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高口碑纪录片同名书籍《人生第一次》,本书摘取了人从出生到退休等重要的“第一次”,笔调真实克制又温暖。有人说,成长,就是勇敢地拥抱“人生第一次”。让我们共同来阅读这本书,体会世间冷暖。
文末已开启“打卡”功能,我们会从打满10天卡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昨天,我们读到的是结婚的故事。摄制组的镜头记录所带来的,是感人的婚恋故事,也呈现出爱情的自然模样。结婚这件事,背负着两个大家庭的期待,也孕育着新家庭的希望。有家,就得有房。作为中国人的一项刚需——买房,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凝结了多少年的汗水,也终将在家的港湾收获天伦之乐。
天下有情众生,不论高低强弱,都想有一套房、安一个家。在这个爱巢,可享受人间烟火,也得以繁衍后代。在南非,纳尼亚平原上有一种群织鸟,可以在树上搭建长7米多、深近4米的鸟巢。看起来像一栋“公寓楼”,其中有100多个“单间”,几百只鸟住在里面。在大洋洲,雄性园丁鸟求偶期间,会在林中寻找一块“宅基地”,搭建“婚房”,并且“精装修”,以此博取雌鸟青睐。在广袤的海洋世界,寄居蟹一辈子乐此不疲地置换着“房产”。有时候,它们为了抢到一个大点儿的“房子”,还会与同类大打出手。蜗牛和海螺不需要为房子辛苦,因为它们生下来就有一套“房子”。这“房子”,也是一种扔不掉的负累。在人类社会,房子更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多少人,为房子产生苦恼,也为之分享快乐。《人生第一次》的第八篇章《买房》,拍摄镜头从北京的一家房屋中介所开始。在这里,工作人员通过手机不断与客户沟通着,言辞间动辄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数字。卖房的人,买房的人,因为一套不确定的房子而走到一起,一起看房,一起谈判,直到成交或者失败。片子中第一位出镜的主人公叫闫晶,27岁,黑龙江人。研究生毕业后,她留在北京一家教育机构做英语老师。白天,闫晶在教育机构上班,夜晚回到出租屋,开始备课,还得继续工作。她的房子租在北京五环外,只有16平米,一个月房租3600元。打拼总是辛苦的,尤其在一线城市。闫晶最累的时候,连续八天,每天八小时,坐在电脑前的小椅子上,不停地说话,有时忙得没时间吃饭。一个假期下来,富贵包都出来了。因为决定在北京扎根和发展,买房,也就成了她一件提上议程的人生大事。买房之前,首先得经历一段看房之旅。房屋朝向、面积、承重墙、周边交通,还有最重要的价格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自从做了这个决定,周末在中介带领下,看完房,回到出租屋,还得在网上给学生辅导功课。一居室、月贷款1万元以内、房子朝南,这是她买房的全部条件。关于买房,开朗豁达的闫晶对片子摄制镜头讲出这样一段心里话:也不一定。但是它会给你一种踏实的感觉。就是你会觉得在一个差不多的地方,安个家,这样你就有后盾了。也不一定非得住在里面,但这东西,它是你的。进可攻,退可守。”为了买下看中的房子,闫晶回了趟东北老家。买房这样的大事,她得跟父母商量着办,还得获得他们的经济援助。对于她在北京买房这件事,自己父母和男友的父母都表示支持,两个大家,各拿110万,她自己背90万贷款。双方家长的帮助,其实已经卸去很大负担,可有时闫晶还是会觉得,这套盔甲好沉啊,使她走得很慢、很重。但穿上盔甲的人生会拥有分量感,比漂着强。对于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房子,是依靠,是后盾,是最实在的安全感。
黄昆仑,河南商丘人,北漂六年。除了买房成功的闫晶,温亚龙是他服务的另一位客户。结婚多年来,温亚龙夫妇一直跟父母挤在70多平米的房子里。可眼下情况所迫,买房成了刚需,因为他的爱人怀孕了。这套房,卖家开价425万。如果谈判成功,中介费11万,黄昆仑的提成近2万。卖方想多卖点钱,且尽快拿到全款;买方想少付点钱,付款周期尽可能拉长一些。生活,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压力,双方拉锯着,中介调和着。黄昆仑为双方、当然也是为他自己,尽着最大的努力。经过二轮谈判,双方的价格差距缩到了4万,终于见面了。隔着一张桌子,进行新一轮面对面的谈判。但凡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人们都是锱铢必较的,内心都不愿让步太多。为了买房,他几乎举三家之力,包括他父母、爱人父母,能凑的钱都凑了出来。加上商贷、公积金,现在已经没有地方再能找出更多钱来。爱人马上就要生产,还有杂七杂八的费用,为买房搞得手里一分钱都不留,也不现实。眼看着买卖双方越来越靠近,也达成一些共识,可还是没有达到双方都满意的那个数字。服务一个多月,历经多轮谈判,在差2万的时候,没法继续进行下去了。黄昆仑表示,一开始碰到这种情况,总归觉得很可惜。有时带客户看十几套、二十套房,没谈成,意味着之前的付出化为乌有。随着在这一行业做的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让各行各业受到严重冲击,房屋中介也是一房难卖。这段时间,黄昆仑比房东还要操心房子。房子卖不出去,房东可以等,北漂的黄昆仑等不起,他需要在北京活下去。为此,他主动带着去污装备去给房东家里清理房间,以便有个好卖相。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对客户好,他们想卖房子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他。在北京打拼六七年,黄昆仑一直在操心别人的“房事”,但他希望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也能在北京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买房谈判未能如愿的温亚龙,有了一个女儿,他更加愿意奋斗,因为生活有了新的动力。书读到这里,让我想起外国一名建筑师说过的一句:“屋是墙壁与梁所组合,家是爱与梦想所构成。”就用本集故事讲述人王仁君的一番励志感言,作为结尾吧:“在这偌大的城市里,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地。这注定不是易事,望所有人,即便风雨兼程,也仍旧心怀希望与勇气。”创作是一个表达自我的过程,所以《买房》的故事在我看来,一点儿也不“买房”。我不想讲述一个人买房最后成功或失败的故事,我更想去讲述在买房这个行为背后,人们到底有何得失。对于现代的中国年轻人来说,他们很难聚集大量的财富,所以父母往往用尽一生的积蓄来帮助年轻人买一套房。这一压力让很多“有理想”的年轻人在买房这一事情上止步不前。因为他们羞于在这件事上和父母开口,避而不谈自己在社会上的生活。实际上,有多少年轻人真的如表面上展示的那么光鲜亮丽?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房子不再是一个地方、一个住所,它是每个人经历所结下的果,是未来值得自豪的证明,也是追求更优质生活的期盼。配图来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