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讨厌的勇气》⑩ | 甘于平凡,是一种幸福的觉悟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经典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德勒心理学的精华。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让我们一起阅读这本书,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和真正幸福的可能。
我们会从连续留言互动10期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原创
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建立共同体感觉的三个关键词——自我接纳、他人信赖以及他人贡献。人只有能够感觉到自己对别人有用,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他人贡献有时看不见,只要有“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受,即“贡献感”即可。在此基础上,哲人得出一个结论:幸福就是以自由为前提的贡献感。


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主张,人人都可以改变,随时都可以改变,人人都能获得幸福,当下就能获得幸福。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何获取幸福和人生的意义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平凡不代表无能



青年觉得,自己也许可以通过他者贡献喜欢上自己,由此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但是,仅凭这一点,就会获得幸福吗?


阿德勒心理学把一切烦恼归于人际关系,不提及自我实现式的幸福。在青年看来,这是一种逃避。


他认为人只有找到毕生追逐的梦想,并达成自我实现时,才能体会到幸福。尽管他还不清楚自己在寻找什么,但不想一直呆在图书馆,做着平凡的工作。


哲人:我不太明白你所说的自我实现式的幸福,具体指什么?


青年:因人而异。有人希望获得社会性的成功,有人拥有更加个人性的目标,也有人渴望创作出流传于世的作品。


哲人:明白了。其实,不论希望自己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都是为了达到引起关注、脱离普通状态的目的。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青年:不可能所有人都特别优秀吧?天才毕竟是少数,也不可能谁都成为优等生。


哲人:所以,阿德勒心理学非常重视一点——甘于平凡的勇气。



青年:甘于平凡的勇气?


哲人:为什么要让自己显得特别?是因为无法接受普通的自己。但普通和平凡真的不好吗?有什么不好呢?实际上大家都是普通人。


青年:先生要我甘于普通?


哲人:自我接纳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如果你能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之所以拒绝普通,也许是把普通理解为无能吧?普通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青年: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不留任何痕迹,不被任何人记住,即使这样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也必须做到自我满足吗?如果是这样的人生,我现在就可以舍弃!


哲人:无论如何,你都想要特别?


青年:您说的甘于普通,难道不是肯定懒惰的自己吗?我坚决否定这种生活方式!


哲人:你是说人生需要远大目标?


青年:当然!好比登山时以山顶为目标。


辩论至此,青年觉得“甘于平凡的勇气”是可怕的论调,他绝不愿意选择和大多数人一样,庸庸碌碌走过一生。虽然只能接受平庸的自己,置身于平庸的日常,但他决定奋斗。


哲人:假如人生是为了达到山顶的登山,那大半时光都在路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之际。


青年:可以这么说。


哲人:假如你因为意外或者疾病无法达到山顶,登山活动以失败告终。这种情况下,人生又算什么?


青年:那只能怪自己没有足以登上山顶的能力、体力和运气,仅此而已!



哲人: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与此不同。把人生当作登山,其实是把人生看成了一条线。从出生那一刻起开始的线,以死亡为终点。这种想法与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紧密相关,而且会把人生视为“在路上”。


青年:那么,您认为人生是怎样的呢?


哲人:人生不是一条线,而是连续不断的刹那。


青年:连续的刹那?


哲人:是的,是“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人们总是强迫年轻人过“线”一样的人生,上好大学、进好企业、拥有稳定家庭,这样的轨道才算幸福人生。但人生不可能是一条线。


青年:所以,您认为人生没必要进行规划?


哲人:如果人生是一条线,规划就有可能。但我们的人生只是点的连续,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人只能活在此时此刻



青年:您的主张不仅否定人生的计划性,还否定了努力!

自幼梦想成为小提琴手而拼命练习的人,最终进入了乐团。如果是没有目标和计划性,绝对不能实现梦想!


哲人:这是因为他的每一瞬间都活在“此时此刻”。梦想成为小提琴手的人,也许只专注于眼前的一首曲子、一个小节、一个音节。


青年:这样就能实现目标?


哲人:人生就像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跳舞本身就是目的,最终跳到哪里,谁也不知道。


换言之,当下做了,当下即完成。跳舞是如此,旅行等本身也是如此。


青年:啊,我有些乱了……


哲人:什么叫旅行?当你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朝着目的地出发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如果登山的目的不是登顶而是登山本身,最终能不能登上山顶都没有关系。


青年:您否定原因论的同时也否定关注过去,现在又否定计划性。您既否定往后看,同时也否定朝前看,这简直是要在没路的地方盲目前行呀!


哲人:既看不见后面也看不到前面,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



青年:您说什么?!


哲人:不妨想象一下站在舞台上的情况。如果会场开着灯,就可以看到观众席最里面,如果聚光灯打向自己,连最前排都看不见。

人生也如此。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感觉看到过去和未来。如果把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看不到过去和未来。


你是想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过去发生了什么、未来会如何,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应该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


青年:但是……


哲人:站在因果论的立场,就会把人生理解为基于因果律的长故事。虽然有趣,却是人生的谎言。


青年:阿德勒所说的人生方式不也是一种故事吗?


哲人:活在此时此刻,就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变事情,可以认真而严谨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青年:认真而严谨地生活?


哲人:例如,虽然想上大学却不想学习,这就是没有认真过好“此时此刻”的态度。考试也许是很久之后的事,也不知道该学到什么程度,但每天进步一点点,记住一个单词或者解开一个算式都可以。


总之,不要用线的形式去看到达了哪里,应该关注如何度过这一刹那。



青年:关注刹那?


哲人:一直想着将来要做的事情,等到有机会了去做,这是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也会认为“此时此刻”是准备和忍耐阶段。


青年:我承认应该认真过好当下,但我找不到理想和目标,我的“此时此刻”都是些毫无用处的刹那!


哲人:不要把人生想得太深刻,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如果认真过好每一刹那,就没必要令其过于深刻。


青年:您是说,假如我认真过好“此时此刻”,那每一刹那都是一种完结?


哲人:正是如此。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不活在“此时此刻”,是人生最大的谎言。


青年: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哲人: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时,阿德勒的回答是:人生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结 语



今天,我们了解到的是人生的本质,以及如何获得幸福和人生的意义。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廉价的优越性追求,倡导甘于平凡的勇气,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在自己所处位置中做出贡献。人生不是一条线,而是连续的刹那,所以人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换言之,人生如旅,应该注重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整个过程。


当青年最后追问人生意义为何时,哲人将阿德勒的答案分享予他:人生不存在普遍性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


读到这里,也就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结尾,我想起作家木心先生对人生的理解,可以说跟阿德勒心理学不谋而合: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以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生死两难。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只要我们过好当下的每一刹那,当下作出改变,就能体会到幸福。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插图取自电视剧《被讨厌的勇气》。


点【在看】,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好书
在看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