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女子》⑨ | 奥黛丽·赫本的神秘往事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著名作家侯虹斌的作品《了不起的女子》。本书提及了古今中外30位卓越女性,我们精选了其中10位女性的故事,通过她们的人生智慧,深入探索女性内心世界,从而唤醒每个人内心潜藏的勇气。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看这些女性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绽放出独特光芒。
我们会从连续留言互动10期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们继续为你带来侯虹斌的作品《了不起的女子》。
奥黛丽·赫本是谁?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名,时尚界的宠儿,永远的荧幕公主。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在比利时,她的母亲是荷兰贵族后裔,父亲是英国的银行家。但优越的家境并没有给赫本带来幸福的童年。
在她小时候,父母聚少离多,更糟糕的是,她的父亲信仰法西斯主义,在赫本6岁时就抛下妻女走了。
父亲的离开是赫本小时候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带来了创伤,并留下了巨大的烙印,使赫本终生没有安全感。
失去父亲这件事,深深地影响了赫本的一生。所以,赫本拼命避免让她的孩子们失去父亲。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0岁的赫本跟随母亲来到荷兰。那段日子,赫本迷上了芭蕾舞,她非常珍惜每次跟老师学习的机会。
可在战乱时期,因为食物极度匮乏,当时正处于发育阶段的赫本,很多时候只能以郁金香球茎充饥,这使得她患上了营养不良和贫血等疾病。
身高1.7米的她,体重只有40公斤,非常消瘦,而那时落下的许多病根,也伴随了她之后的人生。
战争结束后,母亲为了帮助女儿实现芭蕾独舞演员的梦想,带着17岁的赫本来到英国,而赫本也幸运地考上了伦敦非常有名的芭舞学校。
但是,赫本已经错过了系统练习芭蕾舞的最佳年龄,再加上她太高了,不可能成为首席独舞演员。无可奈何之下,赫本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开始接触一些模特和演出的工作。
在出演了许多舞台剧和电影配角后,1952年,赫本迎来了电影生涯中的第一个女主角——《罗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
不得不说,《罗马假日》是一部载入史册的经典电影,赫本的齐刘海造型迷倒了全世界的观众,清秀出尘的外形和亲切自然的表演,在往后数十年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但如此优秀的赫本并不自信,在拍摄现场,她总是工作时间最长的那一个。
在镜头之外,她双手颤抖,焦虑万分,对人和善,又脆弱无助。可一旦开始拍摄,当她进入镜头之后,奇迹就发生了。她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从她瘦弱的身躯中迸发出一种力量,就像一只铁蝴蝶。
赫本出众的气质、迷人的外形,让29岁的英国企业家詹姆斯·汉森,对她一见钟情。
彼时,赫本正处于事业起步期,但她始终希望能够事业与爱情兼得,而她认为汉森成熟可靠。
几个月后,她便宣布了和汉森订婚的消息。但事与愿违的是,《罗马假日》的成功让赫本成了巨星,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追求者众多,但赫本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比她大12岁、有过3次婚姻、有5个孩子的二三线演员梅尔·费勒,而且很快就结婚了。
这段婚姻,其实早有隐患。因为在《罗马假日》后,赫本已经是全球最高片酬的女演员之一。她如日中天的名声与费勒平庸事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费勒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就是与赫本合作的电影《战争与和平》,但赫本的演技远远超出他。
于是,费勒强势介入赫本的工作,赫本的剧本他必须先看,甚至删改戏份,自作主张,取消了赫本的好几个行程。
即便赫本很郁闷,但还是一次次地听从了丈夫,时常刻意隐去锋芒。
可惜的是,赫本的退让并未换来费勒的感激,等待她的,是费勒出轨的事实。
1968年,竭尽所能挽回婚姻的赫本,还是和费勒离婚了。值得庆幸的是,嫁给费勒的那几年,正是赫本的事业巅峰期。
她先后拍摄了《龙凤配》《战争与和平》《窈窕淑女》《甜姐儿》等电影,而1961年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更是当年最卖座的影片之一。
可以说,这部电影奠定了赫本不可动摇的时尚偶像地位。时至今日,半个世纪过去了,影片中穿着小黑裙、戴着珍珠项链的她,依然是优雅的象征。
不到3个月,他们已经在认真地谈婚论嫁。可是,赫本的母亲和身边的人都反对这门婚事,唯独赫本坚持已见。
她甚至认为,上一段婚姻的失败,是因为她的事业太成功。所以这一次,她必须放弃事业,专心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赫本怀孕了,她本以为多蒂会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但多蒂一点儿也没有成家的样子,甚至住在其他城市,流连于夜总会和脱衣舞厅。
赫本不幸地重蹈覆辙了,一次一次的妥协换不回丈夫的心,她终于绝望了。
赫本偶尔还拍电影,但人生的方向已经放到了慈善事业上。她不遗余力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唤起社会对落后国家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
1988年,赫本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开始了她新的使命。
她曾坐在货运飞机里的米袋上,辗转十几个小时,飞到充斥着战火与传染病的埃塞俄比亚。
她曾去到非洲的苏丹,参与联合国的“苏丹生命线”工程,帮助那些饱受内战之苦的人们。
她曾去往“被上帝遗忘之地”索马里,亲眼看到大批因传染病和饥饿而死去的儿童,像牲畜一样被装在卡车上运走,然后她不顾被传染的风险,爬上卡车,想要看那些孩子最后一眼。
她奔走于最穷、最危险、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些出于大爱的付出和努力,赫本受到了多国人民的爱戴和欢迎。
遗憾的是,赫本已经身患结肠癌。她在拥抱病童的同时,自己也遭受着病痛的折磨。
生命最后的弥留之际,儿子问她,还有没有什么遗憾?赫本说:“没有,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1993年,64岁的赫本在瑞士去世。好友伊丽莎白·泰勒伤感地说:“天使回到了天国。”
为了纪念这位“人间天使”,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授予赫本“吉恩·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
结语
赫本这一生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她生来便拥有过人的美貌、谦卑质朴的天性,这不光让她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也让她成为世人眼中的缪斯女神;
不幸的是,父亲抛弃她,两任丈夫背叛她,她对生活的希望在无形之中被消磨去了大半。
但即便如此,赫本依然将无尽的爱奉献给了困境中的孩子们,身体力行,燃尽最后一分光与热。正如同她说过的那句话:
在年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双手能解决很多难题,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