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群在网上求表扬的年轻人,现在卑微到只想求安慰丨谷雨数据

tobio 谷雨数据-腾讯新闻 2022-03-19


当今社会,要想在社交场上叱咤风云,嘴甜大概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


所有看似无解的社死现场,嘴甜er却总能另辟蹊径、逆风翻盘。


比如——


“儿子期末考试成绩倒数,求表扬。”


低情商:“考倒数还能表扬?”


高情商:“恭喜你啊,儿子成为了全班上升空间最大的潜力股!”


一张嘴就拉满全场好感值,亲身演绎什么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相互表扬小组”里,就聚集着这样一群深谙此道的“彩虹屁”爱好者。




01

万物皆可夸

虽然人人都喜欢被夸,但在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中,夸奖仍然是个稀缺物。

原因很简单,按部就班的生活里,其实并没有太多值得特意夸赞的东西;

在崇尚谦虚内敛的文化熏陶下,夸奖和被夸似乎也都是一件不太自在的事情。

但在相互表扬小组中,这些现实限制都不再是问题。

你可以在这里尽情宣泄自己的喜悦,同时避免被扣上“凡学大师”的帽子;


也可以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败,不必担心遭受他人的嘲讽和异样眼光。


无论是确实值得夸赞的成就,还是平平无奇的生活琐事,甚至是在许多人眼中应该藏着掖着的“坏事儿”……

组员们都能找到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变着花样夸上一通。


虽然很难说清楚小组里铺天盖地的“彩虹屁”,究竟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还是彼此揶揄逗趣的玩笑话,但能够确定的是,求表扬、求夸奖的确是组员们发贴的首要目的。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获取他人的尊重在人类所有的需求类型中位列第二。

被人夸奖,无疑能够让人产生极强的社会支持和被尊重感。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自2014年创组至今,相互表扬小组吸引了超过17万名“马屁精”的加入。


远离猜忌与纷争,没有刻薄和惹人讨厌的阴阳怪气,有的只是轻松包容的氛围和脑洞满满的有趣灵魂。

在这个互联网搭建的伊甸园中,一切交流和互动都显得格外单纯。

要想在这里度过一段愉快的冲浪时光,你只需要记住一条行事准则,就像组规里写的那样——

“溜须拍马,相互夸奖。”

02

从求夸奖到求安慰

苦中作乐虽好,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不是人人都有大方调侃自己的勇气和心境。

或许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在生活中受绊而又无法自我排遣的人,开始在相互表扬小组中寻求安慰与解脱。

创组六年至今,小组中求安慰贴的比重水涨船高,求表扬的贴子反而有下降趋势。


究其缘由,或许是在听过太多或真或假的“你真棒”以后,一句简单的“没关系”反而能带来更多的触动与宽慰。

比起展现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来获取赞赏,我们其实更希望有人能无条件地接受那个没有那么优秀的自己。

烈火烹油的高光时刻,鲜花与掌声终究只是点缀,而处在人生十之八九的不如意时,来自陌生人的鼓舞和关怀才显得分外温暖和可贵。

相互表扬小组,就是这样一个用善意包容和理解所有缺陷与失意的地方。

“我们不在乎你成功与否,我们只希望你能稍微好受一些。”

在众多求安慰贴中被提及最多的,是所有“打工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工作

坎坷的求职经历、与薪资不对称的工作强度、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对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伴随破灭理想而来的,往往是更为沉重的打击与迷惘。

“刚入职一个月,同级同事总是把自己该做的工作推给我做,而且态度也不好,有种被呼来喊去的感觉……已经熟悉了解部门业务了,可我的工作还要经他同意,求破求安慰……”

对于另一个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群体来说,尽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相对单纯,但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的落差,以及面对选择与未知前途时的迷茫与困惑,成为了除书本之外压在他们肩上的另一重负。

考试、学习、毕业是他们寻求安慰时最常提起的字眼。

“4月份要考试了,但是现在真题做得还是很差劲。我都不知道本科退学出国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了,感觉给家里带来了很多负担。”

减肥、金钱、分手、失眠、结婚……

这些日常生活中位于关注中心的物质经济、情感、外貌以及健康问题,同样是常被谈及的话题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抑郁症患者也曾在相互表扬小组中寻求过鼓励与帮助。


从自我展现和调侃的“求夸奖”,到自我披露和怀疑的“求安慰”;

从相互夸赞和表扬,到彼此鼓励和治愈。


经历过一场隐秘蜕变的相互表扬小组,披上一层若有似无的、来自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沉重。

似乎也能够从这种微妙的演变中,窥见人们掩藏在轻松表象之下的焦灼。


03

夸奖,为了更好地生活

虽然发贴人的心态或多或少有了些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相互表扬小组从此就成了“负能量集中营”。

相反,在现实困扰的侵入之下,他们仍然能够保持乐观和柔软的生活态度。

每个发贴者闪闪发光的一面,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掘。

“不用觉得自卑啊,本科一般但能考上985研究生,你已经很值得表扬了!”

“姐妹加油呀,你已经很棒了!现在辛苦一点,说不定以后等着你的就是更好的工作机会啦!”

“外貌不能代表什么,偏离大众审美的许多人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做好自己的专业,自信,你照镜子都会觉得自己在发光的~”


除了相互表扬小组以外,小组成员大多还偏爱各种生活类和幽默搞笑类小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组、可爱事物分享组、丧心病狂攒钱组、上班这件事组、贫民窟女孩变美手册组、笑死我了这弹幕组……


他们努力地找寻生活的闪光点。

虽然偶尔也会吐露失意和沮丧,但彼此鼓舞、寻求快乐和努力生活始终是他们铭记在心、又落于实处的处事哲学。

看似浮夸的“彩虹屁”,却是小组成员间充满默契的暗语。

“加油呀”、“你已经很棒了”、“抱抱”、“我们支持你”……

不是夸张和溢美之词的随意堆砌,而是真真切切地在抚慰和引导一个暂时失意的灵魂。

没有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咄咄逼人的劝告,只有一群彼此鼓励、相互支持的陌生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散发善意,由此汇聚成源源不断的回音。

那些不便在现实生活中显露的“丧”和崩溃,便也因此得以纾解。

《摩登家庭》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我们,总是本能般地追寻着同类的注意与认同,以此消解孤独和不被他人理解的焦虑。

在这个互联网搭建起的小小世界里抱团取暖,给予彼此面对下一个明天的勇气。

撰文丨tobio
编辑丨菜菜
数据丨苏现奎

出品丨腾讯新闻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