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第一次》② | 不肯放手的父母,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高口碑纪录片同名书籍《人生第一次》,本书摘取了人从出生到退休等重要的“第一次”,笔调真实克制又温暖。有人说,成长,就是勇敢地拥抱“人生第一次”。让我们共同来阅读这本书,体会世间冷暖。
文末已开启“打卡”功能,我们会从打满10天卡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读到的是出生的故事。生孩子,让女性“吃尽苦头”,却也给整个家庭带来改变与希望。生孩子是关于爱的故事,也是婚姻的试金石。在《出生》这集纪录片里,我们看到很多平凡生活里的宝藏爱人。

为人父母,让人生获得晋级,同时将有更多的牵挂。慢慢的,就会迎来人生下一个第一次:上学。那里会有怎样的笑与泪?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妈妈不要离开我


每年9月临近,有一类工具书就会被卖到脱销。

这类工具书用看图说话的方式,向小朋友们传递一个道理:幼儿园是个好地方。

可即便如此,每年开学时节,几乎所有幼儿园门口都会上演同一幕催泪大戏。这幕戏的名字叫作“妈妈不要离开我”。

通过《上学》节目组的镜头,我们看到,在幼儿园门口,孩子们哭得撕心裂肺,有的甚至撒泼打滚、涕泪俱下,家长只能“狠下心”,将孩子交给老师,转身离开时却默默含泪。

上学第一天,你哭了吗?

就这一问题,节目组采访了一些小朋友,有些很诚实地说“哭了”,有些爽快地说“没有”,有些不愿承认,送给导演一个沉默的白眼。

有一位小朋友讲得特别好:“爸爸送你到幼儿园,你千万不能哭,不要家长陪,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这就是勇敢。”

对于大人来说,这是人生第一次送娃去幼儿园;对于孩子而言,这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去面对陌生的环境。

在这里,他们要学会克服离开父母的焦虑,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这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孩子们年龄小,每个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幼儿园里每天除了哭闹,突然对家长思念、对集体生活不适应,各种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

这让幼儿园老师一刻也不敢松懈,吃饭也只能将孩子们安顿妥当后,坐在他们边上,抽空扒两口,同时还得安抚“想妈妈”的小朋友。


午睡时,一位小男孩突然吵闹:我要给妈妈打电话。

身旁的小朋友说:你又不知道电话几零几。

小男孩瞬间又变得乖巧了,答道:记在心里。

有些小屁孩,哭着,念着,在老师的轻轻拍抚下渐渐入睡……

有些幼儿园,为了减缓新生的分离焦虑,老师会安排大班的哥哥姐姐们来陪伴他们,帮助新生穿衣、穿鞋、擦脸、喂饭,这对大班小朋友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可别看这些小孩各种哭闹,也别以为他们小小年纪什么都不懂,实际上,小人儿也怀揣着小心思。

蹲守拍摄的过程中,导演采访了几位小朋友。

导演问一位小朋友:幼儿园里蛋炒饭好吃还是白饭好吃?

他俨然像个小大人,用上海话一板一眼地回答:蛋炒饭。蛋炒饭不是一碗菜一碗饭,是把饭一碗一碗摆好,菜混进去。

导演问另一位小朋友:你睡觉时会想妈妈吗?

他眨巴着眼睛回答:会的,我放在心里想妈妈。

又问一位小朋友:你觉得老师怎么样?你喜欢哪个老师?

小男孩的回答简洁明了,一语中的:很好,都不错,都蛮凶的。

童年之所以是快乐,是因为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说起话来也童言无忌,带着一份天然的真诚与可爱。


导演问:你在学校有没有最好的朋友?

小柚子答:有的,曹66。

导演问:为什么跟她是好朋友呢?

小柚子的回答颇有哲思:因为她叫“曹66”呀。

导演又去问曹66:小柚子说他跟你是最好的朋友,那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呀?

曹66果断回答:大宝。
……
第一次分离,第一次睡觉时没有妈妈陪伴,第一次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吃饭……这些第一次,

让大人感到不舍,让孩子很不情愿,但总要去面对和迎接,因为人生是一条汩汩向前的河流。

从抗拒到渐渐适应,从第一天的哭哭啼啼到后来的欢欢喜喜,可以自己好好吃饭,好好午睡。这些微小而显著的改变,就是一个孩子看得见的成长。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转瞬即逝,随后到来的,就是缤纷多彩的小学阶段。


“我快被妈妈搞疯掉了。”


9月,小学开学了。

新的一学期,有人第一次走进幼儿园,有人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校园。

节目组的镜头捕捉到,小学门口的孩子不再哭闹,父母的眼神里也多了期盼。

作为一种仪式感,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写一段勉励的话,有些家长会在书包放一棵葱,还有放统一方便面的——美好寓意,不言而喻。

做小学生,跟上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导演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几位小学新生。

有人童言无忌:有,饭菜难吃一点儿。

有人表示都很开心。

有人发言能抓住关键:幼儿园比较好玩儿的,在小学就开始正式学习了。

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走进镜头。她叫郭雨晴,从这一天起,她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放学途中,她遇到很久未见的好朋友,主动伸出双臂去拥抱对方。他俩约定,晚上视频。告别后,她向镜头讲述:“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是我大班的朋友,他叫张又谦。”

郭雨晴的“生存”能力很强。课间,她会笑呵呵地去讲台拿杯子,给老师倒水。她还把在家折好的各色莲花送给老师和同学们。每天早上,节目摄制组一到,她就会蹦跳着过来和镜头打招呼。

很快,开朗活泼的郭雨晴在小学交到了新朋友。

放学回到家,在学校表现乖巧的郭雨晴开始放飞自我,爸爸妈妈不在家,外公外婆管不了她。

“我叫什么名字;你好,你好,你好;我是什么东西;嘿,嘿,嘿。”

布置的口语作业,她三下五除二就完成,然后将书一甩。外婆对此发出疑问,她伶牙俐齿地解释完,发出一串“魔性”的笑声。

面对导演的询问,她惟妙惟肖地模仿平日里妈妈对自己的各种要求和管教——做不完的作业,练不完的钢琴。

她童言无忌地说道:“我快被她(妈妈)搞疯掉了。”

每天做完作业,郭雨晴还要练琴。学过钢琴的妈妈坐在一旁,加以细心辅导,哪个音强,哪部分应当强弱有序。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别人在玩,自己却被妈妈逼着学琴,当时很抗拒。如今自己当了母亲,面对古灵精怪的郭雨晴,她理解了父母的用心,也能理解女儿有时的抗拒。


大大咧咧的郭雨晴,做事有点丢三落四,面对妈妈的数落,她只能乖乖听训。

真实的生活和电视剧机一样,波澜起伏,也像彩排过的故事一样行云流水,有时会遇到礁石,但总得勇敢去越过。

妈妈去看神经性头疼,却意外查出脑子里有瘤。再次去检查之前,因为有所担心,她哭得眼睛都发红了。这个时候,郭雨晴乖巧地跑过去,抱住妈妈,安慰道:“没事的,妈妈。”

好在虚惊一场,生活还是向前。

流年似水,时光悠长,就像书上一句话:

“生活就像一条溪流,身在其中时,你总是很难去察觉到其中变化的力量。孩子们总在不经意间,就这样长大了。”


童年是什么呢?

就此问题,导演采访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以及小学新生。

有人说:像现在一样的,上幼儿园一样的生活。

有人说:就是过年了。

有位小学生是这样说的:童年我只理解一部分,童年就是,比如一个人长大了以后,然后回想小时候。

伶牙俐齿的郭雨晴对此侃侃而谈:我说三句吧,给你点儿提示。有一句是,隔壁班的女孩儿从来没有经过我的窗前;另一句是,睡觉前才发现自己的作业才写了一点点;还有一句就是,考完试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念。

一起读这本书的你,对童年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


导演手记


在幼儿园拍摄时,我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分离焦虑:无论孩子还是大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焦虑着。学校里每个情景的切换,对他们而言都是考验,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适应。

作为家长,也是经历第一次送娃上学后,才慢慢体会出该以怎样的心情“放手”。毕竟无论如何,孩子总要成长。一个人生存能力的高低,不光看他如何融入群体,还要看他在遇到困境时如何化解。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而童年是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孩子们不光自己无忧无虑,还带给身边的人甚至是荧幕前的你欢乐。

在拍摄前,我原本认为《上学》这个选题是偏严肃的;后来越来越发现,镜头中的这些孩子,我们与其正面严肃讨论教育的本质或是“起跑线的问题”,倒不如停下脚步耐心地看看他们——孩子身上有一种“啥都不是事儿”的气质迎面而来。

配图来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打卡”按钮,坚持读完一本好书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在看
致敬每一个坚韧的人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