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时间 放不下的乡土
2016年10月,作为致朴基金会的出发项目“看见彩虹:乡村儿童原生绘画大游行”顺利举行。7351名乡村儿童参加,每个参与的孩子都得到了一张纪念证书。
但是,看见之后呢?
我们发现,仅有看见是不够的。
”
2018年3月,我们开始执行第二步:乡村美育课程共创。
“乡村美育地方课程建设”是“致朴乡村美育”的一个子项目——自主开发趣味性、操作性强并与生活连结紧密的儿童美育课程。用课程带动乡村本土美术教师的训练,重塑他们的美育认知,并促使、激励他们敢于、乐于开设美术课,从而提高美术课开课率和美术教学品质。
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致朴美育”第一个自主原创课程——《看得见的时间,放不下的乡土——中国传统节日美育课程》 共创历时十五个月。来自常山县11所乡村小学的15位老师以及近1700名学生参与了课程共创过程。
常山县辉埠小学(徐雯婷、史斓雅懿老师)
常山县东案小学(朱林燕、刘婷婷老师)
常山县青石小学(姜俊老师)
常山县白石小学(姜昱老师)
常山县钳口小学(汪凯乐老师)
常山县球川小学(何萱、王甜甜)
常山县宋畈小学(江春霞老师)
常山县五里小学(徐梦圆老师)
常山县同弓小学(陈雯老师)
常山县二都桥小学(钱长江老师)
常山县新桥小学(樊小平、刘念老师)
该课程选择了“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四个节日作为表达内容,每一个内容按照“食物”、“自然”、“仪式”、“赏析”四个维度梳理出适合在小学阶段作为美育表达对像的题材,同时为这些题材匹配了相适应的美术表达手法。
过去,老师们面对美术课总是纠结于:
“这节课要画什么?”
“孩子们不知道该画什么我怎么办?”
“孩子们不喜欢画我该怎么办?”
“孩子们的画都是一个模样的我该怎么打分?”
“孩子们画得不像的时候我该怎么评价?”
“我自己不会画怎么教学生画?”
这一年,我们引领老师们在美术课堂上做的最大的改变就是:解放孩子的想象力!
不再给他们“范画”
不再给他们“对错标准”
不再要求他们“画得像”
不再限制孩子们“自由发挥”
不再仅仅用一张纸“画遍”整个学期……
老师们是这样做的:
和孩子们分享节日的故事
让孩子们回家和家长讨论节日的风俗
指导孩子们走出家门去探究大自然
让孩子们编写自己的关于节日的故事
组织孩子们分组合作讨论碰撞……
当孩子们脑子里节日的情绪、意向越来越清晰,表达的欲望越来越浓重,老师就把孩子们喜欢的材料给他们,然后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表达环境,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玩起来……
于是,“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表达”便产生了。最后,分享、鼓励“我的不一样的表达”。
一年以后,从课堂里产生了三千多件完全不一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