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爆火20年,这国产男神,至今无人超越

判官 十点人物志
2024-10-06


撰文|判官
编辑|三金
十点人物志原创



现在提到东北的文娱偶像,你会想到谁?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大多数人已经很难想起赵本山、小沈阳,而是会想到在短视频里爆火的千万博主。


比如用“风吹麦浪稻花香”bgm炸场的东北雨姐、与加拿大婆婆斗智斗勇的辽宁女人张踩铃,抑或是靠一首《野狼disco》火遍大江南北的宝石老舅,从网红圈跨界到娱乐圈的刘宇宁、李雪琴等。


然而,无论经过多少世事变迁,东北人心中唯一纯白的茉莉花、白月光、民间代言人,有且只有一位——范德彪。


人们在提到他时,鲜少直呼其名,一声“彪哥”,一生“彪哥”。


《马大帅》剧照


彪哥原本是电视剧《马大帅》中的男二号。他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赶上下岗潮,开餐厅倒闭,开诊所被查封,打架永远是被揍的那个,还被骗子忽悠……


但俱往矣,有的人只能被失败淹没,有的人却能屡败屡战,直到成为自己人生的第一主角。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送气炒菜,是彪哥的真实写照。


沈阳有家酒馆甚至开设了马大帅研讨会,线上线下二合一,将“品酒赏彪”深深结合进了东北人民的娱乐生活中,一时之间难以分辨美酒与德彪,孰美?


图源:小红书@过时俱乐部


呼和浩特市桃李巷33号开有一家范德彪精酿酒馆,slogan为“彪学从这里走向世界”,店内从装潢到酒器全部饰以范德彪的漫画形象,还出售多款口味的“范德彪精酿”。


不愧是彪哥,多年后依然照拂着大家的生意。



当彪哥的饰演者范伟凭借《漫长的季节》《一秒钟》等作品收获口碑与票房,依旧免不了每次都要在采访中重现范德彪经典台词,兜兜转转,归来依旧范德彪。


正值《马大帅》播出20年,我们想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这位东北永不落幕的传奇人物。


彪哥,为啥能称霸东北20年?



彪子是如何成为彪哥的?



2004年,《马大帅》在辽宁三套一经播出便大火,在沈阳地区收视率高达8%,创下了辽宁电视台收视的历史纪录。这个纪录一直等到两年后《马大帅第三部》播出才被打破,此时收视率已经达到15%。


故事中,由赵本山饰演的马大帅是土生土长的马家堡村民,因自作主张把女儿马小翠许配给村长儿子,遭遇女儿逃婚,只得进城找女儿。


进城的马小翠投奔了在娱乐城当保镖的自家舅舅范德彪,而马大帅进城后却遭遇一系列倒霉事:丢了钱包,又丢了小舅子地址,只得流落街头当街卖艺,后来还被抓到了拘留所。


范德彪得知后前来解救马大帅,带他回娱乐城,两人见到已经在歌舞厅打工的马小翠,但马小翠执意不肯回去,马大帅只好留下打工替小翠还彩礼钱。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随着马大帅进城而展开。


马大帅的寻彪启事


制片人赵钢策划拍摄《马大帅》时,本意是想拍一部讲述“三农问题”的系列电视剧,“《马大帅》第一部关于‘农民进城’,第二部是‘农民办企业’,第三部讲的则是进城农民马大帅重新回到农村。”


讲述农民故事的电视剧,赵本山不是没有拍过,2002年播出的《刘老根》系列亦是经典之作。但《马大帅》不仅超越了《刘老根》,还让国产剧走向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巅峰。


这不得不提到《马大帅》的编剧白铁军。


白铁军是东北锦州人,1997年就特招入伍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创作室任编剧。在编写《马大帅》之前,他的《无雪的冬天》和《没完没了》同样相当经典。从这两部作品中,已经可见他最擅长的是以犀利的笔触,严肃又不失诙谐讲述底层小人物的辛酸苦辣。


《没完没了》剧照


《马大帅》结合了赵本山的东北喜剧风格和白铁军的严肃深沉纯文学基调,便产生了奇异的效果。


乍一看,太土了。再细品,纯佳酿。横批:千古绝剧。


文本的经典是一方面,两位主演赵本山和范伟亦功不可没。


彼时,赵本山和范伟已经凭借《卖拐》《卖车》两部小品成为家喻户晓的铁杆搭档。对于电视前的全国观众来说,看赵本山和范伟演姐夫和大舅子,无异于把春晚搬到了日常生活。



赵本山饰演的马大帅拿的是妥妥的大男主剧本,十分符合当时社会主流的喜好,自知苦但从不言苦,是吃苦耐劳的标准中国人是也。


相比之下,范德彪这个老舅角色就十分“抽象”了。


曾有人这样形容他——


辽北地区著名狠人,水库浪子,开原市几场著名恶仗的主打人,桂英风味饭店行政总厨,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总经理的保镖兼保安部经理,德彪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原市液化石油气总公司首席送气员,彪记靓汤总经理,大帅打工子弟学校常务副校长。


这段话基本概括了他在《马大帅》系列的一生。


初登场,彪哥是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吴总经理的保镖。黑西装大墨镜,嘴里嚼着口香糖,在台湾偶像剧的霸道总裁们还没有侵袭内地时,彪哥就是本土霸道总裁鼻祖。



他的自我介绍十分气派:“我曾经,年少轻狂,打打杀杀,堪……堪称辽北地区,著……著名狠人。”


彪哥文武双全。对付闹事的流氓咔咔一顿闪电五连鞭,武术大师马保国看了都要尊称一声宗师。


彪哥的武力值可见一斑。


彪哥对背诗也信手拈来,无论是“床前明月光,粒粒皆辛苦”,还是“举头望明月,更上一层楼”,主打一个幽默就在不经意间,可以说是早期二创鼻祖。


此外,彪哥也是创业达人,gap学家。从维多利亚离职后,彪哥投入创业大潮,成为早期融资经理,然而p2p暴雷也落到了彪哥头上,为了还债,彪哥发奋图强,灵活就业,成为开原市液化石油气总公司首席送气员。


这次的创业磨练了彪哥的心性,重振旗鼓后他又投身进了餐饮行业,创立“彪记靓汤”。


屡战屡败,彪哥依然没有放弃,决定走唯心主义发展路线,创立了彪哥解梦馆,被查封后又“拜师”弗洛伊德,开了辽北精神分析研究所。正所谓,“古有奥地利国弗洛伊德,今有辽北地区范德依彪。横批,志同道合”。


放在今天,投身玄学的年轻人都得叫彪哥一声前辈。


当一切梦醒后,彪哥顿悟了世间真理:看人生豪迈,全TM瞎扯淡。为此他十分伤神,甚至试图自戕。他在人生谢幕词中写道:“现在,我要吃上一瓶安眠药,一觉睡它五百年。睡醒之后,一个崭新的德彪将重新屹立在辽北大地上。”


好在后来范德彪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屹立在辽北大地上的,依然是那个德彪。



历经生死后,彪哥终于从“彪子”晋升成为了“范德依彪”,距离真正的东北偶像只差一步之遥。



彪学宇宙,狂彪不止



彪哥还缺什么?


在《马大帅》系列播出一段时间里,范德彪仍然停留在固定圈层,而让范德彪超越范德彪,成为东北全民偶像“彪哥”的背后,不得不提到用二创作品将范德彪送上神坛的“彪学家们”。


最早的“彪学家”,大约诞生自2006年建立的彪哥网。


在撰写本文时,笔者百度了这个网站,惊讶地它发现还能打开,页面朴实无华,凝固了互联网头十年的沧桑。


2006年,《马大帅3》热播之际,网友自发建立了彪哥网。


网站涵盖了彪哥简介、语录、图片、音频、动图、视频、保留曲目等,比如今的明星超话有过之无不及。


这个网站实打实证明了,彪学并不是一个凭空出现的概念,无数前辈身体力行地为彪哥撒过热血。


不过,除了彪哥网,早期的彪学并不成气候,营销号们只是搬运着范德彪的人生语录和搞笑名场面,就像搬运王志文在《天道》《黑冰》里振聋发聩的演讲那样,“我们不生产梗,我们只是国产剧的搬运工”。


彪学真正的发扬,要仰赖2019年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和随之而起的二创博主们。


当脱离了千禧年初的苦大仇深社会情绪后,混迹于互联网上的Z世代们,以一种戏谑的解构方式,消解着大众最熟悉的经典,来达成对无法挽回的时代后果的和解。


其中,《马大帅》和以范德彪为代表的东北文娱作品,无疑是最好的抓手。


以范德彪为主轴,彪学家又分为不同流派。


@德彪的奇幻冒险 无疑是开山宗师,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博主为彪而生,因彪而盛。在他发表的93个视频里,含彪量大约90%。在他的视频里,你能同时看到鬼畜、蒸汽波与王家卫风格的有机结合。



他第一条视频《德彪往事 龙城岁月》,基于杜琪峰电影,将范德彪捆绑销售,效果令人震撼。因此被后世称为“彪学类电影开山之作”。


其作品明确了以王家卫电影为灵感,以蒸汽波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彪学类电影发展道路,为日后彪学类电影打下坚实基础,


彪学家们将王家卫电影里的原声片段,如《花样年华》《春光乍泄》《一代宗师》《重庆森林》与范德彪相关剧情进行拼贴,一时之间,观众也分不清画面里笼罩着的是香港的潮湿还是铁岭的冷风。



几乎所有经典电影都没逃过“范德彪”的二创制裁,后来才有了“一部《马大帅》,半部电影史”的评价。


2019年到2020年间,一群风格迥异的“彪学家”纷纷涌现。


@_青红造了个白 是彪学家中的狂野鬼畜派,在其他人眼里畏畏缩缩的彪哥,摇身一变成了《咏春·彪问》,真正为“辽北第一狠人”正名,彪哥的咔咔一顿挠绝不是三脚猫,而是中国真功夫。



当然,也有像@王左中右、@酒红色的心、@人民彪学家这样的集大成者,在他们的超越认知的无限解构里,范德彪已然走出铁岭,走向世界。



当人们注意到由彪学家引发的“彪学”时,它已经形成一股风暴,席卷了各大平台,存在感并不亚于“红学”“甄学”,成为一次文艺奇观。


在彪学宇宙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狂彪不止,彪哥永生。


由彪学带动的东北文艺复兴,我们或许可以看作年轻人对没落的东北的集体缅怀。


沉迷德彪二创视频的观众曾在评论里写到:


“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清末明初大量移民的涌入,加上黑土地的原始富饶,使得其人民具有别于关内人的一股冒险的气质。无论是闯关东,还是张大帅的发家史,还是解放后剿匪及工业化建设,这些都是构成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气质的来源。马大帅具有的魔幻现实主义气质,就是来源于此。”


解构东北,何尝不是一种精神抚慰和镇痛呢?


在“彪学”火爆前,人们对东北的缅怀也曾出现在如沈阳网红虎哥、刀哥这种混迹在短视频上的抽象小伙身上。


虎哥和刀哥可以看作彪哥的现实替身。他们曾在沈阳大街向杀马特宣战,随后双方在线下进行了激烈的“火并”。但他们的每一次整活,都再次强调一个事实——彪哥始终无法被复制。


随着虎哥被直播平台封禁,他和他好兄弟们以及“东百往事”一起,被扫进了互联网的垃圾堆里。



无法超越的彪哥



归根结底,时代选择了彪哥,但彪哥超越了时代。


上世纪的东北下岗潮造就了许多不同的文艺形象,大致可以分成这样三类:城市游民、东北“业余”黑社会、下海的女性们。


电影《下海》讲述了一群东北女性去巴黎“务工”


虽然管虎导演的神作《生存之民工》与《马大帅》同期出现,同样聚焦东北进城打工的农民,但始终缺少《马大帅》那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意味。


正如那句流传已久的经典评论所言:“人类迄今为止,只有两部文艺作品说透了人对自身局限性的焦虑以及对这种焦虑的突破。一部是《浮士德》,另一部是《马大帅》 。”


而近年来,《钢的琴》《白日焰火》所代表的东北伤痕电影口碑爆棚,还有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作家接力式舞动着“东北文艺复兴”的大旗。一个活在文艺作品里的“东北”火了。


这些文艺作品讲述了许多类似的故事和人物,但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来说,都淡淡的,也都有着彪哥的影子。


《平原上的摩西》剧照


去年,《漫长的季节》热播,导演辛爽甚至对《马大帅》进行了一次隆重的叫魂。



不仅维多利亚娱乐广场被1:1复刻,甚至灵魂角色之一侏儒门童也被保留。秦昊扮演一个高学历且被驯化的“范德彪”,他也研究弗洛伊德,但变成了和女友聊天的情趣。


秦昊的彪哥,像是在cosplay(角色扮演),只见皮肉不见骨。



然而最怅然的是,曾经给予彪哥灵魂的范伟,已然走向了彪哥的反面。


剧中,范伟饰演的王响是吃苦耐劳的“马大帅”和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范德彪”的结合体。换言之,甚至连范伟本人,都无法再还原彪哥所承载的意义。



“维多利亚今犹在,不见当年范德彪”


归其原因,范德彪是难以复刻的。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然。


他爱吹牛,爱做梦,爱折腾,他是joker,是极致的理想主义者,是中国精神病人,也是每一个拼命折腾人生的庸碌之辈。


在彪哥身上,你可以看到你爹、你老舅,甚至你自己的影子。


他的人生也真如绝大多数中国人那般,大俗之下是大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已经超越其本身,成为一种哲学象征和精神图腾。



学者杨慧曾在文章中指出:“范德彪这个形象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的喜剧性下面有悲剧性做坚强支撑,他演绎了一个关于心灵的迷失与寻找的严肃故事。”


这何尝不是当下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呢?


爱做梦的彪哥,不是孤勇者,文艺作品中或许不再有彪哥,但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是彪哥。


过了20年、50年,彪哥也依然会被观众铭记。大家聚在简陋的小酒馆,在贴满彪哥海报和语录的环境里,交流着对这部作品的看法,吹牛洒水捧杯,互谈着自己狗屁一样的人生。


彪学盛行,与其说我们是在致敬彪哥,不如说是在祭奠曾经的自己。



今日推荐,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在看】
你看过《马大帅》吗?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