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0-12 气候变化及设计应对策略
《风景园林》2020-12 | 185 Vol.27
专题:气候变化及设计应对策略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气候变化与设计应对
郑曦
2012年“桑迪”(Sandy)飓风袭击了美国东部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位于纽约湾入海口处的斯塔腾岛(Staten Island)遭遇了重大的人口伤亡与公共财产损失。这场风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气候灾害之一,彻底颠覆了当地居民对此类灾害的认知。许多气象学者推断“桑迪”的升级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关,纽约附近海平面上升以及大西洋平均温度的升高,致使“桑迪”受到更加温暖的墨西哥湾流“助力”,从而以极度凶猛的势头登陆。
事实上,早在1969年伊恩·麦克哈格(Ian L. McHarg)在《设计结合自然》中就对纽约斯塔腾岛自然演进过程做了详尽分析,并依据分析来确定土地利用的适合度,评估了如遭受洪水淹没、飓风袭击的风险性等发展限制因素,保证制定最合适的土地规划以提高土地的价值。然而,当地政府在开展城市规划实践时并没有将这些研究结果纳入考虑范围。40多年后的“桑迪”飓风以一种残酷无情的方式验证了麦克哈格生态规划思想的宝贵之处,岛上受飓风影响最大、受灾最严重的区域恰与麦克哈格划出的“不适宜城市发展”的区域高度重合。
专题:气候变化及设计应对策略
| 设计师的地球工程“工具箱”:危机给予风景园林师扭转、修复和再生地球气候的机会
著:(美)玛莎·施瓦茨 (美)伊迪丝·卡茨 译:李致 校:胡一可
摘要:当前,风景园林师的气候危机(CC)教育强调“弹性”(快速恢复能力)和适应力(应对CC影响的能力)。探索并倡导缓解方案,以期从根源上解决CC问题。该实践表明,风景园林专业地位独特,在缓解及修复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家一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仅依靠减排或减少化石燃料消耗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9年发布的《全球增暖1.5 ℃特别报告》指出,过量二氧化碳已带来诸多全球变暖的后果,必须采取其他行动减少碳排量。大气脱碳的应对方案与风景园林专业直接相关,其中陆上气候应对方案是公认途径,可减少人为诱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基于地球工程学(GE)探讨了一系列方法,总结可纳入风景园林师工具箱的诸多补救措施,并通过代表案例分析各种措施的实际应用。这些工具中有许多涉及设置不同规模的自然和生物系统,且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生态效用。因此,除了短期策略,本研究也将讨论基于前沿技术的GE工具以避免灾难性影响,并提出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减缓与减排相结合的方式。
关键词:大气脱碳;陆上气候应对方案;地球工程学(GE);气候干预;减缓气候变化;气候修复;风景园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碳汇;二氧化碳脱除(CDR);太阳能辐射管理(SRM)
地球工程学分支图
| 论设计气候效应:兼论气候变化下的设计应对策略
沈清基 洪治中 安纳*
摘要: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事实上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这一认知,提出“设计气候效应”概念,论述设计气候效应的特征及构成、表征方法及研究框架,并从底限效应、效率效应、物质效应、型塑效应、生态效应5类设计气候效应着手,从安全策略、预防策略、优材策略、原型策略、低碳化策略等方面探讨了提升正向设计效应以应对气候变化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气候变化;设计气候效应;设计气候效应表征;研究框架;设计应对策略
设计气候效应的构成
延伸阅读:
[1] 菲索.荷兰“绿心”:国家景观中基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J].风景园林,2019,26(12):8-20.
| 气候变化影响下国外沿海城市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景观策略与启示
陈崇贤 刘京一*
摘要: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是沿海城市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梳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及国外沿海城市制定的适应性发展框架。结果发现:不同城市景观应对策略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利用、防御基础设施建设、自然动态过程及景观技术应用四大方面,不同适应性策略的优劣势和适宜情景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对中国沿海城市未来在制定景观适应性策略、探索景观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加强景观风险评估和监测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应对策略;沿海城市景观;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
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景观策略
延伸阅读:
[1] 陈崇贤,杨潇豪,夏宇.基于海平面影响湿地模型的海平面上升影响海岸湿地景观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9):75-82.
| 适应与抵制:越南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
著:(比利时)布鲁诺·德·梅尔德 (比利时)凯利·香农 译:周尤美
摘要:首先,以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发展的批判性立场为切入点,提出一种对于世界范围的景观越来越适用、近乎通用的“工具箱”假设。它提出了一种逻辑上的反思并开拓了具有在相似内容中反复提炼出来的一系列地理与社会文化原则的设计方案。它否认空间的普遍性意义和逐渐增长的对于效能评估标准的依赖,反而强调文化适用性与地理特殊性的影响力。为证明这些假设,以近年来作者和他人协同越南合作伙伴设计的越南当地项目为重点。最终,针对气候变化制定六大主题。这些主题将细致分析周围景观的场域特定和自然逻辑作为基础,而这一逻辑又与其生态基础以及社会和文化密不可分。提出的一系列策略有助于缩小经济与生态、文化与自然、城市主义与景观之间的分歧,同时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并抵制同质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农业生态区;水都市主义;沿海退耕还林;森林都市主义;流动性转移;当地材料
农业生态区的印象引导下的适应性景观、新定居类型以及基础设施的概念重构
| 滨海适应性中的空间公平倡议
著:(荷兰)基斯·洛克曼 译:刘京一
摘要:适应气候变化并非通过工程手段和技术修复即可解决的单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作为一篇评论而非对具体研究发现的讨论,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定一个议程,为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sea level rise,简称SLR)对城市三角洲区域的影响提供一种思考视角。这些区域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即如何协调当代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健康与重建。概括滨海适应性和空间公平交叉领域所面临的3种相互关联的挑战,包括:1)滨海栖息地的挤压;2)关键基础设施;3)撤退管理。最后,提出一个行动倡议,呼吁设计师从空间公平的角度着手解决这些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滨海适应性;空间公平;去殖民化;海平面上升;设计伦理
弗雷泽河三角洲生态敏感区的洪水脆弱性
| 德国景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策略
徐昉
摘要: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城市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给人类的生存和活动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合理的景观规划可以减缓气候变化,使人居环境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剖析气候变化对景观规划提出的新要求,梳理德国景观规划针对气候变化的因应策略。德国景观规划在面对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直接与间接影响时坚持生态优先,通过情景假设、监测更新等机制灵活应对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规划内容,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各方面影响,确定应对措施。德国景观规划编制、调整、实施等方面经验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景观规划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气候变化;生态平衡;不确定性
1880—2019 年全球年均地表温度偏差(以 1951—1980 年平均值为基准)
延伸阅读:
[1] 王晶懋,刘晖,吴小辉,等.基于场地小气候特征的草本植物群落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98-102.
| 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与治理对策
车生泉 谢长坤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针对特大型沿海城市进行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及适应性对策研究,可保障城市健康安全发展。构建上海气候变化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对现状进行评估。发现上海为中度脆弱;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灾害发生风险增加,高度城市化的上海受损可能性增加;上海在自然空间保护、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福利方面表现较好,对气候变化敏感性和适应性表现较好。分析上海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上海预防气候性灾害、建设适应性城市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气候变化;气候适应性城市;评估;上海
表 上海市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 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功能定位及应对策略
刘长松
摘要:风景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与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外的城市建设实践表明,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可以有效促进低碳韧性城市建设。从宏观战略视角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及应对策略作出全面系统性分析,研究识别风景园林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三大功能定位,分别是气候灾害防护功能、绿色基础设施功能与碳汇功能;研究提出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的五大设计策略,分别是低碳风景园林设计策略、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城市生态安全设计策略、以人体健康为中心的设计策略以及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应对策略,以期加快推动碳中和园林及气候适应型园林建设,为城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气候变化;风景园林;城市安全;气候风险;碳中和;低碳韧性城市
气候变化对城市安全和风景园林的作用机制及应对途径
延伸阅读:
[1] 邓位,于一平.英国弹性城市:实现防洪长期战略规划[J].风景园林,2016,23(1):39-44.
[2] 董丽.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风景园林,2012,22(5):56-59.
[3] 杨阳,赵红红.低碳园林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风景园林,2015,25(2):112-117.
作品
| 借用自然力量应对极端风暴的韧性设计——珠海香炉湾沙滩景观带
魏伟 张一康 张忠起 赖继春
摘要:东南沿海台风频发给城市造成严重损害,应对极端风暴的韧性设计对此有着重要的作用。珠海香炉湾沙滩景观带项目借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概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研究自然沙滩对于海岸环境的保护作用,在波浪场数学模型计算和波浪输沙岸线变形分析的基础上,借用自然力量让自然做功,修复香炉湾沙滩景观带,建立韧性生态系统,化解极端风暴的威胁,并成功抵御了后续台风的严峻考验。以资源高效节约的方式,实现了低成本建设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受极端风暴影响城市的滨海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气候变化;台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沙滩修复;可持续发展
香炉湾沙滩景观带平面图
研究
| 生态系统服务制图单元如何更好地支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申佳可 王云才*
摘要:若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简称ESs)制图单元没有清晰的认识,将有碍于ESs制图结果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水平。通过系统性评述,综述近11年106篇与ESs制图相关的SCI文章,并将现有ESs制图单元归纳为4种常见类型和3种单元规模。研究发现:在3种风景园林实践的尺度上,ESs制图单元表现出不同的选择优先性,以及对风景园林实践需求回应的不足。对于ESs制图单元的选择,提出3个实践尺度上可能的解决方法以更好地支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引入更多与土地利用单元细节相关的信息参与ESs制图或在明确的地块内进行ESs评估,基于地理/生物物理特征对土地利用单元进行细分以形成具有生态意义的空间单元,以及构建与现实中已有规划管理边界相对应且支持相关生态过程并包含完整生态系统的空间单元。研究结果能够为提升ESs知识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系统服务制图;制图单元;规划与设计单元;系统性综述
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各步骤的流程与结果
延伸阅读:
[1] 王云才,申佳可,象伟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 [J].风景园林,2017,24(1):35-44.
| 基于 NSGA-II 算法的集雨型绿地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优化计算方法及应用——以南阳院士小镇为例
林辰松 董宇翔 陈泓宇 李雄*
摘要:目前,在集雨型绿地设计过程中,进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设施规模设计时存在目标单一、缺乏可量化规模依据等现象,且布设效率低下,雨洪模拟和设计流程衔接不畅。在参数化设计平台Grasshopper中建立多目标优化平台,以雨洪控制效果和建设成本为目标,运用NSGA-II算法对LID设施规模变量进行优化求解,从而在设计前期为LID设施规模设计提供定量依据。在此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南阳院士小镇集雨型绿地设计项目,并与传统开发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优化计算方法可高效地为LID设施规模设计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根据计算结果,发现在研究区选用的LID设施组合条件下,LID设施的建设成本和雨洪控制效益符合边际递减规律,因此LID设施规模须与海绵规划要求匹配,在一定条件下,适当提升透水铺装和生物滞留设施的比例有利于提升LID设施的性价比。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集雨型绿地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集雨型绿地;雨洪管理模型;低影响开发设施;海绵城市;多目标优化
NSGA-II 算法流程图
| 城市山地公园水环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侯庆贺 袁旸洋* 刘润 程雪
摘要: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山地公园越来越多地被赋予生态海绵的功能。山地公园水环境优化不仅有助于解决其自身的雨洪问题,而且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城市洪涝风险,充分发挥海绵效应。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引导,基于山地公园的水文特征研究与水文过程分析,提出分区、分级设计策略以及从源头到末端的水环境优化方法,并以南京市官窑山、李家山公园为例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实践。设计后的水文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削峰延时的同时促进了雨水入渗和利用。通过本研究以期对城市建成区类似尺度的山地公园水环境优化设计有所助益。
关键词:风景园林;山地公园;水环境优化;水文调控;海绵城市
山地公园水文分区
| 旅游发展下村民对传统村落景观的依恋感知研究——以云南沙溪寺登村为例
张琳 杨珂
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遗存,具有珍贵的文化遗产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村落已经成为人们体验田园生活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采用依恋量表问卷、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村民的传统村落景观感知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村民对自然古朴、保留了传统风貌、承载了集体记忆的景观具有强烈的依恋感知,而对功能、风貌、格局变化较大的村落景观则依恋感知较弱;且功能依赖维度的感知普遍低于情感认同维度。针对以上问题与发现,提出以提高村民的场所依恋和情感认同促进传统村落景观内生性保护和发展的策略建议,实现传统村落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传统村落;景观感知;场所依恋
寺登村景观风貌
延伸阅读:
[1] 张琳.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特征及规划思考:以云南元阳阿者科村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5):87-93.
[2] 王竹,王珂,陈潇玮,等.乡村“人地共生”景观单元认知框架[J].风景园林,2020,27(4):69-73.
| 洞天福地中的健康人居思想研究
郑青青 金荷仙* 吴会
摘要:道教洞天福地蕴含中国本土的自然观,体现“天人合一”思想下的东方自然保护传统。道教以“气”论解读瘟疫,将瘟疫的病因、病理指向宇宙自然之道。通过追溯洞天福地和疫灾的历史渊源,认为民众对瘟疫的恐惧以及对“不死之乡”的形而上追求赋予了洞天福地“仙境”象征;作为现实的避疫场所,洞天福地提供了天然庇护,具有养生效果,在避疫、防疫中发挥了重要的身心疗愈作用;以“永嘉之乱”引发北方流民南迁事件为始,山中避疫催生了江南洞天福地大开发。从“理想景观”视角分析洞天福地在山林的营建特点以及道教的养生实践,形成内外兼修的自然相处之道。以此讨论道教洞天福地对健康人居建设的现代启示。
关键词:风景园林;洞天福地;道教自然观;疫灾;健康人居
唐代洞天福地整体分布示意图
延伸阅读:
[1] 曹越,马丁,杨锐.城市野境:城市区域中野性自然的保护与营造[J].风景园林,2019,26(8):20-24.
| 清乾隆时期扬州倚虹园景观复原考析——扬州湖上园林与地方文化空间
曹磊 李伊侬 霍艳虹*
摘要:清中期扬州以园亭胜,倚虹园为湖上岛园,三面环水,是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南巡而营建的私家园林,卢见曾在园中举办地方文化盛会——“红桥修禊”活动,因此倚虹园成为盐商与官员共同营建的地方文化空间。其虽为私家园林,因位于瘦西湖,又有较强的公共性。依据史料,复原倚虹园的园林布局平面,从园林要素与意境意象2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梳理总结倚虹园的造园特点,以期为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研究做历史资料补充。
关键词:风景园林;倚虹园;瘦西湖;湖上园林;复原分析;扬州;虹桥
倚虹园现存遗址外部水面视线与景观关系
延伸阅读:
[1] 周向频,吴怡婧.晚明福州曹学佺石仓园平面复原及特征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6):121-126.
[2] 顾凯.明末清初太仓乐郊园示意平面复原探析[J].风景园林,2017(2):25-33.
本期引文格式
2020/12
[1] 郑曦.气候变化与设计应对[J].风景园林,2020,27(12):6-7.
[2] 玛莎·施瓦茨,伊迪丝·卡茨,李致,胡一可.设计师的地球工程“工具箱”:危机给予风景园林师扭转、修复和再生地球气候的机会[J].风景园林,2020,27(12):10-25.
[3] 沈清基,洪治中,安纳.论设计气候效应:兼论气候变化下的设计应对策略[J].风景园林,2020,27(12):26-31.
[4] 陈崇贤,刘京一.气候变化影响下国外沿海城市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景观策略与启示[J].风景园林,2020,27(12):32-37.
[5] 布鲁诺·德·梅尔德,凯利·香农,周尤美.适应与抵制:越南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J].风景园林,2020,27(12):38-52.
[6] 基斯·洛克曼,刘京一.滨海适应性中的空间公平倡议[J].风景园林,2020,27(12):53-62.
[7] 徐昉.德国景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策略[J].风景园林,2020,27(12):63-68.
[8] 车生泉,谢长坤.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与治理对策[J].风景园林,2020,27(12):69-74.
[9] 刘长松.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功能定位及应对策略[J].风景园林,2020,27(12):75-79.
[10] 魏伟,张一康,张忠起,赖继春.借用自然力量应对极端风暴的韧性设计:珠海香炉湾沙滩景观带[J].风景园林,2020,27(12):80-84.
[11] 申佳可,王云才.生态系统服务制图单元如何更好地支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J].风景园林,2020,27(12):85-91.
[12] 林辰松,董宇翔,陈泓宇,李雄.基于 NSGA-II 算法的集雨型绿地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优化计算方法及应用:以南阳院士小镇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12):92-97.
[13] 侯庆贺,袁旸洋,刘润,程雪.城市山地公园水环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12):98-103.
[14] 张琳,杨珂.旅游发展下村民对传统村落景观的依恋感知研究:以云南沙溪寺登村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12):104-109.
[15] 郑青青,金荷仙,吴会.洞天福地中的健康人居思想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12):110-114.
[16] 曹磊,李伊侬,霍艳虹.清乾隆时期扬州倚虹园景观复原考析:扬州湖上园林与地方文化空间[J].风景园林,2020,27(12):115-120.
延伸阅读
[1] 菲索.荷兰“绿心”:国家景观中基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J].风景园林,2019,26(12):8-20.
[2] 陈崇贤,杨潇豪,夏宇.基于海平面影响湿地模型的海平面上升影响海岸湿地景观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9):75-82.
[3] 王晶懋,刘晖,吴小辉,等.基于场地小气候特征的草本植物群落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98-102.
[4] 邓位,于一平.英国弹性城市:实现防洪长期战略规划[J].风景园林,2016,23(1):39-44.
[5] 董丽.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风景园林,2012,22(5):56-59.
[6] 杨阳,赵红红.低碳园林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风景园林,2015,25(2):112-117.
[7] 王云才,申佳可,象伟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 [J].风景园林,2017,24(1):35-44.
[8] 张琳.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特征及规划思考:以云南元阳阿者科村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5):87-93.
[9] 王竹,王珂,陈潇玮,等.乡村“人地共生”景观单元认知框架[J].风景园林,2020,27(4):69-73.
[10] 曹越,马丁,杨锐.城市野境:城市区域中野性自然的保护与营造[J].风景园林,2019,26(8):20-24.
[11] 周向频,吴怡婧.晚明福州曹学佺石仓园平面复原及特征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6):121-126.
[12] 顾凯.明末清初太仓乐郊园示意平面复原探析[J].风景园林,2017(2):25-33.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0-12刊首语 | 郑曦:气候变化与设计应对
《风景园林》2020-12专题导读 | 气候变化及设计应对策略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1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