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做文具,凭什么它就拿了国誉全场大奖
撰文/毛毛.G、摇摇冻@TOPYS
头图设计/MeiLing@TOPYS
国誉,你对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你一定使用过至少一本(甚至很多本)他们家的Campus或Gambol笔记本。
1975年诞生的Campus笔记本应该算国誉旗下最为大众熟知的产品之一。
在文具爱好者眼中,这一日本百年文具品牌不仅代表着简洁实用且兼具设计感的产品,由他们创立的“国誉设计大奖”(Kokuyo design award),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灵感库,自2002年创立至今,不断向市场输送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
2019年初,作为唯一受邀的海外媒体,TOPYS出席了在东京举办的2018国誉设计大奖颁奖典礼。
今年,共有1289件来自全球的设计作品参与角逐,在较早公布的10强名单中我们看到,有三组来自中国的作品。
1月的东京,天气格外好。我们提早了一些抵达会场,以期能早些见到这最终10强。
参观完所有作品后的第一感受是“无意外,有惊喜”:大部分设计秉承了国誉设计大奖一贯的简洁实用风格,但同时也有五颜六色的《Palletballet》,以及令人有些困惑的《Sound of Drawing》。
典礼现场10强展中的Palletballet(上图)及Sound of Drawing。
当上一届国誉设计大奖选出了一个不太“文具”的全场大奖后,今年在“Beyond Boundaries”(跨越界限)的大赛主题下,他们会选出什么样的设计来代表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思考和态度,令人期待👀
概念致胜的全场大奖
2018年国誉设计大奖的主视觉,巨大的蓝红色块交界上,是一个穿西裤戴礼帽的迷你小人奋力翻越的背影。他显得有些吃力,但仍旧努力试图攀爬过面前的红墙,形象诠释了今年的主题“Beyond Boundaries”。
直至颁奖典礼当天,全部入围的10个候选作品才在典礼现场,显露真容。参观展览的观众可以为最喜爱的作品投上一票,选出最受观众喜爱奖。
这一设定,或许是为了同时照顾大众喜好与专业理解,而今年这两方达成了一致:最受观众喜爱奖及全场大奖,均由作品《Sound of Drawing》获得。
入围作品:Handwriting Practice Book for Everyone
入围作品:CY-BO
入围作品:BGM
《Sound of Drawing》是个乍一看有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设计:通过一个小小的“扩音器”,放大铅笔书写过程中和纸张产生的摩擦声,让铅笔的功能性不再局限于视觉呈现,而是延展至听觉。这一巧妙的跨界构思,很好地契合了“Beyond Boundaries”这一主题。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很多艺术家和艺术机构,都曾在这一领域做过文章——放大听觉感官,在绘画这件平常事务中,创造出不一样的体验。
比如,澳大利亚的Polyglot Theatre在2013年就开展过一次名为“Sound of Drawing”的项目,让孩子们能听到他们绘画时,蜡笔和纸张摩擦的声音,看他们能在这样的状态下,创作出怎样的作品👇
但是,此前许多类似尝试,大都依赖科技辅助,而国誉全场大奖《Sound of Drawing》的设计师山崎卓马(Takuma Yamazaki)则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设计,实现了这种“实验性创作”的日常化。评审之一的铃木康広就说:“这个创作并没有通过IT技术,而是采用了非常简朴的方式,我觉得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
就切题而言,山崎更多将自己的设计视为一种跨越声画界限的“工具”。他在设计产品期间,曾邀视障人士使用,希望这是一个能帮助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学习书写和绘画的的工具:“文具不仅是以留下视觉方式为目的的,还可以是乐器,我将其重新定义为绘画声音的创意工具,希望这样的铅笔能为视力不正常的人提供全新的创作体验。”
山崎卓马于现场讲解自己的作品。
同为评审的WHATEVER创意总监及首席创意官川村真司(前PARTY合伙人之一)毫不掩饰对《Sound of Drawing》的喜爱,认为这是个“美妙且各方面都令人惊喜”的设计。
他透露,在全场大奖的最后评选中,大家在《Smart Double Clip》和《Sound of Drawing》中犹豫,前者更接近一个完整产品,但后者胜在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产品概念:“长尾夹的设计考虑了市场需求,每个人都说自己会为这样的产品买单;扩大书写声音的铅笔,市场上显然还没有它的位置,但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产品类别,这是为什么我们最后选择了它。”
概念与功能性间,有“界限”吗?
通观今年所有获奖作品会发现,当国誉试图通过全场大奖来讲述不一样的文具故事时,优秀奖依旧不失“传统”:《Smart Double Clip》通过对普通长尾夹的小小改造,让翻页更顺畅;《Monochrome Notebook》以国誉经典Campus笔记本为灵感,将纸张转变成灰色,让你可以使用黑白两色的笔来区分重点、创作光和阴影的插图等等;而来自印度的《Palletballet》,则设计了一套沉浸式绘画工具,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
优秀奖获得者之一:Monochrome Notebook
回忆整个评审过程,川村真司说自己一直在找寻平衡点:“我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很少过分考虑市场,但国誉设计大奖要最终将胜出产品投入市场,所以我一直在艺术和产品这个边界上游走。”
这好似在回应今年大赛的主题,也似乎是目前国誉正尝试跨越的那个界限——当16年的大赛已将功能和实用性推向极致,人们对国誉设计大奖的胜出作品开始有了既定概念,这一产品设计大赛,是否到了突破那条刻板印象的界限的时候?
或许,可以用铃木康広阐释大赛主题时的一段话来小小回应:界限的存在,对我们而言是理所当然的,但要意识到它的存在却是非常困难的事。当我们发现界限时,不是要把它消灭,而是通过艺术、设计创作的形式,去跨越它,同时,把它作为一个平台或跳板,去触达更高的高度。
这大概是国誉,也是所有在产品设计上有追求的设计师,希望去实现的。
国誉,要改变吗?
今年,国誉设计大奖将步入第16个年头(注:2010年,国誉设计大奖曾停办一次)。
与同为企业创办的戴森设计大奖(James Dyson Award)或雷克萨斯设计大奖(LEXUS Design Award)相比,国誉设计大奖一直非常强调市场——它不只是一个概念大赛,而能将获奖者的设计转化为产品,实实在在投入市场。因此,过往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无论是优秀奖还是全场大奖,于外观设计外,都非常强调实用性领域的巧思。
但是,这一亮点,似乎也正在成为一种掣肘。
当戴森设计大奖不断强调对新一代设计师的培养和提拔,当雷克萨斯设计大奖总是给人一种浓浓的未来科技感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设计大奖正将他们的品牌和“未来市场”紧密联系,它们象征着企业的先锋性及在行业中的领路人地位。
而更着眼细节、重视当下市场的国誉设计大奖,在小而美之中,似乎少了一些行业前瞻的宏观视角。
这一点,国誉自己大概也有所察觉。因此,自2017年开始,虽然优秀奖延续着过往获奖作品的气质,但最重头的全场大奖,则开始呈现不一样的面貌,开始更具概念性和实验性。
2014年国誉设计大奖全场大奖是一把透明的剪刀,它让你在剪东西的时候能更容易看到剪子两侧的内容。
现已投入市场的Word Block是2015年的全场大奖获得者,它是一款非常便捷且实用的随身小笔记本。
2016年全场大奖Raw Stationery,是可以随意截取长度的铅笔、尺子和橡皮。
从可以吃的《Eatool》,到可以听的《Sound of Drawing》,摘得国誉设计大赛全场大奖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再是惊喜的“哇”,而更多有了些困惑的“hummm”;而大赛的主题,也从更聚焦当下的“NEXT QUALITY”、“Beautiful Lifestyle”,转变至更抽象且具探索性和想象空间的“New Story”及“Beyond Boundaries”。
国誉设计大奖,似乎正开始尝试突破,为文具寻找全新的价值和表现形式,也为品牌本身,找寻着立足未来行业的底气。
对于这种转变,评审川村觉得很“国誉”。他视国誉为一个非常开放的品牌,因此在他眼中,创造“大家没见过”的产品,是理所应当的结果:“今年的全场大奖确实没那么具功能性,但它存在很多可能性。功能性不是唯一,产品的情感价值也应被重视。”作为一名本身经常在创造“奇怪产品”的设计师,川村将所有看似疯狂、怪诞或不太好理解的创作,都视为一种全新而有趣地看待世界的角度。
颁奖典礼之后,本届评审于现场逐一点评本次入围的作品。
而在铃木看来,功能上再有巧思的设计,所能带来的巨大喜悦感都是短暂的:“当一个东西被每天使用 ,它就会变得理所当然,它的便利,以及那种喜悦不再那么强烈了,所以要不断从中找出变化。”因此,一些“没有用”的作品,有时会像一股新鲜的空气,吹进大家渐渐习惯的麻木状态中,激发新的喜悦感。
设计中的“无用之美”与市场所需的“功能性”如何平衡?
该不该鼓励年轻设计师们开启实验性创作?这间百年文具老字号品牌或许还没想清楚这所有的问题,但尝试想要“跨越”边界的第一步,或许有些东西就在无形中悄悄发生了。
采访铃木先生结束往回走的路上,全程接待我们的国誉方代表星刚先生笑着对我们说:“铃木先生的话是不是有点抽象难懂?我们会选择跟铃木先生一样的设计师合作,也会有其它性格迥异的设计师,但我们从不给自己设限。这就是国誉。”
☻
本文系TOPYS原创内容,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推荐阅读
“我不道别,也不和你约定” | 东京闲散指南
Nendo竟为国誉操碎心,说要给它改良文具设计
冰激凌要吃到最后一口,酱油瓶也要一滴不漏 ▏TOPYS专访铃木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