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秘的女皇》⑨ | 一国不容二主,母子间的权谋纷争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隐秘的女皇 : 北宋刘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作者刘云军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用故事化的语言,讲述了北宋著名皇后刘娥的传奇人生。让我们一起阅读这本书,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刘娥的人生、爱情与谋略。


文末已开启“打卡”功能,我们会从打满10天卡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宋真宗因为疾病缠身,提前为儿子赵受益举行冠礼,册立为太子,将其正式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进行培养。与此同时,朝廷上风起云涌,党争不断,后宫的刘娥也在忙着布局,为自己提升身份,掌控京城禁军,还在前朝大臣中物色到了新的同盟军。

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宋真宗驾崩后朝廷的人事变动,风起云涌,波云诡谲,有人倒台,有人升迁。刘娥安葬了宋真宗,也一并安葬了宋真宗痴迷的天书,又以霹雳手段重新调整宰执队伍,翻开“国有二圣”的历史新篇章。


接下来,她将如何进行朝臣之间权力的平衡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权力的平衡



宋真宗去世后,留下一个党争不断的混乱朝堂,待刘娥、宋仁宗母子收拾乱局。


宋仁宗即位的第二年,刘娥下诏,将乾兴二年改为天圣元年,这标志着宋仁宗朝的正式开始。


这份诏书,与其说表明宋仁宗下决心恪尽职守统治天下,不如说流露出刘娥想在新的政治环境力图作为的野心。


十四岁的宋仁宗读完内侍送来的改元诏书,不禁痛哭流涕。其中缘由,除了难舍父子之情,还因为他明白,一旦改元,自己将正式接手王朝重担。这对缺乏政治经验的宋仁宗来说,根本无力承担。


而此时,刘娥仍牢牢掌控最高权力,是国事的真正决策者,朝廷发布的各项政策方针,体现的其实是刘娥的统治理念。

 


宰相丁谓的倒台,让刘娥发现:过于依赖某个宰相,容易让自己陷入消息闭塞、权力失控的境地。


因此,她在不改动中枢体制的情况下,加强对二府人事的控制,一方面重用有能力的官员担任宰相,一方面提拔亲信作为耳目,保证自己对中书门下的控制。同时,她还采取多种渠道与官员沟通,保持信息的顺畅。


冯拯成为首相,在政事上注意听取宰辅们的意见,宰辅们与刘娥分享权力。对于这种状态,书上有一句话:


“冯拯外柔内刚,担任首相期间,宰辅们与刘娥之间既保持克制又互相尊重,双方权力呈现一种平衡态势。”


在冯拯病倒后,刘娥决定挑选一个能为自己所用的人担任宰相。钱惟演是她首先想到的人选。


钱惟演属于外戚,外戚掌握朝廷大权,向来为人所忌,加上此人善于钻研,奸佞无常,在臣僚当中名声较差,很多人对他非常反感。


这让刘娥任命钱惟演为宰相的计划受挫。随后,她又想起王钦若。


当年,王钦若支持还是太子的宋仁宗,受到刘娥猜忌,纵使丁谓将他排挤出朝。如今,刘娥大权在握,与宋仁宗的政治对立已不复存在,对王钦若的猜忌自然也随之消除,反倒想起他昔日所立的功劳。


她需要找到一个机会,将王钦若从江宁府调回京城。

 


有一天,宋仁宗闲暇时练字,无意中写下“王钦若”三个字。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此时恰巧王钦若有奏疏送至,刘娥灵机一动,将宋仁宗写有王钦若名字纸条密封好,放进汤药盒内,派遣内侍将此盒子送去江宁,赐予王钦若。


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吸取之前想任命钱惟演最失败的教训,绕过正常程序,以宋仁宗字条作为凭证,口谕宣王钦若入京。


等王钦若到达京城,刘娥才正式通知中书门下,将另外一位官员调任江宁,替代王钦若的位置。在朝中,此人名声不佳,但他处事圆滑,加上刘娥巧妙利用了宋仁宗对王钦若的印象较好这一点,假借宋仁宗之手将王钦若召回任命宰相。


结果怎样呢?


书上是这样写的:


“王钦若此番入相虽然有刘娥的支持和宋仁宗的赏识,但他没有想象中那么如鱼得水,反而感到处处受阻。


本来王钦若应该好好琢磨一下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可惜他喜欢受贿的毛病将他再度推向舆论风暴中心,让他更加为人所不齿。”


这让之前对他抱有期望的刘娥大失所望,便也对他逐渐疏远。


在痛苦与煎熬中,王钦若的身体很快垮了,随之去世。


改变的机会可能由他人赐予,人生的成败却由自己的品行决定。


这一点,在王钦若身上获得了验证。



任用内侍和外戚



刘娥贵为皇后,却很难找到真正效忠自己的人。


大臣们都忠于宋仁宗,相互之间还进行博弈,刘娥只得走上史上太后临朝的老路——重用内侍。这也使得罗崇勋、江德明等亲信狐假虎威,气焰嚣张。


当文武百官与内侍发生矛盾,刘娥总是站在内侍一方。当官员揭露内侍擅权妄为的各种问题,她也是充耳不闻。


刘娥与刘美虽不再是夫妻,二人感情仍然不错。她对刘美的两个儿子特别宠溺,还常去刘府看望他们。这两个名义上的侄子,并无功劳,却因刘娥的宠信不断加官进爵。


刘美的小儿子刘从广,从小出入禁中,陪伴宋仁宗左右,后来娶了八王爷赵元俨的女儿。

 


除此之外,刘娥对刘美的亲戚同样给予特殊的关照。茶商马季良娶了刘美的女儿,这让他进入官场后一路畅通。


马季良学问不高,升任馆职时需要进行考试,刘娥担心他无法过关,便派遣内侍赏赐马季良饮食,还传口谕让他赶紧完成考试。


这“赶紧完成考试”的言外之意,主考官一听就明白了,他们不敢违逆,分头替马季良答题。


关于刘娥任用内侍与外戚,以及治理朝政的综合能力,书上用一段话进行概括:

“在争夺权力的道路上,刘娥任用内侍、纵容族人,这无疑给她的身后评带来了污点。


然而,刘娥在争夺权力、打压竞争对手和挑战者的同时,仍用一系列手段有效地治理了国家,后人称其执政十余年间,‘天下晏然’。”



休养生息的举措



宋真宗晚年,国家财政匮乏,社会矛盾加剧,百姓民不聊生。


宋仁宗即位后,开始对冗官冗费进行改革,以此解决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刘娥以身作则,开始减少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开支。

 


除此之外,她采取各种方式来节省财政支出。比如,减少部分官员的俸禄;严格核算建筑费用;省并部门,减少行政开支;废除职责重合的礼仪院;裁剪与军事边防无关的官员。


最重要的一项,则是盐法变革。


在宋朝,茶、盐等专卖属于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而食盐专卖最大的弊端就是,官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蓄意提高食盐价格,还会往食盐中掺杂沙土等物,以次充好。这导致百姓需要出高价购买食盐,却吃不到好盐。


一位叫王景的官员上书反应了此事,并提出采用商人销售食盐的方法。


对此建议,大臣们并不同意。因为,一旦通商,官府的盐课收入势必会有损耗,影响国库收入。


即便如此,刘娥还是态度坚决地变革盐法。她是这样说的:“为了让百姓能够吃上干净的食盐,即便国家放弃数千万钱也可以,收入损耗没有那么严重。”


蒲州、解县的百姓听闻朝廷免除当地食盐专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纷纷举办感圣恩斋庆祝。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刘娥虽然恋权,放纵亲信,这并不代表她是个昏聩无能之人。她深知,想要治理国家,必须用能吏,所以非常重视任用贤才,也为此采取一系列举措。


垂帘听政期间,刘娥任用一大批能臣干吏,使社会呈现积极向上的面貌。


“好的政府离不开好的官员,而好的官员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刘娥掌权后,为扭转宋真宗后期官吏渎职腐败等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多次以宋仁宗的名义下诏,对官吏进行严格的考核。


为维护统治,刘娥非常重视言官和言路,为此提高台谏官的地位和重要性。正是在她垂帘听政时期,宋朝台谏势力得到了兴起。


为选拔官吏,获得更多人才,刘娥将科举录取的标准再度放宽,录取人数因此创下新高。


刘娥积极推动科举改革,培养大批人才,才使得科举考试成为宋朝最重要的入仕通道,也奠定了科举考试在宋朝的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种种举措,宋仁宗初期实现了修生养息、政清人和的新局面。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刘娥在垂帘听政时期,为维持权力平和采取的手腕,以及为解决财政匮乏和各种社会矛盾,她所采取的多项改革,渐渐实现了休养生息、政清人和的新局面。


垂帘听政,国有二圣。在此情形下,刘娥与宋仁宗,又会有着怎样的母子深情?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图片源于《清平乐》剧照。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在看
活出多彩人生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