开始了专业化的新契机。人口稠密的城市开始能够养活专业工作者,除鞋匠、医生,还能有木匠、战士、律师等。


有些村庄开始因美酒或是精致的陶器而闻名,他们也开始发现只要专精此道,再与其他村庄交换货品,就足以让他们生活无虞。

但随着专业化,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各种不同专家制作的货品,究竟该怎么交易?于是发明了“钱”的概念。钱就成了共通的交易媒介,几乎任何东西之间都能完成交换。  

理想的金钱类型不只能用来交换物品,还能用来累积财富。正因为有了金钱概念,财富的转换、储存和运送都变得更容易也更便宜,后来才能发展出复杂的商业网络以及蓬勃的市场经济。  

但不管是贝壳还是美元,它们的价值都只存在于我们共同的想象之中,其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人们之所以愿意使用,正是因为他们接受了这个集体的想象。“信任”正是所有金钱形式最基本的原料。

如果有个富裕的农民卖掉房舍田产换来一袋贝壳,还带着这袋贝壳前往远地的省份,那是因为他相信抵达之后,其他人会愿意用房屋和田地和他交换这些贝壳。

所以,可以说金钱就是一种相互信任的系统,而且还不是随随便便的某种系统: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互信系统


在这种信任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而长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网络。为什么我会相信贝壳、金币或美元钞票?

原因就在于:我的邻居都信。正因为我的邻居都信,所以我也信。而我们都信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王也信,要求我们用这些东西来缴税。

拿一张一美元的钞票来仔细瞧瞧,我们会发现这只是一张色彩丰富的纸,一面有美国财政部长的签名,另一面则写着“In God We Trust”(我们信神)。

我们之所以愿意接受以美元付款,正是因为我们相信神,也相信美国财政部长。

正因为“信任”这件事如此关键,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金融体系会与政治、社会和意识体系如此紧密相连,为什么金融危机往往是由政治发展引发,以及为什么光是股票交易商某个早上的感觉就能影响股市的涨跌。
  
一直以来,人类社会和家庭的维系靠的是“无价之宝”,像是荣誉、忠诚、道德和爱。但这些都不会被放上市场,也不应用金钱衡量。


就算市场开出天价,有些事情就是不该做。像是父母绝不该贩子为奴,忠诚的骑士绝不该背叛主人,而部落先祖留下的土地也绝不该落入外国人手中。
  
然而,金钱一直试图打破这些限制,就像是水不断渗入大坝的裂缝。有些父母最后还是把几个孩子卖给贩子,这样才能养活其他孩子。

想大展身手的骑士把自己的忠诚卖给了出价最高的领主,再用这笔钱来购买自己跟班的忠诚。部落的土地被卖给来自世界另一边的外国人,好买到进入全球经济的门票。
  
金钱还有更黑暗的一面。虽然金钱能建立起陌生人之间共通的信任,但人们信任的不是人类、社群或某些神圣的价值观,而只是金钱本身以及背后那套没有人性的系统。

我们不信任陌生人,但我们现在也不信任隔壁的邻居,而只是信任他们手上的钱。没钱,就没有信任。等到钱渗透冲垮了社会、宗教和国家所筑成的大坝,世界就成了巨大而无情的市场。
  
于是,人类的经济史就像跳着微妙的舞步。我们用金钱来促进与陌生人的合作,但又害怕这会破坏人类的价值和亲密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也想打破那些限制金钱和商业流动的社会大坝;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断筑起新的大坝,希望保护社会、宗教和环境免受市场力量的奴役。

  
现在常有人说市场力量终会获胜,而无论是国王、宗教或社会,它们建起的大坝终将不敌金钱的狂潮。

但这是天真的说法。一直以来,总有勇猛的战士、狂热的宗教分子、关心政治的人物多次打倒了工于心计的商人,甚至是让整个经济重新洗牌。

所以,说到人类终将统一,绝不只是纯粹经济的过程,还有刀剑的力量。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人类的经济史就像跳着微妙的舞步。我们用金钱来促进与陌生人的合作,但又害怕这会破坏人类的价值和亲密的关系。

那人类文化是如何连接统一形成帝国的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图源《哭泣的草原》剧照

点“打卡”按钮,坚持读完一本好书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在看
了解人类历史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