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

其他

活动推荐|寒假志愿者招募:走,带上家乡的小朋友,找年味儿去! | 2023年乡潮青年行动(开放课程包申请)

小时候,年味儿是亲戚朋友拎着大包小包走下大巴车的时候;是大人们都取上崭新的钱,准备给娃娃老人包红包的时候;是看到屋梁上悬挂着一条条腊肉、香肠的时候;是钟敲十二点,不由自主和电视里合唱起“难忘今宵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致朴·小而美”回顾|No.10味道的样子 :去感受,而不是概括

10月,我们开启了新一学年的“致朴·小而美”美育行动,继续与乡村老师们,在亲身体验、实践探索中发现美育。在第10期活动——“味道的样子”中,安静老师带领来自全国的15位伙伴,用两个打通味觉与视觉的小活动,发现平时习以为常而被忽略的美。让我们一起通过文章,回顾一下吧。在线上体验工作坊中,安静老师带来了两个有趣的体验活动:“甜与咸”和“猜猜我吃的是什么”。在“甜与咸”中,大家分别“品尝”了砂糖和食盐这两种最寻常、微小又相似的调味品。当它们在嘴里融化的时候,体会每一秒的变化,捕捉脑海里浮现的联想,用线条、形状和人物形象去描述和表现它们。当老师们分享自己创作时,我们都惊讶地发现,大家对于“甜”和“咸”有着如此丰富与不同的感知。“灯盏窝”老师觉得食盐给她的感觉就像一个尖锐的矩形,在嘴里的刹那间,竟有一种被闪电击中的感觉。冯海燕老师说自己画的甜小人和咸小人有大小、胖瘦的区别,因为“一吃甜的就很容易胖呀”。想象接着不断涌现。有老师感受到的盐是“砰”一声在口腔里爆炸,是敲锣打鼓,是妈妈在厨房里扯着大嗓门。品尝砂糖时,“脆柿子”老师感受到有颗粒感的甜,所以描绘了一个弹着电吉他的小女孩。安静老师惊喜得指出,这不就是味觉、视觉、听觉三者之间的互动吗。也有伙伴觉得,糖在舌尖仿佛产生一圈一圈的涟漪,在心里晕开来。现场伙伴听完这个形容,分享道,“以后看到涟漪,也会觉得甜甜的”。在“猜猜我吃的是什么”小活动中,游戏带来了更多的快乐。老师们都准备了一样神秘的食物,再一次用心品尝并描绘出来。“它是一个外表普通、平平淡淡的人,内心有一个细小的缺口。”“吃到它的时候会有沙沙的声音,以为咬到了沙子。我觉得它会是一个很有棱角的个性女生,看起来不易接近,但走近一点又觉得它很可爱。”你能猜出,它们是什么食物吗?现场,大家的好奇心也被激发了起来,在“猜谜”与“揭秘”中,认识了许多特产,也重新认识了好多平常的食物。比如那个外表普通、平淡,内心有细小缺口,却又让人回味无穷的居然是花生。这些对于寻常物的小小发现与联想,也许就是我们希望老师们和孩子们,能够体验到的“小而美”吧。在体验活动后,行动发起人安静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感知和美育的理解。“甜”或“咸”,两个简单的词,帮助我们有效地传递了信息,如同许多“知识”、“概念”,是必要的。但有时,这样的概括却会令我们变得懒惰,不再真实地感知,进而不再发问与思索。而感知,正是“美育”中最希望唤起的。杜威的“experience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教师招募|No.11“致朴·小而美”美育行动:推开世界的门

亲爱的浙江乡村小学教师,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教师招募|第一期致朴·美好教师成长营:自然与童年的礼物

这期成长营原本是计划在年初举办的,一切准备就绪,但由于疫情延期了。与大家相聚的约定,一直挂念在心中。最近,省内疫情稳定一些,也到了最怡人的秋天,我们期待能在国庆假期与老师们相聚。成长营也将开放第二轮教师招募,您可以阅读本推文并添加工作人员报名(第二轮招募期:9月16日-9月20日12:00)。2022年,是致朴聚焦“大美育”战略落地的第一年。“致朴·美好教师成长营”,是“看见彩虹·以美育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策略的系列行动之一,以培育教师审美素养、人文素养与教学素养为目标,每期聚焦一个主题,通过线下深度体验、伙伴联结、实践方案共创及校园实践与反思的方式,陪伴教师自我成长。我们将搭建乡村教师美育素养成长模块与路径,老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专题模块,深入学习。2022年,我们将举行三期成长营,期待你的参与。回忆小时候,是否有一棵树、一座山、一条河、一片沙或一块石头,联结着你与童年?我们从自然中来,最终也将回到自然中去,自然的力量深刻地记录在我们的基因之中。生活方式的转变,重复的日常,让我们忽视、甚至有些麻木了。我们不再为日出惊叹,淡漠了对寒冷或炎热的感受,忽略了一片树叶向我们发出的信号,也不再抬头观星。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啊,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孩子。让我们睁开眼,看看环绕着我们的自然的礼物吧。致朴致力于协同伙伴,让每一个孩子获得适合其生命成长的教育,而乡村老师是我们最重要的伙伴之一。致朴以为,只有乡村老师自己得到美好的生命体验,活出完整的生命状态,才能有效地支持儿童生命成长。2022年开始,致朴将战略聚焦大美育。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而是所有通过美的事物、美的方式,让老师与孩子发现美的自我、建立美的关系、感知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教育活动。新学年,新开始。我们想邀请你来到【第一期致朴·乡村教师成长营:自然与童年的礼物】在自然的环境中放松自己,让自然万物,让一群爱美、爱自然、爱自己、爱教育的同道伙伴与你链接,彼此蓄能。提高感受力与自我的内在力量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美育的目的当然不只是认识植物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建立我们与自然世界的联结与共鸣,从中关照到自我、创造契机,去感知自然的美、自然的力量,发现脚下砖块的细缝中,也有生命在顽强地生长。启发我们利用在地资源,融入学科教学自然美育是乡村教育独具的优势——无处不在、零成本、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自然是乡村教育最好的资源;自然美育可以将各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美丽的色彩、线条,有几何的奥秘,有季节时序,有劳动与收获,有诗有歌,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有所发挥。-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教师招募】 致朴·美好教师成长营(第二期):个体心理学与正面管教

2022年开始,致朴战略聚焦大美育。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而是所有通过美的事物、美的方式,让老师与孩子发现美的自我、建立美的关系、感知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教育活动。第二期“致朴·美好教师成长营”将聚焦“美好的师生关系”,在浙江省内乡村学校招募30名教师,以个体心理学与正面管教为内容方法,以“赋能教育者心理课”、“幸福班主任实操课”、“班会实践督导课”为主题板块,从教师自我的需要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建构高效班级管理与美好师生关系。为何现在的孩子缺少学习和生活的动力?除了奖励、惩罚或是竞争的方式,还有什么更长期有效的方式,让孩子建立内驱力?班里总有几个“问题学生”,该怎么引导和支持他们?总是被学生团团围住,解决他们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身心疲惫。正面管教并不陌生,道理都懂,可做起来,又做不到,该怎么办?要树立“威严”才能震住孩子们,可有时又不太喜欢自己凶巴巴的样子。认识自我与自我成长的力量我们不仅关注具体方法,即正面管教的“术”,更回归到它的的底层——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在第一模块“赋能教育者心理课”中,我们将通过5期线上体验式学习,在安全的场域中,自然地打开自我,追寻记忆,回到童年,探索感受、想法和行为...来逐渐更新我们的信念系统,让内心真正成长。只有当我们相信自我的力量,才能够建立起相信孩子的底层信念,让行动更长远有效。正面管教(Positive
2022年6月9日
其他

【教师招募】第三期致朴·浙江“小而美”美育行动(儿童节)

儿童节将至,我们将在第三期“致朴·小而美”美育行动中发布三个特别适合这个节日的小活动,不止小朋友可以参与,老师们也可以在体验中,找回心中的“大儿童”,让我们一起体验“美的自我”、“美的关系”与“美的生活”吧!经过前两期的小而美行动,我们和许多伙伴逐渐熟悉起来,这一次,致朴将一如既往地将老师们的美好体验与情感表达放在首位。我们相信当老师真实地感受过美的力量,会更享受美育实践,更愿意把美的体验分享给乡村的孩子们。同时,我们也将邮寄本次活动所需的特殊材料包,帮助老师们更便捷地开展行动。期待大家能在六月,和孩子们一起玩起来,在活动中感受到彼此的理解与爱的流动,收获更多作为教育者的成就感。如果你是第一次听到“致朴·小而美”美育行动,也许下面的文字能帮助大家了解“小而美”,期待你的加入!亲爱的浙江乡村小学教师,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教师招募】第二期致朴·浙江“小而美”美育行动(春季)

●为什么是“美育”?美育重视过程与体验,让每个人都沉浸在其中;美育无处不在,在一场雨中,在每日的午餐中,在你我的对话中;美育,同时滋养了儿童和老师。美育,也是现在应试与功利教育之下,我们迫切需要的。
2022年3月6日
其他

心是战略的力量来源

春节将至,致朴基金会约我写一篇文章,谈一下对致朴战略规划过程的观察。我借机总结2021年我在公益战略观上的一个进步。这个进步,来自于我参与CDR伙伴战略过程的体会,包括致朴基金会,也包括联劝、德胜、文雅、安利等基金会。我向大家学到了很多,在此一并感谢。
2022年1月26日
其他

“致朴·小而美”行动第一期回顾|教师:在行动中看见美育

“致朴·小而美”行动学习,是“看见彩虹·以美育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年4期共12个校园美育活动。我们为老师提供活动方案、线上共学、实践与反思、社群支持和小额活动经费,在每期4周的学习和行动中,助力老师在“小”的观察反思中理解教育本质,在“小”的学习中尝试一个美育活动方法,在“小”的实践中获得成就感。11月,我们开启了第一期“致朴·小而美”行动,全国优秀教师王晓野老师、艺术教育设计师Sophie老师,以及专注于科学和人文融合的课程设计师小罗老师作为支持者,在线上分享了他们的教育思考,并围绕【美的自我】、【美的关系】、【美的生活】,提供了三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供老师们实践参考。来自全国的27名乡村老师参与了线上的学习,之后15名老师在自己的学校里进行了实践。或是在课堂中使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式,或是尝试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在“小而美”的实践中,老师们对美育有了一些更直观的体验和理解,收获了一群有着同样思索和追求的伙伴。行动回顾行动一
2021年12月20日
其他

【教师招募】致朴·浙江“小而美”美育行动计划

亲爱的浙江乡村小学教师,你好!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你是否也曾遇到以下这些困惑:●孩子们好多身心成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但不知从哪儿入手帮助他们●觉得自己在原地踏步,想要学习成长却没有方向●想要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现状,可是缺少同伴和支持,容易半途而废●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慢慢丢失了作为一名老师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2021年10月26日
其他

【案例集】2021“理解儿童画”线上共学

我们该如何通过艺术创作理解儿童,给予他们支持而不是限制,让他们可以更自由、更具有创造力的表达自我?2021年春季学期,我们以“理解儿童画”为主题,邀请资深儿童美术教师潘晓明与教师一同[线上共学],在四期主题(表现力、想象力、情感表达、美感)共学中,我们基于课堂作品案例,以“发现-提问-观察-反思-分享-联结”的共学方式,让这些疑问慢慢清晰。四个月里,共12位来自浙江省常山县、湖南省溆浦县的教师参与了学习及案例分享,汇集为12个凝结老师们实践与思索的案例。您可以在此点击阅读或收看回访视频。导学:理解儿童,从理解儿童画开始点击阅读:"理解儿童作品"线上共学
2021年10月15日
其他

“理解儿童画”线上共学05|儿童画中的美感

我们该如何通过艺术创作理解儿童,给予他们支持而不是限制,让他们可以更自由、更具有创造力的表达自我?2021年春季学期,我们以“理解儿童画”为主题,邀请专家潘晓明与教师一同[线上共学],在四期主题(表现力、想象力、情感表达、美感)共学中,我们将基于课堂作品案例,以“发现-提问-观察-反思-分享-联结”的共学方式,让这些疑问慢慢清晰。第四期回顾儿童画中的美感导学分享:儿童艺术创作中的美感分享人:潘晓明美感是什么捕捉到美感的过程,是从“本真”中感受到“善”,从而触及到我们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切之美。如果我们仅仅把美感局限于好看或者是美丽,这个概念就过于狭小。美的范围实际上很广,例如“崇高之美”、“慈爱之美”、“刚强之美”、“优雅之美”。这个排列是无穷尽的,只要生命不止,美即无限,它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范畴。
2021年9月2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理解儿童画”线上共学04| 儿童画中的情感表达

我们该如何通过艺术创作理解儿童,给予他们支持而不是限制,让他们可以更自由、更具有创造力的表达自我?本学期,我们以“理解儿童画”为主题,邀请专家潘晓明与教师一同[线上共学],在四期主题(表现力、想象力、情感表达、美感)共学中,我们将基于课堂作品案例,以“发现-提问-观察-反思-分享-联结”的共学方式,让这些疑问慢慢清晰。第四期预告第三期回顾儿童画中的情感表达导学分享:儿童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分享人:潘晓明绘画中的情感表达是艺术追求的目标在诸多绘画的元素里,我最看重情感表达,它是现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很多画家抛开具象,不着重于“像”或者“不像”,而是将自我情感的表达作为非常重要的核心,作为艺术的追求目标。不管是在儿童绘画、成人绘画或原始绘画中,以个人生命意识和生活体验作为创作的源泉,从他内心而来的创作,都是相通的。所以,绘画的情感表达是我们作为人,从出生的一刻起,在情绪、心理需求、精神发展中找到的一个出口和一个载体。我们怎么去形容这个世界,如何展示我们的内心,绘画就是我们内心的窗口。
2021年8月12日
其他

“理解儿童画”线上共学03|儿童画中的想象力

我们该如何通过艺术创作理解儿童,给予他们支持而不是限制,让他们可以更自由、更具有创造力的表达自我?本学期,我们以“理解儿童画”为主题,邀请专家潘晓明与教师一同[线上共学],在四期主题(表现力、想象力、情感表达、美感)共学中,我们将基于课堂作品案例,以“发现-提问-观察-反思-分享-联结”的共学方式,让这些疑问慢慢清晰。第二期回顾儿童画中的想象力导学分享:儿童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力分享人:潘晓明想象力是什么?想象力是一种依靠已有形象进行
2021年6月3日
其他

“千语千寻:关于儿童的问与答”小程序上线!快来提问吧!

致朴与其他四家伙伴共同发起《千语千寻——教育行动者关于理解儿童的对话》项目,期待在和伙伴们提问与回应的互动中,一点点靠近儿童,理解儿童。
2021年6月1日
其他

“理解儿童画”线上共学02| 儿童画的独特审美价值与评价标准

我们该如何通过艺术创作理解儿童,给予他们支持而不是限制,让他们可以更自由、更具有创造力的表达自我?本学期,我们以“理解儿童画”为主题,邀请专家潘晓明与教师一同[线上共学],在四期主题(表现力、想象力、情感表达、美感)共学中,我们将基于课堂作品案例,以“发现-提问-观察-反思-分享-联结”的共学方式,让这些疑问慢慢清晰。第二期预告第一期回顾儿童画中的表现力导学分享:理解儿童,从理解儿童画开始分享人:潘晓明“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
2021年4月24日
其他

让更多人理解儿童,你愿意和我们一起行动吗?

我们诚挚邀请61家有志于“理解儿童”价值倡导的个人或机构,参与这场旨在让教育行动者理解儿童的联合倡导,一起为理解儿童发声。一个人大约30年前的某一天,杭州市五四职业中学年轻的班主任骆筱红,发现一个平日里挺守秩序的学生一整天没来上课。按规定她应该把情况报告给学校,这个学生会受到校纪处分。第二天,骆筱红问这个孩子昨天去哪里了,孩子沉默不语。骆筱红说:“如果你能向老师保证,昨天你并没有去做不好的事情,老师可以原谅你的旷课行为。”这个内向的男生坚定地说:“老师,我向你保证,我没有。”面对校规,骆筱红选择了站在学生这一边。她知道,对这一群在初中就被贴上“失败者”标签的职高学生而言,相比“惩处”,他们更需要“信任”。这不是她唯一一次破例。在杭州这所聚集了人们眼中“最不听话”的学生的职业学校里,她渐渐成为学生们的朋友,一个值得信任的可以给他们支持的成年人。很多年后,在一次班级聚会上,那个男生告诉骆筱红,那天他旷课,是去送了那个自己暗恋的要离开杭州的女生。如今,骆筱红当年的学生虽然并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们都在这个城市里从事着最普通的工作,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日子过得安稳而幸福。骆筱红至今保存着一位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当时她已经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如今那位女生从事美术馆展览策划工作已近二十年。在信里,当时正读高二年级的她这样写道:在这个学校,我明白了一个词语,就是“自己”,以前我是“失败”的自己,我不会明白什么峰适合自己爬,什么水适合自己游。但是,来到这里,我渐渐地开始学着“找自己”。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山路,寻一条适合自己的河
2021年4月8日
其他

“理解儿童作品”线上共学 | 孩子创作的过程才是教育发生作用的过程

作品,不是致朴美育课的目标,孩子创作作品的过程才是教育发生作用的过程。基于这样的原则,从本月开始,致朴推出“理解儿童作品”线上共学系列分享。邀请具有25年从业经验的儿童美育工作者潘晓明老师,领衔讨论,和乡村美育老师共同探讨“儿童美育”的话题。本次共学,缘起于2020年12月18日在浙江衢州常山县乡村小学的一次致朴·美育教学研讨会。三堂研讨课之后,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作品展,以及关于“理解儿童作品”的主题交流。本次活动我们邀请了长期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工作的潘晓明老师、台州学院路小学的美术老师吴倩倩,和乡村老师一起探讨、碰撞,给老师们带来了更为深入的、不一样的思考。主题线上共学系列课程开播之际,我们把那次研讨的主要信息分享给大家。作品是课堂和孩子最终的呈现,如何去评析孩子们的作品,对美术老师而言,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致朴美育的原则之一是“不一样、不评比、不淘汰”。在这个原则之上,我们也希望和老师一起探讨“一幅好的儿童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当然,它不只表现在最终呈现出的作品的状态,更多是体现在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潘老师说,很多美术培训班的宣传中,常常提及孩子在接受培训后的成长和变化:画的多具体,画面很清爽、很饱满、很完整。家长和老师看上去都很满意,也赢得了很多比赛,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这种风格变成了一种套路,每个孩子的“不一样”慢慢消失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如何保持那些孩子们原生的东西?这种原生和真实呈现在创作、评价、呈现的每一个环节中,它不是分裂的,而是能够和这样的大环境互相融合的。(关于“一张好的儿童作品”,致朴的评价维度)本次交流,老师们每人带来了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困惑的一幅作品,基于这些作品,请潘晓明老师引导项目老师进行关于儿童作品评价的交流。交流过程中,老师们提出了以下六个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产生了讨论和回应。Q1: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创作得特别快,甚至几分钟就完成了。我们怎么可以借用创作的过程让孩子能够沉浸下来,引导他们投入地、认真地、慎重地去做一件事?【讨论】看见他的优势,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在一个小组内,画的很快的那个孩子常常是组内其他孩子模仿的对象,在这个情况下,可以试着让这个孩子成为老师的小助手,让他去辅导别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了肯定,自信提升了,他反而会更加投入其中,不断去探索怎么能够更好地帮助到别人。Q2:同一小组里,孩子的作品雷同性很高,怎么办?【讨论】拆组。“通常这种情况是一个小组模仿一个孩子的作品,如果这个孩子在其中能够起到良性的引导,那么是可以先确定这个孩子的领导地位的,但是如果发现模仿的频率很频繁,拆开分组就很重要了,把画风不太一样的孩子放在一起。”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有老师提出,频繁换组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稳定性和秩序,因此老师们在采取措施时还需把握在换组和秩序之间的度。老师在引导上需刻意强化“不一样”。在评价孩子作品时,可以特意去寻找不同的地方并夸张放大地进行表扬,慢慢孩子们就会明白和习惯。同时在引导的过程中给孩子呈现多种可能性,鼓励孩子表现出不一样的表达。Q3:在创作中,我们的孩子偶尔会出现一些“大师级”的作品,但那仅仅是偶然而得,下一次也许就画不出来了。老师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激发这种“偶然的天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创作好在哪里,学习并逐步训练成为有意识的行为?【讨论】“这其实很难,一幅作品你让这个孩子今天画出,第二天哪怕照着临摹他都很难再画出当时的感觉了,因为这就是他那时候的表达。”潘老师解释说。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在可以通过评价、指导和训练不断帮助孩子们去提升审美和学习。首先老师们的审美和眼光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需要看懂什么孩子的作品是好的,并能够说出道理,孩子是“很服道理的”。其次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特性。有老师提出在同一节课上有的孩子画画特别快,有的孩子特别慢,不知该如何是好。但这就是不同孩子的不同的节奏,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孩子纠正到同一个频道上。正如像潘老师建议的那样,可以安排画的快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的一些协助工作中,这样也可以稳定课堂的秩序。最重要的让孩子对画画产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愿意多画,熟能生巧,“真正画的好的孩子回家也一定是愿意画的。”最后在课堂上能够看到每一个孩子不同的风格,鼓励所谓“规矩”的孩子。在美术课堂中,往往作品比较突出,吸引老师注意力的常常是那些性子比较调皮大胆的孩子。潘老师谈到,似乎现在提到美术课,很多关注点都在这样的孩子身上,认为他们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画得很规矩的孩子有时在美术课上是弱势的,“他们的作品也许不那么跳脱,但是也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特点和风格不同,严谨有严谨的风格,大胆有大胆的风格,最终都能走出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最重要。”Q4: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涂鸦,在这个基础上,怎么让孩子把事物表达得更加具体?【讨论】对这个问题,潘老师表示,第一步是观察孩子的特点。有的孩子喜欢用色彩表现,有的孩子喜欢用线条,为不同的孩子找到合适的工具,并进行训练。“孩子的想法多,老师给的色彩也多,整个画面就是会容易乱,也许可以就给到1-2种颜色,让他训练着去画,并不断强调想要画的重点和主角,让孩子慢慢体验,这个过程会比较长,需要老师们耐心等待。”Q5: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完成了一幅作品:是完成了,还是应付了事?其次,怎么样的一幅画是完整的画呢?【讨论】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认真完成,很大程度上需要基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灵气地发挥呈现和敷衍了事的呈现是不一样的,老师需要通过观察孩子的在课堂的状态进行判断。对于第二个问题,潘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最重要在于老师自身的能力,“你需要看的够多。这是需要等待的,看的多,面对出现的不同的可能性,你才能自如去面对。”同时老师们也需要增强对不同画种的了解和熟悉,比如中国画有留白,而油画,一定是画满才是完整。老师们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当遇到不明白的画时,放一放,也许之后就能得到解答。Q6:并排的云,角落的太阳、蝌蚪人……面对这些千篇一律的画面元素,老师该怎么办?【讨论】很重要的是观察,并且不断地重复训练,例如用几节课或是课外的时间让孩子去观察不同时间的太阳,并把它结合到后续的课程绘画当中去。其次也不必太去苛求孩子们一定不能这么画,这是经年累月的习惯的影响,鼓励孩子们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作,比如蝌蚪人上有的孩子会画上武器,有的孩子会把蝌蚪人画成连环画。Q7:有的孩子每次画画都是“缩手缩脚”,如何引导孩子们“画大”?【讨论】鼓励大胆,画错也没有关系。潘老师提到,很多孩子画的小,很大的原因是害怕画错,“我的课上是不给孩子提供橡皮和尺子的。画错了你可以改,但是不能擦。可以鼓励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大胆修改,如果一个孩子想不到,可以请其他孩子加入,一起在原有的画上不断修改,增添新的内容,完成了之后大力夸奖和鼓励他,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画错是没有关系的。”以线条开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在孩子第一、二年级的时候训练线条,要求孩子把线条画长,让孩子感受下手的勇气,建立大胆画的心理阶段。
2021年3月30日
其他

“乡村儿童美育公益领域扫描报告”正式发布

为了推动乡村儿童美育网络发展,联结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也为单打独斗的伙伴机构提供一个领域全貌,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找准定位,促进机构间更高效的合作;同时也为引起资助方及行动者对乡村儿童美育问题的重视,为他们进入这一领域提供参考,致朴团队从2020年2月开始,尝试对乡村儿童美育领域做一个更加全面的扫描。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扫描报告的电子版今天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扫描报告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特别说明一、本次扫描所搜集的乡村儿童美育公益项目,仅包括视觉艺术相关项目,且特指在乡村地区持续开展,有专门针对美育的目标设计,并且有一个持续运营主体的公益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的运营主体为公益机构。扫描未包括很多短期的美育活动和单一的物资捐赠行为。二、扫描所涉及的乡村儿童美育项目以服务居住在乡村的儿童为主,未包括居住在城市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乡村儿童。此外,对个别并未单独注册,但在运作上有一定的独立性的项目,报告也把它们与其他的机构并列在一起,作为公益机构/团队看待。内容预览根据美育项目在执行机构工作中的重要性程度以及联系到其全职工作人员的可能性,我们选取了名录中的40个公益项目进行了电话调研。以下扫描结果是根据对这40个公益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访谈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分析和汇总。1.美育项目实践的时间2.参与美育项目的全职员工数量3.美育项目2019年的支出金额4.美育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5.美育项目的直接和间接受益人包括6.美育项目所使用的解决方案7.各个机构的研发团队构成8.美育项目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包括9.美育项目实施渠道10.美育教学及活动的主要实施人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获取“乡村儿童美育公益领域扫描报告”全文电子版。活动预告:扫描报告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大家看清一个乡村儿童美育公益领域的全貌,更是为了促进领域内各自努力的同行们的相互了解,最终实现“乡村儿童美育网络”协作与联合行动的目标。
其他

社区陪伴式的乡村儿童美育项目 | 美育沙龙·第三期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他的课程:接住孩子的梦想;创造孩子自由抓取的学习环境。-
其他

与乡村教师共创的儿童美育课程 | 美育沙龙·第二期

中国传统节日美育课程——从乡村课堂里生长出来的课程分享人:致朴基金会
其他

全职招聘 | 呼叫乡村教育同道

我们是谁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是一家于2016年8月诞生在西子湖畔立志“百年小而美”的基金会由6位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其家属共同发起并捐赠主要关注和支持“乡村儿童生命成长”以及“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我们的愿景让乡村不再是教育的洼地我们的使命让更多儿童得到适合自己生命成长的教育乡村项目展现场通过“致未来”——乡村教育项目资助和“致大地”——乡村教育项目运营我们努力实现愿景和使命﹀﹀﹀成立近4年来“致大地”设计和实施了看见彩虹——乡村儿童美育项目让爱回家——乡村留守儿童亲子项目致朴空间——乡村学校教育空间改造项目县域发展——县域教育生态发展项目“致未来”在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工作促进乡村艺术教育发展推动浙江省乡村教育发展助力教育公益行业发展我们相信并一直以实际行动积极探索乡村美好教育的可能性我们前行的力量来自“同道致朴”如果你具备以下特质
其他

同道共鸣 | 一堂好课的六个关键词 ——“田埂花开”乡村美育课程研讨会听课有感

编者按去年10月,几十位公益伙伴,在广州聚集,就共同关心的乡村儿童美育议题展开走访、研讨。期间,四位老师在一所乡村小学开设了四堂美术研讨课,并展开了开放、坦诚的交流。黄筱瀛老师作为特邀的课堂观察者,从“一公斤盒子”青草老师的那堂《质感画:叶子先生,欢迎你》出发,分享了她的听课感想,以其精到清晰的观点、温和从容的表达获得了所有在场伙伴的赞赏。没有太多理论,而是用独特的教育眼光和厚实的专业认知托起自己的直觉,对老师们来说都是自我适配的营养和恰当可用的支架。非常幸运,致朴获得黄老师的认同,在公号刊发她的文章,以期让更多教育人看到。黄筱瀛老师(左)在分享现场一堂好课的六个关键词——“田埂花开”乡村美育课程研讨会听课有感黄筱瀛
2020年4月1日
其他

县域模式下的乡村儿童美育 | 美育沙龙·第一期

桂馨基金会:在做某个县的县域模式时,教育局局长特别重要。公益机构的力量还是很微弱的,我们更多的是服务和支持的角色。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改变当地的教育部门。
其他

看得见的时间 放不下的乡土

“2016年10月,作为致朴基金会的出发项目“看见彩虹:乡村儿童原生绘画大游行”顺利举行。7351名乡村儿童参加,每个参与的孩子都得到了一张纪念证书。但是,看见之后呢?我们发现,仅有看见是不够的。”
其他

「致·未来」以资助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输「致·未来」对于人类而言,未来只有一个确定性,那就是:孩子即是未来。对于孩子,致朴坚信:人即目的。人类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应该指向这个目的。致朴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公益路径是资助,以资助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对于同道,致朴给予的不是钱,而是一份邀请和约定:无论我们一起走多久,走多远,目标都不会变——让更多的孩子成为身心健全的人。致朴为什么要选择做资助?致朴公益基金会作为一家新创办不久的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要以资助的方式来实现使命。一是因为在全国的六千多家基金会中,做资助的基金会不超过2%,其中专注于教育领域的资助方不超过10家。而基金会的资助对于行业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是其他资金来源所不可替代的。其二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像教育这样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可能依靠单个机构解决,我们必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用更高效的协同方式一起往前走。其三,作为一个多家族的非公募基金会,灵活的资金和对未来的洞见是致朴的优势,这也让我们在资助上拥有更多的试错空间。我们期待通过资助,以资金为撬动点来帮助教育行动者更专业地做事,更有效地合作,以及引导大家更关注乡村教育,最终实现致朴的使命——“让更多孩子接受适合自己生命成长的教育”和愿景——“乡村不再是教育洼地”。那么,致朴的资助理念是什么?除了上面提到的使命愿景以外,致朴资助坚持“儿童本位、乡村优先、独立价值、协同成长”的价值观,以及“非应试、非硬件、本土化、植根本”的策略。首先,致朴相信乡村教育的出路不是追赶和复制城市教育,而是积极地探寻乡村教育本有的优势和还原乡村世界独特的教育资源,发展出既立足本土又面向未来的乡村教育。教育早已经超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它根本上是是对儿童个体独特生命成长的发掘和支持。致朴希望,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资助吸引更多专业的教育合作伙伴以及适用于乡村的优秀教育解决方案,还能够通过资助增强乡村教育的本土力量,营造更好的乡村教育生态。其次,我们希望可以跟合作伙伴建立起平等、信任、能力互补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资助。致朴作为一家兼具运作与资助的混合型基金会,除了资助以外,同时也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育项目,在浙江西南部乡村开展以县为域探索包含学校、家庭、社区在内的儿童成长全环境生态优化的整合模式,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与工作方法。除了资金以外,致朴也愿意用我们在乡村探索的经验与教训与合作伙伴分享。
其他

同道致朴——logo解读

致朴的logo,出自一个专业设计公司——“杭州如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因缘际会,公司老总参与了一次致朴的公益活动,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观共鸣,于是主动申请为致朴提供公益性形象设计支持。设计初期,互相交流了对致朴理念的解读。如山设计师对致朴公益的理解和致朴达成了高度的默契,彼此感慨这是一次颇具典型意义的“同道致朴”。“朴:木素也”。——《说文》。未成器也。“朴,质也”——张衡《东京赋》。本质;本性。事物本来的样子。致朴logo主体,是一个存缺的圆形“朴“字。大成若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其他

致朴开篇 | 这一次,是孩子们升起了启航的帆

站在今天回头望去,2016年的8月1号,是“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成立的日子。对一个初始立志做“百年小而美”的基金会来说,我们才刚刚出发。同道致朴——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是一家由6位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有限公司创始人及其家属共同发起捐赠的多家族、非公募基金会,于2016年8月在浙江省民政厅注册成立,主要关注乡村儿童生命成长和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使命:让更多孩子接受适合自己生命成长的教育愿景:让乡村不再成为教育的洼地价值观:儿童本位、乡村优先、独立价值、协同成长策略:非应试、非硬件、本土化、植根本在这个“公众号”成为标配的自媒体时代,两年多来致朴基金会一直没有做公众号。每一次被人问及原因,我们只能说:没人手、顾不上。其实,好多次都有想法做一个属于致朴的话语平台,但是每一次都犹豫并且止步。面对泛滥的公众号,致朴不断提醒自己去思考传播的真正意义。这一次,是被项目的孩子们“逼”到了起点。“看见彩虹”是致朴基金会的乡村美育公益项目,已经实施两年多。常山县11所乡村小学1000多位乡村孩子参与了这个项目。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是致朴基金会目前主要的项目县,这是个具有1800年历史的古老的浙西县域。刚刚过去的10月18日,在常山县建县1800年纪念活动——常山发展大会上,全部取材于常山乡村儿童原创作品设计而成的850个“乡村礼盒”,跟随着参会来宾的脚步走出了常山……那是来自家乡孩子的礼物。△“传统节日”系列文创△《春到常山江》集体创作△乡村礼盒校园展览△我们自己的书签远离故乡的常山人这一次是通过礼盒认识了“常山第四宝”——常山的孩子;朋友圈里朋友们表达了他们对这些产品由衷的喜爱和不能拥有的遗憾;项目老师欣喜于自己学生的作品居然能衍生出这么丰富的可能性;礼盒设计师们惊叹于孩子们野蛮丰富的创造力且自叹不如;中国美院的老师们感慨自己的学生再也画不出如此具有灵性的作品……△“端午·钟馗“明信片及创作者△“端午·门神”明信片是这样诞生的△集体创作“春节·年夜饭”△清明课程:采艾叶当颜料△我们的“端午·龙”可是孩子们生活在偏远的乡村,大部分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们的作品被世界看见并喜欢着,但他们自己不一定能够真切感受到。我们无法再犹豫,是时候给孩子们一个窗口,一双眼睛了。致朴自己的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