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之声 | 王金南院士:积极探索EOD模式创新 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EOD创新中心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2023-12-31

  2023年7月8日下午,由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贵州省财政厅、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EOD创新中心协办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多元投资绿色发展”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论坛旨在通过创新财政筹融资各项政策,强化市场化、多元化资金投入,促进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作《积极探索EOD模式创新 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视频主旨报告。本文为主旨报告内容节选。


  新时代十年,是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成效最显著的十年。顶层战略谋篇布局日臻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效显现、环境质量改善前所未有、生态修复成效举世瞩目、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更加健全、生态文明世界影响更加深远。开展多元投资绿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积极推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新部署、新路径新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凝心聚力、守正创新,EOD模式探索实践“见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以下简称EOD)模式通过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区域开发与持续运营、投融资与项目实施等,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是践行“两山”理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渠道、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重要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鼓励EOD模式创新。早在2016年,《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提出要探索环境治理项目与经营开发项目组合开发模式。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鼓励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1〕50号)提出,推进EOD模式项目试点,通过市场化、多元化方式,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22〕7号)提出继续开展EOD模式试点。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推进EOD模式试点工作。一是实施两批共94个试点项目,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在不同领域探索路径、打造标杆。二是建成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1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大金融资金支持力度、提高政策精准性。三是研究制定EOD项目实施导则,指导和规范项目谋划、实施、评估、监督等活动。


  EOD试点工作开展两年以来,各级政府、试点单位、金融机构等积极推进,在融合发展、实施路径、机制政策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56个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授信金额1498亿元,发放贷款469亿元。


  二、“两山”转化、融合共生,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展新颜”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走过50年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主的污染末端治理阶段。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污染治理投入纳入企业经营成本,总承包、设备采购成为项目实施的主要模式,在此期间,属于第二产业的环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第二阶段是以污水垃圾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等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阶段。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依靠使用者付费和政府补贴,在此期间,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得到应用推广。2016年,属于第三产业的环保服务业超过环保装备制造业,实现了环保产业升级转型。现阶段为第三阶段,是以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为主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阶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探索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投入纳入区域开发经营成本,EOD模式顺应了新阶段的发展需要,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与实践》专著中系统论述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提出背景、基本原理、实践基础、体系框架、价值核算、供给需求、交易机制、产业模式及发展政策体系等。


  EOD模式下,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了生态产品供给,关联产业开发经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营收益,能够在项目层面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培育生态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是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重要举措。例如,通过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适度发展生态农业、数字经济、精密仪器等环境敏感型产业;打造文旅休闲、医疗康养、经济作物种植等生态环境依赖型产业;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发展光伏、种植养殖与加工等复合型产业。


  在市场激励下,EOD模式有利于充分激发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数智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等举措不断为产业发展赋能,实现生态环境对产业增值溢价最大化。


  三、积极作为、务实笃行,开创EOD与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统筹谋划,切实提高EOD项目质量。EOD项目具有内容综合性强、领域跨度大、实施周期长、要素要求高、参与主体多等特点。高质量谋划是EOD项目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应提前介入EOD项目谋划,确保项目方案具备模式要求的符合性、项目内容的可融资性、要素保障的可行性以及产业发展预期效益的可达性。


  二是求真务实,扎实推进EOD项目落地见效。要牢记EOD项目姓“E”,姓“生态”,姓“环境”,推进过程中应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实施单位应充分把握EOD模式实施的核心要义,以打造EOD标杆项目为目标,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推进项目实施。要严守政策红线底线,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依法依规推进试点项目落地实施。加强与有关机构对接,用好绿色金融工具,促进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三是稳健经营,实现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持续发展。EOD产业收益稳定、有保障,发展稳健、有预期,是项目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应是当地的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备,具备进一步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和收益预期佳。通过实施EOD项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提高保护治理与开发经营效率,大力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供稿 | 杨高玄

审核 | 孙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求实|创新|引领|和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