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秘的女皇》④ | 宋朝的衰落,始于一场贿赂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隐秘的女皇 : 北宋刘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作者刘云军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用故事化的语言,讲述了北宋著名皇后刘娥的传奇人生。让我们一起阅读这本书,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刘娥的人生、爱情与谋略。
文末已开启“打卡”功能,我们会从打满10天卡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了解到了北宋初年政治制度和环境的变化,最显著的两个方面便是:君权集中和文士崛起。这让北宋朝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文官集团,并且与君主共治天下。


宋真宗即位后,他将选择哪些朝臣来辅佐自己统治大宋王朝呢?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宋真宗倚重的那些宰辅



1976年,病榻上的毛主席召见叶剑英时赠予诗言:“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位吕端,是北宋初期的朝廷重臣。


大事不糊涂,其实是宋太宗对宰相吕端的评价。原话是:“‘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今河北廊坊)。宋真宗朝的第一任宰相,为保护宋真宗顺利登基立下大功。


宋太宗驾崩后,作为前朝元老重臣,同时也是拥立宋真宗即位的功臣,吕端成为宋真宗信任的首先对象。


为表示礼遇,宋真宗从不直呼吕端名字,而是用官名代替。除此之外,宋真宗还将自己对他的尊重落实到日常细节之中。


吕端身材高大,比较肥胖,行动起来有些艰难。皇宫内宫殿较多,门槛又比较高,宋真宗想到吕大人在跨门槛的时候感到吃力,特意下令工匠将宫内门槛进行改造。


想到吕端年老多病,宋真宗又下诏书,免除他上朝议政的辛苦,只需要在中书门下处理政务。


年老体迈的吕端辞去宰相之位后,被授以太子太保,称赞他是“国之隽老。”

 


直到吕端病逝后,宋真宗对他当年的援立之恩依然念念不忘。吕家的几个儿子不成器,导致家境陷入窘迫,负债累累,到了将朝廷赏赐的住宅退还的地步。


得知此事后,宋真宗命内侍将吕家所欠的钱款包括利息,如数赐钱给他们。


吕端辞去相位后,宋真宗重新任命两位新宰相,一位是李沆,一位是张齐贤。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人,为人低调稳重,因而深得信任。具有“圣相”美誉,被思想家王夫之称为“宋一代柱石之臣”。他反对宋真宗立刘娥为皇后。


张齐贤,宋太宗朝时宰相,议论慷慨,胸有大略。宋太宗曾说:“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


这个新老臣僚搭配的宰相班子,宋真宗可谓精心考虑,既能发挥老臣张齐贤丰富的政治经验,又能锻炼自己的亲信李沆,为其日后独当一面打基础。

 


后来,张齐贤因在朝会上醉酒失仪而罢相,宋真宗任命德高望重的吕蒙正为昭文相、老资格的执政向敏中为集贤相。


不过,宋真宗真正依赖的,还是曾经担任过太子宾客的李沆,两人的为政思想不谋而合,君臣感情颇深。正因如此,当年李沆公然反对立刘娥为贵妃,宋真宗接受了这一结果,而没有勃然大怒。


李沆去世后,宋真宗需要从现任执政的参知政事中物色一名新任宰相,经过考量,最终将目光锁定于前朝旧臣——寇凖。


寇凖天资聪颖,少年得志,仕途一帆风顺,为人正直,敢于谏言和担当。当年,寇凖支持宋太宗立赵元侃为太子。


他的才干令宋太宗欣赏,张扬的性格却令其不满。虽然将其多次贬黜,遇到大事依然会想起他。


这一次,宋真宗决定让寇凖出任次相,让性格沉稳的毕士安出任首相。


景德元年,北宋和辽国在经过多年战争后缔结盟约,史称潭渊之盟。在此过程中,寇凖力排众议,反对南迁,坚持让宋真宗亲征迎敌,以力缆狂澜之功获得交口称赞。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多少人,在宦海载沉载浮,官场明争暗斗,起起落落由不得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将面临怎样的时局。



当宋真宗沉湎于神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一规律,放在庙堂之上同样适合。


寇凖得宠,当上宰相,遭到一些人的嫉妒,王钦若就是其中之一。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擅长察言观色、揣测人心,后来成为刘娥夺取政权的重要盟友。


为能取寇凖而代之,王钦若开寻找机会中伤寇凖。利用潭渊之盟一事,他如愿让宋真宗改变对寇凖的看法。他以为,只要挤走寇凖,宰相的乌纱帽自然就会戴到自己头上。


现实并未按照他设想的那样发展,宋真宗任命的新宰相不是他,而是王旦。


诚然,王钦若有一定才干,还擅于奉迎宋真宗,宋真宗也对他有所青睐,可是思考再三,认为李沆那种沉稳、周到的宰相更适合辅佐自己。


放眼朝廷,只有王旦符合条件。

 


此人不贪功,不自大,主张清净为政,当年就深得李沆认可,在群臣中颇有口碑。


书上有这样一段话:“王旦这种有功推于君主,有过自己默默承担非议的品质,极大地满足了宋真宗既需要有能臣替自己分忧解难,又需要有人替自己的过失背锅的心理。”


凭借这些过人之处,王旦任相十一年,成为宋真宗在位期间任相时间最久的宰相。


王旦成为宰相,如意算盘没打成的王钦若非常失望,便故伎重演,开始想方设法中伤王旦,打击他的政治同盟。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王钦若通过什么办法,与王旦争夺宋真宗的信任呢?


他敏锐地察觉到宋真宗对于潭渊之盟的心理变化,他认为,这是分化王旦与宋真宗关系的好机会。


宋真宗迫切想洗刷潭渊之盟带来的耻辱感,又惧怕再次发生战争,王钦若抓住这一层心理,提出一条建议:


封禅。


在古代,封禅是帝王非常向往的一件大事,因为这象征自己的政权得到上天眷顾。然而封禅又不是轻易就能举行的事情,必须有象征天下太平的祥瑞,或者稀世绝伦的事情出现。


宋真宗对封禅心怀向往,却担心宰相王旦反对。


怎么办呢?


他举行了一场宴会,邀请王旦赴宴。


宴会结束,宋真宗下诏,赐给王旦一樽酒,郑重其事地告诉他:“此酒味道十分可口,爱卿回家可以与妻子儿女一同饮用。”


回到家,王旦与家人一同打开酒樽,展现在眼前的,根本不是美酒,而是满满一樽珍珠。


面对此情此景,他立马明白,宋真宗这是在“贿赂”自己,是在用珍宝堵住他可能要反对封禅的嘴呢!


事已至此,还能说什么?


在王钦若的坚定支持下,宋真宗如愿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封禅。事后,他对王钦若加官进爵,屡屡赏赐。王钦若也更加卖力地讨好他,迎合他。


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在泰山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封禅大典。


这次费尽心思的封禅活动,也为刘娥带来了机会和利益。宋真宗每次出行,都让刘娥随行伴驾,还不断加封。无形之中,刘娥封后的计划获得推进。

 


另一方面,因为有足够的信任,宋真宗越来越多地让刘娥参与批阅奏章,这也培养了刘娥的政治才能。


她本身也是一个擅于主动学习的人。如书上所写:“刘娥利用陪伴宋真宗外出祭祀的宝贵机会,走出后宫,借机会观察百官,熟悉朝政运行。”


结束封禅后,行驾并没有返回开封府,而是去了曲阜拜谒孔庙。没几年,宋真宗又千里迢迢奔赴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祭祀后土。没过多久,他又去往亳州拜谒太清宫。


他在神道之路上越陷越深,沉浸在自己营造的盛世幻境中无法自拔。对此,书上总结了一句:“从东封西祀开始,宋真宗朝的朝野气象开始急转直下。”


在这种情况下,宋真宗无心处理政务,除了最终决策权,他逐渐放权,将日常政务交给宰相王旦处理。而此举,再次激起王钦若等人对王旦的嫉妒。


朝廷之内,明争暗斗,党争日益激烈。


宋真宗到了人生最后阶段,由于疾病缠身,精力不济,越来越依靠刘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趁此机会,富有权力欲望的刘娥将势力的范围从后宫向前朝延伸。


围绕宋真宗、刘皇后和太子的斗争,也由此开始。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宋真宗所倚重的多位宰辅,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优点和劣势,如何将不同性格的人进行合理搭档,辅佐自己统治天下,是宋真宗最需要做的事。泰山封禅后,宋真宗在神道之路上越走越远,这种转变,恰好将他深信的刘娥从后宫推向前朝。


从后宫走向前朝的刘娥,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图片源于《清平乐》剧照。

9月15日晚上8:00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董梅

分享

解读《红楼梦》之美,把朴素的日子过成良辰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直播


在看
活出多彩人生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