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街小区,很多时候又被笼统地称为“日月星街”,在湾仔片区著名的、西洋味十足的“皇后大道”“坚尼地道”“轩尼诗道”“庄士敦道”等道路名称中,显得非常独特,而它们的名字由来,的确充满了中式命名的浪漫。“三光者,日月星”,因为发电厂的落成,让夜晚的街道明亮起来,就好似日月星辰的光落入凡间,因此,从《三字经》的这句话提取灵感,人们将发电厂所在的街道取名为“日月星”,以比喻此地为香港带来了光明。这座发电厂从1890年开始正式发电,直到1919年香港在北角另起了一座更大的电厂后,它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终,只留下日街、月街和星街,成为后人探寻它过往的蛛丝马迹。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日月星街逐渐成为印刷厂、汽修房的聚集地。2007年,香港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了活化湾仔旧区的计划,日月星街一带被纳入其中,由太古地产和政府合作,重新规划整理这一片区,并定名为“星街小区”。活化工程在2012年竣工,不仅重整了当地的业态,也修缮了东美花园和光明街儿童游乐公园,在此处,为市民辟出了一块休憩场。近些年,星街小区以其丰富的小尺度业态和闲适的氛围,逐渐成为了社交平台上一个带着citywalk标签的打卡地。
这片不大的街区面积上,聚集了大量的风格小店,既有如蓝瓶咖啡、Monocle、45R这样具国际知名度的格调品牌,也不乏Kapok这样的特色买手店,同时亦有不少本土小众品牌,从香水帽子到旧物杂货,还有小型的艺术画廊、洗衣店、宠物医院等等。虽然如此,但星街小区要描绘的,不是那个名为“购物天堂”的香港,消费不是这些街道的主题,生活才是。这里的餐饮,临街的大都设有户外座位。空间相对充足的,如老店德如茶餐厅,中午人多时分,会外摆六七张小桌,许多西式餐厅,也将面街位置设计为内外相通的吧台,即使是开在狭窄街道上的咖啡店,门外的护栏上也会焊上两块一尺见方的木台,供人站在路边喝着咖啡聊会儿天。要知道,在香港,特别湾仔、金钟这样人口稠密却道路狭窄的区域,路就是用来“赶”的,但当你从行色匆匆的皇后大道东拐入星街小区时,站在路边喝咖啡聊天这件事,有了其合理性。因为这个街角,就是属于慢时光的。从皇后大道东拐入星街小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流速减缓”。
虽然街道依旧保持着港岛特有的窄仄,甚至圣佛兰士街的人行道,仅刚好够两人并肩而行,但大概是坡度的陡然增加,行人的减少,加上墙上的涂鸦、街边的陶艺小店、咖啡馆等等的出现,每一件都在尝试放慢你行进的速度。它们仿若星街小区的序章,为你进入这一小片“宁静洼地”做好铺垫。之所以称之为“洼地”,因为活化之前,这一代多是唐楼和老铺,建筑层高不过六七层。太古介入之后,保留了原建筑的尺度。在高耸的写字楼和住宅中间,维持着原有尺度的星街小区成为了高密度都市丛林中的一个气口。设在唐楼底下的店铺,大都无法设计阔绰的门脸,即使如蓝瓶咖啡那样独占三层,且做了大面积玻璃窗的,入口也只是一扇普通的玻璃门,门前还有三级小台阶。而如Monocle这样声名在外的杂志开设的店铺,也仿佛一间私人小店。
在几乎所有关于星街小区的攻略和游玩笔记中,Monocle是出镜率极高的一个。作为一本几乎成为某种符号的杂志,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开店,它的存在,似乎已经是这个小街区最大的风格注脚。Monocle的小店,就设在圣佛兰士街的拐角,但你走上去不会立刻看见它,而是首先被蓝瓶咖啡敞亮的店铺吸引,而后才有可能发现这个背朝皇后大道东的低调黑色小门店。里面空间不大,分前后两个区域,入口处两级台阶之上,是小小的货品陈列区,摆着各种Monocle的联名商品、出版物,就算仔细查看,也很快能看完。收银台是USM的柜子,那后面,便是他们的办公空间。你若小心翼翼探身进去看,工作人员也不会打断你的好奇心。我抵达时,他们当时仅有的一位工作人员,正和一位带孩子的妈妈聊天,而她的孩子,躺坐在门口的楼梯上,侧着头打量旁边货柜上的商品。相较于Monocle的名声,这样的店铺设置可以说非常平易近人了。不管你是从金钟还是湾仔前往,进入星街小区后,能明显感受到街道尺度和氛围的不同。它不似主干道宽阔繁忙,也没有行走在主街上那种逼仄的、与他人摩肩接踵的感觉。由于车辆不多,行人减少,你尽可按着自己的节奏游走。一些街道间有不具名的小巷相连,穿过去,有时能打开新天地,有时会走回刚走过的地方,有时则会遇上“私人空间,非请勿入”的招牌,别致的小院门和矮墙头上伸出的葱郁绿植,惹得你心里痒痒的。在所有的商业街区都试图通过打造某些奇景来吸引客流时,星街小区却没有什么打卡地标,唯一抢眼的,可能就是立在月街街口的垃圾回收站,外立面上蒙德里安风格的涂鸦,让它成功“混迹”到周围的环境之中,游刃有余。设在月街尽头的BASAO茶室,是一个特别的存在。相比起有明显繁忙时段的饭店,它的一天就好似一泡白茶,清清淡淡,而和已然成熟的精品咖啡店相比,新式纯茶饮品店的设定,放在今天的市场中,在消费者看来,大概仍旧带着一点“神秘感”和疏离感。
因此,虽然空间设计上同样遵循了简约、年轻的现代风格,但和同一条街的APT咖啡店相比,这里更清净悠闲,似乎在面对“喝茶”这件事时,大家会心照不宣地切换至慢状态。不过,这里确实是一个急不来的地方,因为餐单上大部分茶饮,都需店内侍茶师现泡。称茶、暖杯、洗茶、冲泡、调上闹钟等那个恰到好处的时间到来……和当下消费者接受度更高的各种新茶饮品牌相比,BASAO这种现泡的形式似乎是在陈述一件我们快忘记的事:等待,是喝一杯真正意义上的茶,必不可少的过程。我曾经很好奇,作为品牌的第一个线下体验店,为何选在这么僻静的地方。星街小区本身人流量就不大,月街的位置又刚好夹在中间,既不似星街那样直接连通主干道,又不像日街,看似背静,实则紧挨皇后大道东,行人登上楼梯便可抵达。月街,是一条需要专门寻访的街道。对此,BASAO给我的回答是,他们希望提供“更完整的体验”。进入星街小区,不管走哪里,都是上坡路,它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缓冲区,让你放缓步伐的同时,放缓心情,最终转至月街,已完全进入了星街小区的语境。实际上,2018年初开业时,这里也经常有排队情况,高峰时段很多没有位置的客人只能站着喝茶。而今,“尝鲜”的热潮过去,人流量相对稳定,店里不再拥挤,在他们看来,反而更符合品牌特性。我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到店里坐了一个多小时,先在吧台观看侍茶师泡茶,和她聊了一阵,而后转到对面的区域独自喝茶。旁边隔着一个座位,是一对看书的情侣,靠里的四人座,先是两位稍微上了年纪、但打扮精致的外国女士倾谈了许久,而后又来了两位时髦女孩。期间,一对中年闺蜜点了两杯现泡茶要外带,侍茶师告诉她们,这两款茶可以续杯,她们高兴表示就在隔壁,一会儿喝完了便回来。中间,我觉得很有趣的是一对年轻情侣。男孩先进来看了眼餐单,而后跑出去告诉等在门外的女孩“没有咖啡”,但很快他又回来点了两份饮品,之后和女孩在户外落座。过了一会儿,女孩进来归还餐具准备离开,侍茶师笑着说:“这么快要走了?”她亦笑着答:“赶着去看戏。”(注:粤语中,“看戏”有“看电影”的意思)。他们显然是这里的新客,但和侍茶师的对话却自然熟络。而我实际上并不觉得他们坐得时间很短,但也许在BASAO,时间的流速就是不一样的。在BASAO闲坐时,我问侍茶师他们每天几点营业。她说,早上10点开门,傍晚7点收铺。“就周五晚上会多些人来吃饭,平时实际上到6点多就很少人了,那会儿大家都很闲,相邻店铺的店员们都会出来聊聊天,大家互相很熟的。”我看向对面的餐厅,他们的店员正在整理面街吧台上的雨棚,大概20分钟前,我就看他们用长杆顶着一块抹布在擦拭那块棚子了。我不知道对于这里的店铺来说,这样清闲的氛围是否是件好事,但如果上班和生活可以不那么泾渭分明,让工作其间的人不必是全然的工具人,到访的游客也不会感到自己只是对方眼里的一个业绩数字,这大概就是星街小区这样的街道,对都市人的意义吧。城市生活的便利,某种程度上建基于每个人的强大功能性和人与人之间的“礼貌距离”,省却了不少处理人际关系的麻烦,但也同时削弱了人际间的温度。而这种温度,在星街小区这样的环境中,似乎有了重新萌芽的可能。我刚到星街小区时,赶上午饭高峰期,Monocle斜对面的德如茶餐厅坐得满满当当,但老板和店员在上菜收台的间隙,会到隔壁的蓝瓶店外逗弄一个小婴儿。那应该是他们家新出生没多久的宝宝,由奶奶(也可能外婆)和保姆带着,在蓝瓶的户外座椅上晒太阳。我当时心想:哟,这应该是四代目吧(个人根据茶餐厅贴在墙上的介绍和观察的揣测结果)。在全然接受了大城市功能性场所的高效、便利和专业后,这样生活化的场景,让我一下回忆起儿时生活的邻里社会——身上穿的衣服就是在楼下的裁缝阿姨家做的,街口小卖部家的孩子经常带点小零食来和院子里的小孩一起玩——有种都市里鲜有的、遥远而陌生的熟悉感。实际上,真正造访星街小区后,我发现自己对它的体量有错误的预期。媒体和社交平台上有关这个地方的描写,极尽丰富,从风格各异的餐饮、艺文小店、墙面涂鸦再到蒙德里安风格的垃圾站……让人觉得这个片区足够你不重复地逛上至少大半天。但其实这里并不大,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不出1个小时就能把角角落落都看个遍,对于冲着网络上那种“丰富感”而专程前来,想要大逛特逛的人来说,或许会有些失望,可对于当地人,以及目的性没有很强,又或者偏爱当中某个小店的游人来说,星街小区的尺度刚刚好,你可以走走停停,在这里打发一小段“无意义”的时光。
虽然有大型地产参与规划和运营,但星街小区不是那种招摇的售卖场,供人扫货、刺激消费,因此,实也无需过大的地方来承接人们的购物欲。今天,当人们对同质化严重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感到审美疲劳时,回归街道,正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新潮流,我们在追寻新消费带来的质感生活时,也同时需要一个场域,去真实地感知生活中细碎的时光和人情。时至今日,星街小区已运营十余年,放在众多港味十足的街道中,它仍旧不是最典型的那块切片。但我始终觉得,一个真正具备生活气息的街角,典型性不应是它所追求的,因为,典型往往需要塑造,而生活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Kaledo是位居深圳南山中心区的全新文化商业综合体,是繁华都市中可贵的自然栖息目的地。
我们将与拥有前沿创造力、生命力的品牌主一起,为都市人策划一场从日常生活到精神高地的剧场式体验。集合【生活零售、街区旗舰、主题餐饮、文化消费】等多元化业态,融合丰富的文化内容与情景,重塑理想都市生活。一切发生于此的故事,都将自然而然、肆意生长。
自 2014 年成立以来,TOPYS始终以 “Open Your Mind” 为理念,专注在全球创意领域寻找有质感的声音,持续帮助世界上富有创意的公司、品牌和创造者,将他们的作品和个人,以高质量的内容方式,传达给我们的用户。TOPYS拥有超过2万篇原创文章,包含数百位全球先锋创意人的深度访谈,30多个特色专栏,以及丰富的创意设计案例、品牌商业资讯、工作室报道、城市艺文指南等内容。TOPYS目前在全球拥有300万的读者,与30多个国内外创意设计艺术领域的奖赛、设计周、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合作过的国内外品牌超过200个,是中国创意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