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① | 生孩子和不生孩子,谁更后悔?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高口碑纪录片同名书籍《人生第一次》,本书摘取了人从出生到退休等重要的“第一次”,笔调真实克制又温暖。有人说,成长,就是勇敢地拥抱“人生第一次”。让我们共同来阅读这本书,体会世间冷暖。
文末已开启“打卡”功能,我们会从打满10天卡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今天,为您带来一本新书——《人生第一次》。
2020年,由央视网出品的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一经播出广受好评。
该片聚焦于出生、上学、长大、上班、买房、相守、退休、养老、告别等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生第一次,展现出中国人典型的生活图鉴,宣扬中国人骨子里透出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
节目组邀请 了涂松岩、高亚麟、王耀庆、韩童生、辛柏青、郎月婷、张钧甯、寇振海、阿云嘎等多位知名演员作为故事讲述人,讲述片中那些平凡人的人生故事。
作为纪录片的同名书籍,《人生第一次》除了用文字和图片还原片中一个个人物故事,还补充了导演手记与讲述人自己的故事与感悟。打开书,我们可以读到更多更细微的感动。
总导演秦博在书本最后写道:
“这是在疫情中完成的平凡人生活记录的纪录片,一个人漫长而又珍贵的一生,就这样在温情中驶过。看纪录片素材时,我恍如隔世,平凡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让人倍感珍惜。”
人生漫漫,一路走来,有笑,有泪,有爱,有痛,有时独自闯荡,有人相守相伴。人间聚散,悲欢离合。人生百味,酸甜苦辣。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生孩子,到底有多疼?
有人说:没有生过人,还谈什么人生。
生孩子,对女人而言是刻骨铭心的第一次,也从此多了一重伟大的身份。
出生,是每个人生命之旅的第一站,是面对这精彩世界的初来乍到。
《人生第一次》第一篇章出生的前言是:“第一声啼哭之前——中国人的一生,从这里开始。”
众所周知,生孩子很疼。可到底有多疼?
如果将所有的疼痛感从轻到重分为10级,分娩时的宫缩痛感就属于10级。
这样说很抽象,书上打了两个生动的比方:就像有人要从你的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就像有人用尖头皮鞋不停地踢你的肚子。
有一种分娩阵痛模拟仪,可以让男人们也来体验这种痛感。将电极贴在腹部两侧,调节电流,随着体验强度增强,疼痛感也不断增加。据说多数男性体验者体验到四五级,就无法忍受而要求停止体验。
而女人生孩子不仅仅是一份真实的体验,无论多么痛疼,无论多么难以忍受,也只能忍过10级的疼痛,将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
关于出生,《人生第一次》节目组将镜头聚焦于上海几家妇产科医院,真实记录了下女性生产前的各种艰辛,以及生产时的惊心动魄。
片中拍摄的第一位主人公叫吴丽辉,是一位二胎妈妈。
相较于其他产妇,她看上去轻松、活泼,很容易吸引到别人的目光。躺在病床上待产时,她还拿着手机,抓紧时间刷“学习强国”。
通过简单交流,她爽快地接受了拍摄,让镜头记录下自己待产和生产过程中的场景。
对于中国人来说,儿女双全是一桩美好的愿望,吴丽辉同样如此。她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希望这次最好生个女儿,这样就凑成一个“好”字。
愿望非常美好,而眼前的难关也很艰难。选择顺产的吴丽辉首先需要面对开指,这是最痛苦的过程。
面对这个过程,作为产妇的吴丽辉,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忍。
她默默忍受着不断加深的疼痛,医生每隔一段时间会过来询问她的感受,然后根据情况调整胎心监护仪。
人在痛苦中,时间被拉长。
在漫长的开指过程中,她渐渐吃不消,开始拍墙、抹眼泪、颤抖、喊“妈呀”,但她只能期盼自己快点进入临产状态,然后打分娩无痛针。
忍受住两个小时的疼痛,终于可以打无痛了。
打分娩无痛针,是将穿刺针穿过产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这个地方充满神经根。这又是最痛的一针。
熬过黯淡,黎明渐显。
打过无痛后,吴丽辉感觉好了很多,已经能带着笑意表达感慨:“麻醉医生像天使一样,真的是这样,痛得快死了,已经快要屏不住了,麻醉医生就来了。”
接下来,就正式进入生产步骤。吴丽辉申请了陪产服务,让丈夫陈力歌全程陪伴,一同见证孩子的出生。
顺产,就是产妇需要借助宫缩的力量,将孩子分娩出体外。
产妇一次次屏气哈气又屏气,助产士一边引导,一边喊着“再来再来……非常好,坚持一下”,一旁的丈夫也不断为她加油鼓劲。
书上写道:“每一次子宫的收缩,都是吹响生命的号角。”
终于,孩子出来了,是女孩。吴丽辉如愿以偿。
这一刻,有痛,更有爱,泪水伴随着笑声。
初次相见,孩子使劲哭,爸妈使劲笑。
人生初见,以爱之名
片中拍摄的第二位主人公叫周婷,安静斯文的女性。
她是一位高龄产妇,备孕的过程充满艰难。
最早期做过输卵管疏通术,后来又因为炎症而无法备孕。好不容易炎症痊愈了,也成功怀孕了,却流产了……各种曲折,让周婷简直要失去当妈妈的信心。
这一次怀孕,是惊喜的,也是忐忑的。她在微信上跟片子导演开玩笑:“老来得子,心态不一样的。”
36岁,第一次当妈妈。到底选择顺产,还是进行剖宫产?
周婷为之陷入纠结。
进入产房十多个小时,最终因为自己开始发烧,羊水温度升高,为胎儿健康考虑,她放弃了顺产。
手术室内,医生一边开刀做手术,一边安抚周婷的情绪。
手术室外,等候着的丈夫黄晓敏坐立难安。
当他终于看到期盼已久的宝贝女儿时,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之后回到等候室,他依然啜泣不已,说自己妻子受苦了。
这种平凡人生中的经历与相爱,就像导演手记中的一段话:
“周婷和黄晓敏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特别极致的故事,它很平凡,平凡到每个普通人都可能经历这样的选择。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特别打动我——那些柔弱中的勇敢,那些坚强中的脆弱。”
第三位主人公叫向爽,是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的孕妇,怀的是双胞胎。
在生产之前,她需要先接受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前一天,王翔和产科医生对话时,一个关心则乱,一个答非所问。医生说会努力,会尽力,但是存在很大风险,弄不好子宫都保不住。
这个病,在他们老家没法治,丈夫王翔带着向爽一路寻医到上海。这一关,不想闯也得往前闯了。
回到病房,陪伴在妻子身旁,两人互相安慰,她说“我肯定没事的”,他回应“你肯定没事,不用担心”。
胎儿才27周,向爽却已在梦里叫出两个孩子的名字:春和、景明,出自《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他守着她,两人用说说笑笑掩盖心中难免的紧张。
手术室内,医生们在无影灯下默契合作,紧张而有序,母体心脏停跳是最紧张的步骤。
手术室外,等候中的王翔在走廊里不断来回走动,一旁的母亲紧张得开始哭泣。
幸而有惊无险,母子平安。
心中石头落地,强壮似大白的王翔不禁掩面而泣。
向爽又扛了一个多月,再次进入手术室。这一次,她终于与她的春和、景明相见。
是一对可爱的小兄弟。
等候在手术室外的王翔发自肺腑地感慨:“无论怎么样,母子平安就好,他们平安就好。我下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过了,还能干什么呢?”
向爽遭遇的种种,正如中国的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多么美好的风景。
一个婴儿的诞生,一个家庭为之改变,世界也因之改变。
在书里,故事讲述人涂岩松分享了他第一次当爸爸时的感受,有期待,也有紧张,人生第一次不知所措奉献在了产房。
从那之后,孩子的点滴成长给他带来无限欢喜。
“孩子,是这个世上一份没有理由的牵挂和爱。人生初见,以爱之名。”
这是涂岩松的感悟,想必也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语。
导演手记
生孩子,不仅仅让女性为之“吃苦”,对整个家庭都是挺大的一件事。《出生》是关于爱的故事,这种爱毫无理由,但无所保留。
有人说,生孩子是婚姻的试金石。幸运的是,我们能够在这个片子里看到很多金子,那都是隐藏在平凡人生中的宝藏爱人。
除了拍摄的过程中,跟着这些产妇和家人的情绪起伏之外,自己在真正看成片哭的时候还是在看到观众的弹幕之后。看各位为之高兴、为之牵挂、为之着急,为之祝福……
在拍摄《出生》的那段时间里,我们用镜头捕捉到他们为人父母得开始,往后,他们将有更多的羁绊,一如“人生第一次”系列所涵盖的方方面面。
愿这种纯粹的爱,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也能有值得为之付出的人。
出生之后,慢慢的,就会迎来人生下一个第一次:上学。那里,会有怎样的笑与泪?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配图来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