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余华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视觉志 Author 林晓风


作者 | 林晓风
来源 | 视觉志
ID | iiidaily



一年上十二次热榜的余华老师,这次又火了。

没想到的是,这次带火他的竟然是小某书。

在这条笔记里,一位小某书用户带着哭泣和石化的表情包,控诉《兄弟》这本书写得太虐了,倡导大家“避雷余华的书”。

言语之间,“忍你很久了”“好完美一男的”“梦女”“软弱小天使”等网络词汇层出不穷。


这不禁让人怀疑,她看的到底是名家小说,还是网文?

被同样对待的,还有著名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书里的主角思特里克兰德被用户大骂“抛妻弃子”,一举送上避雷榜单,就连知识分子聚集地豆瓣,也有用户言之凿凿,说“我觉得男主是个渣男”。

经典名著《红楼梦》,也没逃过部分网友的火眼金睛。


有人表示,《红楼梦》简直“毁三观”,贾宝玉不过是“中央空调”,而整本书讲的,是“海王和他的女人们”的滥俗故事。

好虐、梦女、渣男、海王…


这些网络形容词的堆砌,以及三观党的“追杀”,无疑将名著的格调拉低至了晋江言情区水准。


从什么时候起,网文思维控制了我们的阅读审美?


网文思维读名著

给名著套上晋江滤镜的行为,早就有苗头了。

网文圈一直用两个词——HE和BE,来指代作品结局的走向。

如果以大团圆的幸福结局收尾,那便是Happy Ending(好结局),简称“HE”。反之,如果作品以生离死别等悲伤结局收尾,则是Bad Ending(坏结局),简称“BE”。

喜欢看网文的人,有一部分是坚定的“HE”党,他们无法接受“BE”,期望每本书的收尾都像童话故事一样完美。

两年前,就有知乎用户发帖,将名著《简爱》称为言情代表,极力推荐阅读。

原因很简单,《简爱》是典型的HE,“坚强自强教师女主vs霸道高傲府主男主”是本书的CP属性(指书中有感情线的人物性格与搭配),一整个就是“磕到了”。
图源知乎@白山羊咩咩   

而余华老师被避雷的原因,也很明显,因为《兄弟》的结局“太虐了”——书中的主角是个老好人,对待周围人无微不至、始终善良正直,却落了个自杀的结局。这可是典型的BE啊!


有人建议,余华老师应该在书封上提醒读者,“BE,有刀,玻璃心慎入”,这样,“书的评价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当然,网文思维绝不止于简单追求Happy Ending,读者们更看重的,是三观够不够“正”。

在网文圈里,最受追捧的三观,无非就是“光明和纯洁”。言情文的男女主得是“双洁”,指双方从身体到心灵上都非常纯洁,没有被其他人占有过;两人的感情线要“1v1”,指双向奔赴、没有三角恋等“狗血”剧情;男主人设可以是“小奶狗”,也可以是“忠犬”,但必须一心一意爱女主;女主可“高冷”,也可“无脑玛丽苏”,只要满脑子都是对方就行。

当部分网文读者把这套三观挪到名著上时,你会发现,简直遍地都是道德警察。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小说《围城》中的主角方鸿渐,男女关系混乱不清,就该和《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并排站,一起被送进渣男圈。”

“《挪威的森林》必须避雷,书里全是色情描写,男主喜欢和死去兄弟的情人乱搞,还同时喜欢两个女人,妥妥地毁三观。”

“《乱世佳人》也能叫名著?斯嘉丽不过是心机绿茶婊,还暗暗幻想情敌难产死去,自私自利又恶毒。”

“《第一炉香》更不必说了,姑妈和侄女前后和同一个男人纠缠,不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
总之,大家设定了一套严苛的筛选标准,拿到书后,先看是HE还是BE,再看三观“正不正”,最后留下来的名著,没几本了。

没书看,怎么办?

有网文爱好者不满曹雪芹安排的三角恋,直接亲自动手,删掉薛宝钗一角,欢天喜地写起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同人小说,强行HE了一波。

还有人,半讽刺半当真地劝大家都去看《白雪公主》:

男女主既是“双洁”,又是“1v1”,最后还是Happy Ending,阖家团圆,多好。


上黑榜的名著,原本是什么模样?

在网文思维的“统领”下,许多值得传世的经典著作,都被铺上了一层言情滤镜。

那些名著本来的模样,你还记得吗?

《红楼梦》,如果用网文的方式打开,就是网友嘴里的“大三角”故事,贾宝玉是“海王”,林黛玉是“作精”,薛宝钗不过是“高段位绿茶”。
但,事实呢?

贾宝玉虽是“混世魔王”,但他批判八股文和程朱理学,不愿违背内心走上读书做官的道路。他对小姐、丫鬟一视同仁,感情丰富,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上的独立。

林黛玉生性孤傲,不屑于世俗的流行叙事和为人处世之道,她追求美感、追求艺术,追求个性独立、自由恋爱,是书中唯一与宝玉一起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

而薛宝钗,在世俗与理想的矛盾中纠缠,内心既痛恨黑暗的封建制度,又不得已圆滑处事、以求自保,她是许多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中之间的人物缩影。

如果只用狭隘、肤浅的价值观,就将红学家们研究几百年的《红楼梦》用“三角恋”概括,既可恶,又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再来看看被网友热议的《围城》。

书中主角方鸿渐买了假冒博士文凭,他既觉得其他女子“行为不检”,又抵抗不住她人的勾引,终是“被人玩弄”。他既要追求婚姻自由,又在结婚后感到十足失望,最终以离婚收场。

《围城》剧版方鸿渐   

用网文思维看,这就是一出“渣男伪造学历PUA女性”的大戏,没准又要被“避大雷”。

但事实上,钱钟书想描述的就是这类经不住诱惑的普通人,在面对精神危机时如何怯懦、如何矛盾。

这类复杂的文学人物,如果只用“渣男”标签概括,就会失去进一步讨论和批判的可能,丧失其本身具备的警示性,也辜负作者的初心。

在小某书被避雷一百次的《月亮与六便士》,在部分读者眼中,不过是“已婚男抛妻弃子逃生荒岛”的故事。

但原著中,作者想着重描绘的是一个人到中年的银行职员,突然发现自身使命后,为了追寻艺术梦想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

书中写道:

“我总感觉,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不大对劲儿。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总让我惊惧。我的心渴望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变——改变和不可预知的冒险,我将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 ”

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追求,难道不比所谓的渣男标签更值得关注吗?

 保罗·高更(思特里克兰德原型)画作   

事实上,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创作体系。

网络文学追求高甜、刺激、纯洁与光明,但严肃文学,则是复杂、多面,甚至“阴暗”的。

你很难用一句话评价严肃小说中的人物,因为大部分角色,都有极为幽深的内心,并非“霸道总裁”“娇妻”等标签就能概括。

在普世的道德观中,背叛、出轨、乱伦是无法被原谅、被认可的,但在严肃文学中,作者并不会对这些情节和人物加以评判,他只会用精妙的笔触展现这一切,然后,交由读者去领会和理解。

我们当然可以用“海王”“渣女”的标签,给人物盖棺定论——这是读者的自由,但同时,我们或许也会错过作者真正想传达的精神瑰宝。

我们正在失去严肃的能力

其实,将一切言情化、理想化的倾向,早就不局限在名著领域了。

位列豆瓣Top250的电影“爱在三部曲”系列,因为男女主重逢时都有了伴侣,每天都有网友怒骂两人“不守男德”“不守女德”。

年初大火的网剧《开端》,因为男女主结局没有在一起,被网友认为「BE了」,豆瓣评分骤降。
腾讯视频推出的素人恋爱综艺《心动的信号》,嘉宾频频被骂上热搜,原因是“没有从头到尾都喜欢同一个人”。

人们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不容侵犯的乌托邦世界——这里只有简单、光明和快乐,只有美丽、幸福和鲜花。所有的书影音文化内容,都要符合乌托邦的规则。否则,就出门右转,去“避雷区”待着吧。

在极致娱乐化的追求下,我们失去了严肃的能力。

有一部分人,不仅不能消化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和价值观,就连认真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的耐心都失去了。

如今,短视频平台上的解说博主越来越多了。

你会发现,当你和人讨论一部180分钟的长电影时,对方回答的“看过”不代表真的“看过”,他很有可能只是在APP上,花5分钟看完了解说。

当你兴致勃勃,想与对方沟通你花了大半年时间读完的书时,他或许已经利用上下班通勤时间,听完了180本世界名著。
庞博在《脱口秀大会》上吐槽,短视频是如此解读《红楼梦》的:

从前有个小姑娘叫小美,前世是绛珠仙草,后来喜欢一个男孩子叫小帅,但是没能嫁给小帅,后来小美死了,小帅出家了。

初听觉得好笑,再听只觉得可惜。
虽然,并非所有网文都是甜宠乌托邦,并非所有电影解说都毫无意义。

我想呈现的只是一种现象:

我们不再接受人性的复杂,只给人物贴上单维的标签,沉浸在言情营造的虚幻幸福感里。我们也难以消化故事体量的庞杂,恨不得一切文化产品都压缩成只有起承转合的流水线内容。

但是,生活本来就是复杂的。

光明与阴暗相倚,纯洁和肮脏共生。

你可以拉黑名著,却无法避雷现实。

尽管网络上有伸手就能获得的“乌托邦世界”,但我还是愿意沉浸在一本书、一部电影的故事里,与人物共历喜怒哀乐。

也希望你,能在书籍和电影世界中重新找回心灵被震撼的感觉。

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


点「在看」,坚持阅读,坚持思考

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


今日推荐,点击下文即可阅读

点【在看】

坚持思考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