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陪伴式的乡村儿童美育项目 | 美育沙龙·第三期
乡村儿童美育网络 | 2019年12月由国内八家关注乡村儿童美育工作的公益组织联合发起。期望通过网络机构的协作与联合行动,共同促成乡村儿童美育实践的专业发展与资源整合,并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发声,传播美育理念,促进公众参与,倡导一个更加有利于乡村儿童美育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较于城市而言,乡村缺少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和公共艺术活动,因而很多公益组织选择在社区中通过艺术活动和艺术课程作为陪伴儿童的方式。本期乡村儿童美育网络沙龙以“社区陪伴式的乡村儿童美育项目”为主题,邀请了三位在乡村开展社区艺术陪伴项目的同道,分享他们在项目中的点滴与经验。
项目案例分享
周燕 (坐标:湖南)
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 主创人
“村庄里有这么一个孩子,与其他3个兄弟姐妹不同,她和爷爷奶奶在村里长大,父亲的缺位与不负责任,让她的家庭关系十分紧张,她也渐渐冷漠。后来在我们的陪伴下,慢慢地,她的眼里开始有了家人,她成了家庭的联结者,缓和了家人之间的关系。”
“她是一个在别人眼里'不乖'的孩子,纹身,和父母吵架。我们陪着她2年,和她交流、学习,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阿姨,我有梦想了,我要当一名舞蹈家’。”
“她是一个在别人眼里'不乖'的孩子,纹身,和父母吵架。我们陪着她2年,和她交流、学习,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阿姨,我有梦想了,我要当一名舞蹈家’。”
“封闭、不善表达,常常是别人用来形容这个孩子的话,她的心理状态不是很好,甚至严重到自杀,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下,她开始学会用艺术进行自我表达和治愈,她把她的经历、梦境转化为作品,她说,我以前以为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大元社让我看到了阳光。”
“封闭、不善表达,常常是别人用来形容这个孩子的话,她的心理状态不是很好,甚至严重到自杀,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下,她开始学会用艺术进行自我表达和治愈,她把她的经历、梦境转化为作品,她说,我以前以为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大元社让我看到了阳光。”
为什么是陪伴型:只有用真诚和时间建立真挚的情感,和孩子和村人是朋友、伙伴,有爱、有理解。有了亲密的伙伴情谊,孩子心里的安全线放下之后,彼此的交流、分享、碰撞、引导才是有效的。
为什么是艺术创作型:艺术是离自我、离心灵最近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乡村孩子的资源匮乏,但是自由的环境,反而保留了他们的野性。人生来平等,只要有足够的阳光雨露和养分,就能够自然的生长。艺术创作可以让孩子们平等自由的生长。创作时刻都在发生,创造力、想象力(面对未来的世界最有力的武器)时刻都在迸发。
大元社在做什么
第一阶段 陪伴与情感建立▼第二阶段 行为习惯与生活体验▼第三阶段 艺术创作与社会性活动乡村青少年大地艺术节计划
是一个尝试在乡村的最小单元举办自己的艺术家,让孩子们在自己村庄展示自己,用艺术创作和世界平等对话,平等交流,让艺术打开乡村孩子的世界,让艺术成为乡村孩子的一种日常。农村闲置传统建筑改造
大元社老师们带孩子们一起做村庄公共空间的改造,有知青农场的露天剧场,村子里的水井小公园以及运动场的改造和建设。
对外艺术交流
尤伦斯青少年艺术交流活动、香港朗程教育游学活动、古琴研学活动、当代艺术进校园活动。
古琴研学与参加尤伦斯青少年艺术展
韩克菲(坐标:河北、河南)
北京市糖果儿童关爱中心 理事长
“一位20岁的年轻的父亲,来给工作人员送菜,看着我们和孩子一起开展的活动,对我们说,‘我生气的时候只会在田地里大喊,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如果你们早来十年,如果我知道可以用这些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我可能就不是这样子了。”
“社区中心有一个孩子,他从来不说话,我们一直以为他是哑巴,然而在上了一个多月多的课之后,我们发现他其实是会说话的,而且还挺会骂人,之前只是不愿意开口和表达。”
糖果计划通过在农村社区建设儿童艺术中心,为乡村儿童提供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和艺术课程,让孩子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学会争取的表达和分享。用艺术的方式陪伴孩子,让孩子学会用艺术的方式陪伴自己。目前糖果计划在河南漯河临颍县、河北保定县蠡县分别有2所社区儿童中心。
乡村儿童艺术中心
艺术课程:面向6-12岁的乡村儿童,一周7天24小时为儿童开放。
早教课程:面向0-6岁的乡村儿童,一周3天,每次2-3小时。
社区活动:面向全体乡村社区居民,不定期开展,目前已进行2期活动。
废弃村小改造的社区儿童艺术中心
项目模式
为每⼀个乡村社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艺术教育解决⽅案
硬件模式:每个集装箱每1年服务2个乡村社区。
课程模式:随集装箱为每个社区制定完整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每年远程及实地的培训模式。
复制模式(可选择):随时将集装箱移动⾄下⼀社区实现可持续、可复制的快速复制模式。
型陪伴艺
李超(坐标:重庆)
重庆市南川区山水乡愁自然中心 秘书长
仅仅在学校是不够的
通过对当地的调查,团队发现,社区在乡村儿童教育中的缺位,“一个村庄养大一个孩子”的现象已经消失了,孩子难以建立起对自己成长之地的情感认同。“村里的孩子一到周末,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就是看电视、玩手机,没有同伴。”而同时,学校教育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
学校本身评价体系及照顾能力的问题。
学校与家庭沟通的缺乏,无法形成合力。
学校与社区的脱节,安全问题,四方天地困住了孩子。
面对这样的情况,山水乡愁团队意识到,仅仅在学校做支持是不够的,如何让一次性的活动可以成为常态成为思考的问题,村庄则成为了他们选择的切入口,通过村庄可以兼顾家庭和社区,同时努力与学校系统对接。
台湾“五味屋”的启发
找到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成功
珍贵的学习,都在生活里
赋能,对孩子也对父母(把“救济”转为增能)
目标:什么样的孩子可以改变家乡的容颜
对家乡有深情:自建立与自然、与家乡的情感连接。
有独立的审美:会欣赏自然本身的美;了解自然万物的互相成就之美,有“共好”、“分享”的理念。
同伴协作能力:生活体验中的分工与合作。
与外界沟通的能力:莲花村的孩子走出去,世界的人走进来。
儿童空间—“好玩的家”
生活体验:通过耕作、下厨、垃圾分类、制作蚯蚓塔和堆肥箱等等活动,在生活中学习&同伴协作。
自然体验:自然教育&环境教育。
社会体验:我们的孩子走出去&世界的孩子走进来。
艺术体验:变废为宝,重新定义什么是“美”。
圆桌讨论Q&A
周燕:先把事情做起来是最重要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宣传者。我们就是本村人,日常化地在做这些事,慢慢地就会得到村庄人和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比如我们在基建上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可持续发展在我看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的可持续,还有一个就是是资金维持。其实我们没有太多走出去或者进行宣传,我们只是在建构一个社区,希望可以撬动内部环境的自身力量,让更多这样的机构可以互相融合和补充,促进社区和机构的发展,也让更多的社区可以参与到其中。
我们回来5年,前三四年都是靠自己的,更多是自我尝试和生长,我和我先生常驻在村子里,另外还有3个家庭,一共8个老师,我们有长期的师资资源,有一群类似生活方式的人在这里集群,我们的重点是怎么样可以围绕大元社这个村庄更好地往外进行扩散和推广,在当地形成这样的氛围,形成一个更好的良性的发展的生态环境。
韩克菲:首先应该保证对项目的真诚,对社会问题的关注。NGO 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更多地是要从政策上进行改变,也希望更多的基金会可以做一些支持型地工作,减少对覆盖面、儿童数量等一些面上的数据的要求。我觉得最好的方法不是怎么想着可持续,而是怎么样让自己的项目更有效果,让每一个项目、课程最高效。
这是一个需要去创造和呼吁的事情,对我们自身,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项目做好,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李超:刚刚进入公益行业,最近两年才接触到这个问题,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影响。之前我们的机构有长期的基金会的支持,没有太仔细地考虑过机构的发展,想得更多的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有多大的帮助,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习得。
我们的儿童空间现在更多是自我造血,孩子们吃的东西他们可以自己做,需要资金维持的可以通过手工、可回收的物品挣钱等等。
Q2:每人一句话,对正想尝试做社区陪伴项目的伙伴有什么建议?
周燕:家庭是基础,妈妈社区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成长最根本的就是来源于家庭。
韩克菲:农村社区工作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事情,可以先找一家机构尝试一年,再确定是否要坚持走下去。
李超:培养一个有理念的在地的工作人员。在熟悉的土地上挖掘更多的资源。
END
文案 | 曾显珊 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
排版 | 曾显珊编审 | 李可欣 种太阳社会发展与创新中心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嘉宾分享ppt及官方公众号)
大元社艺术交流中心是一个在民政局注册的非盈利机构,主要致力于环境与保护、关爱老人妇女及儿童。通过艺术教育、自然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用爱和艺术推动新公共文化和新公共艺术实践,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多元融合。
糖果计划由北京市糖果⼉童关爱中⼼于2013年9⽉发起,并于北京市民政局注册,专注于⽤专业的艺术课程与公益产品服务中国乡村⼉童。
重庆市山水乡愁自然中心于2015年由香港福幼基金会孵化成立:秉持“让我们的后代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执行了一系列支持乡村学校自然教育、艺术教育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针对乡村儿童开展自然教育、艺术教育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