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大病开始 | 腾讯新闻谷雨数据

谷雨数据 谷雨数据-腾讯新闻 2022-05-02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日本NHK出版的书籍《老后两代破产》中提到一个现象:年轻人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收入减少日益贫困;但倘若重返职场工作赚钱,则会导致父母变成空巢老人,倘若生病,更是无人看护。

这种两难处境在独生子女身上更为明显:小时候受到的百分之百的宠爱,如今变成了百分之百的责任。

对于独生子女们来说,一夜长大,或许是从父母生病开始的。
 
 

01

当异乡青年遭遇父母养老压力

对于在外读书、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父母似乎是一个敏感词。

最初,他们为能够摆脱故乡与父母欢呼雀跃,欣喜于获得独立和自由。

但时间长了,才发现自己能够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已经屈指可数,而他们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衰老。

《2019都市异乡青年调查报告》调查了10座一线、新一线城市18-35岁的年轻人,发现一年时间内陪伴父母10天以内的比例将近60%,能够做到陪伴父母超过一个月时间的,只有不到10%。
 

年轻人习惯了独自生活,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也许也早已习惯了与子女长期分隔两地。

但前提是,没有家庭成员遭遇一场大病。

《2020年职场人健康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家人及自己的重大疾病风险”是职场人最为关注的健康问题。这一选项的比例远高于“自身的工作压力及职业病”。
 

《癌症·防御》一书中,作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00-2014 年的统计数据,总结出中国的癌症呈现出老龄化和年轻化的双重特点:老年癌症患者比例在增加,多种癌症类型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在持续提高。
 
在豆瓣小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中,我们爬取了每条帖子的标题,看到了太多“怎么办”、“如何”、“难”这些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而他们的焦虑,大多与疾病相关。
 

年轻人常自嘲是“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但一旦父母经常忘事,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的担忧会让人整夜睡不着。

年轻人发烧感冒,可以不吃药一个礼拜就有所好转,但父母咳嗽一声,可能牵扯出来的就是一系列慢性疾病。

都说大城市里的年轻人不敢生病,但事实上,他们更不敢让父母生病。


02

父母大病带来的重重考验
 

有网友说,能让人一夜长大的,不是结婚生子,而是父母生病。

一夜之间,光鲜亮丽的生活被疾病击碎,也在一夜之间,亲子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倒转:

脆弱的父母被照顾、被保护,孩子成了为之花费金钱、时间、精力的人。

花钱是第一道难关。

2018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朋友圈,作者是北京某企业高管,在岳父患上流感后,住进一天2万的ICU,花了大笔资金治疗还是没能救回。

电视剧《欢乐颂》里的上海外企资深HR樊胜美,当父亲重病时,十万元的手术费让她瞬间崩溃。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种常见疾病的平均住院时长最短的也超过一周,人均医药费从近8千到近6万元不等。
 

学会照顾人是第二道难关:

从前不去医院的人,现在对各个科室、各项检查一清二楚,还能把挂号费、住院费、医药费算得明明白白;

从前的护理白痴,知道了进口药和国产药各自的利弊,买起了补品、尿垫、小便袋;

从前陌生人面前的社恐,如今见到了主治医生主动微笑问好,还自动加入了各个病友群,千方百计打听消息如同当年的父母身处家长群……
 
事实上,父母生病给独生子女带来的最大难题,是时间和距离。

生一次病,把年假、事假请个遍,回家照顾。倘若是生两次、三次、长期需要照顾呢?

我们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的帖子标题整理归纳后发现,独生子女们最频繁提及的养老难题是老人生病后的照顾护理问题。
 
 
同样的难题也困着父母这一代人。

支付宝在2018年发起的“空巢父母看病调查” 有近2万人参与,其中仅1成父母看病有人陪。

 “子女在外地、工作忙、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是大部分受访老人选择自己去看病,甚至是在家硬扛的原因。
 
 
以老年痴呆为例,《2019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当前老年痴呆患者依靠配偶照护的比例高于依靠子女的比例,治疗费用也主要由配偶承担。
 

一场大病,折射出来的也是一个日益普遍的现象:

无论是在经济能力还是心理成熟度上,年轻人还没完全做好长大和养老的充足准备,父母就已经进入衰老。


03

年轻人为父母养老提前布局

 
事实上,很多年轻人已经提前开始为父母养老问题做准备。

我们爬取了知乎问题“独生子女以后怎么照顾好双方父母”下的500条回答,发现提前为父母准备养老金的做法提及比例最高。

其次,在找工作和找对象时就要提前考虑到父母未来的养老问题。比如放弃出国,或者在相亲时因为对象有兄弟姐妹大大加分。

异地生活无法照料父母,如果不能回老家工作,让老人提前适应城市生活就是必要的。

为了填补父母城市生活可能的空虚,有人积极培养老爸玩游戏的潜力,有人为老妈的广场舞或棋牌室提前选址。

还有子女基于“自己先倒下凭什么照顾老人”的考虑坚持锻炼身体,或者自学健康知识,提前控制父母饮食。
 

当年轻人变成需要承担责任的大人,为照顾父母放弃现有工作回家乡发展成为更加普遍的选择。
 
职场社区职Q有一个热门话题:“你会为了照顾父母回家发展吗?”,截止9月28日共有8300多条回答。其中近六成明确表示“会,亲情为重”。

一条高赞评论这样解释:“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你是单位的草,却是家里的天。”
 

现代的年轻人,“长大”的时间似乎越来越久了。


22岁大学毕业、25岁研究生毕业,30岁的时候结婚生子,40岁可能还在还房贷。从经济、人脉到人情、情绪,我们总是从父母那里获得支撑。


所谓一夜长大,或许并不是到了某个具体的年龄,而是经历了父母生病,被迫成为承担责任的那个人。也因此,或许在中国式家庭中,从来没有绝对的“独立”。


“中国式家庭的亲情,就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地互相亏欠。”


一来、一回,这是两代人的羁绊。(来源:腾讯新闻)


撰文丨滚滚
数据丨镝数李璋、镝数赵梦霄
设计丨镝数Eve
编辑丨菜菜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想和谷雨数据一起搞事,总共分几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