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专题 | 魏钰 董知洋 池淼 周达康 张辉 贺然 | 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植物园在行动

魏钰 董知洋等 风景园林LAVISION
2024-09-02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3年第2期 P28-33


魏钰,董知洋,池淼,周达康,张辉,贺然.国家植物园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与方法[J].风景园林,2023,30(2):28-33.


国家植物园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魏钰

女 / 硕士 / 国家植物园(北园)执行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植物迁地保护、园林植物设计与应用


董知洋

男 / 硕士 / 国家植物园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植物迁地保护、植物信息管理


池淼

女 / 硕士 / 国家植物园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植物迁地保护、植物信息管理


周达康

男 / 学士 / 国家植物园正高级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


张辉

男 / 硕士 / 国家植物园高级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植物迁地保护、规划设计


贺然

男 / 博士 / 国家植物园管委会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植物迁地保护、园林生态


作者写作心得 


摘要

【目的】国家植物园是在国家层面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的机构,承担着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以中国首个国家植物园为例,论述了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旨在为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由来,中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现存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植物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探讨了国家植物园可以在国家层面,通过物种收集、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以及科普教育4个主要途径在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随着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展望】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国家植物园的责任、使命与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国家植物园今后应加强在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物种监测、迁地栽培植物的保护评估、物种濒危原因和生存策略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关系、气候变化对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影响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与防治等方面工作,同时应与以就地保护为主要功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紧密合作,完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

国家植物园;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物种收集;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科普教育


植物园是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的专业机构,主要从事植物收集、栽培驯化、科学研究以及保护利用等工作,肩负着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使命。国家植物园则是从国家层面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的机构,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承担着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开启了新篇章,同时也成为中国植物园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图1)。


1 国家植物园景石


1 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意义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共收录植物39 188种,动物63 886种,分别占全世界总数的10.38%和4.39%,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造就了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中国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全世界高等植物中,中国特有植物为17 439种,占比达47%,这些特有植物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科学、经济及文化价值。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生物多样性始终面临着较大的威胁。由于部分生物存在分布范围狭窄、繁育障碍等自身因素,再加上人为活动的干扰、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外在原因,这些生物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甚至丧失、生境破碎化,进而导致中国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2017年对中国35 784种野生高等植物的评估结果表明,受威胁的野生植物比例为15%~20%。


2 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植物园逐渐成为植物迁地保护的主力军。根据国际植物园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4月28日,全世界约有2 112个植物园/树木园,迁地栽培了约10万种维管植物,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18年,中国植物园总数为162家,共迁地保育维管植物约396科、3 633属、23 34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中国本土植物约2万种,迁地保育濒危及受威胁植物1 500余种,约为中国记载的濒危及受威胁植物物种数量的39%,为中国本土植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设立国家植物园是世界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目前约有40余个国家设有国家植物园(或皇家植物园、国家级植物园),其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是全世界植物园的翘楚,活植物收集保藏数量达到2.7万个分类单位(Taxa),为全世界植物园之首。英国、法国、南非、印度等国家还建有国家植物园体系。


3 国家植物园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位于首都北京的国家植物园,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国家植物园,在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国家植物园与其他地域性植物园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是从国家层面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机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1 通过物种收集,有效保存宝贵的植物资源

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手段主要是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植物园是开展植物迁地保护最主要的机构。国家植物园目前已收集、保存植物约1.7万种(含种下等级),其中中国特有种786个,植物收集保护水平在全世界植物园中名列前茅。2021年国家林草局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1 101种野生植物,国家植物园已迁地栽培和保护354种。同时,国家植物园还收集保护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的植物1 412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极危物种79种、濒危物种150种、易危物种170种。国家植物园已成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挪亚方舟”,也为科研、科普、园艺展示等提供了丰富的植物材料。

3.2 通过科学研究,为迁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植物园在植物多样性调查与信息数据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为摸清中国植物资源底数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家植物园先后组织完成编研国家级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英版,这是目前中国最权威、最经典的植物志书;从2008年起国家植物园与国际物种2000组织合作,组织专家参考最新资料逐年更新和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植物园主持编著了《中国外来植物名录》,同时参与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中国开展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同时,在迁地保育技术研究方面,国家植物园以兰科植物为突破口,先后对大花杓兰、三蕊兰、杓唇石斛等珍稀濒危种开展保育研究(图2)。在水杉、珙桐、百花山葡萄、千岁兰、槭叶铁线莲等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研究中,国家植物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巨魔芋的迁地保护研究取得巨大进展,2022年7月实现了全球范围内首次人工栽培群体开花(图3)。新华社对巨魔芋群体开花的系列报道被7个语种专线采用,特别是在巨魔芋的原产地印度尼西亚,当地主流媒体也进行了报道,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国家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水平,同时扩大了在世界行业内的影响力。


2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大花杓兰

3 巨魔芋群体开花


3.3 通过国际合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作为中国植物迁地保护的主要机构之一,国家植物园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最高成员单位和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单位之一,是国际植物园应对气候变化联盟创始单位及东亚代表,也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代表着国家和首都形象。国家植物园还先后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等70多个国际知名植物园和专业机构保持合作关系(图4)。同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包括“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调查和《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的编研”“亚洲植物多样性编目及亚洲植物数字化计划”“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建设”等项目,其中《泛喜马拉雅植物志》是中国经典植物分类学上的第一个原创性国际项目且中国占据主导地位,项目的实施体现了中国植物园解决和应对全球问题的智慧与力量。


4 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3.4 通过科普教育,提高民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科普教育是植物园的主要功能之一,对于国家植物园来说,对公众进行科学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播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植物园科普团队含近20名专职人员和数十名兼职人员,每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公众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引导公众以科学为基础,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团队还重点打造了以植物为核心,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惠及不同年龄段的科普活动网络,如“专家带您识花草”“自然享乐”“生态课堂”等活动(图5)。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展陈面积1 590 m2,每年约有100万人次参观。此外,通过举办科普活动及文章、视频推送等不同科普形式,每年线上加线下受众逾1 000万人次,对提高民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及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国家植物园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5 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4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做出的重大决策。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挂牌,标志了中国国家植物体系建设进入实质阶段。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从国家层面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具体行动。

中国幅员辽阔,是全球唯一纵贯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以及完整植被带的国家,而且物种极其丰富,仅靠少数几家单位开展保护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效并举,建立一套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从有利于植物迁地保护的稳定性和全国植物园的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稳步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逐步实现中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全覆盖。以迁地保护功能为主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应与以就地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结合,紧密合作,形成中国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共同承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5 展望

中国国家植物园的设立体现了国家的战略部署与国家意志,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植物园在国家层面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的支撑作用和主导地位。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是迁地保护与科学研究,应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平台、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国家植物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国家植物战略资源储备中心、国家植物科学传播中心。因此,国家植物园应该以更高的站位和使命感对植物类群进行系统收集、完整保存,开展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提升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水平,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将会更加有利于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职责。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这为国家植物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国家植物园应该加强在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物种监测、迁地栽培植物的保护评估、物种濒危原因和生存策略研究、外来入侵物种的评估与防治等方面的工作,为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提供基础资料,为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提供依据,为预防和解决生态安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同时,国家植物园应与自然保护地密切合作,将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完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体系,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图片来源:

图1、4由陈雨摄影,图2由张毓摄影,图3由魏钰摄影,图5由王昕摄影。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EB/OL].(2022-05-26)[2022-11-16].http://www.sp2000.org.cn.

Species 2000 China Node. Catalogue of Life China 2022 Annual Checklist[EB/OL].(2022-05-26)[2022-11-16].http://www.sp2000.org.cn.

[2] 贺然,魏钰,马金双.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中国植物园(第二十四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186-194.

HE R, WEI Y, MA J S. China, Mother of Gardens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Botanical Gardens of China[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21: 186-194.

[3] 王利松,贾渝,张宪春,等.中国高等植物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15,23(2):217-224.

WANG L S, JIA Y, ZHANG X C, et al. Overview of Higher Plant Diversity in China[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5, 23(2): 217-224.

[4] 任海,郭兆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及展望[J].生态科学,2021,40(3):247-252.

REN H, GUO Z 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China[J]. Ecological Science, 2021, 40(3): 247-252.

[5] 覃海宁,赵莉娜.中国高等植物濒危状况评估[J].生物多样性,2017,25(7):689-695.

QIN H N, ZHAO L N. Evaluating the Threat Status of Higher Plants in China[J]. Ecological Science, 2017, 25(7): 689-695.

[6] 黄宏文,廖景平.论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以任务带学科构建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综合体系[J].生物多样性,2022,30(6):197-213.

HUANG H W, LIAO J P. On China’s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with Task Oriented Disciplines[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22, 30(6): 197-213.

[7] 焦阳,邵云云,廖景平,等.中国植物园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51-1358.

JIAO Y, SHAO Y Y, LIAO J P, et al. Status and Future Strategies of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s[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34(12): 1351-1358.

[8]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EB/OL]. (2022)[2022-11-16]. 

https://www.kew.org.

[9] 林秦文,马金双.中国外来植物名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2.

LIN Q W, MA J S. Catalogue of Alien Plants in China[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2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的公告(公告2013年第54号)[EB/OL].(2013-09-02)[2022-11-15]. 

https://www.mee.gov.cn/gkml/hbb/bgg/201309/t20130912_260061.htm.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nouncement on the Release of the China Red List of Biodiversity – Higher Plants Volume (Announcement No. 54 of 2013)[EB/OL]. (2013-09-02)[2022-11-15]. 

https://www.mee.gov.cn /gkml/hbb/bgg/201309/t20130912_260061.htm.

[1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EB/OL].(2021-09-08)[2022-11-15].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20210908/163949170374051.html.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EB/OL]. (2021-09-08)[2022-11-15].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20210908/163949170374051.html.

[12] Xinhua. Endangered Corpse Flowers Bloom at China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EB/OL]. (2022-07-21)[2022-11-15]. 

https://english.news.cn/20220721/15e687b3adc14d75a4cd36b3a840db45/c.html.

[13] 贺然. 高质量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N].人民日报,2022-07-31(7).

HE R. Building a High-Quality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System[N]. People’s Daily,2022-07-31(7).

[1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1.

XI J P. 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Report a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M].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22: 51.

[15] MI X C, FENG G, HU YB, et al. The Global Significane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in China: An Overview[J].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1, 8: nwab032.

[16] 米湘成,冯刚,张健,等.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进展评述[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4):384-398.

MI X C, FENG G, ZHANG J, et al. Review on Biodiversity Science in China[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 36(4): 384-398.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3-02刊首语 | 张佐双:守正创新——高质量建设植物园

《风景园林》2023-02目录 | 国家植物园 | 国家文化公园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3-02 国家植物园 | 国家文化公园

《风景园林》2023-02专题导读 | 国家植物园

《风景园林》2023-02专题导读 | 国家文化公园

LA专题 | 朱成珞 孙朗岚 | 孙筱祥先生对当代公园和植物园建设发展的开创性、前瞻性贡献及深远国际影响(上篇)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3年2期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刘昱霏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李清清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LAVISI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