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迎来资本浪潮:真实的力量如何影响世界?|广州纪录片节全纪录
作者 / 蓝河
投资人总要考虑回报,为什么投资不那么赚钱的纪录片?
面对周浩导演的问题,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毫不讳言:“在自己的行业赚了很多钱,对纪录片非常热爱,我觉得应该参与进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纪录片节,这两天见了四五个年轻导演,在我心里面四五百万以下的(投资)是非常随意的,只要能打动我。以后我会带团队来,并让纪录片圈外我认识的有钱的、对内容有执念的人多来!”
全场大笑并报以热烈掌声。举办16年后,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规模化地迎来了有钱人——而且是不野蛮的有钱人。这某种程度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缩影,当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后,人们自觉转向对精神世界的关注,而拥有社会价值与深厚影响力的纪录片,越来越受到瞩目。
在刚刚闭幕的广州节上,金红棉优秀纪录片评选最终诞生了15个优秀纪录片项目、20个优胜名额。808家参会机构在4天内达成意向交易额8.88亿元,面向大众的纪录片展映整体上座率超过50%。
不仅张颖们,爱优腾B等视频平台也瞄准了纪录片这一小众赛道,推出了全方位的扶持计划。反观内容从业者,他们的变化也不小,纪录片从传统的电影、系列专题片拓展至综艺、短视频等众多领域,纪录真实的力量正以不拘一格的形式悄然绽放。
一个经历传奇的破产者梦想办一场演唱会,一台即将消亡的“乱弹”剧团载着全家人四处奔波,朋克乐队反光镜与他们的中国摇滚20年,被称为“蝴蝶宝贝”的聚焦罕见病EB患者在与疼痛相处的日子里寻找自我.....
和剧情片创投路演一样,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216个纪录片方案,最终有25个进入到提案终审环节,与决策人(投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在现场娱sir注意到,这些项目大部分偏向于社会人文,成本预算在30万-150万美元不等。因为已经跟拍拍摄对象多年,导演们都是带着片花而来,让大家对项目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与了解。
走院线发行还是新媒体播出,面向中国观众还是海外观众,电影人物线索、主题是否清晰,故事十分特殊还是落入想象的俗套,成为决策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一些带有普适性话题的项目备受瞩目,比如吴越导演讲述女拳手平衡职业与家庭生活的《拳后妈妈》,便被决策人认为是一个全球化的女性故事;秦雷雨导演追踪菲律宾苏禄王国后裔的《苏禄与中国》,话题核心则落点在当代年轻人的身份认同。
去年带着思考中国教育的《真实生长》来到广州纪录片节的导演张琳,这次带着项目新进展再次站上提案大会。
“当时虽然没有获奖,但我们的题材、人物和团队给纪录片节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推荐我们去了韩国釜山国际影视节目展,获得了提案大会最佳内容奖。”张琳透露项目已获得腾讯视频投资,由周浩导演作为监制,目前在后期阶段。预计明年6月系列纪录片将在腾讯视频独播,未来还会有一部长片计划。
“第一次来广州节很忐忑,把这看做是一场考试。但走完3、4轮提案之后,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舞台,”她坦言。“提案展示的不是项目和个人能力有多好,而是对项目表达的热情,你觉得我的故事我必须要讲给大家听,我需要你们的帮助,这就够了。”
不仅纪录片导演们积极pitch自己的项目,决策人也纷纷毛遂自荐。在广州纪录片节“请回答:决策人”论坛环节,不少来自剧情片公司、视频平台甚至唱片公司的代表,都表达了对纪录片市场的关注和期待。
“我们在电影、电视剧行业制作做了十几年,进入纪录片领域大概2年,现在正与周浩导演合作拍摄一部纪录片院线电影。”派华文化传媒董事长石小雨表示,“我们希望能够把纪录片领域的好片子更多与市场结合,让更多人关注纪录电影。”
在谈到对纪录片类型的选择上,源真文化总经理谢漪春比较看好体育类、音乐类纪录电影。“观众对纪录电影还没有养成去影院看的习惯,比如我从家里走进电影院需要很多时间成本,但纪录片电影带给你的感受是任何剧情片替代不了的,所以我们在看一些具有院线潜质的纪录电影,目前投资的2、3部纪录片计划明后年上映。”
“中唱集团决定进入纪录片领域,是因为我们非常看重纪录片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传播力和社会价值,”中国唱片集团总公司投资发展总监肖澎认为。“我们和派华传媒一起投资了一部纪录片电影,同时我们有很多中国音乐的历史资源,希望和纪录片同仁一起发掘它的价值,也愿意和其他同仁一起投资更多纪录片作品。”
比热钱更滚烫的可能是情怀。正如张颖所言,投资出品纪录片《燃点》,如果按照风险投资的标准,收益“简直是荒唐地小”。但作品本身带给你的心理冲击与收获是难以表达的,而且这种惊喜会上瘾。“如果有一天我不做经纬了,会全心全意投入到内容行业中,”他笑言。
“也许纪录片领域赚不到大钱,但中国像我这样在其他领域赚了很多钱,热爱内容、热爱纪录片的人,未来会越来越多。我们没有太多杂念,就是想找到优秀的导演合作,广州纪录片节是中国纪录片最好的平台,我们愿意做这个大桥梁下的小桥梁,一起推动纪录片行业的发展。”
尽管很多纪录电影谋求院线发行的可能,但在互联网传播渠道日益发达的今天,视频平台成为承载纪录片内容的重要平台。优爱腾B等网站不仅纷纷买下重磅纪录电影的独播发行,还专门成立部门自制出品纪实内容,让传统面向“三高”人群的纪录片拥抱流量与年轻观众。
其中B站无疑是年轻人接触纪录片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在广州纪录片节“B站纪录片的产业化实践分享”论坛上,娱sir拿到了《人生一串2》的盲盒周边。美食类纪录片浩如烟海,为什么B站做一档深夜烧烤纪录片却能让大家“多谢款待”?
“B站活跃的纪录片用户超过3000万人,优质纪录片内容的IP话趋势愈发明显,而借助B站弹幕文化的互动空间,纪录片在这里拥有更长尾的消费可能。”哔哩哔哩纪录片出品部资深制片人张博表示,2019年B站在纪录片上的投入过亿,推出了《人生一串2》《历史那些事2》《守护解放西》等一系列年轻化的纪实内容。
随着“寻找计划”2.0启动,《但是还有书籍》《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生活如沸》《我们的国家公园》等自制纪录片将陆续上线B站。
“B站出品纪录片才1年多,《人生一串》是我们自主出品的第一部纪录片,”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表示。“年轻与创新B站纪录片最大的气质,气质决定商业价值,而‘特有气质’就更具有商业价值。”
《人生一串》的成功带来了商业化的巨大空间,第二季不仅获得云南白药、达喜胃药、维他奶、雪佛兰等品牌赞助,纪录片官方授权体验店也在上海开业,成为需要排队8小时的新晋网红打卡圣地,还有人专门从新疆赶来上海。开心恰饭是B站网生新派纪录片的特色,更新鲜有趣的广告创意融入内容,并通过UP主探店、线上直播等模式将品牌权益与内容衍生有机结合。
如今优爱腾三家平台付费用户达到3亿体量,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喜好,视频平台能够为纪录片搭建完善的商业化体系。“我们不仅播放纪录片,自己也做投资,通过付费分账体系和平台联合招商,让这些钱尽快回馈给纪录片行业,同时投资人和创作者更清晰看到这个产业的投入与收益,”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认为。
在他看来,系列纪录片因为推广周期长、拓展的用户范围更大,比纪录电影更适合成本回收。“我们今年确定了传统文化/经典人文、历史军事、青春纪实/潮流文化、社会与合家欢五个主题,这是用户特别愿意付费观看的内容。其中爱奇艺投资了《人间世》《最后的棒棒》《原声中国》等社会类纪录片,这一类型的潜力目前被远远低估。”
优酷则通过打通阿里生态营销链路,结合自制合制、联合招商、平台分账、衍生开发等多种盈利方式,为纪录片提供从上游项目投资、中游播出推广到下游商业开发的全方位支持。
据优酷纪录片中心总监张伟介绍,今年优酷与中央新影集团合作开发的纪录片《古墓派》,上线仅3个月制作方分账收入就突破130万,成为纪录片领域分账模式创新(B2B2C)的典型案例。优酷还为美食纪录片《大地私宴》合作了华为视频APP、手机开屏、线下3000家门店大屏的联动,与饿了么、盒马、淘宝、1688等阿里巴巴BU合作推出美食、潮流、制造类纪录片。
“优酷有每两周一次的日常提案申报与决策机制,提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发给我们,第一时间告诉你决策结果,最晚10个工作日。”张伟表示,优酷将加大对纪录片的资金扶持,全年投入2亿资金助力国产纪录片创作。借力阿里巴巴新经济体纪录片产业矩阵,优酷人文希望能重新定义纪录片的市场价值。
不仅资本与平台敞开大门,纪录片从业者也在拥抱变化。
“素人”这个词人们往往会在综艺从业者口中听到,对纪录片而言本不存在。但在多种媒介跨界交融的今天,素人类综艺与聚焦明星的纪实节目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在广州纪录片节“纪实综艺的跨界与创新”论坛,几位嘉宾就从各自经验探讨纪录片与综艺愈发模糊的边界问题。
对大伙儿纪录的创始人王宇而言,一开始也曾困惑于纪录片的“网感”,“最早做美食微纪录片《原味》,发现原来节目还可以带货——我们卖出了几百瓶黄桃罐头。”
从《搜神记》、《十三邀》到后来《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王宇一直在思考基于求真的本质基础上,纪实并不是某种特定形式,而是创作方法与创作态度。借鉴了真人秀非线性的纪录与“真实娱乐”的概念,融入访谈、竞技PK、vlog等多样化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兼具真实性、思考性与娱乐观赏性的纪实综艺,不再是小众与曲高和寡的事物。
将镜头瞄准普通人,无剧本无预设不可控的焦虑同样困扰着观察类综艺与纪录片。“最初做《可以跟你回家吗》是因为好奇心驱动,但这种好奇完全支撑不了被拒绝的煎熬,我们的女编导一晚上被50个人拒绝,废片率高达90%是可以想象到的,”《可以跟你回家吗》制片人张顗坦言。
做这样一档纪录片的初衷,是因为考虑到家承载了人类太多情感因素,把家门关上时,是最容易面对自己内心的空间。“在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被记录的价值,”张顗形容做节目犹如一场社会学实验,试图用个体家庭来承载各种社会问题,从而引起观众共鸣和思考。
节目播出后,#可以跟你回家吗#话题上了微博综艺榜,引起的社会关注和讨论超乎团队想象。
“不要去排斥任何可能性与呈现方式,无论纪实综艺或者纪录片,最终想要走到的终点是打动人、关照我们的内心。”
纪实综艺比纪录片获得更高的大众关注,也势必承受更大压力。“很多豆瓣豆友觉得《奇遇人生》第二季比第一季要差,”《奇遇人生》总导演赵琦的坦白引起了台下观众的笑声。“这倒是让我思考观众希望从节目中获得怎样的风景,是有别于日常生活里看到的新鲜东西,还是对已有生活进行深度挖掘?”
另一方面,短视频也成为纪录片的新载体。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包裹的时代,是否需要严肃有深度的内容?
媒体人出身、Figure创始人兼CEO张悦在创立公司的头10个月里,生产了100支视频,他们大部分都是人物短片。事实证明长与短并不是时长界限,而取决于信息容量,信奉严肃报道的非虚构写作者,在短视频时代同样可以找到兼具时代标本与个人表达的好故事。
深度不意味着沉重。从 “左手画条龙右手画彩虹”的宝石老舅,到《创造营》诞生的男团偶像R1SE,都被纳入Figure的记录视野。“腾讯视频让我们来做《一个男团的诞生》,可能是因为我们可以把一个娱乐内容做得非常不娱乐,”张悦笑道。“这样一部纪录片对粉丝而言很受用,可以看到小哥哥小姐姐们真实的一面,而对我们来说也是近距离观察娱乐业对年轻人产生的蜕变。大家从中找到自己的视角与发现,这是纪录片存在的价值之一。”
“娱乐内容必然比严肃内容流量要大,重点是想我们作为内容生产者,如何在深度内容与娱乐化内容中找到平衡,让观众在内容的汪洋大海里找到我们,”箭厂视频总制片人钟伟杰认为。“从过往经验来看,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反而给与深度严肃内容更多表现的空间。”
纪录片拥有了更多选择,纪录片从业者亦然。有人坚定地迈向跨界,也有人选择坚守独立角落。
正如赵琦所言,“纪实节目受欢迎不意味着这是纪录片的方向,或是我们未来都要走的路。有时候世界的复杂性作为创作者有很深的体会,但用娱乐形式难以承载,势必还是会回到作品的原始表达上,很多伟大的作品对一般观众来说都不是好看的。纪录片从业者不必丢掉独立表达,要提供更多思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