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简史》⑧ | 资本主义,科学崛起的燃动力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全球超级畅销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到21世纪的发展史,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以演化生物学的角度写清人类历史,文笔生动流畅。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了解人类的历史吧。
文末已开启“打卡”功能,我们会从打满10天卡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小静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昨天我们读到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科学和帝国本是一家,为何之后是欧洲称霸世界?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思考方式


地球距太阳多远?只要从地球上不同的大洲观察同一场金星凌日,用简单的三角函数就能算出太阳到地球的准确距离。

于是,英国皇家学会出资派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组成一支考察队远征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后回到英国时,掌握了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和人类学的丰富资料,成为以后许多学科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场远征奠定了英国占领西南太平洋的基础,征服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让数百万的欧洲人殖民到新的土地,但也造成许多本土文化的灭绝,原住民几近灭种。

科学和帝国根本就是一家。1850年起,欧洲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很大程度靠的就是军事、工业和科学领域的合作,以及科技。

可为什么是欧洲称霸世界?而不是在物质上富裕、地域辽阔的中国、印度、伊斯兰国家?为什么欧洲会成为科学的中心、起源地?

答案是心态,他们承认自己的无知,对未知充满了求知欲和征服欲,希望这样取得的新知识能让他们成为世界的主人。这种心态,与科学的结合,是欧洲能征服各大洲、不断实现攻城略地的秘诀。

欧洲在现代早期培养了什么潜力让他能在现代晚期称霸全球呢?

这里有两个相辅相成的答案,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一开始科学和资本主义的思考方式还没什么明显优点,但欧洲人已习惯顺着这两个理论来思考。


所以科技发展成熟后,就像是个取之不尽的大矿藏,而欧洲人开采这处矿藏的能力也远胜其他。因此在21世纪科学和资本主义成了欧洲帝国主义最重要的遗产。

在15、16世纪,欧洲探险队绕过非洲、深入美洲,越过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世界各地建起基地和殖民地的网络。这是全球性帝国的真正首次登场,也首次出现了全球性的贸易网络。

欧洲帝国远征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原本一些独立的民族和文化各自发展,现在则成了单一的人类社会进程。

正因为我们已经太熟悉欧洲这些“探索、征服”的过程,常常忘了这件事其实非常特殊。在这之前,世界上从来没发生过这种事。要这样千里迢迢去征服别人,绝不是什么自然的举动。

纵观历史,大多数人类社会光是处理地方冲突、邻里争吵就已经无暇他顾,从来没想过要前往远方探索、征服遥远的国度。

绝大多数的大帝国向外侵略只着眼于邻近地区,之所以最后幅员广大,只是因为帝国不断向邻近地区扩张而已。  

虽然偶尔会有某个雄心勃勃的统治者或冒险家,展开长途的征讨或探险,但通常都是顺着早已成形的帝国道路或商业路线进行。


关键区别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不但时间早于欧洲,而且规模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在1405~1433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抵达了印度洋的彼端。

规模最大的一次,舰队有将近300艘船,成员近三万人。相较之下,哥伦布在1492年的船队只有三条小船,带了120个水手,简直就像是小蚊子碰上大飞龙。
  
然而,这两者有一项关键的区别。郑和下西洋四处探访,对拥护明朝的各国君主提供协助,但并未试图攻占或殖民他国。
  
郑和下西洋得以证明,当时欧洲并未占有科技上的优势。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是他们无与伦比而又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 
  
约在1517年,原本待在加勒比海群岛的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听到传言,似乎在墨西哥内陆有个强大的帝国。

于是,西班牙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开始探索征服,殖民了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因为视野狭隘而付出沉重代价的,并不只有美洲的原住民而已。

在亚洲当时的各大帝国,很快就听说欧洲似乎有了重大发现,然而伊斯兰、印度、中国却无动于衷。

就这样,整整300年间,欧洲人积累了大量财富和资源,最终让他们有能力入侵亚洲、击败各个帝国,再进行欧洲人之间的分赃作业。等到印度和中国终于惊觉形势不对,为时已晚。

现代科学和现代帝国背后的动力都是一种不满足,觉得在远方一定还有什么重要的事物,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掌握。

然而,科学和帝国之间的连接还不仅如此而已。两者不只动机相同,连做法也十分类似。

对现代欧洲人来说,建立帝国就像是一项科学实验,而要建立某个科学学科,也就像是一项建国大计。
  
穆斯林征服印度时,并没有带上考古学家、地质学家、人类学家或动物学家来好好研究印度的历史、文化、土壤和动物。

但换成英国征服印度后,一切都不同了。1802年4月10日,英国开始印度大调查,足足持续长达60年。


期间动用数以万计的当地劳工、学者和导游,精心绘制整个印度的地图,标示出边界、测量出距离,甚至珠穆朗玛峰和喜马拉雅山的其他山峰的精确高度也是此时完成测量。

虽然英国确实四处探勘印度各省的军事及金矿资源,但他们同时也不辞劳苦地收集了关于罕见印度蜘蛛的信息,为各种色彩斑斓的蝴蝶编目,追查已失传的印度语言源头,以及挖掘一处又一处遭到遗忘的废墟还破译了楔形文字。
  
另一位重要的帝国主义学者是威廉·琼斯。他在1783年9月抵达印度,担任孟加拉地区最高法院的法官,从此对印度深深着迷,不到半年就成立了亚洲学会。

这个学术组织致力于研究亚洲文化、历史和社会,其中又特别以印度为重。在两年后,琼斯发表了他对梵文的观察,成为现代比较语言学学科的奠基之作。
  
梵文是一种古老的印度语言,后来成为印度教神圣仪式中所用语言。但琼斯指出,梵语竟然和希腊文、拉丁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据琼斯推测,所有这些语言一开始必定有共同的来源,那是个古老而已经被遗忘的语言祖先。就这样,他是第一个发现后来称为“印欧语系”这套体系的人。
  

 帝国支持


琼斯的研究之所以重要,除了是因为他提出了一项大胆(而且正确)的假设,也是因为他发展出了一套能系统化比较语言的过程。其他学者也采用了这套研究方法,于是就能开始系统化研究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发展。
  
语言学这项学科得到帝国的热烈支持。欧洲帝国相信,为了让统治更有效,就必须了解这些属民的语言和文化。  

有了像是威廉·琼斯和亨利·罗林森等人的研究后,欧洲征服者对于帝国的情形了如指掌,不仅超过以往所有征服者,甚至连当地民众都得自叹弗如。

而更多知识也带来了明显的实际利益。印度人口有数亿之多,而英国在印度的人数相较之下少得荒谬;要不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英国不可能得以掌握、压迫和剥削这么多印度人达两个世纪之久。

从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靠着不到5000人的英国官员、大约4万到7万个英国士兵,可能再加上大约10万个英国商人、帮佣、妻小等等,英国就征服并统治了全印度大约3亿人口。
  
然而,帝国之所以会资助语言学、植物学、地理学和历史学,并不只是为了实用因素。另一项同样重要的原因,在于科学能够从思想上让帝国合理化。

现代欧洲人开始相信“学习新知”一定是好的。正因为帝国不断产生新知,让他们自以为自己的管理代表着进步、正面、积极。 
 
此外,帝国取得新知后,至少理论上应该能有益于当地被征服的民族,让他们享受到“进步”的好处;例如获得医疗和教育、修筑铁路和运河,以及确保司法公正、经济繁荣。

帝国主义声称,他们的管理不是某种泛滥的剥削行为,而是一种利他的举动,是要照顾这些非欧洲民族。


然而事实往往戳破这些虚构的故事,如1769年-1773年被征服后的最富有的孟加拉地区爆发了大饥荒,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

帝国与科学密切合作,让整个世界大为改观,我们很难简单断言它们究竟是善还是恶。

正是帝国创造了我们所认识的世界,而且,其中还包含我们用以判断世界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帝国的支持,科学能否发展得如此蓬勃,也仍在未定之天。

除帝国外,还有其他因素支持着科学的发展。而且,欧洲各个帝国能够蓬勃兴盛,原因也不仅仅是科学而已。

不论是科学还是帝国,它们能够迅速崛起,背后都还潜藏着一股特别重要的力量:资本主义。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帝国与科学密切合作,让整个世界大为改观,我们很难简单断言它们究竟是善还是恶。

而工业革命又会带来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图源《勇敢的心》剧照

点“打卡”按钮,坚持读完一本好书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在看
了解人类历史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