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对别人善,可最后换来别人的恶,该怎么办?
佛教注重因果,有因必有果。人生在世,无论遇到的是善缘或是恶缘,都是自身的因缘招之。
我们都喜欢善缘,不喜欢恶缘。善缘带给我们的是快乐、开心,恶缘带给我们的是痛苦与烦恼。从因果上讲,快乐与痛苦都是与自身的业力有关。自己想要善缘围绕,就要发菩提心,多种下菩提的种子,多结善缘,多帮助别人。
在人的一生中,自己不可能全遇上善缘,如遇恶缘,最主要的是要平常心对待。当恶缘来临时,在调节自己心态的同时,是要想尽办法去化解,而不是以恶对恶。
智慧做事,慈悲待人,这是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人生态度。遇到恶缘,首先应以一颗包容宽大的心胸去面对,然后才是以智慧之眼去分辨。
绝不能一遇到恶缘,心中便生起无边嗔火,以嗔对嗔,带来的是无量苦果。嗔火生起,烧尽自己的智慧与功德。在嗔火牵引下,付诸的行动皆是莽撞无知,得到的结果一定是事与愿违。
菩萨眼中,一切众生皆平等。善缘来了自然欢喜,恶缘来了,明白是自身的业力故。要把恶缘当成自己修行路上的逆境上缘,遇此恶缘,除了帮自己消业外,也是帮助自己历练身心,增长智慧。
虽然自身还达不到菩萨的境地,但可以学,一步步向前走,菩萨也是从凡夫开始修行,一点一滴积累来的境界。菩萨不是天生就存在,是经过无量劫的精进修学,方能成就菩萨。
遇到恶缘,自己确实解决不了,以默摈处之。释迦牟尼佛将入涅盘的时候,阿难尊者问佛陀:“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盘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释迦牟尼佛回答:“你问我涅盘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默是“沉默”,不说也。摈是“摈弃”,隔离也。默摈的意思是他再怎么样,都不要理睬他。这也是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