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⑧ | 既要又要,说的就是你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经典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德勒心理学的精华。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让我们一起阅读这本书,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和真正幸福的可能。
我们会从连续留言互动10期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原创
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共同体感觉。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共同体感觉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
每个人既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也是共同体的一部分,把别人看成伙伴,学会关心他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共同体当中,才能获得归属感。不拘泥于眼前的小共同体,到更广阔的的天地中寻求位置,才能为人际关系的问题找到出路。
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究竟怎样与人相处才能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怎样做,才有可能改变生活方式?
而青年认为,哲人没有说到关键问题,也就是从课题分离到共同体感觉的发展路线。
青年:如何从课题分离中建立人际关系,最终形成“可以在这里”的共同体感觉呢?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该如何完成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生课题?
这些问题,您只是用抽象的语言蒙混过去。
哲人:重点就在这里——分离课题如何带来良好的关系。这里需要提到“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这对概念。
青年:什么意思?
哲人:让我们举例说明。在教育孩子或培养部下时,一般认为有批评教育法和表扬教育法,你认为应该选哪一种?
青年:当然是表扬教育法,人在表扬下做事会更加积极。
哲人:我要说明一下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关于以育儿活动为代表一切与他人的交流,阿德勒心理学都采取一个立场:不批评,也不表扬。
青年:为什么呢?
哲人:请试想一下,听到“不错嘛,你做得很好”这种话,不觉得有些别扭吗?
青年:的确会感觉不愉悦。
哲人:为什么呢?
青年:这种话中包含俯视般的语感。
哲人:表扬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无能力者做出评价的特点。“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之类的话,让父母和孩子无意中营造了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表扬的实质是操纵。
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否定赏罚教育,就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青年:可是,对孩子来说,被父母表扬是无上的喜悦吧,也会因为得到表扬而努力学习。
哲人:希望被别表扬或者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关系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你就是因为生活在纵向关系中,才希望得到表扬。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青年:这可以理解为“虽不同但平等”吗?
哲人:是的,平等即横向关系。有些男人骂家庭主妇“又不挣钱”“是谁养着你呀”之类的话,他们不明白公司职员和家庭主妇只是劳动场所和任务不同,完全是虽不同但平等。
青年:的确如此。
哲人:他们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害怕被女性瞧不起,也就是在掩饰自己的自卑感。
青年:也就是想要夸耀自己能力的优越情结?
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才会进行干涉。这其实就是操纵。
例如,命令孩子好好学习的父母,就是干涉的典型例子。也许本人出于善意,结果却是妄加干涉,本质上是想按照自己意愿去操纵对方。
青年:如果建立横向关系,就不会再有干涉吗?
哲人:是的。
青年:如果面对一个非常苦恼的人,总不能置之不理吧?难道是说一句“我若插手那就是干涉”,于是什么也不做?
哲人:请分清干涉和援助是两回事。干涉,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预;而援助的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
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不是居高临下地命令孩子学习,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青年:这种作用不是强制的吧?
哲人:是的。援助就像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阿德勒心理学将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人之所以害怕面对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纯粹是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
青年:结果不还得表扬吗?人在得到表扬时才能体会到自己有能力,继而找回勇气。
哲人:不对。人越得到表扬就越会形成一种自己没有能力的信念。假如你因为得到表扬而喜悦,那就等于从属纵向关系,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最终会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青年:这让人难以接受!既不能表扬,也不能批评,那该如何鼓励呢?
哲人: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因为评价性的语言基于纵向关系。“谢谢”“我很高兴”“帮了大忙了”这样的话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
青年:被别人评价“很好”的时候,不也能感觉到自己有所贡献吗?
哲人:的确,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贡献”一词很沉重。
青年:什么意思?
哲人:人怎样才能获得勇气?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获得勇气。
不表扬,不批评。
评价别人的话属于纵向关系,我们必须建立横向关系。
只有感觉自己对别人有用时,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由这些讨论内容,青年想起了自己的祖父。
青年:先生,您也许没有注意到您刚才说了非常荒唐的话,很可能是否定一切的谬论。
哲人:是什么呢?
青年:您说只有对别人有用,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反之,对别人没用,就没有价值。如果这样的话,刚出生的婴儿和卧床不起的老人,活着的价值就没有了。
就像我祖父,现在在养老院卧病在床,因为认知障碍连孙儿都不认识了,如果没人照顾根本活不下去。按照您的理论,我祖父这样的人就没有活着的资格。
哲人:我明确否定这一点。
你现在是用行为标准来看待他人,以此标准考虑的话,卧病在床的老人看上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因此,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青年:什么意思?
哲人:如果按照存在标准考虑,我们仅仅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价值了。
例如,假设您母亲遇到交通事故,有生命危险,这时候你根本不会考虑她做了什么之类的问题,你会感到只要她活下来就无比高兴。
青年:那是当然!但这是极端状态,日常生活完全不同!
哲人:不,也一样。我们看待他人时,往往会先虚构一个理想形象,然后以此形象做评价。
父母都希望孩子学习样样满分,上好学校,进大公司。如果跟这种理想的孩子形象相比,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诸多不满。
应该将孩子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和感激。如果能这样,就是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
青年:我活在这里,却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从孩子时代到现在,父母常常把我说成是没出息的弟弟,从不认可我。我在图书馆做的分类归架之类的事情,谁都能做。
这种状态下,能感觉到自己有价值吗?
哲人:从阿德勒心理学来看,答案很简单,首先与他人建立横向关系。也就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生活方式才能发生重大转变。
请注意,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像朋友那样对待,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的主张。
结 语
今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如何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是:不批评,不表扬;杜绝纵向的人际关系,建立横向的人际关系;不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看待别人。
这次辩论的主题关于人际关系。阿德勒心理学提出了共同体感觉这一重要主张。既然在人际关系中,共同体感觉是最终目标,那该如何建立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